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读历史正衣冠  政道

读历史正衣冠 政道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政治法律

  • 购买点数:12
  • 作 者:高路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5319728
  • 标注页数:316 页
  • PDF页数:33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配合学习十八大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而编写。丛书围绕“如何做好官”这一主题进行编写。本书从传统文化角度配合深入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的教育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藉以丰富阅读资料。具体写法是,以问题为单位,分三个板块。1.要义,在理论上做概括说明。2.故事,安排若干则比较典型的历史好故事,主要选自《资治通鉴》,辅以二十四史和其他史学经典,每册图书包括300余则历史故事。3.小结,联系今天的实际进行发挥。形象地说,这种结构如同三明治,两头是论,中间是事。论要精到,事要精彩。这种写法符合当前快节奏生活及其带来的跳跃性、碎片化、快餐式的浅阅读,寓教于乐。单个故事最长的不超过1000字,短的仅几十字,论说限定在500字以内,接近短、实、新的文风,有利于达到思想性与可读性双赢。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本书从仁政、德政、法政、善政、廉政、简政、宽政、信政、勤政、和政等10个方面介绍古代的为政之道,对现实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

查看更多关于读历史正衣冠 政道的内容

图书介绍
标签:衣冠 历史

一、仁政 2

(一)民本 2

民众是神主 2

老百姓是上天 3

臣民不可得罪 4

民众的利益就是我的利益 5

民众有权选择君主 5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7

猎获善言 7

以民众意志为转移 8

民众的选择 9

民无怨而天不怒 11

国以民为本 11

天下是全体民众的天下 13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13

历史教训 14

愿相公无权 15

(二)民生 18

为政的根本规则 18

宁人负我,无我负人 19

分肉不如分地 20

一日不稼,百日不食 20

关注弱势群体 21

驾车高手 22

哪个是急务 22

民以食为天 23

天下最大的根本 25

土崩和瓦解 25

廉范不禁夜火 26

靠什么生存 26

狩猎 27

让民众乐业 27

财利是人的核心 28

一首好诗 28

都是百姓 29

解除倒悬之苦 30

二、德政 34

(一)教化 34

攻心为上 34

治国的两手 36

孔子的裁决 36

孔子的政绩 38

子贱治单 38

什么官职最重要 40

一比一万 41

柔和之道 41

推行教化的组织保证 42

教化以人情为前提 43

曹操为什么不敢当皇帝 43

一个都不少 44

动乱过后更需教化 45

(二)示范 50

大禹的眼泪 50

姬昌的裁决 50

紫衣服 51

楚王问鼎 52

臧孙纥论盗 52

死而不朽 53

身教的作用 54

这是您的问题 54

高赦为什么名列第一 55

在德不在险 55

朝廷是天下的模板 56

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 57

不孝子是怎样变成大孝子的 57

辛公义以身作则 58

官员的样板 59

榜样的力量 60

三、法政 65

(一)效用 65

1.法政与德政 65

法律也要贯彻仁爱 65

德先法后 66

法律与人情 67

法律以情理为参照 68

法律的实施在于人 68

诸葛亮为什么不运用大赦 69

法律、道德各有各的对象 70

法政的价值在法律之外 71

从根源上解决犯法 71

2.以法治理 73

法政是怎样产生的 73

法政的高效率 74

刑罚也是一种善政 76

孔子为什么诛杀少正卯 77

一座城邑和一个逃犯 78

以法令为师 78

法令的厉害 79

两个梁彦光 79

(二)要求 81

1.特点 81

三个人一样坏 81

法律是天下公器 82

歪曲法律罪大恶及 84

刑罚的关键在于得当 85

法律不可轻易变更 86

法律不徇私情 86

2.执法 89

君主犯法也要受罚 89

他们为什么能够成为霸主 90

李离伏剑 91

两个评价 92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92

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 93

圣王的境界 94

奉法不避 95

法律是大信 96

道德给法律让路 96

四、善政 100

(一)善待 100

一切照旧 100

善人是天地的纲纪 101

仁者得天下 102

废除肉刑 102

对异族也要善待 103

为什么把牛佩带在身上 105

不乘人之危 106

好生,圣人之大德 107

王法崇善,成人之美 108

罪犯的后人无罪 108

不以刑罚相加 109

用刑不如施恩 110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11

不与百姓为敌 112

人命至高无上 112

百姓的安宁胜过强大武装 113

狄仁杰的疏导方针 114

王者之政,尚德不尚刑 115

李重美的两个决定 115

恶有恶报 116

(二)施益 118

君子之乐 118

敲着大鼓讨伐他 119

为政之要 120

根据地 120

闭心不闭门 121

只要可能就减轻税负 121

一枚大钱 122

先民后官 123

聚敛之罪重于盗窃 123

禁止还是放开 125

把弓弦放松 126

君主不经商不守财 126

税赋调整的方向 127

我要这些钱做什么 128

五、廉政 133

(一)清廉 133

一块美玉 133

韩起的清贫 133

两个学生的答卷 134

