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共产党连云港市地方史  第2卷  1949-1978

中国共产党连云港市地方史 第2卷 1949-1978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政治法律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记述了连云港市自1949年至1978年间,连云港市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伟大成就。

查看更多关于中国共产党连云港市地方史 第2卷 1949-1978的内容

图书介绍

序篇 1

一、全境解放及接管城市、盐场 3

二、解放初期的党组织建设 10

三、开展经济建设 14

四、恢复文教卫生事业 17

五、社会改造和剿匪肃特 20

六、全民支前 23

七、民主政治建设 27

第一编 实施《共同纲领》与恢复国民经济(1949年10月——1952年12月) 33

第一章 建立与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33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行政区划调整及党政机构设置 33

一、原行政区划概况 33

二、新海连特区改为新海连市 34

三、新海连市与东海县合并成立新海县 35

四、撤销新海县,恢复新海连市和东海县建置 36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37

一、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7

二、健全基层政权组织 42

三、大力培养和选拔干部 45

四、建立健全公检法机构和户籍管理制度 47

第三节 加强党对人民团体的领导和建设 49

一、发展工会组织 49

二、召开农民代表会议 54

三、建立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 55

四、建立民主妇女联合会 57

第四节 继续剿匪肃特,取缔反动会道门 59

一、继续开展剿匪肃特斗争 59

二、全面取缔反动会道门 60

第五节 镇压反革命运动 64

一、部署镇反工作 64

二、依法捕办反革命分子 68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党组织建设 72

第一节 地方党组织的公开与建设 72

一、党组织公开时的组织状况 72

二、进行党性教育,加强思想建设 74

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78

四、建立党内监督机制 81

第二节 开展整风整党运动 82

一、1950年的整风运动 82

二、1951年下半年开始的整党运动 83

第三节 开展“三反”运动,加强廉政建设 91

一、广泛发动群众,进行动员部署 91

二、领导率先垂范,动员坦白检举 93

三、掀起“打虎”高潮,运动不断升温 95

四、坚持不枉不纵,进行定案追赃 98

五、加强思想组织建设,巩固提高运动成果 99

第四节 加强思想、宣传、文化、教育工作 101

一、建立宣传教育网络 101

二、改革教育制度,贯彻“学校向工农子女开门”的方针 103

三、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学习运动 106

四、落实党的统战政策 108

第三章 恢复经济,发展生产 110

第一节 救济灾民和失业工人 110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严重灾情 110

二、组织群众,生产救灾 112

三、救济失业工人 114

第二节 整顿金融,稳定物价 117

一、整顿金融市场,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117

二、统一财经体制,加强现金管理 118

三、加强税收征管,增加财政收入 120

第三节 恢复工商业 121

一、扶持私营工商业生产 121

二、打击倒买倒卖,稳定市场秩序 124

三、进行商业调整,组织物资交流 125

第四节 开展“五反”运动 126

一、组织发动群众,动员坦白检举 126

二、分类排队,进行定案处理 128

三、复核评议,稳妥处理违法人员 129

第五节 恢复港口和盐业生产 130

一、整顿工人队伍,恢复港口生产 130

二、清理盐滩产权,没收、代管、租营、收买盐田 132

三、依靠广大盐工,发展盐业生产 134

四、盐场第一个集体生产组的建立及经验的推广 137

第四章 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各项民主改革 140

第一节 稳步推进的土地改革运动 140

一、土地改革前的农村概况 140

二、土地改革的准备 143

三、土地改革政策的全面实施 149

四、颁发土地证,结束土地改革 156

五、土地改革后的农村新气象 158

六、农村互助合作组织在土改完成后的初步发展 160

第二节 工矿交通企业的民主改革 162

一、清除暗藏反革命分子和封建残余势力 162

二、在旧企业中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会议 164

第三节 清除旧社会遗毒的各项民主改革 168

一、宣传贯彻《婚姻法》,改革旧的婚姻制度 168

二、禁娼肃毒,荡涤旧社会的污浊 174

第五章 抗美援朝运动 176

第一节 广泛开展抗美援朝宣传动员工作 176

一、成立抗美援朝分会和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 176

二、举行大规模集会游行及和平签名活动 178

三、遍及城乡的宣传动员工作 180

四、参军参干,保家为国 181

第二节 爱国增产、援朝捐献及优抚工作 182

一、订立爱国公约和开展捐献运动 182

二、掀起爱国增产、厉行节约热潮 187

三、深入做好群众性的优抚工作 188

第三节 朝鲜战场上的英烈 190

一、市、县子弟兵赴朝参战概况 190

二、领导干部的楷模吴书烈士 193

三、特等功臣阚礼田、徐学胜等烈士 194

第六章 全面展开新民主主义建设 198

第一节 整顿提高农村互助合作组织 198

一、进行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典型示范 198

二、培训互助合作骨干,落实农村相关政策 200

三、农村互助组的新发展 201

四、查田定产,实行合理负担 202

五、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试办 203

第二节 打响大规模治水的第一仗 205

一、导沭工程的决策和施工 205

二、导沂工程的决策和施工 209

三、市、县抗洪抢险斗争 214

四、全民动员,兴修农田水利 216

第三节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全面完成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219

