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免疫学检验

免疫学检验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医药卫生

  • 购买点数:11
  • 作 者:吕世静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117052252
  • 标注页数:290 页
  • PDF页数:308 页
图书介绍:《免疫学检验(第2版)》由第一版29章调整合并为28章,删去免疫炎症和免疫组化技术两章、将部分有关内容调整于有关章、节编写;将免疫电泳技术和沉淀反应合为一章,并增写了金免疫技术、免疫增殖病、超敏反应及其检验三章,将后者另列第二十三章,并在书末增编了附录: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的种类及主要生物学作用和免疫学词汇(及缩写)中英文对照等内容。编写中各位编委力求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删繁就简,除旧布新。免疫学技术内容结合临床作了规范编写。

查看更多关于免疫学检验的内容

图书介绍

绪论 1

一、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1

二、免疫学发展简史 2

三、免疫学检验 4

第一章 抗原 5

第一节 抗原的免疫原性 5

一、异物性 5

二、理化特性 6

三、其他因素 6

第二节 抗原的特异性 7

一、抗原决定簇 7

一、根据诱导的免疫应答分类 9

第三节 抗原的分类 9

二、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 9

二、根据抗原与宿主的亲缘关系分类 10

三、其他分类方法 12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13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13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13

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15

三、免疫球蛋白的其他成分 15

四、免疫球蛋白的酶解片段 16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 17

一、同种型 17

二、激活补体 18

一、特异性结合抗原 18

三、独特型 18

第三节 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18

二、同种异型 18

三、结合Fc受体 19

四、结合细菌蛋白 19

五、穿过胎盘和粘膜 19

第四节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20

一、免疫球蛋白G 20

二、免疫球蛋白M 20

三、免疫球蛋白A 20

四、免疫球蛋白D 21

五、免疫球蛋白E 21

一、编码免疫球蛋白的基因 22

第五节 编码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及抗体多样性 22

二、免疫球蛋白的基因重排 23

三、抗体分子的多样性 24

四、免疫球蛋白基因表达的其他特性 25

第三章 补体系统 26

第一节 概述 26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26

二、补体系统的命名和性质 27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与调控 28

一、经典激活途径 28

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激活途径 29

三、旁路激活途径 30

四、补体激活的共同末端效应 30

五、补体激活的调控 31

第三节 补体受体 32

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32

一、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作用 32

二、调理和免疫粘附作用 32

三、炎症介质作用 33

四、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 33

五、免疫调节作用 33

第五节 补体系统异常与疾病 33

一、补体的遗传缺陷与疾病 33

二、补体含量增高 34

三、补体含量下降 34

一、中枢免疫器官 35

第一节 免疫器官 35

第四章 免疫系统 35

二、外周免疫器官 36

三、淋巴细胞再循环 38

第二节 免疫细胞 39

一、淋巴细胞 39

二、抗原提呈细胞 45

三、其他免疫细胞 46

第三节 免疫分子 47

一、细胞因子 47

二、粘附分子 49

第五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52

第一节 HLA复合体 52

一、基因组成 52

二、遗传特点 53

第二节 HLA的分子结构、分布与功能 54

一、HLA-Ⅰ类分子 54

二、HLA-Ⅱ类分子 56

三、HLA-Ⅲ类分子 57

四、HLA分子表达的调节 57

第三节 MHC在医学上的意义 57

一、HLA与器官移植 57

二、MHC与免疫应答 57

三、HLA与疾病 57

四、HLA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 58

二、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及特点 59

一、免疫应答的类型 59

第一节 概述 59

第六章 免疫应答 59

三、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及基本过程 60

第二节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61

一、T细胞对抗原识别 61

二、T细胞活化信号的要求 61

三、T细胞活化信号的传导 62

四、T细胞应答的效应 64

第三节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66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 66

