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关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电气<em>基础</em>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2011 年出版67 页ISBN:7040315149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承担的教学研究项目的成果,按照电路、电子线路与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电工学等五个大类,给出了12门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同时也针对目前国内外...

  • 模拟电子技术<em>基础</em>解题指南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解题指南

    唐竞新编著1998 年出版333 页ISBN:7302027765

    本书配合国内现有的各种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材,以例题的形式系统论述了模拟电路的基本理论,各种典型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全书共分11章,主要包括半导体器件基础,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反馈放大电路,集成运算......

  • UG模具设计<em>基础</em>实例教程

    UG模具设计基础实例教程

    张方瑞编著2009 年出版198 页ISBN:9787121075407

    Unigraphics(简称UG)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的系统软件之一。作者根据使用UG软件多年积累的经验,从工程实用角度出发,以基础知识与大量实例相结合的形式,详细介绍了UG NX软件的模具功...

  • 设计·触摸·体验  产品设计模型制作<em>基础</em>  第2版

    设计·触摸·体验 产品设计模型制作基础 第2版

    潘荣,高筠,梁学勇编著2009 年出版128 页ISBN:9787112112708

    模型制作是工作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一环节,产品的设计才最终以实体的形态展现出来。通过模型制作,设计师可以对真实可触的设计模型进行触摸和体验,对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推敲和完善,以使产品模型更适于未来...

  • 中英西南<em>基础</em>教育项目云南省成果集  参与式教学设计与实录  文科分册

    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云南省成果集 参与式教学设计与实录 文科分册

    刘杰,洪英著2011 年出版395 页ISBN:9787548206576

    本书为“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云南省成果集”之“理科分册”,书稿按代数、几何、统计、中学理化生的顺序选编,既是一种交流,也是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实施成果的记载。...

  • 可靠性工程<em>基础</em>

    可靠性工程基础

    王金武主编2013 年出版367 页ISBN:9787030384690

    本教材全面阐述了可靠性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内容包括可靠性绪论、可靠性基本理论、系统可靠性分析、可靠性设计与分配、机械结构可靠性设计、典型机械零件的可靠性设计、电子系统可靠性设计、故障模式、...

  • 高频通气体外膈肌起搏研制与临床<em>应用</em>

    高频通气体外膈肌起搏研制与临床应用

    谢秉煦著2015 年出版171 页ISBN:9787307161108

    本书由中国首创的体外膈肌起搏器及高频通气膈肌起搏器专利第1发明人,原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谢秉煦教授撰写。主要阐述高频通气和膈肌起搏的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成果。是作者本人在大学教学和临床实践中...

  • 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技术研究与<em>应用</em>  第2版

    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 第2版

    龚维明,戴国亮著2016 年出版380 页ISBN:9787112187652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技术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及其在典型房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特殊岩土中的具体应用,并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在地下连续墙基础、钢管混凝土组合桩、根式沉井基础、...

  • 扰动状态概念理论及其<em>应用</em>

    扰动状态概念理论及其应用

    吴刚著2016 年出版246 页ISBN:9787030475060

    在分析现有岩石爆破损伤模型和损伤断裂理论的基础上,将岩石爆破过程分为应力波的动作用和爆生气体的驱动及准静态作用二个不同机理的作用阶段。通过理论分析、实验室与现场试验、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岩...

  • 头颈五官病变CT与MR对比临床<em>应用</em>

    头颈五官病变CT与MR对比临床应用

    龚洪翰,徐仁根,沈海林主编;苏丹柯,丁耀军,彭德昌,张勇,徐莹,桂绍高副主编2015 年出版662 页ISBN:9787117216654

    CT与MR在临床应用已很普遍,这两种成像技术各有优势与限度,但仍有很多临床医师和影像医生对此不太了解,未充分发挥CT与MR各自优势,甚至造成病人”走弯路”,延误病情,重复检查等。本书通过CT与MR临床应用的对比,阐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