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速记宝典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速记宝典 中医基础理论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医药卫生

图书介绍:本书共九章。分别介绍了中医基础理论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象学说、精气血津液神学说、经络学说、体质学说、病因学说、发病学说、病机学说、防治原则。其主要特色在于速记方法,分别是歌诀记忆法和要点记忆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读者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适合于中医院校学生及刚参加临床工作的医务工作者学习、考研、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等各类考试和中医爱好者参阅。

查看更多关于中医速记宝典 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

图书介绍

绪论 1

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1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6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14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6

第一节 精气学说 16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16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17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9

第二节 阴阳学说 20

一、阴阳的概念 20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3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8

第三节 五行学说 34

一、五行的概念 34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7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42

第四节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49

一、注重宏观观察 49

二、注重整体研究 50

三、擅长哲学思维 50

四、强调功能联系 51

第二章 藏象 52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52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52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53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54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55

五、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作用 57

第二节 五脏 58

一、心 58

二、肺 64

三、脾 70

四、肝 76

五、肾 83

第三节 六腑 92

一、胆 92

二、胃 93

三、小肠 95

四、大肠 96

五、膀胱 97

六、三焦 98

第四节 奇恒之腑 101

一、脑 101

二、女子胞 103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104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04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115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117

四、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 121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127

第一节 精 127

一、精的基本概念 127

二、精的代谢 128

三、精的功能 130

四、精的分类 132

第二节 气 133

一、气的基本概念 133

二、气的生成 134

三、气的运动与气化 136

四、气的功能 139

五、气的分类 142

第三节 血 149

一、血的基本概念 149

二、血的生成 150

三、血的运行 151

四、血的功能 153

第四节 津液 154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154

二、津液的代谢 155

三、津液的功能 159

第五节 神 160

一、神的基本概念 160

二、神的生成 161

三、神的作用 162

第六节 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163

一、气与血的关系 163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165

三、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167

四、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168

第四章 经络 170

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 170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170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171

第二节 十二经脉 173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173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175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177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178

五、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180

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181

第三节 奇经八脉 187

一、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187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基本功能 188

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193

一、经别 193

二、别络 196

三、经筋 200

四、皮部 203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204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204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207

第五章 体质 211

第一节 体质学说概述 211

一、体质的概念 211

二、体质的标志和特点 215

第二节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217

一、体质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217

二、影响体质的因素 219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223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223

二、常用体质分类及其特征 224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226

一、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 226

二、阐释发病原理 227

三、解释病理变化 227

四、指导辨证 229

五、指导治疗 229

六、指导养生 231

第六章 病因 232

第一节 六淫 232

一、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 232

二、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234

第二节 疠气 244

一、疠气的基本概念 244

二、疠气的致病特点 244

三、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 245

第三节 七情内伤 247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 247

二、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247

三、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249

第四节 饮食失宜 252

一、饮食不节 253

二、饮食不洁 253

三、饮食偏嗜 254

第五节 劳逸失度 255

一、过劳 255

二、过逸 256

第六节 病理产物 257

一、痰饮 257

二、瘀血 259

三、结石 263

第七节 其他病因 265

一、外伤 265

二、诸虫 267

三、药邪 268

四、医过 270

五、先天因素 271

第七章 发病 272

第一节 发病原理 272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272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278

第二节 发病类型 281

一、感邪即发 281

二、徐发 282

三、伏而后发 282

四、继发 283

五、合病与并病 283

六、复发 284

第八章 病机 287

第一节 基本病机 288

一、邪正盛衰 288

二、阴阳失调 292

三、精气血的失常 299

四、津液代谢失常 311

五、内生“五邪” 315

第二节 疾病传变 322

一、疾病传变的形式 322

二、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332

第九章 防治原则 336

第一节 预防 336

一、未病先防 336

二、既病防变 339

第二节 治则 340

一、正治与反治 340

二、治标与治本 343

三、扶正与祛邪 345

四、调整阴阳 347

五、调理精气血津液 349

六、三因制宜 352

参考文献 355

查看更多关于中医速记宝典 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