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人文素养培育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运行  基于理工科大学人才成长的视阈

人文素养培育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运行 基于理工科大学人才成长的视阈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购买点数:10
  • 作 者:郭建平著
  • 出 版 社: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0067518
  • 标注页数:226 页
  • PDF页数:236 页
图书介绍:本文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绪论从人才成长的视角出发,论证了人文素养培育的逻辑前提,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人文素养培育的相关研究。后面章节介绍了中国古今人文素养培育的思想、西方文化中关于人文素养培育的思想、理工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理工科大学人文素养培育理论的生成逻辑。在不同的层面分析理工科大学人文素养培育的实现路径,从文化自觉的高度解析中国大学人文教育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查看更多关于人文素养培育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运行 基于理工科大学人才成长的视阈的内容

图书介绍

第1章 绪论 1

1.1 人文素养培育的逻辑前提 6

1.1.1 人文素养培育的个体关怀 8

1.1.2 人文素养培育的社会旨趣 18

1.1.3 认识自我:人才成长的原点 23

1.2 人文素养培育的相关研究 24

1.2.1 国外对于人文素养培育的相关研究 24

1.2.2 港澳台学者对于人文素养培育的相关研究 29

1.2.3 大陆学者对于人文素养培育的相关研究 37

1.3 人文素养培育的相关概念界定 44

1.3.1 “人文”的中国词源分析 44

1.3.2 “人文主义”的西方文化印记 45

1.3.3 “人文素养”的内涵分析 48

1.4 人文素养培育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50

1.4.1 人文素养培育研究的意义 50

1.4.2 人文素养培育研究的方法 54

第2章 人文素养培育思想的历史嬗变 55

2.1 中国古代文化中关于人文素养培育的思想 55

2.1.1 孔子推行的“六艺”教育 56

2.1.2 董仲舒阐释的儒家道德教育 59

2.1.3 朱熹的“明人伦”教育思想 61

2.2 中国近现代文化中关于人文素养培育的思想 62

2.2.1 新文化运动关于文明的论战 63

2.2.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化大讨论 66

2.2.3 新儒家的儒学复兴运动 68

2.3 西方文化中关于人文素养培育的思想 70

2.3.1 古希腊文明中的“七艺”教育 71

2.3.2 德国的生命哲学及其所衍生的文化教育学 73

2.3.3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75

2.3.4 雅斯贝尔斯的本真教育哲学 77

2.3.5 乔治·萨顿的新人文主义 78

2.4 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人文素养培育的思想 83

2.4.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83

2.4.2 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 85

2.5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关于人文素养培育的思想 89

2.5.1 毛泽东:“三育并重”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89

2.5.2 邓小平:培养“三个面向”的“四有新人” 91

2.5.3 江泽民: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五个成为”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92

2.5.4 胡锦涛: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94

2.5.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诉求 95

第3章 人文素养培育的理念选择 98

3.1 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培育的视角融合 99

3.1.1 现代人才成长规律对于人文素养培育的现实性需求 99

3.1.2 科学创新过程对于人文素养培育的功能性需要 101

3.2 人才培养与健全人格铸就的范式转换 102

3.2.1 主体性人格的含义界定 103

3.2.2 大学生主体性人格的社会性边界 105

3.2.3 大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多维建构 107

3.3 哲学沉思与审美沉思的共生互融 113

3.3.1 生态审美教育概述 114

3.3.2 生态审美教育的审美范畴 115

3.3.3 生态审美教育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功能 116

第4章 理工科大学人文素养培育的现状分析 121

4.1 理工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 121

4.1.1 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 121

4.1.2 理工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整体现状 123

4.2 理工科大学育人生态环境中人文精神的缺失现状 126

4.2.1 教育理念中人文精神的缺失现状 126

4.2.2 教育者人文素养的缺失现状 131

4.3 理工科大学学生素质结构中人文素养的缺失现状 133

4.3.1 过于自我与社会责任发生对立 134

4.3.2 理想与信仰存在缺失 136

4.3.3 道德认知与实践产生脱节 138

4.4 形成和产生理工科大学人文素养培育问题的原因 141

第5章 理工科大学人文素养培育的实践路径 155

5.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文素养培育 158

5.1.1 正确认识文化多元带来的价值多元 159

5.1.2 正确认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 161

5.2 完善理工科大学人文素养的培育机制 163

5.2.1 建立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 163

5.2.2 建立稳固的工作保障机制 165

5.2.3 建立明晰的考核与评价机制 166

5.3 建立健全理工科大学人文素养培育课程体系 167

5.3.1 建立通识课程体系 167

5.3.2 健全公选课课程体系 171

5.3.3 加强特色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 172

5.4 厚实理工科大学的人文底蕴 175

5.4.1 提升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 175

5.4.2 坚持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素养 179

5.4.3 建设高品味校园文化 181

第6章 结束语:“文化自觉”与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 183

致谢 187

参考文献 189

附录:个案分析——武汉理工大学人文素养培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207

查看更多关于人文素养培育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运行 基于理工科大学人才成长的视阈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