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温病学方歌解

温病学方歌解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医药卫生

  • 购买点数:9
  • 作 者:贺集运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04633356
  • 标注页数:158 页
  • PDF页数:19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温病学歌 1

一、温病的概念歌和特点歌 1

二、温病的性质和分类歌 1

三、温病与伤寒歌 1

四、温病与瘟疫歌 2

第一节 风温歌 2

一、病因病理歌 2

二、热入气分歌 3

(一)热在胸膈证治歌 3

(二)邪热在肺证治歌 3

(三)热在阳明歌 4

三、热陷心包歌 4

(一)逆传心包 4

(二)热入心包,兼有腑实 4

四、余热未净,肺胃阴伤证治歌 4

第二节 春温歌 5

一、初发证治歌 5

(一)发于气分 5

(二)发于营分 5

二、热结肠腑证治歌 6

(一)腑实兼阴液亏损 6

(二)腑实兼气液两虚 6

(三)阳明腑实,小肠热盛 6

三、热在营血证治歌 6

(一)热盛动血 6

(二)气营(血)两燔 6

(三)热与血结 6

四、热盛动风证治歌 7

五、热炽真阴证治歌 7

(一)阴虚火炽 7

(二)肾阴耗损 7

(三)虚风内动 7

六、邪留阴分证治歌 7

第三节 暑温歌 8

一、暑温证治歌 8

(一)暑入阳明 8

(二)暑伤津气 8

(三)津气欲脱 8

(四)暑伤心肾 8

(五)暑伤肺络 9

(六)暑热动风 9

(七)暑入心营 9

(八)暑入血分 9

二、暑湿兼湿证治歌 9

(一)暑湿困阻中焦 9

(二)暑湿弥漫三焦 9

(三)暑湿兼寒 9

第四节 湿温歌 11

一、湿重于热证治歌 11

(一)邪遏卫气 11

(二)邪在募原 11

(三)邪在中焦 11

二、湿热并重证治歌 12

(一)湿热蕴毒 12

(二)湿热郁阻中焦 12

(三)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12

(四)湿浊上蒙,泌别失职 12

三、热重于湿证治歌 12

四、余热未净证治歌 13

五、湿温辨证证治歌 13

(一)湿邪化燥,大便下血 13

(二)便血过多,阳虚气脱 13

(三)湿胜阳微 13

第五节 伏暑歌 14

一、表里同病证治歌 14

(一)卫气同病 14

(二)卫营同病 14

二、邪在气分证治歌 15

(一)邪在少阳 15

(二)邪结肠腑 15

三、邪在营血证治歌 15

(一)热在心营,下移小肠 15

(二)热闭心包,血络瘀滞 15

第六节 秋燥歌 16

一、邪在肺卫证治歌 16

二、邪在气分证治歌 16

(一)燥干清窍 16

(二)燥热伤肺 17

(三)肺燥肠热,络伤咳血 17

(四)肺胃阴伤 17

(五)肺燥肠闭 17

(六)腑实阴伤 17

第七节 温毒歌 18

一、大头瘟 18

二、烂喉痧 19

(一)毒侵肺卫 19

(二)毒壅气分 19

(三)毒燔气营血 19

(四)余毒伤阴 20

第二章 温病学歌注解 21

一、温病的概念歌和特点歌 21

二、温病的性质和分类歌 22

三、温病与伤寒歌 23

四、温病与瘟疫歌 24

第一节 风温歌 25

一、邪袭肺卫证治歌 25

二、热入气分证治歌 26

(一)热在胸膈歌 26

(二)邪热在肺歌 28

(三)热在阳明歌 29

三、热陷心包证治歌 30

(一)逆传心包歌 30

(二)热入心包,兼有腑实歌 31

四、余热未净,肺胃阴伤证治 31

第二节 春温歌 33

一、初发证治 33

(一)发于气分 33

(二)发于营分 34

