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塔里木盆地沉积与储层

塔里木盆地沉积与储层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天文地球

  • 购买点数:13
  • 作 者:顾家裕 朱筱敏 贾进华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2144528
  • 标注页数:400 页
  • PDF页数:430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论述了塔里木盆地沉积与储层的特征。

查看更多关于塔里木盆地沉积与储层的内容

图书介绍

目 录 1

第一章台盆区碎屑岩层序地层与沉积环境 1

第一节层序地层系统 1

一、志留系、泥盆系层序地层划分 2

二、石炭系层序地层划分 4

三、三叠系层序地层划分 8

四、侏罗系层序地层划分 10

五、白垩系层序地层划分 10

一、东河砂岩段的定义 12

第二节东河砂岩段层序地层分析 12

二、东河砂岩段的层序地层分析 13

三、东河砂岩段的沉积环境分析 13

第三节三叠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18

一、层序边界的识别与层序划分 18

二、准层序及准层序组特征 20

三、典型沉积相研究 24

四、层序地层模式分析 25

二、储层分布 27

一、沉积背景 27

第一节沉积背景与储层分布 27

第二章塔北地区沉积储层研究 27

第二节石炭系东河砂岩储层研究 29

一、东河砂岩沉积特征 30

二、成岩作用 31

第三节三叠系储层研究 36

一、沉积岩石学特征 36

二、沉积环境和沉积相 37

三、成岩特征 37

一、沉积岩石学特征 40

第四节侏罗系储层研究 40

二、成岩特征 41

第五节白垩系储层研究 43

一、沉积特征 43

二、成岩特征……………………………………………………………………………( 45 )第三章满加尔地区储层研究 46

第一节哈得逊地区石炭系沉积储层研究 46

一、沉积学特征 46

二、成岩作用 49

一、三叠系储层沉积学特征 53

第二节满加尔凹陷三叠系—侏罗系储层研究 53

二、侏罗系沉积学特征 54

第三节满加尔凹陷志留系—泥盆系储层研究 57

一、志留系 57

二、泥盆系 59

第四章塔中地区志留系和东河砂岩储层研究 61

第一节沉积背景与储层分布 61

一、地层特征 61

二、区域构造特征 61

一、成岩事件 62

三、岩石学和沉积相特征 62

第二节志留系及东河砂岩的成岩作用 62

二、成岩序列 64

三、成岩阶段 69

第三节志留系及东河砂岩的孔隙特征和演化 69

一、储层孔隙特征 69

二、孔隙的演化 70

第四节志留系和东河砂岩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71

一、储层物性 71

二、储层的物性控制因素 72

第五章台盆区碎屑岩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 76

第一节志留系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76

一、储层岩石学特征与孔隙类型 76

二、志留系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76

三、优质储层形成机理…………………………………………………………………(77 )第二节泥盆系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78

一、泥盆系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78

二、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79 )第三节石炭系东河砂岩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79

