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工程与水文环境地质学

工程与水文环境地质学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天文地球

  • 购买点数:10
  • 作 者:孙绪金 万林海 李志萍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90006253X
  • 标注页数:250 页
  • PDF页数:259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7

第一章 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地质问题 7

1.1 概述 7

1.2 坝址区工程环境地质问题 9

1.2.1 引发坝址区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因素 9

1.2.2 坝基岩体变形及破坏问题 10

1.2.3 基础安全性评价 12

1.2.4 基础渗透变形安全性分析 15

1.2.5 水化学侵蚀对坝址区的环境地质影响 17

1.2.6 坝址区工程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措施 20

1.3 库区工程水文环境地质问题 22

1.3.1 水库塌岸 23

1.3.2 水库淤积 25

1.4 水库上下游河道的演变 27

1.4.1 河流的基本功能和特征 27

1.4.2 河流水动力作用及对河床的影响 28

1.5 库区诱发地震 32

1.5.1 概述 32

1.5.2 水库诱发地震的特点 33

1.5.3 水库诱发地震的监控 36

第二章 地下水资源开发中的环境地质问题 38

2.1 水资源概论 38

2.1.1 全球水资源概述 38

2.1.2 我国水资源概述 38

2.1.3 地下水资源问题 41

2.2 地下水动力场及化学环境的恶化 43

2.2.1 形成区域性降落漏斗 43

2.2.2 地下水水质变坏和水体污染 44

2.2.3 海水内侵和咸水入侵 47

2.3 地面沉降 49

2.3.1 地面沉降的危害 50

2.3.2 地面沉降类型 50

2.3.3 影响因素及变形机制 51

2.3.4 地面沉降的预测及控制 53

2.4 地温变化及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58

2.4.1 地温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58

2.4.2 地下水超采对地温产生的影响 59

第三章 矿产资源开发及工程建设环境地质问题 61

3.1 地面塌陷 61

3.1.1 地面塌陷及危害 61

3.1.2 地面塌陷的产生条件及影响因素 63

3.1.3 地面塌陷类型及形成机理 65

3.1.4 地面塌陷的预测及防治 68

3.2 地裂缝 70

3.2.1 地裂缝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70

3.2.2 地裂缝的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 70

3.2.3 地裂缝的防治 72

3.3 水土流失 73

3.3.1 全球水土流失状况 73

3.3.2 中国水土流失状况 73

3.3.3 水土流失的危害性 74

3.3.4 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76

3.3.5 防止水土流失的对策和措施 79

3.4 滑坡及泥石流 80

3.4.1 滑坡概念及研究意义 80

3.4.2 滑坡类型特征和影响因素 81

3.4.3 滑坡稳定性评价 83

3.4.4 滑坡预报及防治对策 84

3.4.5 泥石流的发育及危害 84

第四章 农业污染环境地质问题 86

4.1 农药污染 86

4.1.1 农药的种类和特点 86

4.1.2 农药的迁移和降解 90

4.1.3 农药的毒性特征及危害性 95

4.1.4 农药污染的防治与消除 99

4.2 肥料污染 100

4.2.1 化肥污染特征 100

4.2.2 氮素循环及污染 101

4.2.3 磷素循环 106

4.2.4 化肥污染的溶质运移模型 107

4.2.5 化肥污染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107

4.3 城市污水灌溉污染 108

4.3.1 城市污水排放及利用现状 108

4.3.2 污水灌溉中的环境地质问题 110

4.3.3 污水灌溉的污染治理对策 112

4.4 微生物污染 113

4.4.1 地下水微生物污染来源及分类 113

4.4.2 细菌和病毒在土壤中存活的因素 113

4.4.3 细菌和病毒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迁移 114

第五章 工业生产污染环境地质 116

5.1 工业污染概述 116

5.1.1 工业污染的来源、途径和污染物基本类型 116

5.1.2 工业污染的影响范围 118

5.1.3 工业污染的对策研究 121

5.2 微量金属污染 126

5.2.1 铬(Cr)污染 126

5.2.2 汞(Hg)污染 127

5.2.3 铁(Fe)污染 128

5.2.4 铜(Cu)污染 129

5.2.5 其他微量金属污染 129

5.3 微量非金属污染 130

5.3.1 砷(As)污染 130

5.3.2 氟(F)污染 131

5.3.3 氰化物(CN-)污染 132

5.4 有机化合物污染 133

5.4.1 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及来源 133

5.4.2 有机化合物污染方式及途径 136

5.4.3 有机化合物污染的危害及防治 138

5.5 油类污染 139

5.5.1 油的类型及特征 139

5.5.2 油污染的危害性 140

5.5.3 石油污染的去除 141

第六章 天然地下水文环境地质 143

6.1 天然地下水文环境地质研究现状 143

6.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3

6.1.2 研究内容和意义 145

6.2 地质环境中元素的迁移与富集 147

6.2.1 地质环境中化学元素的迁移 147

6.2.2 有机元素在地质环境中的作用 151

6.2.3 地理和地质条件对元素迁移及富集的影响 153

6.3 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 154

6.3.1 地貌与健康 155

6.3.2 岩石与健康 156

6.3.3 土壤与健康 157

6.3.4 水质与健康 157

6.4 地质环境与疾病 159

6.4.1 大骨节病 159

6.4.2 氟骨病 164

6.4.3 癌症 166

6.4.4 心血管病 170

6.4.5 其他地方病 173

第七章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178

7.1 环境评价与可持续发展 178

7.2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179

7.2.1 发达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简介 179

7.2.2 我国的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 182

7.2.3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183

7.2.4 评价等级划分 184

7.3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185

7.3.1 综合评价方法 185

7.3.2 专项分析与评价方法 188

7.3.3 模糊数学方法 189

7.4 环境风险评价 190

7.4.1 概念 190

7.4.2 环境风险事件发生特征、因素及分类 191

7.4.3 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 192

7.4.4 环境风险识别和影响预测 193

7.4.5 工程环境风险评价 195

7.5 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内容(实例) 196

第八章 地下水文环境地质调查与影响评价 201

8.1 地下水文环境地质调查 201

8.1.1 地下水文环境地质调查目的 201

8.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201

8.1.3 地下水文环境地质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203

8.2 地下水文环境地质监测与实验 207

8.2.1 地下水水质监测 207

8.2.2 地下水动态观测 210

8.2.3 地下水文环境地质实验方法及要求 213

8.3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221

8.4 地下水环境质量预测 231

8.5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233

第九章 水土资源环境管理与保护 237

9.1 水土资源环境的管理 237

9.2 水土资源环境保护 240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44

参考文献 249

查看更多关于工程与水文环境地质学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