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文学·文论·文化

文学·文论·文化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文学

  • 购买点数:10
  • 作 者:盛宁著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7370130
  • 标注页数:246 页
  • PDF页数:258 页
图书介绍:本书着重对外国现当代文学进行客观分析与总结。

查看更多关于文学·文论·文化的内容

图书介绍

第一辑·文学 3

我的文学观的转变 3

小说是以“虚构”的方式再现世界 6

小说毕竟是一种“虚构” 8

文学虚构性的逐渐凸显 10

约翰·福尔斯的小说对历史的重构 12

“真实”只有一个,而“虚构”则有无数的可能 13

可划入“后现代小说”的《法国中尉的女人》 14

文学研究不仅要研究“看什么”,而且要研究“怎么看” 16

变换视角,看到不同层面的坡(Poe) 17

《Poe,Poe,Poe,Poe,Poe,Poe,Poe》 18

社会历史和文本批评框架中的坡(Poe) 20

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批评框架中的坡(Poe) 22

小说是“一颗空心的洋葱头” 23

纳博科夫的文学观 25

阅读必须尽可能地沉浸在文本中 26

关注文学的形式即关注艺术 28

有别于哲学思考的文学思考 29

文学的“质疑性”和“假定性” 31

读昆德拉应跳出意识形态的桎梏 32

昆德拉眼中的“媚俗” 33

“意象形态”是与“媚俗”一样的欺骗 35

昆德拉为小说艺术之出路提供的思考 36

昆德拉是“从无到有”的虚构高手 38

美国小说中的心理现实主义 40

厄普代克:从无神论存在主义后退到有神论存在主义 41

Angst(焦虑):厄普代克笔下人物的心理特征 43

心理现实主义:厄普代克的创作手法 44

短篇小说是美国文学的一个特色 47

美国小说的美国特色 49

怎样看后现代实验小说 51

通俗文学(畅销书)的制作 53

通俗小说是对时下流行价值观的炫目包装 55

出现在文学经典中的“马”的故事 57

通俗小说中也有道德隐喻性主题 59

但通俗小说的构思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期待 61

《李尔王》悲剧主题的探讨 63

“权力与仁慈的不可调和”:《李尔王》悲剧性矛盾之一 65

纲常伦纪的颠覆:《李尔王》悲剧性矛盾之二 67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李尔王》悲剧性矛盾之三 69

文学史分期的人为随意性 71

20世纪是一个批评的时代 77

第二辑 ·文论 77

文学批评的独立化:20世纪美国文论总体特征之一 79

文学批评的多元化:20世纪美国文论总体特征之二 81

文学批评的科学化:20世纪美国文论总体特征之三 83

“批评的批评”:理论批评的崛起 85

“理论”:20世纪一个独特的文类 87

所谓“话语的平移” 89

诗学是对阐释批评的理论解释 94

批评理论中不同的“结构”概念 95

批评终于赢得独立的地位 97

结构主义诗学关注的是读者的文学能力和阅读阐释的程式 98

纯“文学的”阅读和理解可能吗? 99

结构主义诗学或可算是对新批评的超越 101

结构主义诗学的局限与缺陷 103

东西方的诗学理念并不等值对应 106

“比较诗学”中的比较对象其实已是某种预设性的建构 108

“比较诗学”旨在实现一套新的诗学话语的建构 109

艺术是无言的,言说的只是“批评” 111

“文学的意义”是假定性的 112

“消费”: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垄断性符号 114

消费品和消费广告也构成一种语言符号体系 116

传统历史主义批评的内涵 118

福柯对传统历史观的颠覆 120

“断层”和“差异”是福柯打入“历史”的两个楔子 121

文学:历史现实和意识形态的结合部 123

新历史主义批评的要诀——“轶事嫁接法”(anecdotalism) 124

新历史主义批评着眼于历史的重构 126

新历史主义历史重构的“理论依据” 128

论女性主义批评(一)——女性主义中的基要主义倾向 130

论女性主义批评(二)——从“女权主义”到“女性主义”:内涵的变化 133

论女性主义批评(三)——“话语”的增殖与“意义”的失落 137

海登·怀特的“元历史”观 141

“历史修撰的可能形式就是历史的存在形式” 143

关于怀特的“话语转喻论”的反思 145

“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再审视 148

从赛义德的自辩看后殖民主义的局限 151

德里达的“解构” 155

福柯与“解构” 157

德曼与“解构” 160

“解构”起源于认识论的危机 162

“解构”的告退及其遗留的影响(一) 164

“解构”的告退及其遗留的影响(二) 167

比较文学的困境 170

关于“后现代”的定义 177

第三辑 ·文化 177

“后现代”不只是一个时代分期问题 180

“后现代”分期的人为性 182

“后现代”:从一个问题变成一个课题 183

“后现代”是转换认知范式后的再思考 186

“后现代”概念的文化局限性 187

“后现代”已经是过去时 189

“后现代”的学术建构 190

所谓的“表征危机” 192

语言“表征”的再审视——另一种语言观 194

语言自我认识的改变 197

关于“现代”的定义 200

哈贝马斯对“现代”与“后现代”的界定 206

美国文化的实用主义特征 208

作为一种“后哲学文化”的新实用主义 210

罗蒂与“后现代文化哲学” 212

“后工业化”社会与实用主义的价值观 214

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后的知识状况 215

亨利·亚当斯之于美国文化 217

美国的文化潜意识中“黑暗”的一面 220

美国文化从“熔炉”向“多元文化”的转型 222

警惕“文化研究”背后的西方价值观 225

“文化全球化”与“美国文化帝国主义” 228

仍为西方学术传统一部分的后殖民文化批评 230

再谈后殖民文化批评是西方学术传统的一部分 234

美国大学与社会的对垒 237

再谈美国大学与社会的对垒 239

祛除“理念先行”的误解 244

查看更多关于文学·文论·文化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