二、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 80

一、东河砂岩优质储层孔隙类型:以溶蚀扩大的粒间孔隙为主 80

第四节 三叠系和侏罗系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86

一、三叠系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86

二、侏罗系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90

第五节白垩系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 93

一、优质储层的物性特征 93

二、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93

三、各层系不同沉积类型不同埋深优质储层形成机理对比 94

第六节碎屑岩储层评价与有利地区预测 100

一、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 105

第六章石炭系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及储层评价 105

第一节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分析 105

二、碳酸盐岩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106

三、沉积相类型及岩相展布 108

四、沉积相展布 110

第二节储层评价 113

一、生屑灰岩段储层评价 113

二、小海子灰岩储层评价 122

第七章奥陶系沉积相精细研究和编图 124

第一节奥陶系沉积环境与相分析 124

一、岩石学特征 124

二、沉积相类型 124

三、沉积相展布 129

第二节奥陶系碳酸盐岩生物建隆特征 136

一、奥陶系灰泥丘 136

二、骨架礁与隐藻类叠层礁 137

第三节塔中地区上奥陶统沉积相精细研究 138

一、上奥陶统地层段的划分对比 138

三、碳酸盐颗粒滩 138

二、塔中地区上奥陶统地震相 139

三、塔中地区上奥陶统地震相平面展布 140

四、塔中地区上奥陶统沉积相类型及其演化 140

五、塔中地区上奥陶统沉积相的横向变化 141

六、沉积相平面分布 142

第一节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 147

一、方解石的胶结充填作用 147

第八章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相划分 147

二、压实和压溶作用 155

三、萤石的交代、充填作用 155

四、硬石膏的充填、交代作用 158

五、石英的交代充填作用 158

六、白云石化与去白云石化作用 158

七、其他次要的交代、充填作用 158

八、破裂作用 158

三、埋藏溶蚀成岩相 159

二、风化壳岩溶成岩相 159

一、同生期溶蚀成岩相 159

第二节成岩相划分 159

十、溶蚀作用或岩溶作用 159

九、热液重结晶作用 159

四、白云化成岩相 160

五、构造破裂成岩相 160

第九章同生期溶蚀作用的特征及发育规律 161

第一节同生期溶蚀作用的识别标志 161

第二节大气成岩透镜体的特征和发育规律 162

一、大气成岩透镜体的发育特征 162

二、大气成岩透镜体的发育规律 165

第三节 同生期溶蚀作用的控制因素及成因模式 167

一、控制因素 167

二、成因模式 168

第十章风化壳岩溶作用的特征及发育规律 171

第一节岩溶作用的主要识别标志 171

第二节岩溶作用的垂向分带 172

一、塔中16井中上奥陶统灰岩的岩溶垂向分带 172

二、塔中1井下奥陶统白云岩的岩溶垂向分带 173

一、塔中1号断裂构造带中上奥陶统灰岩的岩溶发育规律 175

第三节 区域上风化壳岩溶作用的发育规律及预测 175

二、塔中地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的岩溶发育规律 180

第十一章埋藏溶蚀作用的特征及发育规律 185

第一节埋藏溶蚀的识别标志及期次特征 185

一、识别标志 185

二、埋藏溶蚀作用的期次 186

第二节埋藏溶蚀作用的分布 186

第三节埋藏溶蚀作用的机理探讨 188

一、可能的流体来源 188

二、埋藏期成岩流体的运移方向 192

三、埋藏期成岩流体的运移通道 193

四、埋藏期流体运移模式 195

第四节埋藏期溶蚀缝洞的发育模式 196

一、概述 196

二、埋藏期溶蚀缝洞的形成机制和发育模式 197

三、埋藏期溶蚀—充填物质空间平衡过程及溶蚀相—充填相的展布模式 204

第十二章 白云岩化作用及其成岩体分布 207

第一节白云岩的基本特征 207

一、白云石的结构类型与特征 207

二、白云岩的结构类型与特征 211

第二节 白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213

一、白云岩的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类型 214

二、白云岩的锶同位素特征 219

三、白云岩的微量元素丰度特征 220

第三节 白云岩储集性影响因素分析 221

一、白云岩的孔渗与埋深的关系 221

二、白云岩的孔渗与其结构类型的关系 222

三、白云岩的孔渗与其成因类型的关系 223

第四节 白云岩成岩体的分布预测 224

第十三章碳酸盐岩裂缝发育规律及预测 227

第一节 中上奥陶统灰岩的裂缝发育期次 227

第二节海西期构造差异应力及裂缝分布 231

一、基本原理 231

二、实验方法 231

三、差异应力计算 231

四、差异应力值的平面分布及海西期裂缝的发育分布 232

第三节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裂缝分布预测 233

一、物性特征与孔洞缝描述 237

第四节碳酸盐岩储层评价和有利目标优选 237

二、单井储层分类评价 246

三、储层平面评价与预测 249

四、有利的勘探方向、区带及建议井位 255

第十四章下第三系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261

第一节单井沉积相分析 261

第二节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 261

一、沉积相纵向分布 262