二、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 68

第四节 免疫应答的调节 68

一、抗原、抗体和补体的调节 68

二、免疫细胞间的调节 69

四、网络调节 70

三、细胞因子的调节 70

五、遗传因素的调节作用 72

第七章 抗原抗体反应 73

第一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73

一、抗原抗体的结合力 73

二、抗原抗体的亲和性 74

三、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 75

第二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75

一、特异性 75

二、比例性 75

二、环境条件 77

一、反应物自身因素 77

第三节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77

三、可逆性 77

第四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 78

第八章 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技术 80

第一节 免疫原的制备 80

一、细胞性免疫原的制备 80

二、可溶性免疫原的制备及鉴定 81

三、人工免疫原的制备 83

四、佐剂 85

第二节 免疫血清的制备 87

一、选择免疫动物及饲养 87

二、确定免疫方案 88

四、免疫血清的分离及保存 89

第三节 抗体的纯化和鉴定 89

三、动物采血法 89

一、抗体特异性的纯化 90

二、IgG类抗体的纯化 90

三、抗体的鉴定 91

第四节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 91

一、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91

二、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技术要点 93

三、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94

第九章 凝集试验 96

第一节 直接凝集技术 96

一、玻片凝集试验 97

二、试管凝集试验 97

二、间接凝集技术类型 98

一、载体种类及其处理方法 98

第二节 间接凝集技术 98

三、间接血凝试验 100

四、胶乳凝集试验 101

五、间接凝集试验的应用 101

第三节 其他凝集技术 101

一、抗球蛋白试验 101

二、协同凝集试验 102

三、冷凝集试验 102

第十章 沉淀反应 104

第一节 液相内沉淀试验 104

一、环状沉淀试验 104

二、絮状沉淀试验 105

三、免疫浊度测定 105

一、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108

第二节 凝胶内沉淀试验 108

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109

第三节 免疫电泳技术 110

一、免疫电泳 111

二、火箭免疫电泳 111

三、对流免疫电泳 112

四、免疫固定电泳 112

第十一章 补体结合试验和补体测定技术 113

第一节 补体结合试验 113

一、原理 113

二、技术要点 113

三、方法评价 114

第二节 补体活性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115

一、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测定 115

一、C3含量测定(单琼脂扩散试验) 116

二、旁路途径溶血活性(ACH50)测定 116

第三节 补体组分检测 116

二、C4活性测定(免疫溶血法) 117

三、B因子测定(双抗体夹心法) 118

第十二章 酶免疫技术 119

第一节 酶标记物的制备 119

一、常用的酶及其底物 119

二、酶标记抗体(抗原)的方法 121

三、酶标记物的纯化及鉴定 122

第二节 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123

一、酶标记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123

二、非标记抗体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124

二、技术类型 125

一、基本原理 125

三、酶标记免疫电镜技术 125

第三节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25

三、技术要点 128

四、方法评价 130

五、临床应用 130

第四节 其他酶免疫技术 131

一、均相酶免疫测定 131

二、液相酶免疫测定 132

三、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32

四、斑点酶免疫渗滤试验 132

五、免疫印迹法 132

七、BAS-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33

六、高灵敏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33

第十三章 荧光免疫技术 135

第一节 荧光标记物的制备 135

一、荧光和荧光物质 135

二、荧光标记物的制备 137

第二节 荧光免疫显微技术 139

一、基本原理 139

二、技术类型 139

三、技术要点 140

四、方法评价 141

五、临床应用 142

第三节 流式荧光免疫技术 142

一、基本原理 142

三、方法评价和临床应用 143

二、技术要点 143

第四节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144

一、基本原理 144

二、技术类型 145

三、技术要点 145

四、方法评价和临床应用 145

第五节 荧光偏振免疫测定 146

一、基本原理 146

二、技术要点 146

三、方法评价和临床应用 146

第十四章 放射免疫技术 148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标记物的制备 148

一、放射性核素 148

二、放射性核素标记抗原(抗体)的方法 149

三、放射性核素标记物的纯化与鉴定 150

第二节 放射免疫分析 150

一、原理 150

二、技术要点 151

三、方法评价 153

四、临床应用 153

第三节 免疫放射技术 153

一、原理 153

二、技术类型 154

三、技术要点 154

四、方法评价 155

五、临床应用 155

一、胶体金的特性及其制备 156

第十五章 金免疫技术 156

第一节 胶体金与免疫金的制备 156

二、免疫金的制备 158

三、免疫金的保存 159

第二节 金免疫测定技术 159

一、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 159

二、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 160

三、临床应用及评价 162

第三节 金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162

一、免疫金(银)光镜染色技术 162

二、免疫金电镜染色技术 163

三、临床应用与评价 163

一、发光 165

第一节 发光与化学发光剂 165

第十六章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165

二、化学发光剂 166

三、化学发光剂标记物的制备 168

第二节 发光酶免疫测定 168

一、原理 168

二、技术类型 168

三、技术要点 169

四、方法评价 170

第三节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 170

一、原理 170

一、原理 171

四、方法评价 171

第四节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 171

二、技术类型 171

三、技术要点 171

二、技术类型 172

三、技术要点 172

四、方法评价 172

五、临床应用 173

第十七章 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技术 174

第一节 抗原非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技术 174

一、物理学技术 175

二、补体技术 176

