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毛泽东军事战略

毛泽东军事战略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马列毛邓

  • 购买点数:18
  • 作 者:陈宇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6569842
  • 标注页数:638 页
  • PDF页数:65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陈宇是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毛泽东大战略》的主编,10年后再次从军事战略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毛泽东军事战略。全书共分13篇,各章标题是:(1)建军战略;(2)游击战略;(3)运动战略;(4)根据地战略;(5)人民战争战略;(6)持久战略;(7)决战战略;(8)心理战略;(9)决策战略;(10)策略战略;(11)对台战略;(12)周边战略;(13)国防战略。各章下分为4至6个小节。全书共约40万字。对毛泽东军事战略的研究,以往多从历史叙述或方法论的方面进行研究,但像本书如此系统、全面地以专题形式研究毛泽东军事战略,这还是第一本专著。在写作风格和体例上,本书与《毛泽东大战略》相统一。因此可以说,本书是《毛泽东大战略》的姊妹篇,是“十年磨一剑”之后的研究新成果。

查看更多关于毛泽东军事战略的内容

图书介绍

绪论:军事战略家毛泽东 1

一、战争实践极其丰富的军事家 1

(一)“被迫上山打仗” 2

(二)“这一辈子就是在打仗中过的” 4

(三)“懂得怎样打仗,怎样打胜仗” 5

(四)“战地黄花分外香” 12

二、善于总结经验的军事理论家 15

(一)“从战争学习战争” 15

(二)“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 17

(三)“从失败取得教训” 19

三、集军事统帅与理论家于一身 22

(一)著作等身的军事理论家 22

(二)同为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的兵家大师 24

四、别具一格的军事战略体系 26

(一)毛泽东军事战略体系形成的四大节点 27

(二)毛泽东军事战略的主要内容 34

(三)毛泽东军事战略来源的三大特色 39

五、誉满天下的伟大军事战略家 43

(一)令对手不得不佩服 43

(二)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和尊重 46

(三)毛泽东军事战略的当代价值 53

第一章 建军战略 58

一、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 58

(一)军队始终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59

(二)与削弱党的领导的倾向作坚决的斗争 63

(三)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 66

二、三大任务,三大民主 69

(一)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 69

(二)人民军队的民主制度 72

三、三大纪律,三大作风 80

(一)人民军队的严明纪律 80

(二)人民军队的三大作风 84

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唯一宗旨 88

(一)建军宗旨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89

(二)服务人民,是人民军队阶级本质的深刻反映 91

第二章 游击战战略 93

一、承认红军的游击性 93

(一)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 94

(二)边界旗子始终不倒 97

(三)反“围剿”战争中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 102

(四)游击战争在民族革命战争中将有极大战略作用 107

二、主力部队充任战略的游击支队 111

(一)独立坚持华北抗战 111

(二)新四军各支队在华中战略展开 115

(三)在一定条件下,平原也能发展游击战争 118

(四)山地、平原游击战并举 122

三、以巩固华北、发展华中为战略枢纽 127

(一)指导山东党领导人民武装起义 127

(二)派八路军主力去山东 131

(三)统一山东的军事指挥 133

(四)对华中游击战的指导 135

四、解放战争时期敌远后方游击战争 138

(一)1949年前粤桂湘游击战争 138

(二)粤桂湘各游击根据地的攻势作战 142

(三)粤桂湘各地人民游击武装配合人民解放军赢得最后胜利 144

(四)云贵川康地区的游击战争 148

第三章 运动战战略 153

一、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 153

(一)在“走”的“运动”中打赢 154

(二)反“围剿”中的游击性、流动性运动战 156

(三)运动战与游击战的关联 161

二、诱敌深入,舍得放弃非优势战场 166

(一)作好军事退却的战争准备 167

(二)民众支持是取得运动战胜利的基础 168

(三)诱敌深入,依托足够纵深的战场作战 169

(四)舍得放弃,明确人地得失关系 171

(五)运动战中进攻和防御的辩证关系 173

三、避实击虚,正确处理好“打”与“走”的关系 174

