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植物病理学  第2版

植物病理学 第2版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农业科学

  • 购买点数:13
  • 作 者:徐秉良 曹克强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503888431
  • 标注页数:358 页
  • PDF页数:38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系统地介绍了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植物病原菌物、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植物病原线虫及原生动物、寄生性植物、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等内容。下篇为主要农作物病害,介绍了83种农作物病害。

查看更多关于植物病理学 第2版的内容

图书介绍

上篇 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 2

第1章 绪论 2

1.1 植物病害的概念 3

1.2 植物病害对植物的影响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3

1.2.1 植物病害对植物的影响 3

1.2.2 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4

1.3 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 6

1.4 植物病害的类型 7

1.4.1 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 7

1.4.2 侵染性病害(传染性病害、寄生性病害) 7

1.5 植物病害的症状 8

1.5.1 症状的概念 8

1.5.2 症状的变化 10

1.6 植物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11

互动学习 11

名词解释 11

第2章 植物病原物 13

2.1 植物病原菌物 13

2.1.1 植物病原菌物的一般性状 13

2.1.2 植物病原菌物的分类 18

2.1.3 植物病原菌物的主要类群 21

2.2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41

2.2.1 原核生物的一般概念 41

2.2.2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侵染与传播 43

2.2.3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45

2.2.4 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 50

2.3 植物病毒 51

2.3.1 植物病毒的一般形态、结构与组分 51

2.3.2 植物病毒的复制和增殖 54

2.3.3 植物病毒的传播和移动 55

2.3.4 植物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57

2.3.5 植物病毒的诊断鉴定原理 58

2.3.6 重要的植物病毒属及典型种 59

2.3.7 植物类病毒 60

2.4 植物病原线虫及原生动物 61

2.4.1 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与解剖结构 62

2.4.2 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活史和生态 63

2.4.3 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64

2.4.4 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 65

2.4.5 植物病原原生动物 69

2.5 寄生性植物 70

2.5.1 寄生性植物概述 70

2.5.2 寄生性植物的一般性状 71

2.5.3 寄生性植物的繁殖与传播 71

2.5.4 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主要类群 72

互动学习 75

名词解释 76

第3章 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79

3.1 病原物的致病性及其变异 79

3.1.1 寄生性 79

3.1.2 致病性 80

3.1.3 致病性遗传变异 81

3.1.4 病原物致病机制 84

3.2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及其变异 89

3.2.1 寄主植物抗病性的概念和类别 89

3.2.2 寄主植物被侵染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90

3.2.3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及其机制 92

3.2.4 寄主植物与病原物的互作机制 100

互动学习 104

名词解释 104

第4章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106

4.1 侵染过程 106

4.1.1 接触期 106

4.1.2 侵入期 109

4.1.3 潜育期 113

4.1.4 发病期 115

4.2 病害循环 115

4.2.1 初侵染和再侵染 116

4.2.2 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 117

4.2.3 病原物的传播途径 120

4.3 植物病害的流行 122

4.3.1 植物病害的计量 122

4.3.2 植物病害的流行类型 124

4.3.3 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 125

4.3.4 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 128

4.3.5 病害流行的因子 130

4.4 植物病害的预测 131

4.4.1 预测的种类 131

4.4.2 预测依据 132

4.4.3 预测方法 133

互动学习 135

名词解释 135

第5章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136

5.1 植物病害的诊断 136

5.1.1 诊断的意义 136

5.1.2 诊断的程序 137

5.1.3 柯赫氏法则 141

5.1.4 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 142

5.2 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及方法 147

5.2.1 植物病害防治及综合治理的定义 147

5.2.2 植物检疫 148

5.2.3 农业防治 152

5.2.4 植物抗病品种的利用 154

5.2.5 生物防治 157

5.2.6 物理防治 160

5.2.7 化学防治 161

互动学习 164

名词解释 165

下篇 农作物主要病害 167

第6章 小麦病害 167

6.1 小麦锈病 167

6.1.1 小麦条锈病 167

6.1.2 小麦秆锈病 172

6.1.3 小麦叶锈病 174

6.2 小麦白粉病 176

6.2.1 症状 177

6.2.2 病原 177

6.2.3 病害循环 177

