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1
1.1 结构物与结构静力学 1
1.2 结构物之分类 2
1.3 结构物之荷重及其分类 2
1.4 结构物受力之理想情形与实际情形 3
1.5 静力学原理 4
1.5.1 力及力系 4
1.5.2 力之合成 5
1.5.3 力之分解 6
1.5.4 索线多角形 6
1.5.5 垂直座标轴之应用 9
1.5.6 力系之平衡条件 12
1.6 结构分析中之静力未知数——静力值 14
1.6.1 支点反力 14
1.6.2 内力 15
1.6.3 切力及弯曲力矩之图示方法 16
1.7 静力定性与静力不定性结构 17
1.8 断面之性质 18
1.8.1 断面之面积 18
1.8.2 断面之重心 18
1.8.3 断面之惯性转量及断面系数 19
第二章 梁 32
2.1 概说 32
2.2 简单梁 32
2.3 挑梁 46
2.4 简单梁之一端挑出者 48
2.5 简单梁之两端挑出者 52
2.6 复式梁 58
第三章 梁上受有活动荷重时各种静力值之求法 63
3.1 概念 63
3.2 简单梁上各种影响线之绘法 63
3.3 其他各式梁之影响线示例 68
3.4 影响线之应用 70
3.5 铁路公路桥梁设计规范中之活重制概要 74
3.6 A一索线 75
3.7 梁上某断面量大弯曲力矩及产生绝对最大力矩之位置之求法 79
第四章 桁构 83
4.1 桁构之形成及其理想情形 83
4.2 桁构之静力定性与静力不定性 84
4.3 桁构各部分之各称及其种类 86
4.4 桁构杆件应力之求法 87
4.4.1 节点数解法 87
4.4.2 节点图解法 93
4.4.3 剖切法 99
4.4.4 切力及力矩图解法 103
第五章 结构物之变形 116
5.1 概说 116
5.2 由弯曲力矩所产生之变形 117
5.2.1 欧拉氏弹性曲线微分方程式 117
5.2.2 莫尔氏弹性荷重法 125
5.3 由弹性变形解决静力不定性结构之一般应用 132
第六章 连续梁 135
6.1 概论 135
6.2 克拉皮龙三力矩方程式 137
6.3 由已知支点力矩求支点反力法 139
6.4 连续梁荷重之不利情形 144
6.5 应用表格及公式 149
第七章 土压力及土抗力 166
7.1 概论 166
7.2 哥伦?及浪金之理论 166
7.3 邦赛莱德之图解法 168
7.4 哥孟氏图解法 170
7.5 各种土壤性质及有关设计上之实用数字 170
7.6 方修斯氏之计算公式 172
7.7 有关土压力计算之实际问题 174
7.8 土抗力 176
7.9 数字实例二则 177
第八章 抗压线 180
8.1 圬工墙及坝 180
8.2 拱圈 182
第一章 练习题(1—13) 189
第二章 练习题(14—25) 192
第三章 练习题(26—30) 195
第四章 练习题(31—38) 197
第五章 练习题(39—45) 200
第六章 练习题(46—50) 201
第七章 练习题(51—52) 204
第八章 练习题(53—58) 205
- 《结构静力学》吕子华编著 1959
- 《结构静力学 下》金成棣等 1982
- 《结构静力学》苏联交通部教育总局编;熊祝华译 1956
- 《结构静力学》金成棣等编著 1982
- 《结构静力学》宋华樾编 1958
- 《结构静力学》胡璘编著 1953
- 《结构静力学讲义 上》北京钢铁学院 1963
- 《结构静力学 参考资料》俞忽编 1955
- 《中等专业学校讲义 结构静力学》沈煜编著 1958
- 《建筑力学 结构静力学》(苏)达尔科夫(А.В.Дарков),(苏)库兹涅佐夫(В.И.Куснецов)著;俞忽译 1958
- 《木料结构学》胡璘编撰;同济高工技术丛书编审委员会编辑 1952
- 《结构静力学》胡璘编著 1953
- 《国医特效方治百病》胡璘媛,林亚明编著 2010
- 《乡音 洮岷“花儿”散论》李璘著 2006
- 《血战镇南关》瑱璘著 1987
- 《《资本论》专题研究》王惟中,洪大璘著 1983
- 《文苑拾英》李璘著 2004
- 《季羡林先生》张光璘著 2003
- 《杨官璘象棋研究》杨官璘著 2002
- 《耕余集》李璘著 1995
- 《新生活国语教科书大东书局》 2222
- 《大东书局十五周年纪念册》(大东书局)编 1931
- 《大东书局新生活国语教科书》沈百英,施松椒著 2011
- 《大东书局新生活国语教科书》蒋息岑,沈百英,施松椒 2017
- 《新生活国语教科书 大东书局》蒋息岑,沈百英,施颂椒编著 2013
- 《宋会要辑稿 1-7》(清)徐松加 1957
- 《宋会要辑稿 第8册》(清)徐松 1957
- 《宋会要辑稿 第4册》(清)徐松 1957
- 《宋会要辑稿 第3册》(清)徐松 1957
- 《宋会要辑稿 第2册》(清)徐松 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