(一)知彼知己,有效利用情报信息是运动战的前提 175

(二)四渡赤水,机动灵活的经典运动战 178

(三)在运动中创造主动条件 182

(四)“走”与“打”的辩证关系 183

四、选准主要作战目标打歼灭战 186

(一)把运动中或立足未稳之敌作为主要作战目标 186

(二)八路军对日作战“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187

(三)运动战中“各个击破”的要点是打歼灭战 191

(四)运动战中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 193

五、运动战向阵地战的发展 195

(一)带决战性战略反攻中的运动战 195

(二)三大战役大开大合,全国成为运动战大战场 199

(三)运动战与阵地战的关联 201

(四)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的战略指导特点 205

第四章 根据地战略 210

一、先有党组织,而后才有根据地 210

(一)先有少数知识分子党员,到有大部分农民党员 211

(二)巩固根据地,党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发动和组织民众 212

二、根据地的地缘政治 216

(一)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以建立农村根据地为开端 216

(二)军事割据的有利地理条件 221

(三)农村革命根据地首先在井冈山应运而生 228

(四)从地域分布看农村革命根据地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异同 233

三、建设革命政权 235

(一)政权建设始于武装暴动 235

(二)政权扩大呈波浪涟漪式发展 239

(三)政权领导者从斗争中涌现出来 242

四、坚持武装斗争 244

(一)“诱敌深入”作战的重要依托 244

(二)以武装斗争开辟和支撑根据地 246

(三)人民战争的战略基地 249

(四)在战略进攻中建立新的根据地 255

五、土地革命和各项建设 259

(一)解决了土地问题也就赢得了农民 259

(二)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政策,巩固根据地 260

(三)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263

(四)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建设 269

第五章 人民战争战略 273

一、人民战争是正义的、群众的战争 273

(一)人民战争的正义性 273

(二)人民战争的群众性 280

二、建立以人民军队为骨干的“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 286

(一)人民战争是以武装斗争为主的综合实力的较量 287

(二)把人民军队作为实施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 287

(三)形成有利于发挥人民战争整体力量优势的武装力量体制 289

(四)适时转变和创新“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实现形式 291

三、必须建立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基地 293

(一)战略任务和战争目的以根据地为依托 293

(二)只要有帝国主义存在,就有战争危险,必须建立战略后方 296

四、人民战争要坚持军事手段与非军事手段的结合 298

(一)战争是各种力量的总体较量,必须举全国之力开展战争 298

(二)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的密切配合 300

(三)适时灵活地推动军事和非军事手段的结合和转化 306

五、人民战争的灵活机动战略战术 307

(一)人民战争实质是唯物辩证的用兵方法 308

(二)人民战争的关键是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性 309

(三)“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确保战争主动权 310

(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311

(五)适时进行以主要作战形式为基本内容的战略转变 313

(六)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 314

第六章 持久战战略 316

一、农村战胜城市,只能企求于持久战 316

(一)中国革命和武装斗争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317

(二)农村战胜城市,需要而且也只能企求于持久战 320

二、积小胜为大胜 323

(一)以“战略守势”对“战略攻势” 323

(二)大胆实行外线速决的进攻战 326

三、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330

(一)积极防御的内涵及实质 330

(二)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331

(三)正确把握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基本要点 332

