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兽医学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 购买点数:11 点
- 作 者:四川省高等教育局主编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7535506135
- 标注页数:276 页
- PDF页数:288 页
绪论 1
第一篇 中兽医学基础 5
第一章 阴阳五行 5
第一节 阴阳 5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5
二、阴阳在中兽医学上的应用 7
第二节 五行 9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9
二、五行在中兽医学上的应用 11
第三节 阴阳与五行的关系 11
第二章 脏腑及经络 13
第一节 脏腑 13
一、脏腑的功能 13
二、脏腑之间的关系 19
三、气血津液 21
第二节 经络 23
一、经络的含义 23
二、经络的组成 23
三、经络的作用 24
第三章 病因 26
第一节 外感六淫 26
一、风邪 27
二、寒邪 27
三、暑邪 28
四、湿邪 28
五、燥邪 29
六、火邪 29
第二节 内伤 30
一、饥伤 30
二、饱伤 30
三、劳(役)伤 31
四、逸伤 31
第三节 其他致病因素 31
一、疫疠 31
二、中毒 31
三、外伤 32
第四章 诊法 33
第一节 望诊 33
一、望全身 33
二、望局部 35
三、察口色 38
第二节 闻诊 41
一、闻声音 41
二、闻气味 42
第三节 问诊 43
一、问病畜的来源 43
二、问发病时间及经过 43
三、问饲养管理及使役情况 43
四、问发病家畜的数量 43
五、问现在症状和既往症 44
六、问诊疗经过 44
七、问配种及繁殖情况 44
第四节 切诊 44
一、脉诊 44
二、触诊 47
第五章 辨证 49
第一节 八纲辨证 49
一、表里 49
二、寒热 50
三、虚实 52
四、阴阳 53
第二节 脏腑辨证 53
一、心与小肠病证 54
二、肝与胆病证 55
三、脾与胃病证 56
四、肺与大肠病证 58
五、肾与膀胱病证 59
第三节 六经及卫气营血辨证简介 61
一、六经辨证 61
二、卫气营血辨证 62
第六章 防治法则 64
第一节 预防的基本法则 64
一、未病先防 64
二、既病防变 65
第二节 治疗的基本原则 65
一、治疗与护养 65
二、扶正与祛邪 65
三、治标与治本 66
四、正治与反治 67
五、同治与异治 67
六、治常与治变 67
第三节 治疗方法 68
一、八法的概念 68
二、八法的并用 70
第二篇 中草药及方剂 73
第七章 中草药的一般常识 73
第一节 中草药的采集与加工保管 73
一、中草药的采集 73
二、中草药的加工 74
三、中草药的保管原则及方法 74
第二节 中草药的炮制 75
一、炮制的目的 75
二、炮制的方法 75
第三节 中草药的性能 77
一、四气 77
二、五味 77
三、升降浮沉 78
四、归经 79
第四节 中草药的配伍和禁忌 80
一、配伍 80
二、禁忌 80
第五节 中草药的剂型、剂量和用法 82
一、剂型 82
二、剂量 83
三、用法 83
第八章 常用中草药 85
第一节 解表药 85
一、辛温解表药 85
二、辛凉解表药 88
第二节 清热药 92
一、清热泻火药 93
二、清热凉血药 95
三、清热解毒药 97
四、清热燥湿药 101
五、清热解暑药 104
第三节 泻下药 106
一、攻下药 106
二、润下药 108
三、峻下逐水药 109
第四节 消导药 112
第五节 理气药 114
第六节 理血药 117
一、活血祛瘀药 118
二、止血药 124
第七节 祛寒药 130
第八节 祛湿药 133
一、祛风湿药 133
二、芳香化湿药 137
三、利水渗湿药 139
第九节 化痰止啌平喘药 144
一、温化寒痰药 144
二、清化热痰药 145
三、止啌平喘药 147
第十节 固涩药 150
一、涩肠止泻药 151
二、敛汗固精药 152
第十一节 补虚药 154
一、补气药 155
二、补血药 157
三、滋阴药 159
四、助阳药 162
第十二节 平肝药 166
一、清肝明目药 166
二、平肝熄风药 169
第十三节 开窍药 171
第十四节 安神药 173
第十五节 驱虫药 175
第十六节 外用药 178
附:药性赋 180
第九章 方剂 184
第一节 方剂的组成 184
一、方剂组成的原则 184
二、方剂的加减变化 185
第二节 常用方剂 185
一、解表剂 185
二、清热剂 187
三、表里剂 190
四、和解剂 191
五、祛湿剂 192
六、攻里剂 194
七、化痰止啌平喘剂 195
八、消导剂 196
九、理气剂 197
十、理血剂 198
十一、胎产剂 200
十二、祛寒剂 201
十三、祛风剂 202
十四、祛风湿剂 203
十五、平肝剂 204
十六、安神开窍剂 204
十七、补养剂 205
十八、润燥剂 207
十九、收涩剂 208
二十、驱虫剂 208
二十一、痈疡剂 209
二十二、外用剂 210
第三篇 针灸 212
第十章 针灸的一般知识及针灸疗法 212
第一节 针灸的一般知识 212
一、针灸的概念及特点 212
二、针灸的作用 212
三、取穴及配穴 212
四、针具及用法 213