6.2.4 影响发病的因素 178

6.2.5 防治 178

6.3 小麦腥黑穗病 178

6.3.1 症状 179

6.3.2 病原 179

6.3.3 病害循环 180

6.3.4 影响发病的因素 180

6.3.5 防治 180

6.4 小麦散黑穗病 180

6.4.1 症状 181

6.4.2 病原 181

6.4.3 病害循环 181

6.4.4 影响发病的因素 181

6.4.5 防治 182

6.5 小麦赤霉病 182

6.5.1 症状 182

6.5.2 病原 183

6.5.3 病害循环 184

6.5.4 影响发病的因素 184

6.5.5 防治 184

6.6 小麦全蚀病 185

6.6.1 症状 185

6.6.2 病原 186

6.6.3 病害循环 187

6.6.4 影响发病的因素 187

6.6.5 防治 187

6.7 小麦纹枯病 188

6.7.1 症状 188

6.7.2 病原 189

6.7.3 病害循环 189

6.7.4 影响发病的因素 190

6.7.5 防治 190

6.8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 191

6.8.1 症状 191

6.8.2 病原 191

6.8.3 病害循环 192

6.8.4 影响发病的因素 192

6.8.5 防治 192

6.9 小麦根腐病 193

6.9.1 小麦普通根腐病 193

6.9.2 小麦(镰刀菌)根腐病 195

6.10 小麦病毒病 197

6.10.1 小麦黄矮病 197

6.10.2 小麦丛矮病 199

6.10.3 小麦土传病毒病害 200

互动学习 202

第7章 水稻病害 203

7.1 稻瘟病 203

7.1.1 症状 203

7.1.2 病原 205

7.1.3 病害循环 206

7.1.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06

7.1.5 防治 207

7.2 水稻纹枯病 208

7.2.1 症状 209

7.2.2 病原 209

7.2.3 病害循环 210

7.2.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10

7.2.5 防治 211

7.3 稻曲病 212

7.3.1 症状 212

7.3.2 病原 212

7.3.3 病害循环 213

7.3.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13

7.3.5 防治 213

7.4 水稻白叶枯病 214

7.4.1 症状 214

7.4.2 病原 215

7.4.3 病害循环 216

7.4.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16

7.4.5 防治 218

7.5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219

7.5.1 症状 219

7.5.2 病原 219

7.5.3 病害循环 220

7.5.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20

7.5.5 防治 220

7.6 水稻条纹叶枯病 221

7.6.1 症状 221

7.6.2 病原 222

7.6.3 病害循环 222

7.6.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22

7.6.5 防治 223

7.7 水稻其他病害 224

7.7.1 水稻烂秧病 224

7.7.2 水稻恶苗病 224

7.7.3 水稻胡麻斑病 225

7.7.4 水稻赤枯病 226

7.7.5 水稻干尖线虫病 226

7.7.6 水稻叶鞘腐败病 227

7.7.7 水稻矮缩病 227

互动学习 228

第8章 杂谷病害 229

8.1 玉米大斑病 230

8.1.1 症状 230

8.1.2 病原 230

8.1.3 病害循环 231

8.1.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31

8.1.5 防治 231

8.2 玉米小斑病 232

8.2.1 症状 232

8.2.2 病原 233

8.2.3 病害循环 233

8.2.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34

8.2.5 防治 234

8.3 玉米纹枯病 235

8.3.1 症状 235

8.3.2 病原 236

8.3.3 病害循环 236

8.3.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36

8.3.5 防治 237

8.4 玉米丝黑穗病 237

8.4.1 症状 237

8.4.2 病原 238

8.4.3 病害循环 239

8.4.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39

8.4.5 防治 239

8.5 玉米瘤黑粉病 240

8.5.1 症状 240

8.5.2 病原 241

8.5.3 病害循环 241

8.5.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41

8.5.5 防治 242

8.6 玉米病毒病 242

8.6.1 玉米粗缩病 243

8.6.2 玉米矮花叶病 244

8.7 杂谷类其他病害 247

8.7.1 玉米茎基腐病 247

8.7.2 玉米灰斑病 248

8.7.3 玉米穗腐病 250

8.7.4 高粱散黑穗病 252

8.7.5 粟白发病 253

互动学习 254

第9章 薯类病害 255

9.1 马铃薯晚疫病 255

9.1.1 症状 256

9.1.2 病原 256

9.1.3 病害循环 258

9.1.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58

9.1.5 防治 259

9.2 马铃薯病毒病 260

9.2.1 症状 260

9.2.2 病原 261

9.2.3 病害循环 262

9.2.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62

9.2.5 防治 263

9.3 马铃薯环腐病 264

9.3.1 症状 264

9.3.2 病原 264

9.3.3 病害循环 265

9.3.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65

9.3.5 防治 265

9.4 马铃薯疮痂病 266

9.4.1 症状 266

9.4.2 病原 266

9.4.3 病害循环 266

9.4.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66

9.4.5 防治 267

9.5 甘薯黑斑病 267

9.5.1 症状 267

9.5.2 病原 268

9.5.3 病害循环 268

9.5.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69

9.5.5 防治 270

9.6 甘薯茎线虫病 271

9.6.1 症状 271

9.6.2 病原 271

9.6.3 病害循环 272

9.6.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73

9.6.5 防治 273

9.7 薯类其他病害 274

9.7.1 马铃薯软腐病 274

9.7.2 马铃薯黑点病 275

9.7.3 马铃薯粉痂病 276

9.7.4 马铃薯黑痣病 276

9.7.5 马铃薯早疫病 277

9.7.6 马铃薯褐腐病 278

9.7.7 马铃薯青枯病 279

9.7.8 甘薯软腐病 280

9.7.9 甘薯瘟 280

互动学习 281

第10章 棉麻病害 282

