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政治法律

  • 购买点数:14
  • 作 者:章恩友 宋胜尊主编
  • 出 版 社: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66600158
  • 标注页数:420 页
  • PDF页数:43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犯罪心理学课程的教材,与以往的犯罪心理学教材相比,兼顾了知识的守恒与创新,突出了知识的应用性。在阐释犯罪心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突出介绍了犯罪心理研究在司法实践中的广泛应用。适合在校大学生和喜欢研究犯罪心理学的人群使用。

查看更多关于犯罪心理学的内容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 1

一、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二、犯罪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2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核心概念 4

一、犯罪 4

二、犯罪人 5

三、犯罪心理 6

四、犯罪行为 7

五、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7

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发展简史 9

一、西方犯罪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9

二、中国犯罪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13

思考题 20

第二章 当代犯罪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21

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派的犯罪观 22

一、弗洛伊德的犯罪观 22

二、阿德勒的犯罪观 24

三、埃里克森的犯罪观 25

四、沃伦等人对精神分析学派犯罪观的概括 25

五、Bowlby的母爱剥夺理论与违法犯罪 26

第二节 犯罪的学习理论 27

一、差异交往理论 27

二、社会学习理论 28

第三节 犯罪的认知理论 29

一、认知结构理论 29

二、道德发展理论的犯罪观 29

三、理性选择理论 30

四、社会认知理论 32

第四节 犯罪的人格理论 33

一、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33

二、人格成熟理论 34

三、Yochelson和Samenow的犯罪人格理论 35

第五节 其他心理学理论的犯罪观 35

一、人际成熟水平理论 35

二、社会心理学理论 36

思考题 38

第三章 犯罪心理研究方法 39

第一节 犯罪心理研究的类型与逻辑 40

一、犯罪心理研究类型 40

二、犯罪心理研究逻辑 41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42

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42

二、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44

三、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49

第三节 犯罪心理研究范式 51

一、作为科学范畴的“范式” 51

二、犯罪心理研究的变量及测量 52

三、几种常用的犯罪心理研究范式 54

思考题 57

第四章 犯罪心理形成与犯罪行为发生 58

第一节 犯罪心理的形成 59

一、犯罪心理形成的基本模式 59

二、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 61

第二节 犯罪行为的发生 64

一、犯罪情境 64

二、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心理互动 66

三、犯罪行为发生的过程 70

第三节 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 73

一、犯罪人在犯罪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 74

二、犯罪心理的良性转化 78

三、犯罪心理的恶性发展 79

思考题 83

第五章 个体犯罪“易感”因素 84

第一节 犯罪的认知易感因素 85

一、智力、成绩和认知活动 85

二、态度、价值和信念 89

三、社会认知和人际技能 92

第二节 犯罪的情绪情感易感因素 95

一、情绪情感的概述 95

二、消极不良的情绪情感与犯罪 95

三、冲动性与自我控制 99

第三节 犯罪的人格易感特质 101

一、人格与人格特质 101

二、人格的维度结构 102

三、人格特征与犯罪 102

四、气质、性格与犯罪 105

五、人格障碍与犯罪 107

第四节 犯罪的“易感”生化因素 110

一、体型与犯罪研究 110

二、遗传与犯罪研究 111

三、脑部功能失调与犯罪 115

四、生化因素与犯罪 118

思考题 120

第六章 犯罪动机 121

第一节 犯罪动机概述 122

一、犯罪动机的概念 122

二、犯罪动机的功能 123

三、犯罪动机的特征 124

四、犯罪动机的类型 125

第二节 犯罪人的需要与犯罪动机 130

一、犯罪动机源于犯罪人的需要 130

二、犯罪人的需要转化为犯罪动机的条件 131

第三节 犯罪动机与犯罪行为 134

一、犯罪动机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134

二、犯罪行为发生前后的动机冲突 134

三、犯罪动机的形成过程与发展变化 137

思考题 142

第七章 盗窃犯罪心理及行为表征 143

第一节 盗窃犯罪理性抉择过程 144

一、对犯罪风险的知觉 144

二、对成本和收益的权衡 146

三、犯罪地点与对象的选择 151

第二节 盗车犯罪的心理与行为表征 154

一、自行车盗窃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154

二、机动车盗窃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156

第三节 入室盗窃犯罪的心理与行为表征 159

一、心理表征 159

二、行为表征 161

思考题 166

第八章 职务犯罪的“易感”心理特质 167

第一节 贪污受贿犯罪的“易感”特质 168

一、认知 168

二、动机 170

三、人格 174

四、心理发展“易感”特质 175

第二节 渎职犯罪的“易感”特质 177

一、认知 177

二、动机 179

三、与社会情境有关的渎职犯罪心理“易感”特质 180

第三节 职务犯罪的风险知觉与决策规律 181

一、职务犯罪的风险知觉 181

二、职务犯罪的决策规律 181

思考题 183

第九章 邪教犯罪的认知与人格基础 192

第一节 邪教犯罪概述 193

一、邪教犯罪的概念 193

二、邪教犯罪人的认知基础 194

