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医学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  病理学

医学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 病理学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医药卫生

  • 购买点数:11
  • 作 者:黄敬堂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34956522
  • 标注页数:256 页
  • PDF页数:28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十二五”高职高专医学专业规划教材中的一种。主要结构分为两篇,上篇为病理学基础,主要介绍了人体的各种病理表现,下篇为病理生理学,主要介绍了人体的病理生理知识。每章前提出了“学习要点”,内容中穿插有“知识链接”,每章后附有“思考题”。

查看更多关于医学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 病理学的内容

图书介绍

绪论 1

一、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1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1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1

四、学习病理学的指导思想 2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4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4

一、肥大 4

二、增生 4

三、萎缩 5

四、化生 6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6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6

二、类型 7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11

一、再生 11

二、纤维性修复 13

三、创伤愈合 14

四、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16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8

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 18

一、充血 18

二、淤血 18

第二节 出血 20

一、类型 20

二、原因 20

三、病理变化 20

四、后果 21

第三节 血栓形成 21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21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形态 22

三、血栓的结局 23

四、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 23

第四节 栓塞 24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24

二、栓塞的类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25

第五节 梗死 26

一、梗死的原因 26

二、梗死的病变及类型 26

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 27

第三章 炎症 29

第一节 炎症的概念及原因 29

一、炎症的概念 29

二、炎症的原因 29

第二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30

一、变质 30

二、渗出 31

三、增生 35

第三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与全身反应 35

一、炎症的局部表现 35

二、炎症的全身反应 36

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36

一、临床分类 36

二、病理分类 37

第五节 炎症的结局 40

一、痊愈 40

二、迁延不愈 40

三、蔓延扩散 40

第四章 肿瘤 42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42

第二节 肿瘤的特征 43

一、肿瘤的大体形态 43

二、肿瘤的组织结构 44

三、肿瘤的异型性 44

四、肿瘤的代谢特点 45

五、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45

六、肿瘤的复发 48

七、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48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49

第四节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50

第五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51

一、肿瘤的命名 51

二、肿瘤的分类 51

第六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和浸润癌 52

一、癌前病变 52

二、非典型增生 53

三、原位癌 54

四、浸润癌 54

第七节 常见肿瘤 54

一、上皮组织常见肿瘤 54

二、间叶组织常见肿瘤 56

三、其他肿瘤 59

第八节 肿瘤的病因学及发病学 59

一、肿瘤的病因 59

二、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61

第九节 肿瘤的防治原则 62

一、一级预防 62

二、二级预防 62

三、三级预防 62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64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64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64

二、基本病理变化 66

三、主要动脉的病变 67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68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68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68

第三节 高血压病 7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71

二、类型及病理变化 72

第四节 风湿病 74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74

二、基本病理变化 75

三、主要器官的病理变化 76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77

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77

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78

第六节 心瓣膜病 79

一、二尖瓣狭窄 79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80

三、主动脉瓣狭窄 80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80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82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82

一、慢性支气管炎 82

二、肺气肿 84

三、支气管扩张症 86

四、支气管哮喘 86

第二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8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87

二、病理变化 87

三、病理临床联系 87

第三节 肺炎 88

一、细菌性肺炎 88

二、病毒性肺炎 90

三、支原体肺炎 91

第四节 肺硅沉着症 9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91

二、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92

三、并发症 93

第五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93

一、鼻咽癌 93

二、肺癌 94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97

第一节 胃炎 97

一、急性胃炎 97

二、慢性胃炎 97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99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 10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01

二、基本病理变化 102

三、临床病理类型 103

四、病理临床联系 104

第四节 肝硬化 104

一、门脉性肝硬化 104

二、坏死后性肝硬化 107

第五节 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107

一、食管癌 107

二、胃癌 109

三、大肠癌 111

四、原发性肝癌 112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115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116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16

二、常见病理类型 117

第二节 肾盂肾炎 12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21

二、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122

第三节 泌尿系统常见肿瘤 124

一、肾细胞癌 124

二、膀胱癌 125

第九章 女性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 127

第一节 子宫颈疾病 127

一、慢性子宫颈炎 127

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 127

第二节 子宫体疾病 129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 129

二、子宫内膜增生症 130

三、子宫内膜腺癌 131

第三节 滋养层细胞疾病 132

一、葡萄胎 132

二、侵袭性葡萄胎 133

三、绒毛膜上皮癌 134

第四节 卵巢上皮性肿瘤 134

一、浆液性肿瘤 134

二、黏液性肿瘤 134

第五节 乳腺疾病 136

一、乳腺增生性病变 136

二、乳腺纤维腺瘤 136

三、乳腺癌 137

第十章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141

第一节 结核病 142

一、概述 142

二、肺结核病 145

三、肺外器官结核病 149

第二节 伤寒 152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52

二、病理变化和病理临床联系 153

三、结局及并发症 155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 155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55

