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面向“十二五”高职高专精品规划教材  电路基础  第2版

面向“十二五”高职高专精品规划教材 电路基础 第2版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工业技术

图书介绍:本书是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础理论教材。全书由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直流电阻电路的分析、线性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三相电路、谐振电路、互感耦合电路、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Multisim 2001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共9章内容组成。某些带“*”号的章节供学生自学,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增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划学时数为80学时左右。本书基本概念讲述透彻;基本分析方法归类恰当,思路清晰,步骤明确;例题丰富、习题匹配;并引入Multisim仿真软件用于电路分析,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电路知识的理解。本书是一本面向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的电路基础教材,也可以作为高职高专的同类专业和其他专业选用,也适合从事电力、电子、通信等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查看更多关于面向“十二五”高职高专精品规划教材 电路基础 第2版的内容

图书介绍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1.1.1 实际电路的组成与功能 2

1.1.2 电路模型 3

1.1.3 单位制 3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4

1.2.1 电流 4

1.2.2 电压 6

1.2.3 电功率与电能 7

1.3 电阻元件 9

1.3.1 电阻与电阻元件 9

1.3.2 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欧姆定律 9

1.3.3 电阻元件上消耗的功率与能量 11

1.4 电压源与电流源 12

1.4.1 电压源 12

1.4.2 电流源 13

1.4.3 实际电源的两种电路模型 13

1.5 基尔霍夫定律 15

1.5.1 几个相关的电路名词 15

1.5.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6

1.5.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7

1.5.4 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举例 19

1.6 电路中各点电位的分析 21

1.6.1 电位的概念 21

1.6.2 电路中各点电位的分析 21

1.6.3 等电位点 22

1.6.4 电子电路的习惯画法 23

本章小结 24

习题 25

第2章 直流电阻电路的分析 30

2.1 电路的等效 31

2.1.1 电路等效的一般概念 31

2.1.2 电阻的串联、并联与混联 31

2.1.3 理想电源的串联与并联 34

2.2 电阻星形与三角形电路的等效变换 35

2.2.1 星形电路等效变换为三角形电路 36

2.2.2 三角形电路等效变换为星形电路 36

2.3 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38

2.3.1 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38

2.3.2 几种有源支路的等效变换 40

2.4 支路电流法 42

2.5 节点电位法 44

2.5.1 节点电位法 44

2.5.2 弥尔曼定理 47

2.6 网孔电流法 48

2.6.1 网孔电流 48

2.6.2 网孔电流法 48

2.7 叠加定理和齐性定理 50

2.7.1 叠加定理 51

2.7.2 齐性定理 54

2.8 置换定理 55

2.9 等效电源定理——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56

2.9.1 戴维南定理 57

2.9.2 诺顿定理 60

2.10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61

2.11 受控源 63

2.11.1 受控源的概念 63

2.11.2 受控源的分类 63

2.11.3 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64

本章小结 67

习题 69

第3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76

3.1 电容元件 77

3.1.1 电容器和电容元件 77

3.1.2 电容元件的伏安关系 77

3.1.3 电容的储能 80

3.1.4 电容器的串、并联 81

3.2 电感元件 82

3.2.1 电感线圈和电感元件 82

3.2.2 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 83

3.2.3 电感的储能 85

3.3 换路定律与初始值的计算 85

3.3.1 过渡过程的概念 85

3.3.2 换路定律 86

3.3.3 初始值的计算 87

3.4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89

3.4.1 R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90

3.4.2 RL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92

3.5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96

3.5.1 RC串联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96

3.5.2 RL串联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98

3.6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102

3.7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104

3.8 过渡过程的应用 106

3.8.1 微分电路 107

3.8.2 积分电路 108

本章小结 109

习题 110

第4章 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 113

4.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114

4.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115

4.1.2 相位差 119

4.1.3 正弦量的有效值 121

4.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及运算 122

4.2.1 复数及四则运算 123

4.2.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125

4.2.3 用相量法求同频率正弦量之和 128

4.3 电阻元件上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关系 129

