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当代中国转型期社会形态研究

当代中国转型期社会形态研究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政治法律

  • 购买点数:12
  • 作 者:贺善侃著
  • 出 版 社:上海:学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06686347
  • 标注页数:333 页
  • PDF页数:34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群体等角度研究中国社会转型的形态。

查看更多关于当代中国转型期社会形态研究的内容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社会形态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历史视野 1

第一节 正确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 1

一、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文本的再阅读 1

二、“非经济的社会形态”中物质生产的地位 7

三、“经济的社会形态”包括原始社会 13

第二节 社会形态的双维多级结构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18

一、社会形态的双维多级结构 18

二、从社会形态结构看当代中国社会形态转型的历史定位 22

一、社会转型:社会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26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社会发展 26

第二章 转型中的当代中国社会形态 26

二、社会转型的内容和动力 30

三、社会转型对社会形态的重大影响 38

第二节 转型期社会形态的一般特点 41

一、社会结构的不平衡性 41

二、社会矛盾的尖锐性 45

三、社会内容的创新性 49

第三节 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新特点 51

一、世界现代化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51

二、“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矛盾交织 62

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进程 65

第三章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形态 72

第一节 社会经济形态转型与社会转型 72

一、社会经济形态转型是社会转型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72

二、我国传统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79

三、经济体制转型的原因和动力 82

第二节 社会经济形态转型的推进过程 86

一、社会经济转型的主要内容 86

二、社会经济转型的机制与规律 103

一、优势与问题 111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型趋势 111

二、前景与展望 116

第四章 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形态 125

第一节 社会政治形态的内涵 125

一、从马克思对“社会形态”的论述看 “社会政治形态”的内涵 125

二、社会政治形态与中国社会其他子形态的互动关系 131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形态的基本内容 135

一、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的确立及基本框架 135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形态的变迁 145

第三节 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的发展趋势 157

一、民主:回归与诉求 157

二、法治:民主的权威 163

三、理性:过程的诉求 168

第五章 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形态 172

第一节 社会文化形态转型与社会转型 172

一、社会文化形态的转型与社会转型的互动关系 172

二、社会文化形态转型的相对独立性 177

第二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文化形态 183

一、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形态的转型 183

二、中国社会文化形态转型中传统文化的创新 187

三、西方文化在中国社会文化形态转型中的移植与发展 194

一、当代中国的文化特征 201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 201

二、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形态的构建 209

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未来走向 218

第六章 当代中国社会主体形态 226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主体转型 226

一、主体转型:社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226

二、主体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尺度 232

三、自由文明:社会文明的升华 244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主体特征 247

一、确立了面向世界的主体开放性 247

二、确立了面向现代化的主体自主性 251

三、确立了面向未来的主体创新性 256

第三节 当代中国人文精神构建 260

一、主体现代化进程中的二难抉择 260

二、人文精神危机:当代中国主体转型的阻力 267

三、人文精神构建:创建社会转型的良好人文环境 272

第七章 当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协调发展 275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社会协调发展 275

一、社会协调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275

二、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协调 282

一、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 291

第二节 中国转型期社会发展的全方位协调 291

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300

三、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302

四、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协调 306

第三节 中国转型期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实施 314

一、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协调发展 314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16

三、确立社会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 321

四、树立四位一体的大文明观 326

五、追求社会协调发展的人本目标 329

查看更多关于当代中国转型期社会形态研究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