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北朝学术之研究

北朝学术之研究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哲学宗教

  • 购买点数:9
  • 作 者:林庆彰主编 施拓全著
  • 出 版 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9862540640
  • 标注页数:185 页
  • PDF页数:194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本文之研究范围与内容 1

第二节 本文之资料运用及其限制 3

第三节 研究本文之主要课题 5

第二章 五胡十六国之儒学发展及其影响 11

第一节 夷夏之辨与五胡汉化 12

一、五胡之夷夏观 13

二、五胡汉化之影响 16

第二节 胡主之学术造诣 20

第三节 十六国儒学之推行状况 23

第四节 河西儒者对北朝学术之影响 28

一、河西儒者之学术 29

二、河西学术对北朝之影响 31

第五节 结语 32

第三章 北方经学以郑玄为主之原由探讨 35

第一节 玄学误国之借鉴 35

第二节 重视礼教之利国 38

第三节 质朴守旧之个性 41

第四节 谶纬思想之信仰 42

第五节 结语 46

第四章 北朝「夷夏观」与学术文化之关系 49

第一节 胡政权之汉化措施及其崇儒政策 50

一、汉化之具体措施 50

二、汉儒与胡政权之关系 51

第二节 崔浩与北地汉儒「以夏变夷」之观念 53

一、汉儒「重夏轻夷」之态度 54

二、崔浩「以夏变夷」之文化意义 55

第三节 当世史书之夷夏观 57

一、《十六国春秋》、《魏书》以北魏为正统之史观 57

二、《水经注》「重汉轻胡」之观念 59

第四节 结语 60

第五章 儒学在汉化中之重要发展 63

第一节 胡政权推行儒学之政策 64

一、北魏时期 64

二、北齐时期 68

三、北周时期 69

第二节 胡宗室之治学状况 71

一、北魏时期 72

二、北齐时期 73

三、北周时期 74

第三节 整理典籍与儒学之著述 75

一、蒐书与校书 75

二、北朝学者之经学著述 78

第四节 私人之讲学 78

第五节 北学与南学之比较 80

第六节 结语 86

第六章 北朝「儒释融合」之趋向与影响 89

第一节 胡主崇佛之原由及目的 89

一、胡主尊「佛为戎神」 89

二、胡主盛崇佛教 90

第二节 「守儒反佛」与「援儒入释」之现实意义 93

一、汉儒反佛之意义 93

二、儒释融合之相关问题 95

第三节 「儒释融合」之学术意义 102

一、学者兼通儒释之学 102

二、传注渐趋义疏 104

第四节 结语 105

第七章 北朝政治与经术之结合 107

第一节 经世政风下之经术意义 108

一、博学致用之经术观念 109

二、以史经世之意义 110

第二节 经术之具体实践 111

一、礼教制度之实践 111

二、孝道观念之提倡 112

第三节 「春秋决狱」之政治意义 113

一、北朝律法与儒家之关系 113

二、「春秋决狱」之经世意义 116

第四节 结语 117

第八章 北朝春秋学之发展及其特质 119

第一节 春秋三传之门派承传与消长 120

一、三传之承传状况 121

二、三传消长之原由 125

第二节 学者治春秋之倾向 129

一、就从师观念而论 132

二、就治学特点而论 134

三、就讲授、论学而言 138

第三节 左传服杜学之争议及其消长 139

一、「服杜争议」,之始末及《春秋传驳》之成书 140

二、青州杜注与「服杜争议」之关系 142

三、南北学术之交流与「服消杜长」之趋势 143

四、南北儒学之统一与刘炫之春秋学 146

第四节 结语 151

第九章 郦道元《水经注》引「春秋经文」考 153

第一节 《水经注》引「春秋经文」条例 154

一、标题例 155

二、称词例 157

三、引文例 157

四、引文与经文之校正 158

第二节 《水经注》引「春秋地名」考 159

一、考证地名之依据 159

二、地名位置之考证 161

三、地名轶闻之探求 166

第三节 训释「春秋地名」之原则与条例 168

一、训释原则 168

二、训释条例 169

第四节 结语 171

第十章 结论 173

参考书目 179

查看更多关于北朝学术之研究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