四、蘑菇战术,敌疲我打 337

(一)“蘑菇战术”的提出 337

(二)“蘑菇战术”的实质是持久战战略的应用 341

五、战略内线持久的防御战,战役战斗外线速决的进攻战 343

(一)基本内涵及内在关系 343

(二)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运用 345

第七章 决战战略 349

一、适时调整转变为决战战略 349

(一)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 350

(二)由战略防御和相持转入全国规模的战略反攻 352

二、创造有利的决战条件 354

(一)建立东北根据地 355

(二)开展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斗争 357

(三)减租减息、土地改革与政权建设 361

(四)整党与新式整军运动 362

(五)决战前的军事斗争准备 365

三、三大战役与决战战略指导 372

(一)辽沈战役,决心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 373

(二)淮海战役,精确规划决战三个阶段 375

(三)平津战役,“和”与“打”双管齐下 378

四、决战战略思想的显著特点 382

(一)客观把握战争实际和战争规律 382

(二)在战略决战中灵活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384

(三)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388

(四)坚持军事民主,发挥前线指挥员的自主聪明才智 390

(五)综合考量军事、经济、文化等制胜要素,加强解放区建设 392

第八章 心理战战略 395

一、对敌军进行心理进攻的战略战术 395

(一)战略藐视、战术重视的重要心理战意义 396

(二)“扰”在“十六字诀”中的重要心理战作用 397

(三)多处体现着心理战战略思想的“十大军事原则” 398

二、直攻敌心的战争指挥谋略 400

(一)欲擒故纵的“诱敌深入”心理战 400

(二)角逐心力的“攻城打援”心理战 401

(三)以最大耐心持重待机的“以强示弱”心理战 402

(四)三大战役中的“分而治之”心理战 403

(五)致敌心理恐慌的“夜战近战” 404

三、发挥政治优势,瓦解敌军 405

(一)军事打击与政治攻心同时并举 406

(二)着眼思想教育,筑牢心理防线 407

(三)依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瓦解敌军 409

(四)注重宣传,对敌展开强大的攻心宣传 411

(五)讲究宣传工作的形式、内容与方法 412

(六)实行彻底的宽俘政策 412

四、利用敌人营垒中的一切矛盾和争斗,反对敌人 413

(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孤立敌人 414

(二)进行人民战争,从而夺敌心志 417

第九章 决策战略 419

一、军事决策需要科技装备、情报判断与信息谋略三大支撑 419

(一)科技装备是军事决策的重要手段 420

(二)情报判断是军事决策的客观依据 422

(三)信息谋略是军事决策的重要方法 424

二、军事决策需要统筹全局、着眼长远与重点突破三大谋划 434

(一)统筹全局是军事决策的先决条件 434

(二)着眼长远是军事决策的基本依据 436

(三)重点突破是军事决策的成功之道 438

三、开展军事决策需要居安思危、敢打必胜与捍卫主权三大信念 440

(一)居安思危是军事决策的首要原则 440

(二)敢打必胜是军事决策的精神动力 441

(三)捍卫主权是军事决策的神圣目的 442

第十章 策略战略 445

一、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相结合 445

(一)用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的斗争方针 445

(二)军事打击与政治手段相结合的斗争策略 450

二、分化敌军,争取友军,有理有利有节 457

(一)通过“分化敌军、争取友军”谋求联合 458

(二)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464

三、利用一切矛盾打击主要敌人 470

(一)确定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和作战对象 470

(二)善于发现和利用敌人内部的弱点和矛盾 473

四、采取不同方式解决残余敌人 476

(一)运用“天津方式”扫除负隅顽抗的国民党军残余势力 477

(二)坚持“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相结合,争取和改造国民党军残余力量 477

(三)特殊情况下运用特殊策略 479

第十一章 对台战略 482

一、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 482

(一)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482

(二)解决台湾问题需要时间 483

(三)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 484

二、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85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提出“一个中国”原则 486

