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中国诗学范畴的现代阐释

中国诗学范畴的现代阐释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文学

  • 购买点数:11
  • 作 者:李旭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32551279
  • 标注页数:275 页
  • PDF页数:284 页
图书介绍:中国诗学、文论范畴,是指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批评和审美认识领域里人们长期使用的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它们集中而突出地反映了中国文艺及其审美认识的民族特色。本书从现代哲学及美学、文学理论与方法诸方面,对“道”、“风骨”、“文气”、“意境”、“格调”、“意象”、“古雅”、“寄托”、“禅意”、“趣”等属于中国诗学、文论范畴的概念,作了详尽研究与探索,不仅注重揭示其体系建构、特征等基本原理,还采用了中西比较、打通古代与现代的方式,提出了不少鞭辟入里的论见。

查看更多关于中国诗学范畴的现代阐释的内容

上一篇:伊索寓言下一篇:梦蝶庵诗稿
图书介绍

一、中国诗学范畴和范畴体系建构问题 1

1.确定中国诗学范畴的思想方法 1

2.关于范畴体系建构问题 9

二、中国诗学范畴的特征 16

1.象喻性——从范畴的符号形态看 16

2.浑化性——从范畴的逻辑意旨看 18

3.衍生性——从范畴的动态演化看 20

4.功能性——从范畴的理论旨归看 22

三、“天人合一”——大生命观的美学 26

1.天人合一大生命观的哲学思路 27

2.天人合一大生命观的美学构成 30

四、“道”、“原道”、“载道”——“道”范畴美学释义 38

1.道 38

2.原道 42

3.载道 46

五、“风骨”——高度成熟的中国诗学独特范畴 52

1.因子分析的价值与局限 53

2.整体把握的几种尝试 56

3.风骨作为高度成熟的中国诗学范畴 59

六、“文气”的存在根源及文体表现 68

(上)文气的存在根源 69

1.大气化生力的宏伟表现 69

2.血气与情感的郁结勃发 72

3.社会道义的浩然伟力 74

(下)文气的文体表现 77

4.音节字句的声调力量 77

5.文气的敷张、含敛和尚真 81

6.余论:从八股文看纯形式中文气的表出 85

七、“意境”的诗学内涵与历史性质 87

1.意境范畴的含义与性质 87

2.意境的超越性 88

3.意境的终极价值依托 90

4.意境的社会基础 93

5.意境的诗意内涵 97

八、“意境”的文化哲学分析 100

1.情景相生——意兴本体的意境 100

2.物我相冥——澄明本体的意境 105

九、“格调”的基本内涵及价值 114

1.格调的主要构成因素 115

2.时代格调与审美辨别力 118

3.体裁格调与语言格调 121

十、“格调”——在风格学与文体学双重空间中 125

1.在范畴群中解读格调 126

2.在对应和相关范畴中把握格调 132

3.在汉唐高境与典范中理解格调 137

十一、“古”、“高古”、“古雅”——明代复古主义诗学范畴 143

1.古作为价值范畴:极至、本源和标准 143

2.古是奠基于元气论的境界:太朴未散、兴象浑沦 147

3.古的风格学内涵:高雅、淳朴、简淡、古健 153

4.古范畴所标示的意义及带来的矛盾 159

十二、“意象”——明代复古派守护古典诗性美的重要范畴 168

1.意象的含义 168

2.意象是古典诗性美的体现 173

3.意象与Image比较 177

十三、“寄托”——常州派词学的基本范畴 182

1.寄托说及其自身局限的克服 182

2.寄托说的美学张力 187

3.寄托说被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之发掘 193

4.寄托说评议 197

十四、“禅意”作为诗学范畴——兼说古代诗学范畴当代价值的生成机制 202

1.禅意的精神本质 203

2.禅意的文体特征 207

3.从禅意看古代诗学范畴当代价值的生成机制 212

十五、“趣”范畴的审美特征和文化根源 217

1.“趣”的审美特征 217

2.“趣”的文化根源 227

附:论“趣”和“趣味” 235

1.知与趣 235

2.雅与趣 239

3.语趣 243

4.余论:“趣”之批评 244

附:论“无”作为存在之基础 248

1.“无”作为存在的可生发性基础 250

2.无作为存在的不可穷尽状态 254

3.无作为存在的先概念含义状态 261

跋 274

查看更多关于中国诗学范畴的现代阐释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