二、热结肠腑证治歌 34

(一)腑实兼阴液亏损 34

(二)腑实兼气液两虚 35

(三)阳明腑实,小肠热盛 35

三、热在营血证治歌 35

(一)热盛动血 35

(二)气营(血)两燔 36

(三)热与血结歌 36

四、热盛动风证治 37

五、热烁真阴证治歌 37

(一)阴虚火炽 37

(二)肾阴耗损 38

(三)虚风内动 38

六、邪留阴分证治歌 39

第三节 暑温歌 42

一、暑温证治歌 42

(一)暑入阳明 43

(二)暑伤津气 43

(三)津气欲脱 44

(四)暑伤心肾 44

(五)暑伤肺络 44

(六)暑热动风歌 45

(七)暑入心营 45

(八)暑入血分 46

二、暑温兼湿证治歌 47

(一)暑湿困阻中焦 47

(二)暑温弥漫三焦 47

(三)暑湿兼寒 48

第四节 湿温歌 53

一、湿重于热证治歌 53

(一)邪遏卫气 53

(二)邪在募原 53

(三)邪在中焦 54

二、湿热并重证治歌 55

(一)湿热蕴毒 55

(二)湿热郁阻中焦 55

(三)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56

(四)湿浊上蒙,泌别失职 56

三、热重于湿证治歌 57

四、余热未净证治歌 57

五、湿温辨证证治歌 58

(一)湿邪化燥,大便下血 58

(二)便血过多,阳虚气脱 58

(三)湿胜阳微 59

第五节 伏暑歌 61

一、表里同病证治 61

(一)卫气同病 61

(二)卫营同病 61

二、邪在气分证治 62

(一)邪在少阳 62

(二)邪结肠腑 63

三、邪在营血证治 63

(一)热在心营,下移小肠 63

(二)热闭心包,血络瘀滞 64

第六节 秋燥歌 65

一、邪在肺卫证治 65

二、邪在气分证治 66

(一)燥干清窍 66

(二)燥热伤肺 66

(三)肺燥肠热,络伤咳血 67

(四)肺胃阴伤 67

(五)肺燥肠闭 68

(六)腑实阴伤 68

第七节 温毒歌 69

一、大头瘟 69

二、烂喉痧 71

(一)毒侵肺卫 72

(二)毒壅气分 72

(三)毒燔气营(血) 73

(四)余毒伤阴 73

第三章 辨斑疹白?、常见脉象、瘟疫 75

一、辨斑疹白?歌辨斑疹歌 75

二、辨舌苔歌 78

(一)辨白苔歌 78

(二)辨黄苔歌 79

(三)辨黄苔歌 79

(四)白苔歌 79

(五)辨灰苔歌 80

(六)辨黑苔歌 80

三、辨舌质歌 81

(一)辨紫舌歌 81

(二)辨绛舌歌 82

四、验齿 83

五、辨白?歌 84

第四章 温病方歌 94

第一节 风温歌 94

一、风邪犯肺卫初起 94

二、热入气分 95

三、热入心包证治 95

(一)逆转心包 95

(二)热入心包兼有腑实 95

四、余热未净,肺胃阴伤证治 95

第二节 春温歌 96

一、初发证治 96

(一)发于气分 96

(二)发于营分 96

二、热结肠腑证治 96

(一)增液汤(方歌) 96

(二)腑实兼气液两虚 96

(三)阳明腑实,小肠热盛 96

三、热在营血证治 96

(一)热战动血 96

(二)气营(血)两燔 96

(三)热与血结 97

(四)热战动风证治 97

(五)热烁真阴证治 97

(六)邪留阴分证治 97

第三节 暑温歌 98

一、暑温本病证治 98

(一)暑入阴明 98

(二)暑伤津气 98

(三)津气欲脱 98

(四)暑伤心肾 98

(五)暑伤肺络 98

(六)暑热动风 98

(七)暑入心营 98

(八)暑入血分 98

二、暑温兼湿证 98

(一)暑湿困阻中焦 98

(二)暑湿弥漫三焦 98

(三)暑湿兼寒 99

第四节 湿温歌 99

一、湿重于热证 99

(一)邪遏胃气 99

(二)邪在募原 99

(三)邪在中焦 100

二、温热并重证治 100

(一)湿热蕴毒 100

(二)湿热郁阻三焦 100