第三节沉积相展布 262

二、沉积相平面分布 263

第四节下第三系库姆格列木群沉积相模式 265

第五节下第三系—白垩系碳酸盐岩特征 266

一、中、新生界碳酸盐岩分布 266

二、下第三系—白垩系碳酸盐岩微量元素特征 267

三、下第三系—白垩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 268

二、古气候与古生态 269

一、古构造背景 269

三、地球化学指标及其环境意义 269

第十五章 白垩系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269

第一节沉积背景 269

第二节岩石相与沉积相分析 270

一、岩石类型 270

二、岩石相划分与特征 270

三、单井沉积相分析 272

第三节储层砂体成因类型 274

一、巴西盖组 274

二、巴什基奇克组 274

一、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 277

第四节巴什基奇克组辫状三角洲相沉积特征及其模式 277

二、沉积相横向对比 280

三、沉积相展布 282

四、沉积相模式 284

第五节 巴西盖组湖泊—三角洲沉积相特征及其模式 287

一、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 287

二、沉积相展布 288

三、沉积相模式 289

二、古气候 291

一、古流向 291

第一节沉积背景及沉积体系 291

第十六章侏罗系沉积环境与沉积相 291

三、物源条件 292

四、沉积体系划分 293

第二节依南2井侏罗系沉积层序分析 297

一、下侏罗统低位—湖侵背景的粗碎屑辫状河三角洲体系 297

二、中侏罗统湖侵体系背景下的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 300

三、上侏罗统齐古组高位背景洪泛平原—氧化湖盆体系 300

第三节沉积相类型平面分布及模式 300

二、阳霞组岩相及沉积环境演化规律 301

一、阿合组岩相及沉积环境的横向变化规律 301

三、克孜勒努尔组岩相及沉积环境演化规律 303

四、阿合组—阳霞组沉积相模式 304

第四节成煤环境的划分与分析 304

一、侏罗系煤岩特征 304

二、成煤沼泽环境分类 305

三、侏罗系成煤沼泽环境 307

第五节侏罗系湖相碳酸盐岩的成因意义 308

一、侏罗系湖相碳酸盐岩类型 308

二、恰克马克组湖泊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分析 310

第十七章下第三系—白垩系碎屑岩储层特征 312

第一节中、新生界储层的酸性和碱性两种成岩环境 312

一、富有机质岩石中硅酸盐矿物的成岩变化 313

二、碱性环境下的长石矿物的钠长石化作用 313

三、库车前陆盆地孔隙带的划分 315

第二节储层岩石学特征 316

一、碎屑岩骨架组分特征 316

二、砂岩填隙物特征 318

三、粘土矿物分布特征 319

第三节 克拉2气田储层特征 321

一、储层物性特征 321

二、储层孔隙类型与储层孔隙结构 323

三、白垩系储集体厚度与空间分布 327

第四节 白垩系野外储集砂体建模 329

一、巴什基奇克组 329

二、巴西盖组 335

一、成岩作用类型 337

第五节储层成岩作用及其控制因素 337

二、自生胶结矿物和粘土矿物的成岩变化 339

三、成岩阶段划分 340

四、成岩序列演化 340

五、储层控制因素 342

六、克拉2气田超高压成因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344

第二节储层物性特征 348

二、孔隙度、渗透率相关关系 348

一、孔隙度、渗透率分布 348

第一节储层岩石学特征 348

第十八章下第三系库姆格列木群白云岩段储层特征 348

第三节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 350

第四节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351

一、孔隙结构类型 351

二、毛管压力曲线特征 351

第五节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353

一、成岩作用类型 353

二、孔隙演化 353

一、沉积相带的控制作用 354

二、溶蚀作用 354

第六节储层控制因素 354

三、白云石化作用 355

第十九章侏罗系含煤岩系致密储层特征与评价 356

第一节储层砂体类型和展布特征 356

一、砂体类型和垂向沉积层序 356

二、砂体对比 358

第二节储层岩石学与物性特征 360

一、砂岩结构类型 360

二、岩矿成分特征 361

三、粘土矿物类型与纵向分布 362

四、储层物性以低孔—低渗型为主 363

五、孔隙类型及显微特征 365

第三节储层有利因素分析 367

一、沉积环境是控制储层物性的根本因素 367

二、溶液蚀作用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 367

三、裂缝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和储集空间 368

四、依南2井储层异常高压特征 368

五、依南2井储层异常高压成因分析 369

二、早期浅埋、晚期深埋是形成低孔、低渗主要原因 371

一、含煤段中的砂岩易形成致密储层 371

第四节致密储层成因分析 371

第二十章有利储层分布、评价与预测 373

第一节有利储盖组合分布 373

一、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下第三系储盖组合 373

二、侏罗系储盖组合 373

三、白垩系卡普沙良群—下第三系储盖组合 374

四、下第三系储盖组合 374

五、上第三系吉迪克组储盖组合 375

一、库车坳陷下第三系储层综合评价 376

第二节下第三系储层评价和预测 376

二、克拉2气田下第三系白云岩储层综合评价 377

第三节 白垩系储层评价和预测 379

一、库车坳陷白垩系储层综合评价 379

二、克拉2气田储层综合评价 380

第四节侏罗系储层评价和预测 383

一、侏罗系储层评价 383

二、逆掩推覆构造带侏罗系储层纵向变化特征 385

三、侏罗系储层分布与预测 388

参考文献 391

查看更多关于塔里木盆地沉积与储层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