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论

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论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文学

  • 购买点数:11
  • 作 者:邓敏文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800506029
  • 标注页数:253 页
  • PDF页数:275 页
上一篇:伦文叙全传下一篇:人味
图书介绍

目录 1

前记 1

第一编:总论 1

一、中国文学史的五个建设阶段 1

1、文史混杂的筹建阶段 2

序言:总结经验 继续开拓 张炯 5

2、汉语文学史编写阶段 5

回顾与展望 刘魁立 7

3、各民族文学史编写阶段 8

4、各民族文学关系史研究阶段 9

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的建设历程 11

5、《中华民族文学通史》编写阶段 11

1、酝酿期(1955—1958) 12

2、规划期(1958—1966) 14

3、中断期(1966—1979) 18

4、复苏期(1979—1986) 18

5、收获期(1986— ) 22

三、对中国文学史著作的数量分析及总体评价 26

1、中国各民族文学史建设轨迹图表 27

2、中国各民族文学史著作的基本类型 29

3、知名学者对中国文学史著作的总体评价 33

第二编:内容论 41

一、不同的文学史观 41

1、前人的观点 42

2、今人的看法 44

3、本书的意见 47

二、中国各民族文学史著作的基本内容 49

1、主要文学样式及其相互关系 50

2、重要作家和作品 51

3、重要文学理论和文学流派 53

4、重要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54

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著作的特殊内容 55

1、民族概况及历史变迁 55

2、文学源流及族际交流 56

3、宗教哲学和文化环境 57

4、民间歌手和民间艺人 60

1、分类合编体 61

第三编:体例论 61

一、中国汉语文学史著作的常见体例 61

2、作家纪传体 63

3、作品评论体 64

4、史话体 65

5、编年体 68

6、表解体 68

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著作的特殊体例 69

1、大跨度的分期断代体 70

2、双线式的条块并存体 71

3、性质模糊的史概结合体 72

4、概况概论体 73

一、族际关系:“化合文学”论 75

第四编:关系论 75

1、化合文学的基本概念 76

2、化合文学的广泛性与多样性 77

3、化合文学的生成条件 79

4、化合原理的普遍意义 81

5、中国各民族文学的化合过程 82

二、古今关系:“厚今薄古”辨 94

1、古今厚薄大讨论 95

2、实事求是待古今 96

三、史论关系:“论从史出”谈 97

1、一般文学史的史论关系 98

2、民族文学史的史论安排 102

3、《侗族文学史》的理论层次 106

第五编:专题论 110

一、民族文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问题 110

1、情爱是文学创作的最初动因 111

2、氏族文学是民族文学的胚胎 112

3、部落文学是民族文学的根基 113

4、民族文学是盛开的文学花朵 113

5、国家文学是民族文学的花圃 114

6、世界文学是民族文学的归宿 115

二、民族文学史的分期问题 115

1、民族文学史分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5

2、民族文学史常用的几种分期方法 117

3、民族文学史的分期原则 123

4、《侗族文学史》的分期 125

三、民间文学生存年代判断问题 130

1、历史是时间顺序的排列 130

2、判断民间文学生存年代的几种方法 131

3、办法要在实践中探索寻找 135

四、民间文学作品的分类问题 135

1、尊重科学,注重实际 136

2、概念明确,前后统一 137

五、两种文化斗争问题 138

六、跨国问题 139

第六编:著者论 144

一、近现代知名的中国文学史著译者 144

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的编纂组织及其利弊 163

三、要造就一大批中国各民族文学史家 164

第七编:别论 168

一、对同题多体作品的处理 168

二、对民间文学作品异文的处理 169

三、对多能作家和多能艺人的处理 170

四、对跨代作家的处理 171

五、对资料的觅集和处理 172

六、对考证材料的处理 174

七、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处理 175

八、对音译语词的处理 176

九、对不同学术观点的处理 177

附录一: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文学概况总目提要 179

附录二:中国各民族文学史著作编年总目 217

查看更多关于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论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