第二节 针灸疗法 215
一、针法 215
二、灸烙法 216
第三节 新针疗法 218
一、毫针疗法 218
二、水针疗法 219
三、电针疗法 220
第四节 针刺麻醉 220
一、针麻概念及特点 220
二、针具和针法 221
第十一章 常用穴位及应用 223
第一节 猪针灸穴位及应用 223
一、头颈部穴位 223
二、躯干及尾部穴位 223
三、肢蹄部穴位 225
第二节 牛针灸穴位及应用 227
一、头颈部穴位 227
二、躯干及尾部穴位 228
三、肢蹄部穴位 230
第三节 马骡针灸穴位及应用 234
一、头颈部穴位 234
二、躯干及尾部穴位 235
三、肢蹄部穴位 236
第四节 羊针灸穴位及应用 241
一、头部穴位 241
二、躯干及尾部穴位 241
三、肢蹄部穴位 242
第五节 家禽针灸穴位及应用 244
第四篇 家畜常见疾病的防治 247
第十二章 家畜常见疾病的防治 247
第一节 内科病 247
一、木舌病 247
二、脾胃不和 248
三、宿草不转 249
四、百叶干 250
五、气胀 251
六、结证 252
七、泄泻 253
八、感冒 254
九、喘证 255
十、中暑 256
十一、淋证 256
十二、冷痛 258
十三、出血证 258
十四、痹证 259
第二节 胎产病 260
一、不孕 260
二、胎动 262
三、胎衣不下 262
四、垂脱证 263
五、产后风(胎风) 264
六、缺乳 265
七、奶痈(奶肿) 266
第三节 外科及其他疾病 267
一、闪伤 267
二、脱膊(塌膀、挫胛) 268
三、脱臼 269
四、骨折 270
五、漏蹄 271
六、黄证 272
七、肝热传眼 273
八、混睛虫 274
九、破伤风 274
十、烂红薯(甘薯黑斑病)中毒 275
十一、青杠叶(栎树叶)中毒 276
- 《中兽医基础》戴永海,王自然主编;陈卫国副主编 2002
- 《兽医与兽医教育概论》张立波主编 2004
- 《苏联的畜牧兽医站 根据科学教育电影改编》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译 1957
-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畜牧兽医类规划教材 牛羊生产》任建存,杨艳玲主编 2012
- 《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高等职业教育畜牧兽医类专业教材 牛羊生产与疾病纺织》易宗容,阳刚,郭蓉主编 2016
-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畜牧兽医类规划教材 畜禽病理与病理诊断》陈宏智,杨保栓主编 2012
-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畜牧兽医专业 独立本科段 自学考试大纲》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制订 2000
- 《中兽医学》姜聪文主编 2009
- 《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兽医内科学实验指导》王建华主编 2013
- 《中兽医学》刘钟杰,许剑琴主编 2002
- 《教育思想若干问题》王文肃主编;四川省高等教育局,四川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编 1987
- 《果树栽培学 南方本》四川省高等教育局主编 1986
- 《中兽医学》四川省高等教育局主编 1986
-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提要》四川省讲师团编著;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中共四川省委讲师团,四川省高等教育局组织编写 1986
- 《成人高教管理集论》四川省成人教育协会高等教育分会编 1996
-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提要 上》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中共四川省委讲师团,四川省高等教育局编 1953
- 《高等教育教学工作文件汇编》四川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编 2001
- 《英语阅读训练文选》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编 1986
- 《论文集 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理论研讨会》四川省高等院校党建理论研究会;四川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 2004
- 《四川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年》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分会编;符宗胤主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