(二)在与美国“两个中国”政策斗争中坚持和发展“一中原则” 486

(三)“一中原则”得到世界各国公认 489

三、严格区分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 491

(一)区分国内和国际问题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491

(二)区分国内和国际问题要严防国际上出现“两个中国” 492

(三)区分国内和国际问题要防止国内战争国际化 493

四、将“文打”与“武打”结合起来 495

(一)声东击西,清理门户 495

(二)抓住机遇,摸美底牌 497

(三)利用矛盾,以打促谈 499

五、坚持“两条腿”走路 501

(一)中国人民有权利用一切方法解决台湾问题 501

(二)放弃使用武力,和平解放台湾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502

(三)适时使用武力,能有力地维护“一个中国”原则 503

(四)解决台湾问题不能太着急 505

第十二章 周边战略 507

一、先谋于局,后谋于略 507

(一)关照全局,抓住枢纽 507

(二)力争主动,力避被动 509

(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509

二、唇亡齿寒,户破堂危 511

(一)科学预判,始终争取战略主动 511

(二)审时度势,果断作出出兵决策 514

(三)依据战势,实施正确战略指导 518

(四)以打促谈,灵活驾驭战争进程 523

三、中国领土绝不允许任何人侵犯 525

(一)中印是朋友,要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525

(二)先礼后兵,坚决不打第一枪 528

(三)武装共处,营造有利战略态势 532

(四)果断反击,打则“打狠打痛” 533

(五)控制战局,乘胜主动结束战争 536

四、辽阔的中国领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后方 539

(一)“中国不能漠不关心” 539

(二)“我们两家无条件共同对敌” 541

(三)“美国人是可以打的,而且是可以打败的” 544

(四)“中国七亿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坚强后盾” 547

五、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550

(一)警惕苏联霸权,“有备才能无患” 550

(二)“不斗则已,斗则必胜” 553

(三)“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任何人侵犯” 555

(四)联美抗苏,创建国际政治新格局 557

第十三章 国防战略 561

一、“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 561

(一)要有强大的陆、海、空军 562

(二)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570

(三)始终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574

二、全民办国防的思想 576

(一)国防建设旨在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576

(二)国防建设要动员、依靠全国人民 577

(三)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579

(四)多种武装力量并举,共同保卫国家安全 581

三、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方针 581

(一)“我们绝不应当首先打出去” 582

(二)“不打不行了,我们才还手” 583

(三)军事斗争与政治、外交协同配合 584

四、建立完整的国防工业和科研体系 586

(一)国防现代化是国家“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之一 586

(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发展国防科技工业指导原则 587

(三)全面加强国防工程建设 589

(四)研制核武器,以应对帝国主义的核讹诈 591

五、建设战略大后方 593

(一)把一批国防建设项目转移到西部 594

(二)新中国五面临敌,战略后方建设迫在眉睫 595

结语:论毛泽东军事战略思维 598

一、战略辩证思维,军事智慧的潇洒发挥 598

(一)阶级斗争战争观,在战争范畴注入革命 599

(二)着眼特点和发展,创造性研究战争规律 600

(三)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实施正确的战争指导 601

(四)抓主要矛盾,抓战略枢纽 602

(五)弱者战胜强者的思想武器 603

二、战略全局思维,从整体上谋局造势 604

(一)知己知彼,坚持全面看问题 605

(二)从战略全局上谋势布局,因势利导 606

(三)学会“弹钢琴”,照顾好战争的方方面面 607

(四)统揽全局,把握关键环节 608

三、战略预见思维,以战略判断、战争准备谋求战争主动权 609

(一)妙算于未发,决策于未始,防患于未然 609

(二)立足于从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进行战争准备 610

(三)关节点上的战略决策 611

四、人民战争思维,兵民是胜利之本 613

(一)战争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613

(二)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614

(三)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615

五、战争力量建设思维,人民军队的建军战略 617

(一)人民的军队 617

(二)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617

(三)党指挥枪原则 618

(四)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 618

(五)加强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618

六、战争艺术思维,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619

(一)积极防御、攻势防御战略 619

(二)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620

(三)力争战场作战主动权 622

(四)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原则 623

(五)游击战战略“以一当十”,运动战战略“以十当一” 624

(六)灵活机动,不拘一格 626

七、现代国防战略思维,强军强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28

(一)忧患意识与国家安全思维 628

(二)强军和加强国防思维 629

(三)强国与国家统一思维 630

(四)独立自主战略思维 630

(五)核战争战略威慑思维 631

(六)反霸与国际战略思维 631

主要参考文献书目 633

查看更多关于毛泽东军事战略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