10.1 棉花黄萎病 282

10.1.1 症状 282

10.1.2 病原 283

10.1.3 病害循环 283

10.1.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83

10.1.5 防治 284

10.2 棉花枯萎病 284

10.2.1 症状 285

10.2.2 病原 286

10.2.3 病害循环 286

10.2.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87

10.2.5 防治 287

10.3 棉苗烂根病 288

10.3.1 症状 288

10.3.2 病原 289

10.3.3 病害循环 290

10.3.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90

10.3.5 防治 290

10.4 棉花细菌性角斑病 291

10.4.1 症状 291

10.4.2 病原 292

10.4.3 病害循环 292

10.4.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92

10.4.5 防治 292

10.5 棉铃病害 293

10.5.1 症状 293

10.5.2 病原 294

10.5.3 病害循环 295

10.5.4 影响发病的因素 295

10.5.5 防治 296

10.6 麻类病害 296

10.6.1 红麻炭疽病 297

10.6.2 红麻、黄麻根结线虫病 298

互动学习 299

第11章 油料作物病害 300

11.1 大豆胞囊线虫病 300

11.1.1 症状 301

11.1.2 病原 301

11.1.3 病害循环 302

11.1.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02

11.1.5 防治 302

11.2 大豆灰斑病 303

11.2.1 症状 303

11.2.2 病原 303

11.2.3 病害循环 304

11.2.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04

11.2.5 防治 304

11.3 大豆霜霉病 305

11.3.1 症状 305

11.3.2 病原 306

11.3.3 病害循环 306

11.3.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06

11.3.5 防治 307

11.4 大豆根腐病 307

11.4.1 症状 307

11.4.2 病原 308

11.4.3 病害循环 309

11.4.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09

11.4.5 防治 310

11.5 大豆菌核病 310

11.5.1 症状 311

11.5.2 病原 311

11.5.3 病害循环 311

11.5.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12

11.5.5 防治 313

11.6 花生青枯病 313

11.6.1 症状 313

11.6.2 病原 314

11.6.3 病害循环 314

11.6.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14

11.6.5 防治 315

11.7 花生根结线虫病 315

11.7.1 症状 316

11.7.2 病原 316

11.7.3 病害循环 316

11.7.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17

11.7.5 防治 317

11.8 油菜菌核病 318

11.8.1 症状 318

11.8.2 病原 319

11.8.3 病害循环 319

11.8.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19

11.8.5 防治 320

11.9 油菜白锈病 320

11.9.1 症状 320

11.9.2 病原 321

11.9.3 病害循环 321

11.9.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21

11.9.5 防治 321

11.10 油菜霜霉病 322

11.10.1 症状 322

11.10.2 病原 322

11.10.3 病害循环 323

11.10.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23

11.10.5 防治 323

11.11 油菜病毒病 323

11.11.1 症状 324

11.11.2 病原 324

11.11.3 病害循环 324

11.11.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24

11.11.5 防治 325

11.12 向日葵锈病 325

11.12.1 症状 326

11.12.2 病原 326

11.12.3 病害循环 326

11.12.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27

11.12.5 防治 327

互动学习 327

第12章 其他病害 328

12.1 甘蔗凤梨病 328

12.1.1 症状 328

12.1.2 病原 329

12.1.3 病害循环 329

12.1.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30

12.1.5 防治 330

12.2 甜菜黄化病 331

12.2.1 症状 331

12.2.2 病原 331

12.2.3 病害循环 331

12.2.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32

12.2.5 防治 332

12.3 甜菜褐斑病 333

12.3.1 症状 333

12.3.2 病原 333

12.3.3 病害循环 334

12.3.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34

12.3.5 防治 335

12.4 甜菜根腐病 335

12.4.1 症状 336

12.4.2 病原 337

12.4.3 病害循环 337

12.4.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37

12.4.5 防治 338

12.5 烟草黑胫病 339

12.5.1 症状 339

12.5.2 病原 340

12.5.3 病害循环 340

12.5.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40

12.5.5 防治 341

12.6 烟草病毒病 341

12.6.1 症状 342

12.6.2 病原 342

12.6.3 病害循环 343

12.6.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44

12.6.5 防治 344

12.7 烟草赤星病 345

12.7.1 症状 345

12.7.2 病原 346

12.7.3 病害循环 346

12.7.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46

12.7.5 防治 347

12.8 烟草野火病和烟草角斑病 347

12.8.1 症状 348

12.8.2 病原 348

12.8.3 病害循环 349

12.8.4 影响发病的因素 349

12.8.5 防治 349

互动学习 350

参考文献 351

查看更多关于植物病理学 第2版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