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通运输
黄泛区筑路理论与技术

黄泛区筑路理论与技术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交通运输

  • 购买点数:9
  • 作 者:崔新壮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030485847
  • 标注页数:187 页
  • PDF页数:197 页
图书介绍:我国地域辽阔,分布着多种多样的土,其中不少为区域性土,如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粘土、泥炭土、冻土、岩溶、黄泛区粉土、风化壳等。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新建基础设施越来越多地遇到区域性土。通过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已经形成了沙漠、冻土、膨胀土、岩溶、黄土、盐渍土六大特殊地质筑路成套技术,直接支持了特殊地质地区1.2万公里高等级公路建设。而黄泛区粉土是黄河下游数次改道泛滥形成的一种特殊土,覆盖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2.5个浙江省的面积,而且分布集中,地跨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河北、天津六省市。黄泛区所在区域经济相对发达,交通网密集,由于黄泛区砂石料严重缺乏,粉土就成了该地区最基本的筑路材料。但是,黄泛区粉土的工程特性差,如某些地区粉土的压实度即使达到97%,仍无法满足《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中上路床CBR值>;8%的要求,导致道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病害,道路建设和养护面临巨大的技术挑战。近二十年来,著者对黄泛区筑路理论与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多条高速公路中得到广泛应用。本著作是对这些研究成果的较系统总结。

查看更多关于黄泛区筑路理论与技术的内容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1.1 黄泛区土的成因与分布 1

1.2 黄泛区粉土的特殊性 3

1.3 黄泛区粉土筑路技术难题 5

第二章 黄泛区粉土的化学物理和工程特性 6

2.1 黄泛区粉土的化学成分及矿物组成 6

2.2 黄泛区粉土的粒径级配特性 9

2.3 黄泛区粉土的物理和工程特性 11

参考文献 16

第三章 黄河三角洲粉土动力特性及微振作用下的物性变异 17

3.1 黄泛区土的动力特性 17

3.1.1 土动力学试验 17

3.1.2 试验结果与分析 18

3.2 黄河三角洲细粒土对微振能量的吸收特性 24

3.2.1 现场试验 24

3.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5

3.3 黄河三角洲细粒土微振液化过程 32

3.3.1 微振作用下土体静力触探阻力的变化 32

3.3.2 微振作用下土体十字板剪切强度的变化 34

3.3.3 微振导致土体孔隙水压力变化 35

3.3.4 微振导致原状土样土工实验指标的变化 36

3.4 微振作用下黄河三角洲细粒土成分和结构的变化 37

3.4.1 粒度变化特征 37

3.4.2 矿物成分变化特征 38

3.4.3 微结构变化特征 40

参考文献 42

第四章 基于地基动态响应的地基强夯参数确定方法 43

4.1 强夯试验 43

4.2 地基动力响应和密实状态测试 44

4.3 试验结果和分析 45

4.3.1 动应力 45

4.3.2 动孔压 46

4.3.3 密实度和夯沉量 47

4.4 强夯设计方法的实施程序 48

4.5 工程实例 49

参考文献 49

第五章 黄河三角洲水泥土搅拌桩劣化效应及耐久性技术 50

5.1 黄河三角洲含盐水泥土劣化与材料改性试验 51

5.1.1 试验土水的性质 51

5.1.2 水泥土强度试验 52

5.1.3 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52

5.1.4 水泥土微观结构扫描电镜分析 55

5.1.5 水泥土组分X射线衍射分析 56

5.2 水泥土桩长期承载性能预测方法 57

5.2.1 水泥土桩长期性能预测面临的两个关键科学问题 57

5.2.2 基于早期强度试验的水泥土桩劣化深度预测 57

5.2.3 水泥土桩内部材料强度增长规律 59

5.2.4 考虑劣化的含盐水泥土桩长期承载力预测 60

5.2.5 考虑劣化的含盐水泥土桩长期刚度预测 62

5.3 考虑劣化效应的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沉降试验 63

5.3.1 模型试验方案 63

5.3.2 模型试验 65

5.3.3 数值模拟 68

5.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69

5.4 工程实例 72

5.4.1 工程概况 72

5.4.2 观测设备与埋设 73

5.4.3 测试结果与分析 75

参考文献 77

第六章 交通荷载作用下黄泛区低路基累积沉降与控制技术 79

6.1 累积沉降的现场模拟试验 80

6.1.1 试验现场概况 80

6.1.2 交通荷载模拟装置及其目标设计参数范围的确定 81

6.1.3 传感器的布设 84

6.1.4 试验方案 84

6.1.5 试验结果与分析 85

6.2 长期累积沉降的数值模拟 94

6.2.1 Chai-Miura累积变形模型 94

6.2.2 累积沉降计算方法的试验验证 95

6.2.3 累积沉降计算与分析 96

6.2.4 考虑路堤高度和行车荷载的累积沉降模型 100

6.3 累积沉降控制技术 104

6.3.1 生石灰稳定地基技术效果分析 105

6.3.2 土工格栅控制地基累积沉降技术效果分析 106

参考文献 108

第七章 黄泛区粉土的压实性状与压实技术 109

7.1 标准重型击实下的压实规律 109

7.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09

7.1.2 粉土的压实性状与压实机理 110

7.1.3 击实功对土的压实度影响 113

7.1.4 黏粒含量对黄泛区粉土压实的影响 114

7.1.5 不同压实度条件下的强度指标与压缩性 115

7.2 黄泛区粉土的振动碾压压实规律与施工工艺 116

7.2.1 粉土的频率响应特性 117

7.2.2 粉土的振动碾压工艺 117

7.3 黄泛区粉土的冲击碾压压实规律与施工工艺 121

7.3.1 冲击压实的优点 123

7.3.2 冲击压实的影响因素 123

7.3.3 冲击碾压试验方案 124

7.3.4 冲击碾压试验结果分析 124

参考文献 129

第八章 黄泛区高填方路基后处理技术 130

8.1 高填方路基后处理技术 130

8.1.1 施工工法 130

8.1.2 无砂混凝土小桩后处理技术机理 133

8.2 高填方路基后处理设计理论与方法 136

8.2.1 路堤临界填土高度计算方法 136

8.2.2 无砂混凝土小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分析 142

8.2.3 无砂混凝土小桩复合地基的竖向变形分析 143

8.2.4 基于变形的无砂混凝土小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 147

8.3 后处理路基工后沉降变形预测 147

8.3.1 无砂混凝土小桩后处理高填方路基的变形计算 147

8.3.2 后处理高填方路基变形的简便计算 152

8.4 工程应用分析 152

8.4.1 高填方路基变刚度后处理技术的工程应用 152

8.4.2 高填方路基扩宽工程中后处理技术的工程应用 156

参考文献 161

第九章 黄泛区路基强度衰变与袖阀管劈裂注浆加固技术 162

9.1 黄泛区路基含水量现场调查 162

9.2 袖阀管劈裂注浆技术 164

9.3 袖阀管劈裂注浆加固路基模型试验 165

9.3.1 试验模型的制作 165

9.3.2 采样点及传感器布置 168

9.3.3 试验加载系统 169

9.3.4 试验结果及分析 170

9.4 凝固浆液的形态 178

9.5 袖阀管劈裂注浆加固体的形成机理与理论分析 180

9.6 袖阀管劈裂注浆对粉土路基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182

9.7 工程实例 184

9.7.1 工程概况 184

9.7.2 工程病害 184

9.7.3 注浆加固方案 184

9.7.4 注浆工艺及其参数 185

9.7.5 注浆加固效果 186

参考文献 186

查看更多关于黄泛区筑路理论与技术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