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中国军事通史  第12卷  北宋辽夏军事史

中国军事通史 第12卷 北宋辽夏军事史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军事

上一篇:情报奇获下一篇:高技术战争
图书介绍

第十二卷 北宋辽夏军事史 1

绪论 1

第一章 北宋的建立及其平叛斗争 25

第一节 建立前的形势 25

一、后周概况 25

二、辽朝概况 32

第二节 北宋的建立 40

一、后周政权的突然危机 40

二、“陈桥兵变” 41

三、定都东京 44

第三节 平息后周方镇的武装叛乱 49

一、平息李筠叛乱 49

二、平息李重进叛乱 54

第二章 北宋的统一战争 59

第一节 统一战争的战略 59

一、北宋建立后的图强 59

二、北宋初期南北诸国形势 60

三、赵匡胤统一战争的战略及其制定 62

第二节 “假途伐虢”,袭占荆、湖 64

第三节 分进合击,西灭后蜀 67

一、双方的作战准备和部署 67

二、北路的攻防情况 69

三、东路的攻战情况 70

四、两路宋军直逼成都,后蜀投降 71

第四节 “声东击西”,进军岭南 73

二、稳定翼侧,转兵夺占韶州 74

一、设伏歼援,攻克贺州 74

三、兵逼兴王府,南汉降灭 75

第五节 五路出师,击灭南唐 77

一、宋、唐战守准备 77

二、宋军多路出兵、预制浮桥渡江 79

三、宋军围困金陵 80

四、歼灭南唐援军,金陵城破投降 81

第六节 围城打援,迫降北汉 83

一、赵匡胤三攻北汉 84

二、赵光义攻汉的准备和部署 86

三、连败辽援,进围太原 87

第七节 北宋统一战争胜利的原因 88

一、客观原因 89

二、战争主观指导原因 90

第三章 北宋前期军制 92

第一节 军事领导体制 92

一、枢密院 92

二、三衙 94

三、帅臣(率臣) 96

四、高度集中的领导方式——通信传令制度 98

第二节 武装力量体制 99

一、军兵种 100

二、中央禁军 103

三、地方武装 110

第三节 兵役制度 114

一、兵源制度 114

二、体检制度 115

三、刺字制度 117

四、军俸和补贴制度 118

五、拣退制度 119

第四节 训练制度 120

一、训练对象 121

二、训练内容 122

三、训练时间 125

四、训练方法与措施 125

五、训练官的设置 126

第五节 军事法规 127

一、阶级之法 128

二、《宋刑统·擅兴律》 130

三、《武经总要·罚条》 132

第六节 军队后勤供应制度 134

一、后勤供应体制 134

二、供应手段 137

三、军事交通 140

第四章 北宋的技、战术和辽朝军制 143

第一节 北宋的技术——武器和装备 143

一、武器装备的制造 143

二、武器的种类 145

三、装备 152

第二节 北宋的战术 153

一、攻城战术 153

二、守城战术 153

三、野战战术 154

四、战斗队形——阵 155

第三节 辽朝军事领导体制 160

一、契丹早期的统兵官和统兵机构 160

二、契丹建国前后的军事领导体制 161

三、太祖、太宗朝的军事领导体制 163

四、世宗以后的军事领导体制 165

第四节 辽朝武装力量体制 169

一、御帐亲军和宫卫骑军 170

二、众部族军、五京乡丁、属国军 173

第五节 辽朝兵役等制度 177

一、兵役制度 177

二、征发和通信传令制度 178

三、辽军攻宋中的一些制度 179

第五章 北宋前期同辽的战争 182

第一节 第一次幽州之战 182

一、辽宋冲突与对燕云地区的争夺 182

二、双方态势和宋的战略企图 183

三、宋军快速推进,辽军节节抵抗 184

四、辽军固守待援,宋军撤围南逃 186

五、简评 187

第二节 第二次幽州之战 189

一、辽整顿军政和宋的战略决策 189

二、宋军分进合击,辽军各个击破 191

三、简评 194

第三节 君子馆、易州诸战及宋的战略转变 198

一、君子馆之战 198

二、易州诸战 204

三、宋的战略转变 205

第四节 辽军南攻与宋朝整治边防 208

一、宋真宗初年辽军的三次南攻 208

二、宋对边防的整治 212

一、辽谋南进,宋筹战备 214

第五节 澶渊之战 214

二、辽于河北突破唐河防线,宋在山西打退侧翼进攻 215

三、瀛州、天雄军之战 217

四、辽军进抵澶州,宋真宗御驾亲征 218

五、停战协定——“澶渊之盟”的签订 220

六、简评 221

第六章 西夏的建立及其军制 224

第一节 西夏王国的建立 224

一、活动在西北地区的党项羌 224

二、党项羌拓跋氏政权的形成 225