三、抗球蛋白技术—mRF凝胶扩散试验 176

第二节 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方法评价及应用 177

一、检测方法评价 177

四、细胞技术—Raji细胞法 177

二、临床应用 178

第十八章 免疫细胞检测技术 179

第一节 免疫细胞的分离与纯化 179

一、白细胞的分离 179

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 179

三、淋巴细胞的纯化与亚群分离 181

四、吞噬细胞的分离 183

第二节 淋巴细胞数量检测 183

一、T细胞数量检测 183

二、B细胞数量检测 185

第三节 淋巴细胞功能检测 185

一、T细胞功能检测 185

二、B细胞功能检测 188

三、NK细胞活性测定 190

一、中性粒细胞功能检测 191

第四节 吞噬细胞功能检测 191

二、巨噬细胞功能检测 192

第十九章 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检测技术 194

第一节 HLA血清学分型法 194

一、原理 194

二、技术要点 194

三、方法评价 195

四、临床意义 195

第二节 HLA细胞分型法 196

一、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 196

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 197

一、PCR-序列特异引物分型法 198

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 198

第三节 HLA的基因分型技术 198

三、方法评价 198

三、PCR-SSO探针法 199

第三十章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检测技术 200

第一节 生物学检测法 200

一、细胞增殖法 200

二、靶细胞杀伤或抑制法 202

三、细胞病变抑制法 202

四、趋化活性测定法 203

第二节 免疫学检测法 204

一、ELISA检测法 204

二、单细胞水平细胞因子检测 204

一、细胞因子的DNA检测 205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205

二、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测定 206

第四节 细胞因子受体检测技术 206

一、活细胞吸收试验 206

二、放射性核素标记重组配体的放射受体分析 206

三、受体单克隆抗体标记分析技术 207

四、受体cDNA分析 207

五、酶免疫技术检测法 207

六、重组细胞因子与受体的交联分析 207

第二十一章 免疫球蛋白测定 208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测方法 208

一、常用检测方法 208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定量方法学评价及应用 210

二、参考值 210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定量临床意义 211

一、血清Ig定量临床意义 211

二、尿微量Ig定量临床意义 211

三、脑脊液微量Ig定量的临床意义 212

第二十二章 免疫学检验的质量控制 213

第一节 室间质量评价 213

一、质评定义 213

二、EQA与PT试验区别及作用 214

三、EQA方式、评分、意义 214

第二节 室内质量控制 216

一、室内质控系统要求 216

二、常用免疫学统计质控图 217

四、标本的正确收集及对照要求 220

三、失控处理程序 220

第三节 实验室质量控制数据的管理和信息系统 221

第二十三章 超敏反应及其检验 222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及其检验 222

一、发生机制 222

二、临床常见疾病 226

三、免疫学检验 227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及其检验 230

一、发生机制 231

二、临床常见疾病 231

三、免疫学检验 233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及其检验 233

一、发生机制 233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及其检验 235

二、临床常见疾病 235

三、免疫学检验 235

一、发生机制 236

二、临床常见疾病 237

三、免疫学检验 237

第二十四章 免疫缺陷病及检验 238

第一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238

第二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240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检验 240

第二十五章 免疫增殖病及检验 242

第一节 概述 242

一、免疫增殖病的概念 242

二、免疫增殖病的分类 242

一、多发性骨髓瘤 243

三、免疫球蛋白病的概念 243

第二节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临床免疫学特征 243

二、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244

三、重链病 244

四、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245

五、其他丙种球蛋白病 245

第三节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检测方法 246

一、血清蛋白区带电泳 246

二、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 247

三、免疫球蛋白的分类鉴定 247

四、本周蛋白检测 249

五、冷球蛋白的检测 249

一、自身耐受与自身免疫 250

二、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 250

第一节 概述 250

第二十六章 自身免疫病及检验 250

三、自身免疫病的分类 251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 252

一、自身抗原的形成 252

二、免疫细胞和免疫调节异常 253

三、遗传因素 253

四、生理性因素 254

五、自身免疫病的病理损伤机制 254

第三节 自身免疫病的检验 255

一、自身抗体的检测 255

二、其他检测 259

一、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分类 260

第二十七章 肿瘤免疫学及检验 260

第一节 肿瘤抗原 260

二、根据肿瘤诱发和发生情况分类 262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 262

一、细胞免疫机制 263

二、体液免疫机制 263

第三节 肿瘤逃逸免疫攻击的机制 263

一、与肿瘤细胞有关的因素 264

二、与宿主免疫系统有关的因素 264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学检验 264

一、肿瘤患者的免疫学诊断 264

二、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评估 268

一、移植类型 269

二、移植排斥反应 269

第一节 概述 269

第二十八章 移植及免疫学检验 269

第二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监测 272

一、免疫细胞生物学活性的监测 272

二、特异性体液免疫的监测 273

三、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监测 273

四、粘附分子的监测与排斥反应 274

五、非特异性免疫学监测 275

六、细针穿刺病理活检 275

附录一、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的种类及主要生物学作用 276

附录二、免疫学词汇(及缩写)中英文对照 280

附录三、主要参考文献 290

查看更多关于免疫学检验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