4.3.1 电阻元件上相量形式的伏安特性 129

4.3.2 电阻元件的功率 131

4.4 电感元件上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关系 132

4.4.1 电感元件上相量形式的伏安特性 132

4.4.2 电感元件的功率 134

4.4.3 电感元件中储存的磁场能量 135

4.5 电容元件上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关系 136

4.5.1 电容元件上相量形式的伏安特性 136

4.5.2 电容元件的功率 138

4.5.3 电容元件中储存的电场能量 139

4.6 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 140

4.6.1 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41

4.6.2 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41

4.6.3 参考正弦量和参考相量 141

4.7 用相量法分析RLC串联电路及多阻抗串联电路 143

4.7.1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143

4.7.2 RLC串联电路的功率 146

4.7.3 多阻抗串联电路的分析 150

4.8 用相量法分析并联电路 151

4.8.1 阻抗法分析并联电路 151

4.8.2 导纳法分析并联电路 153

4.9 用相量法分析复杂正弦交流电路 157

4.9.1 网孔电流法分析正弦交流电路 157

4.9.2 节点电压法分析正弦交流电路 158

4.9.3 戴维南定理分析正弦交流电路 159

4.10 功率因数的提高 160

4.10.1 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160

4.10.2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与计算 161

4.11 正弦交流电路中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163

4.12 交流电路的实际元件 164

4.12.1 电阻器 164

4.12.2 线圈 165

4.12.3 电容器 165

本章小结 166

习题 168

第5章 三相电路 174

5.1 三相电源 174

5.1.1 对称三相电源 175

5.1.2 三相电源的连接 176

5.2 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 178

5.2.1 负载星形接法的三相电路 178

5.2.2 负载三角形接法的三相电路 181

5.3 三相电路的功率 183

5.3.1 三相电路的有功功率 183

5.3.2 三相电路的无功功率 184

5.3.3 三相电路的视在功率 184

本章小结 186

习题 187

第6章 谐振电路 189

6.1 串联谐振 190

6.1.1 串联谐振的条件 190

6.1.2 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阻抗和品质因数 190

6.1.3 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 191

6.1.4 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曲线 192

6.1.5 串联谐振电路的选择性与通频带 193

6.1.6 电压源内阻及负载电阻的影响 195

6.2 并联谐振电路 196

6.2.1 并联谐振的条件 196

6.2.2 并联谐振电路的特性 197

6.2.3 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曲线 197

6.2.4 并联谐振电路选择性与通频带 199

6.2.5 电源内阻及负载电阻的影响 199

6.3 谐振的应用 199

6.3.1 串联谐振电路的应用 199

6.3.2 并联谐振电路的应用 200

本章小结 202

习题 203

第7章 互感耦合电路 204

7.1 互感 205

7.1.1 互感现象及互感原理 205

7.1.2 互感系数 205

7.1.3 耦合系数 206

7.2 互感电压 206

7.2.1 同名端 206

7.2.2 同名端的判定 207

7.2.3 互感电压 208

7.3 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变换 210

7.3.1 串联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变换 210

7.3.2 并联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变换 211

7.3.3 单侧连接的去耦等效变换 212

7.4 理想变压器 214

7.4.1 定义与电路符号 214

7.4.2 阻抗变换 214

7.4.3 含理想变压器电路的分析计算 215

本章小结 217

习题 217

第8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220

8.1 非正弦周期信号 221

8.1.1 非正弦周期信号产生的原因 221

8.1.2 常见的非正弦周期信号 222

8.1.3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表示 222

8.2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 223

8.2.1 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 223

8.2.2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 227

8.3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值、平均值、平均功率 228

8.3.1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值 228

8.3.2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平均值 229

8.3.3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 230

8.4 线性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231

本章小结 233

习题 235

第9章 Multisim 2001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237

9.1 Multisim 2001的基本使用方法 238

9.1.1 Multisim 2001对系统的要求和软件安装 238

9.1.2 Multisim 2001窗口界面 238

9.1.3 Multisim 2001的电路创建 241

9.1.4 电路分析中常用的虚拟仿真仪器 242

9.2 Multisim仿真实验内容 246

9.2.1 基尔霍夫定律仿真实验 246

9.2.2 叠加定理仿真实验 248

9.2.3 戴维南定理仿真实验 249

9.2.4 一阶电路的暂态特性仿真实验 251

9.2.5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仿真实验 253

9.2.6 延时开关电路仿真实验 255

9.2.7 正弦交流电路仿真实验 257

9.2.8 RLC串联谐振电路仿真实验 260

9.2.9 非正弦交流电路仿真实验 262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265

参考文献 271

查看更多关于面向“十二五”高职高专精品规划教材 电路基础 第2版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