三、邪教犯罪中的思想行为控制 195

四、邪教犯罪的社会影响因素 200

第二节 邪教主的人格特征与认知偏差 201

一、邪教主的人格特征 202

二、邪教主的认知偏差 204

第三节 邪教徒的认知偏差与人格特征 206

一、邪教徒的认知偏差 207

二、邪教徒的人格特征 210

三、邪教徒的行为特征 213

思考题 222

第十章 恐怖犯罪的社会心理基础 223

第一节 恐怖犯罪分子的心理分析 223

一、恐怖犯罪概述 224

二、恐怖犯罪人的一般心理特征 226

三、恐怖犯罪的群体心理特征 228

四、恐怖犯罪人的人格特征 229

第二节 恐怖犯罪的社会互动基础 233

一、社会互动概述 233

二、恐怖组织内的人际互动 234

三、恐怖组织实现目标的途径:制造恐怖气氛 236

第三节 恐怖犯罪的社会风险知觉分析 237

一、风险与社会风险 238

二、风险偏好对行为决策的影响 239

三、恐怖犯罪人的风险知觉与恐怖活动 240

第四节 恐怖主义组织的信仰与价值取向 241

一、宗教与恐怖主义的关系 241

二、宗教被恐怖活动所利用 243

三、恐怖分子的共同价值取向 246

思考题 248

第十一章 暴力与攻击行为 249

第一节 攻击与暴力概述 250

一、攻击与暴力的含义 250

二、攻击的形式与功能 251

三、攻击与暴力的性别差异 255

第二节 攻击的理论取向 256

一、攻击的本能论 256

二、挫折——攻击理论 257

三、学习理论公式 258

四、厌恶刺激理论 259

五、攻击的信息加工模型和社会认知 260

六、观察学习理论的新进展 262

七、自我损耗理论 263

第三节 攻击的原因 264

一、促成攻击的事件 264

二、生理唤醒条件下的情境刺激 268

三、弱化攻击抑制水平的因素 269

四、个体易感因素 273

思考题 275

第十二章 女性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276

第一节 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 277

一、女性犯罪人的认识特征 277

二、女性犯罪人的情绪、情感特征 278

三、女性犯罪人的意志特征 280

四、女性犯罪人的个性特征 280

第二节 女性犯罪的行为特征 286

一、冲动性 286

二、从属性 286

三、欺骗性 287

四、性色彩浓厚 288

五、非暴力为主 289

六、侵害对象具有特定性 289

第三节 女性杀人犯罪与财产犯罪的心理分析 290

一、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分析 290

二、女性财产犯罪的心理分析 292

思考题 296

第十三章 杀人犯罪动机推定 297

第一节 杀人犯罪动机概述 297

一、杀人犯罪动机的基本概念 298

二、杀人犯罪现场上保留的犯罪证据 298

三、一般杀人犯罪现场痕迹特点 299

第二节 系列杀人案中犯罪人与被害人的特征 303

一、系列杀人案件中犯罪人的特征 304

二、系列杀人案中的被害人特征 307

三、系列杀人案的作案特点 308

四、非常规杀人犯罪动机推定 309

第三节 杀人犯罪动机的系统推断 311

一、分析判断杀人犯罪动机的一般方法 311

二、对多种犯罪动机迹象的分析甄别 313

三、动机不明的杀人现场分析 314

四、情绪心理痕迹在犯罪动机推定中的应用 317

思考题 320

第十四章 犯罪心理现场重建 321

第一节 犯罪心理现场分析 322

一、犯罪心理现场的概念 322

二、犯罪心理现场分析 322

三、犯罪心理现场与犯罪物质现场的连接 323

第二节 物证中的犯罪心理痕迹提取 324

一、刑事诉讼法意义上的物证 325

二、各种物证中存留的心理痕迹 325

三、心理痕迹在物证中的识别 328

第三节 犯罪心理痕迹在现场重建中的应用 331

一、犯罪心理痕迹在现场重建中应用的原则 331

二、犯罪心理痕迹在现场重建中的意义 332

三、犯罪心理动态分析与检验 334

思考题 342

第十五章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343

第一节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概述 344

一、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含义 344

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沿革 346

三、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 348

第二节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理论基础 351

一、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理论假说 351

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理论基础 354

三、犯罪心理测试的信度与效度 355

四、影响犯罪心理测试准确性的因素 356

第三节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主要功能 357

一、犯罪心理测试真的在“测谎”吗 357

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功能 358

三、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359

第四节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争议及前景 359

一、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存在的问题 359

二、关于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争议 361

三、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前景 363

思考题 366

第十六章 犯罪心理画像技术 367

第一节 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及适用范围 368

一、犯罪心理画像概述 368

二、犯罪心理画像技术 373

三、犯罪心理画像适用范围 377

第二节 犯罪心理画像的发展 378

一、早期发展阶段 378

二、美国联邦调查局发展阶段 380

三、学院发展阶段 382

四、其他国家的贡献 382

第三节 犯罪心理画像的学科基础 383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 383

二、法庭科学 384

三、被害人学 384

四、犯罪心理地理学 386

第四节 犯罪心理画像的侦查应用 387

一、互动关系中的犯罪人与被害人分类 388

二、性犯罪侦查中基于被害人类型的画像 392

三、谋杀犯罪侦查中的犯罪心理画像 394

思考题 405

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先汉语后英文的排列顺序) 406

查看更多关于犯罪心理学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