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邓小平理论教程

邓小平理论教程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马列毛邓

  • 购买点数:13
  • 作 者:李师程主编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222027815
  • 标注页数:359 页
  • PDF页数:372 页
图书介绍

总论 1

一 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时代条件 1

二 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 5

三 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 7

四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内容 9

五 邓小平理论的特点和风格 12

六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7

七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迈向新世纪 21

基石篇 25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 25

第一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5

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25

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 29

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2

第二节 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武器,清除“左”和右的影响、旧的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 35

一 反对“左”和右的错误思想 35

二 破除落后的传统观念 37

三 摆脱主观偏见的束缚 39

第三节 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自觉性 41

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无止境的过程 41

二 树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42

三 坚持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 44

四 照辩证法办事 46

五 创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主客观条件 49

第二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52

第一节 新时期解放思想的根本任务 52

一 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也要解放思想 52

二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点 58

三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64

四 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把握社会主义本质 6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68

一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68

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70

第三节 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 76

一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判断标准 76

二 正确把握和运用“三个有利于”标准 77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8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80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基本原理 80

二 我国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曲折过程和历史教训 84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概念 8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 89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89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任务 90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根据和现实依据 92

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动态性特征 95

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 97

第三节 提高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 99

一 党的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总纲领 99

二 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展开 103

三 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05

经济篇 107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改革 10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与邓小平关于改革的基本理论 107

一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邓小平改革思想的由来 107

二 邓小平关于改革的基本思想 109

第二节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12

一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12

二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114

三 改革是新旧体制转换的唯一途径 115

四 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 116

五 改革是我国迎接新科技革命挑战,同资本主义进行历史性竞争的需要 117

第三节 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 118

一 以理论突破、思想解放为先导推进改革 118

二 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推进全面改革 119

三 通过实施渐进式改革策略建立新的经济体制 121

四 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结合 121

五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结合 122

六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123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2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重大发展 126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是实践发展和认识深化的结果 126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 131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现实意义 13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135

一 市场经济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135

二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 138

三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141

四 市场经济与社会基本制度 142

第三节 深化改革,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6

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146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47

三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152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5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154

一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154

二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157

三 正确认识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 15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61

一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61

二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163

三 坚持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165

第三节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167

一 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167

二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169

三 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和协调机制 171

第七章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74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174

一 当代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174

二 社会主义制度是开放的制度 176

第二节 邓小平对外开放的基本思想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177

一 邓小平对外开放的基本思想 177

二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182

第三节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85

一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要求 185

二 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186

第八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189

第一节“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189

一 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与战略步骤的提出 189

二 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意义 192

三 抓住机遇,力争经济发展上台阶 195

第二节 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00

一 我国农村经济的特殊地位 200

二“两个飞跃”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02

三 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204

第三节 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 205

一 科学技术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205

二 加速科技进步,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07

三 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11

政治篇 215

第九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治建设 215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15

一 民主和民主政治的历史发展 215

二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重大意义 216

三 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点 219

四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221

第二节 坚持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制度 223

一 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223

二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24

三 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26

四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28

第三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29

一 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 229

二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31

三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35

第四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36

一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236

二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41

三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244

第十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250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250

一 邓小平关于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基本理论 250

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54

第二节 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党 256

一 抓好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 256

二 深入持久地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259

第三节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依靠力量 260

一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260

二 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动力 261

三 农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263

四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64

第四节 发展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 266

一 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条件 266

二 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66

第五节 建立和发展最广泛的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269

一 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 269

二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和党对统战工作的要求 270

第十一章“一国两制”构想与祖国统一 274

第一节“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274

一 祖国统一的历史传统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74

二 “一国两制”构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75

第二节“一国两制”的涵义和依据 280

一 “一国两制”的科学涵义 280

二 “一国两制”的主要依据 282

第三节“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与重大意义 285

一 “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 285

二 “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 290

第十二章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94

第一节 时代主题和世纪之交的国际格局演变 294

一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294

二 世纪之交国际格局的演变 296

第二节 邓小平外交理论及政策的基本内容和特色 299

一 邓小平外交理论及政策的基本内容 299

二 邓小平外交理论及政策的特色 307

第三节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309

一 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 309

二 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310

三 所谓“中国威胁论”是毫无根据的 311

文化篇 314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1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必须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 314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314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315

三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16

四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 31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内容 321

一 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321

二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324

三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326

四 科学技术和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 32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 330

一 加强和改善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330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330

三 努力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 331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33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想 333

一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理论 333

二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想 337

三 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339

第二节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想 342

一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是整体发展理论 342

二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是全面协调发展的理论 344

三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是中国式的现代化理论 345

四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是有全面发展战略的理论 346

五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体现了全面改革和全面开放 347

六 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是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体化理论 348

第三节 根据时代要求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发展理论 349

一 树立新的发展观念 349

二 可持续发展 352

三 经济与社会综合发展 354

后记 357

查看更多关于邓小平理论教程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