为了能经常吃上鱼 135

清廉是治国之策 136

“苍鹰” 137

得大利者不可以再取小利 137

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138

清官的行李 139

做干净事,挣干净钱 139

关西孔子 140

视黄金如粪土 141

大丈夫范滂 142

曹操的感慨 143

魏晋南北朝名臣的几件逸事 144

皇帝也要廉正 145

廉者不忧 145

廉者得人心 145

不留礼品 146

(二)肃贪 148

逃避死亡 148

贪腐是造成民众穷困的直接原因 149

卖官的帝王 149

罪有应得 151

贪腐与虎害 151

史上最大贪官的下场 152

“导行费” 154

交钱上任 155

叛乱的起因 156

贪污一匹布帛者处死 156

控制不了自己的请提前走人 157

贪官劣迹点滴 158

贪者的愚蠢 159

杀鸡给猴看 159

赐麻两车 160

六、简政 165

(一)节俭 165

国土是怎样缩减的 165

仲孙它的罚与奖 166

一只鞋子 167

孔子祭鱼 167

晏子的示范 167

萧何的误区 168

一个露台 169

节俭带来富足 170

大司徒司直夫妇 170

为天下守财 171

奢侈导致贫穷和衰落 171

几位帝王的日常生活 172

两位帝后 173

奢侈是敌人的帮手 174

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175

富贵不能淫 175

没有废物 175

胜利后更加节俭 176

刘裕父子不忘本 177

不以天下专奉一人 178

有始无终 178

节俭与安定 179

郭威的遗言 179

(二)惜民 183

什么是穷 183

东野稷之马 183

走不出这座门 184

萧规曹随 184

皆百姓之力 186

编制以民众需要为转移 186

岂爱民之本 188

减吏、减官、减事、清心 189

害怕大臣的皇帝 191

筑城 192

节俭关系兴亡 193

少封爵 194

让民众休养生息 195

椽子和瓦片 195

省其征役而已 196

精简兵员之功 198

七、宽政 203

(一)宽松 203

罪犯的儿子 203

仁人子产 204

宽严相济 204

谁最先衰亡 205

苛政猛于虎 206

两只白玉璧 207

适得其反 208

使反叛的人安心 209

适中为上 210

宽严的主观条件 211

实施宽政的官吏 211

治军也要宽容 213

以实际需要为转移 213

对己严待人宽 214

司马氏为什么能够取代曹氏 214

首恶必办,胁从不问 215

平乱 216

宽严关系兴亡 217

不能以夏桀代替夏桀 217

宽政的底线 218

(二)言路 219

被自己打倒的商纣王 219

喑和聋 220

今天你是君主我是臣子 221

决断是怎样做出的 221

君不君,臣不臣 222

看门狗 222

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223

诽谤、妖言、反坐 224

一次申辩 224

一场辩论 225

仁君的胸怀 226

一个决定的改变 227

刺耳的话 227

谤木、肺石、登闻鼓 228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229

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229

唐宪宗纳言 230

八、信政 235

(一)信用 235

诺言不可毁 235

信用的力量 236

无所畏惧 237

言如鼎重 237

令在于守 238

赵孟的说明 239

齐家和治国 240

大法宝 241

演习变实战 242

恩信平叛乱 243

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 244

无信不立 244

以诚信治天下 245

信用缺失,难以补救 246

信用最大 246

(二)信任 249

秦穆公的马 249

乡校中的议论 250

晏子的见识 251

买仁义 252

民众不可亵渎 253

曾参杀人 254

燕昭王与乐毅 255

约法三章 255

失误者 257

没有二心 257

九、勤政 260

(一)勤勉 260

武王不寐 260

坚持不懈 261

陈国的败亡 261

景差的失误 262

为什么赶不上晏子 262

敬姜的感慨 262

生无所息 264

卧薪尝胆 264

勤勉与富强 265

不休不止 266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266

珍惜光阴 267

三个勤勉大臣 268

能吏刘晏 268

业荒于嬉 268

警枕 269

(二)忧患 271

想想窘迫的时日 271

胜利者的忧虑 272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73

死于安乐 274

内忧外患 275

忧患与国运 275

守成难 276

生于忧患 277

存不忘亡 278

居安不思危 278

王恭的叹息 278

个人安危与国家命运 279

食人之禄者忧人之忧 279

不能没有畏惧 280

居安思危 280

怎么能说天下无事 281

十、和政 285

(一)贵和 285

和的真谛 285

分担压力 285

君子比而不别 286

敬畏天地 286

通达根本道理 287

团结就是力量 288

将相和,天下安 289

上和与下和 290

虎不相争 290

和而不同 291

班超的劝告 292

以自然定人事 293

一支箭与一捆箭 294

一笑泯恩仇 295

亡国之政 295

怎样做同事 296

水与土 296

斗则两伤 297

安定带来的奇迹 297

(二)和平 300

化剑为犁 300

孔子避战 302

孔子退兵 302

孔子对战争的另一面 303

战争是最大罪恶 304

不能以邻为壑 304

好战者必亡 304

用兵的目的 305

和胜于战 306

战争是凶险之事 308

五兵 309

和亲 310

刘秀罢兵 311

战争不是根本利益所在 312

亲仁善邻 312

以战促和 314

绥之以德 314

忘战必危 315

查看更多关于读历史正衣冠 政道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