(三)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100

(四)湿浊上蒙,泌制失职 100

三、热重于湿证治 100

四、余邪未详证治 100

五、湿温辨证证治 101

(一)湿初化燥,大便下血 101

(二)便血过多,阳虚气脱 101

(三)湿盛阳微 101

第五节 伏暑歌 101

一、表里同病证治 101

(一)卫气同病 101

(二)卫营同病 101

二、邪在气分证治 101

三、邪在营血证治 102

(一)热在心营,下移小肠 102

(二)热闭心包,血络瘀滞 102

第六节 秋燥歌 102

一、邪在肺卫证治桑杏汤(歌) 102

二、燥热伤肺 102

(一)清燥救肺(汤歌) 102

(二)肺燥肠热,络伤咳血 102

(三)肺胃阴伤 103

(四)肺燥肠闭 103

第七节 温毒歌 103

一、毒侵肺卫 103

二、毒壅气分 103

三、毒燔气营(血) 103

四、余毒伤阴 103

第五章 温病方歌注解 104

第一节 风温歌 104

一、风邪犯肺卫初起 104

二、热入气分 106

三、热入心包证治 107

(一)逆转心包 107

(二)热入心包,兼有腑实 108

四、余热未净,肺胃阴伤证治 109

第二节 春温歌 109

一、初发证治 109

(一)发于气分 109

(二)发于营分 110

二、热结肠腑证治 110

(一)增液汤(方歌) 110

(二)腑实兼气液两虚 110

(三)阳明腑实,小肠热盛 111

三、热在营血证治 111

(一)热战动血 111

(二)气营(血)两燔 112

(三)热与血结 112

(四)热战动风证治 113

(五)热烁真阴证治 113

(六)邪留阴分证治 114

第三节 暑温歌 115

一、暑温本病证治 115

(一)暑入阳明 115

(二)暑伤津气 115

(三)津气欲脱 115

(四)暑伤心肾 115

(五)暑伤肺络 116

(六)暑热动风 116

(七)暑入心营 116

(八)暑入血分 116

二、暑温兼湿证 117

(一)暑湿困阻中焦 117

(二)暑湿弥漫三焦 117

(三)暑湿兼寒 117

第四节 湿温歌 119

一、湿重于热证 119

(一)邪遏胃气 119

(二)邪在募原 119

(三)邪在中焦 120

二、温热并重证治 120

(一)湿热蕴毒 120

(二)湿热郁阻三焦 121

(三)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121

(四)湿浊上蒙,泌制失职 122

三、热重于湿证治 122

四、余邪未详证治 122

五、湿温辨证证治 123

(一)湿初化燥,大便下血 123

(二)便血过多,阳虚气脱 123

(三)湿盛阳微 123

第五节 伏暑歌 123

一、表里同病证治 123

(一)卫气同病 123

(二)卫营同病 124

二、邪在气分证治 124

(一)邪在少阳 124

(二)邪结肠腑 124

三、邪在营血证治 125

(一)热在心营,下移小肠 125

(二)热闭心包,血络瘀滞 125

第六节 秋燥歌 126

一、邪在肺卫证治 126

二、燥热伤肺 126

(一)清燥救肺 126

(二)肺燥肠热,络伤咳血 127

(三)肺胃阴伤 127

(四)肺燥肠闭 127

第七节 温毒歌 128

一、毒侵肺卫 128

二、毒壅气分 128

三、毒燔气营(血) 129

四、余毒伤阴 129

第六章 温病方药 137

第七章 温病名著选录 137

一、叶香岩《外感温热篇》 137

二、陈平伯《外感温病篇》 143

三、薛生白《湿热病篇》 145

四、余师愚《疫病篇》 148

查看更多关于温病学方歌解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