二、病理变化和病理临床联系 155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5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57

二、病理变化 157

三、病理临床联系 158

四、结局和并发症 159

第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159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59

二、病理变化 159

三、病理临床联系 160

四、结局和并发症 160

第六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 16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61

二、病理变化和病理临床联系 161

三、结局和并发症 162

第七节 性传播疾病 162

一、淋病 162

二、梅毒 163

三、尖锐湿疣 164

四、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64

第八节 阿米巴病 166

一、肠阿米巴病 166

二、肠外阿米巴病 168

第九节 血吸虫病 169

第十一章 疾病概论 173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173

一、健康的概念 173

二、疾病的概念 173

三、亚健康的概念 173

第二节 病因学 174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174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174

第三节 发病学 175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75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175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176

第十二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178

第一节 脱水 178

一、高渗性脱水 178

二、低渗性脱水 179

三、等渗性脱水 180

第二节 水肿 181

一、水肿的分类 181

二、水肿的发病机制 181

三、水肿的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183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184

一、低钾血症 185

二、高钾血症 186

第十三章 酸碱平衡紊乱 188

第一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188

一、酸碱的概念及其来源 188

二、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 189

第二节 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指标及其意义 190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191

一、代谢性酸中毒 191

二、呼吸性酸中毒 193

三、代谢性碱中毒 194

四、呼吸性碱中毒 196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197

第十四 章发热 199

一、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199

二、发热的分期 200

三、发热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201

四、发热的防治原则 202

第十五章 缺氧 203

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 203

一、血氧分压 203

二、血氧容量 203

三、血氧含量 203

四、血氧饱和度 204

五、氧离曲线 204

第二节 缺氧的原因和类型 204

一、低张性缺氧 204

二、血液性缺氧 205

三、循环性缺氧 205

四、组织性缺氧 206

第三节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206

一、呼吸系统变化 206

二、循环系统变化 207

三、血液系统变化 207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207

五、代谢和组织细胞变化 207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及缺氧的防治原则 207

一、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207

二、缺氧的防治原则 208

第十六章 应激 210

第一节 概述 210

一、应激的概念 210

二、应激原 210

第二节 应激时全身性反应 211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 211

二、血浆蛋白反应 211

三、细胞应激反应 212

第三节 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212

一、代谢变化 212

二、功能变化 212

第四节 应激与相关疾病 213

第十七章 休克 215

第一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215

一、休克的原因 215

二、休克的分类 216

第二节 休克的发病机制 216

一、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 216

二、休克时微循环变化的分期及其机制 217

第三节 休克的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 221

一、细胞代谢障碍及细胞损伤 221

二、主要器官功能障碍 222

第四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223

一、病因学防治 223

二、发病学治疗 223

第十八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25

第一节 正常机体的凝血系统与抗凝血系统 225

一、凝血系统 225

二、抗凝血系统 226

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与发生机制 226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 226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机制 226

第三节 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 228

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228

二、肝功能严重障碍 228

三、血液的高凝状态 228

四、微循环障碍 228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 228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 228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型 229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229

一、出血 229

二、休克 230

三、器官功能障碍 230

四、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231

第六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原则 231

第十九章 心力衰竭 233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原因和诱因 233

一、心力衰竭的原因 233

二、心力衰竭的诱因 233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分类 234

一、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速度分类 234

二、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分类 234

三、根据心排出量的高低分类 234

四、根据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分类 234

第三节 心力衰竭发病过程中机体的代偿反应 234

一、心脏的代偿反应 235

二、心脏以外的代偿 235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236

一、心肌收缩功能降低 236

二、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和顺应性降低 237

三、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不协调 237

第五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237

一、心排出量减少 237

二、肺循环淤血 238

三、体循环淤血 238

第六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238

第二十章 呼吸衰竭 240

第一节 呼吸衰竭的病因与发生机制 240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240

二、肺换气功能障碍 241

第二节 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243

第三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244

第二十一章 肝性脑病 245

第一节 肝性脑病的病因和分类 245

一、病因 245

二、分类 245

第二节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245

一、中毒学说 246

二、假神经递质学说 247

三、氨基酸代谢失衡学说 247

第三节 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247

第四节 肝性脑病的防治原则 248

第二十二章 肾衰竭 249

第一节 急性肾衰竭 249

一、病因 249

二、发病机制 250

三、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250

第二节 慢性肾衰竭 251

一、病因 251

二、发病机制 252

三、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252

四、分期 253

第三节 尿毒症 253

一、病因与发生机制 254

二、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254

参考文献 256

查看更多关于医学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 病理学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