三、宋初“以夷制夷”和夏辽联合抗宋 227

四、争夺河西地区 232

五、西夏王国的建立 239

一、军事统御机构 243

第二节 西夏军制 243

二、军队构成和军事部署 245

三、兵役制度和后勤补给 246

第七章 西夏同宋辽的战与和 248

第一节 西夏立国初期的对宋战争 248

一、延州之战 249

二、好水川之战 250

三、定川寨之战 252

四、简评 253

第二节 夏宋和约 255

一、和约产生的背景 255

二、和约的订立 258

一、夏辽关系的恶化 261

第三节 夏辽间的战与和 261

二、夏辽战争 264

第四节 宋夏战争的再度爆发 266

一、宋夏战争再起的背景 267

二、宋夏战争经过 270

三、简评 274

第八章 北宋神宗时期的军事改革 277

第一节 神宗军事改革的历史背景 277

一、改革的历史背景 277

二、改革呼声的高涨和改革军政的初步尝试 279

三、改革的指导思想 283

第二节 神宗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 286

一、省兵并营 286

二、将兵法 287

三、设武学 291

四、保甲法 294

五、保马法 296

六、军器监 298

第三节 神宗军事改革的成效和影响 300

一、军事改革的成效及其局限性 300

二、军事改革的影响 309

第九章 北宋的农民起义及其他武装反抗 313

第一节 北宋初期的王小波、李顺起义 313

一、起义的背景 313

二、起义的爆发和大蜀政权的建立 315

三、宋廷的全力镇压和起义军的失败 318

四、起义失败的原因 322

一、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激化 324

第二节 北宋中期的士兵暴动和其他武装反抗 324

二、北宋中期的士兵暴动和农民起义 327

三、侬智高的反叛及其被平定 336

第三节 北宋末期方腊领导的农民战争和其他农民起义 341

一、北宋末年的腐朽统治 341

二、方腊起义 345

三、宋江及其他起义军 356

第四节 北宋时期农民起义的根源、特点及作用 359

一、农民起义频繁爆发的根源 360

二、农民起义的特点 365

三、农民战争和农民起义的作用 370

第一节 金攻辽之战与辽朝的灭亡 374

一、辽朝的衰落与女真族的兴起 374

第十章 金攻辽、宋抗金之战及辽、北宋的灭亡 374

二、金攻辽黄龙府、护不答冈、东京之战 376

三、金攻占辽上京之战与宋金“海上之盟” 382

四、金攻占辽三京之战与宋金燕云交涉及辽朝的灭亡 388

五、简评 393

第二节 金军第一次南下与北宋的抗金之战 397

一、金军南下攻宋的起因及其部署 397

二、金军南下及宋开封保卫战 400

三、宋朝军民对主降派的斗争 404

四、两次进援太原的作战 408

五、简评 411

第三节 金军再次南下和北宋的灭亡 412

一、金再次举兵南下 412

二、太原、真定陷落和金军渡河 413

三、宋廷的议和投降活动 415

四、开封攻防战 417

五、北宋的灭亡 419

六、简评 422

第十一章 军事学术与著名的军事家 424

第一节 《虎钤经》 424

一、《虎钤经》的作者——许洞 424

二、《虎钤经》的写作时间、著录和版本 426

三、《虎钤经》产生的背景及其创作的指导思想 427

四、《虎钤经》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军事思想 429

五、《虎钤经》的价值和影响 431

第二节 《武经总要》 431

一、《武经总要》的编修与刊行 432

二、《武经总要》的编辑思想和内容构成 433

三、《武经总要》的军事思想和切于实际精神 435

四、《武经总要》的学术价值和深远影响 437

第三节 《何博士备论》 441

一、《备论》(即《何博士备论》)的作者——何去非 441

二、《备论》的问世、流传及版本 442

三、《备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军事思想 443

四、《备论》的主要特点 446

五、《备论》的价值和影响 447

第四节 《太平御览·兵部》和《册府元龟·将帅部》 448

一、《太平御览·兵部》 448

二、《册府元龟·将帅部》 450

第五节 著名的军事家及其军事思想 452

一、赵匡胤及其军事思想 453

二、萧绰及其军事思想 456

三、元昊及其军事思想 462

后记 467

查看更多关于中国军事通史 第12卷 北宋辽夏军事史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