一、工农业生产大幅增长,国民经济稳步恢复 219

二、社会事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21

第二编 贯彻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1953年1月——1956年9月) 226

第七章 贯彻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及行政区划调整 226

第一节 行政区划调整及机构整编 226

一、新海连市、赣榆县、东海县划归江苏省 226

二、盐区隶属关系与区划的调整 228

三、党政机构整编 228

第二节 贯彻总路线与实行粮食统购统销 230

一、掀起宣传贯彻总路线的热潮 230

二、严峻的粮食形势及统购统销政策的颁布 231

三、贯彻与实施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233

四、纠正统购工作偏差 235

五、超额完成1953年、1954年度粮食统购任务 236

六、试行粮食定产、定购、定销 238

七、实行粮食计划供应 240

第八章 农(渔)业社会主义改造 243

第一节 初级农(渔)业生产合作社的试办和发展 243

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试办 243

二、渔业生产合作化的试点 246

三、总结推广朝阳乡前进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典型经验 247

四、初级社的整顿和加快发展 250

第二节 高级社的全面升办 255

一、引起毛泽东重视的朝阳乡前进农业生产合作社 255

二、全面掀起高级社升办高潮 256

三、整顿和巩固高级社 258

第九章 私营工商业、手工业及盐场的社会主义改造 261

第一节 实行公私合营,改造私营工商业 261

一、市、县工商业在改造前的基本状况 261

二、进行工商业公私合营试点 262

三、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263

第二节 合营企业的经济改组与发展 265

一、进行清产核资和经济改组 265

二、落实对工商业者的政策 266

三、工商业的新发展 267

第三节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试办和初步发展 268

一、试办合作组织,引导健康发展 268

二、推进改组改造,统筹安排生产 270

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整顿提高 273

第四节 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加速完成 274

一、掀起改造高潮 274

二、改造的成效 275

三、纠偏与调整 277

第五节 淮北盐场的社会主义改造 278

第十章 政治思想建设的发展 281

第一节 召开市、县党员代表会议及第一次代表大会 281

一、中共新海连市党员代表会议及第一次代表大会 281

二、中共赣榆县党员代表会议及第一次代表大会 283

三、中共东海县党员代表会议及第一次代表大会 284

四、中共灌云县党员代表会议及第一次代表大会 285

第二节 民主建政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285

一、全面开展第一次普选工作 285

二、各级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87

三、市、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88

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海连市委员会的成立 291

第三节 “肃反”审干运动 292

一、全面开展审干工作 292

二、群众“肃反”运动 294

第十一章 “一五”计划的编制实施和胜利完成 298

第一节 “一五”计划的制定与宣传贯彻 298

第二节 “一五”计划的实施 302

一、农业生产 302

二、工业生产 304

三、手工业生产 307

四、渔业生产 308

五、商贸财经工作 309

六、交通邮电事业 310

七、教科文卫事业 310

第三编 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56年9月——1966年5月) 315

第十二章 贯彻中共八大精神,迎接经济建设热潮 315

第一节 行政区划调整及机构整编 315

一、撤区并乡 315

二、设置灌南县 317

三、精简整编 318

第二节 编制建设规划 320

第十三章 全党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324

第一节 市、县整风运动 324

一、运动在市、县级机关首先展开 324

二、运动全面推开,掀起大鸣大放热潮 329

三、市、县召开党代会,运动推向高潮 332

四、干部下放劳动 334

第二节 市、县反右派斗争的开展 336

一、层层发动,推动整风运动的主题转向反右派斗争 336

二、以工商联为切入点,反右派斗争全面推开 338

三、斗争不断升温,反右派严重扩大化 339

四、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四县的反右派斗争 342

五、反右扩大化的影响及复查改正 343

第三节 城乡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的逐步推开 345

一、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整风整社运动 345

二、企业整风和城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347

第十四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49

第一节 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发动 349

一、制订“跃进”计划,进行宣传发动 349

二、大摆高产擂台,“跃进”指标层层加码 351

三、浮夸风的盛行及教训 354

第二节 掀起水利工程建设高潮 355

一、兴建石梁河水库 355

二、赣榆县的水利工程建设 357

三、东海县的水库工程建设 358

四、新海连市的水库工程建设 359

五、大搞河网化和挡潮闸工程建设 359

第三节 工业生产“大跃进”的发动与展开 362

一、市、县争放工业“卫星” 362

二、全党全民大炼钢铁 364

三、掀起办厂热潮 369

四、大搞公路交通建设和矿产资源勘探 372

第四节 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大跃进” 373

一、开展群众性的科技革新运动 373

二、大办各类学校和扫盲班 374

三、掀起群众文体活动热潮 375

第五节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377

一、并乡建社 377

二、刮起强劲的“共产风” 378

三、大办民兵师,实行全民组织军事化 380

四、大办公共食堂 381

第六节 整顿农村人民公社 382

一、农村人民公社的初步整顿 382

二、初步纠正“共产风” 385

三、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387

第七节 “反右倾”斗争 388

一、“反右倾”斗争的全面展开 388

二、掀起继续“跃进”高潮 392

第十五章 在调整政策、战胜困难中前进 395

第一节 严重困难中的奋斗与探索 395

一、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395

二、干群一心,共度难关 397

第二节 贯彻“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 400

一、反对“五风”,纠正“一平二调”,停办公共食堂 400

