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三编  第2册  先秦儒家“天人合德”哲学之探究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三编 第2册 先秦儒家“天人合德”哲学之探究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哲学宗教

  • 购买点数:12
  • 作 者:林庆彰主编 吴建明著
  • 出 版 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866528712
  • 标注页数:341 页
  • PDF页数:353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1

壹、「生命的学问」之意涵 1

贰、「天人合德」哲学之研究旨趣 5

第二节 研究范围与方法 8

壹、研究范围 8

贰、研究方法 9

一、基本哲学范畴之釐清 9

二、诠释学方法之应用 13

第三节 内容梗概与篇章安排 17

第二章 孔孟天人思想之演进 21

第一节 殷周天人思想之内涵 25

壹、殷商之天人思想 27

贰、周代之天人思想 32

第二节 孔子天人思想之探究 41

壹、孔子天论之釐析 46

一、《论语》「天」之意涵 47

二、孔子对「命」的点示 50

贰、孔子人性论之釐析 57

一、孔子「性相近」一词解义 57

二、孔子「以仁定性」之意涵 62

(一)由「欲仁得仁」说「仁」之内在义 64

(二)由「为仁由己」说「仁」之实践义 64

(三)由「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说「仁」之推扩义 65

第三节 孟子天人思想之探究 67

壹、孟子心性论之釐析 70

一、《孟子》之「心」论 70

(一)「心」之内在普遍超越义 71

(二)「心」为自律主体义 73

(三)由「人心之不忍」处说「仁义之心」 76

二、《孟子》之「性」论 77

(一)即心言性 80

1.关于「杞柳之喻」的评论 83

2.关于「湍水之喻」的评论 84

3.关于「生之谓性」的评论 85

(二)仁义内在 86

贰、孟子天论之釐析 89

一、《孟子》「天」之意涵 90

二、孟子对「命」的思考 93

(一)性命对扬 93

(二)正命、俟命与立命 96

小结 100

第三章 《中庸》、《易传》天人思想之探究 103

第一节《中庸》、《易传》文献定位之说明 103

壹、《中庸》文献相关问题之釐清 104

一、《中庸》之作者与成书年代 104

(一)历代学者对《中庸》作者与成书年代之看法 106

1.汉迄唐学者的看法 106

2.宋代学者的看法 107

3.清代学者的看法 108

(二)当代学者对《中庸》作者与成书年代之看法 110

1.《中庸》成于孟、庄前后 110

2.《中庸》成于周秦之际或汉初 111

3.《中庸》成于孟子后至周秦之际 111

二、《中庸》义理性格之衡定 112

(一)《中庸》乃汇通孔孟老庄之学 112

(二)《中庸》乃秦汉以后属混杂思想 113

(三)《中庸》为孔孟之学的圆满发展 115

贰、《易传》文献相关问题之釐清 119

一、《易传》之作者与成书年代 119

(一)《周易》文献相关问题说明 120

(二)《易传》文献相关问题说明 125

1.《易传》的成书与年代问题 125

2.《易传》与孔子的关系 131

二、《易传》义理性格之衡定 135

(一)《易传》思想性格定位之诠释评估 136

(二)《易传》义理与孔学之关联性 140

第二节《中庸》天人思想之探究 143

壹、《中庸》天论之釐析 145

一、义理之「天」 147

二、义理之「命」 150

三、义理之「性」 152

贰、《中庸》「诚」之意涵 153

一、「诚」之本体论意涵 155

二、「诚」之工夫论意涵 157

第三节《易传》天人思想之探究 160

壹、《易传》天道论之形上系统解析 161

一、《易传》「易」之意涵釐析 161

(一)易之三义 161

(二)易道之形上意涵 164

二、《易传》乾坤之形上原理 170

(一)乾元 171

(二)坤元 174

三、《易传》「神」之意涵 177

(一)「神」之本体义 178

(二)「神」之妙运义 181

贰、《易传》之性命论 183

一、《易传》「仁」之意涵 183

二、《易传》「性」之意涵 185

三、《易传》「命」之意涵 187

(一)「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189

(二)「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 190

(三)「窮理尽性以至于命」 190

小结 194

第四章 「天人合德」工夫论之探究 197

第一节 孔子「天人合德」工夫之探究 198

壹、下学上达 199

贰、践仁知天 201

一、「忠恕」之道的推扩义 203

二、尽义知命 205

第二节 孟子「天人合德」工夫之探究 206

壹、孟子之心性工夫 206

一、尚志 209

二、存养与扩充之工夫 210

(一)求放心 211

(二)养其大体 212

(三)扩充四端 214

(四)反求诸己 215

(五)养气 215

(六)明善诚身践形成圣 217

贰、孟子「心——性——天」之工夫进路 217

一、「尽心知性以知天」 218

二、「存心养性以事天」 219

三、「修身不贰以立命」 222

第三节《中庸》「天人合德」工夫之探究 224

壹、「率性」之工夫 225

贰、至诚尽性 226

一、慎独 227

二、致中和 229

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230

第四节《易传》「天人合德」工夫之探究 233

壹、《易传》工夫论之解析 233

一、《易传》之成性工夫 233

二、窮理尽性 235

三、窮神知化 238

贰、《易传》卦理之修养工夫 239

一、乾元之自强不息 239

二、坤元之顺成能受 246

参、《易传》「天人合德」之圣人观 248

小结 250

第五章「天人合德」之演进与发展 253

第一节 先秦儒家「天人合德」哲学之圆成 255

壹、孔孟心性之学的建立 255

贰、《中庸》、《易传》「道德的形上学」之建立 265

一、《中庸》、《易传》为先秦儒学之发展 268

二、《中庸》、《易传》为先秦儒家调适上遂之圆满发展 272

三、《中庸》、《易传》为「道德的形上学」之建立 275

参、「道德的形上学」之内涵 277

一、「道德的形上学」乃「实践的形上学」 277

二、「道德的形上学」承认人有「智的直觉」 278

三、「道德的形上学」与海德格基本存有论之差异 285

第二节 先秦儒家道德宗教意涵之探析 290

壹、儒家思想对当代宗教的反思 292

贰、「礼」之宗教意义 296

参、「天人合德」道德宗教之证成 302

小结 307

第六章 结论 309

壹、「天人合德」哲学之价值与意义 309

贰、「天人合德」之发展历程与架构 311

参、「天人合德」之道德宗教意义 314

参引书目 319

壹、引用书目 319

一、原典典籍 319

二、当代专著 321

三、期刊论文 327

贰、参考书目 329

一、当代专著 329

二、期刊论文 334

查看更多关于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三编 第2册 先秦儒家“天人合德”哲学之探究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