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探索农业发展道路 404

三、改变农业基本核算单位 407

四、工业布局的调整和发展 411

五、做好商业工作,改善市场供应状况 418

六、做好财政金融和增产节约工作 420

七、国民经济调整任务胜利完成 422

八、各项社会事业的新发展 423

第三节 精减、压缩城镇人口 424

一、精减职工,下放城镇人口 424

二、精简党政机构、压缩人员编制 428

三、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430

第四节 “农业学大寨”运动 432

一、省委提出“地学苏州、县学启东、社学朝阳、队学塘桥” 432

二、赣榆人民整山治水,立志改变贫困面貌 434

三、灌云人民大力创建“梯级河网化” 435

四、灌南人民大打治水改土翻身仗 436

五、东海人民持续掀起水利建设热潮 438

第五节 甄别平反被错误批判处理的党员干部 439

第十六章 在调整中前进的思想文化及战备工作 443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学习活动 443

第二节 学习雷锋、王杰、焦裕禄等先进人物 449

一、学习雷锋与连云港市的“雷锋车” 449

二、学习王杰,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 452

三、学习焦裕禄、董加耕、吕祥璧等先进模范人物 454

第三节 以战备为中心的民兵工作“三落实” 456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与政治上“左”的错误的再度发展 460

第一节 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巩固农村集体经济 460

第二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试点 463

一、“四清”试点的开始 463

二、“四清”试点的扩大和全面推开 465

三、“四清”试点的过程 467

四、“四清”试点的总结 469

第三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全面推开 470

一、面上社教试点和运动方案的制定 470

二、“四清”范围扩大,运动全面展开 471

第四节 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增产节约和“五反”运动 476

第四编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1966年5月——1976年10月) 482

第十八章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造反夺权风暴 482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发动时的形势 482

一、在政治批判的压力中坚持经济建设 482

二、开展政治批判和贯彻“五一六通知” 485

第二节 各级党委向文教单位派驻工作组 488

一、大字报引发社会大动荡 488

二、“文化大革命”工作组的派出与撤销 489

三、贯彻“十六条”,“左”的思潮愈演愈烈 491

第三节 狂热的“红卫兵”、“造反”运动 491

一、红卫兵组织的迅速成立 491

二、红卫兵大串联 493

三、大批“资反路线”,引发全面内乱 494

四、席卷城乡的夺权风暴 496

第四节 军管会和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500

一、军事管制委员会的纷纷成立 500

二、四县建立各级革命委员会 502

第五节 中央举办连云港班及连云港市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504

一、连云港班的举办和两派实现大联合 504

二、中共中央批准成立连云港市革命委员会 506

第十九章 全面开展“斗、批、改”运动 509

第一节 举办学习班与恢复党组织 509

一、层层举办“审查”干部的学习班 509

二、向学校派驻工宣队、贫宣队 513

三、“整党建党”与恢复市、县委 515

第二节 “斗、批、改”引发新混乱 519

一、“清理阶级队伍” 519

二、“一打三反”运动 523

三、深挖“5·16”运动 524

第三节 知识青年和城镇居民上山下乡运动 527

一、上山下乡的动员工作 527

二、下乡知青的安置 531

三、知青回城 533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运动对经济工作的影响 535

第二十章 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批判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537

第一节 开展整风运动,进行经济建设 538

一、批判林彪、陈伯达反党集团 538

二、群众团体恢复活动 539

三、内乱中的经济建设 541

第二节 连云港港口建设大会战 545

一、国务院和省委关于建设连云港的决策 545

二、煤码头建设首战告捷 548

三、人民群众全力支持港口建设 550

第三节 反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553

一、各行各业的全面整顿 553

二、抵制“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 556

三、欢庆粉碎“四人帮”斗争的胜利 558

第五编 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在徘徊中前进(1976年10月——1978年12月) 562

第二十一章 政治思想拨乱反正的初步开始 562

第一节 开展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563

第二节 党组织的整顿和建设 566

一、加强理论学习 566

二、整党整风 567

三、组织整顿和建设 569

第三节 平反冤假错案与落实党的各项政策 570

第四节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学习 576

第二十二章 连云港市国民经济的初步发展 579

第一节 继续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 579

第二节 “农业学大寨”运动再掀高潮 582

第三节 港口建设宏伟蓝图的提出 587

一、连云港市对外开放 587

二、建设“世界名港”设想的提出 588

三、港口建设总体规划的确定 589

第四节 各项社会事业的初步恢复与发展 593

结束语 598

附录:党政主要负责人名录(1948年11月——1978年12月) 600

一、历任中共特委、市委(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主要负责人名录 600

二、历任特区专员公署、市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革命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名录 603

三、历任中共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四县县委(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主要负责人名录 606

四、历任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四县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革命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名录 609

后记 611

查看更多关于中国共产党连云港市地方史 第2卷 1949-1978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