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怀安县志

怀安县志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历史地理

图书介绍:本书记述了怀安县的历史与现状,内容涉及建置、自然环境、人口、农业、水利、林牧、工业、交通、乡镇企业、民政等。

查看更多关于怀安县志的内容

上一篇:洞庭湖志下一篇:香港纪略 外二种
图书介绍

概述 1

大事记 5

第一编 建置 47

第一章 境域建置 47

第一节 境域变迁 47

第二节 建置沿革 49

第二章 行政区划 51

第一节 清代 51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代 52

第三节 新中国时代 53

第三章 县城 乡 镇 村 55

第一节 古县城 55

一、怀安城镇 55

二、左卫镇 55

第二节 今县城——柴沟堡镇 57

第三节 乡 镇 村 61

一、头百户镇 61

二、乡 61

三、村落 73

第二编 自然环境 101

第一章 地质地貌 101

第一节 地质 101

一、地层 101

(一)太古界桑干群变质岩 101

(二)元古界震旦系沉积岩 101

(三)中生界侏罗系火山沉积岩 101

(四)新生界第三系火山熔岩 101

(五)新生界第四系沉积物 101

二、岩浆岩 101

(一)燕山期岩浆活动 101

(二)喜山期岩浆活动 101

三、构造 101

(一)断裂 101

(二)褶皱 102

四、矿藏 102

(一)钢铁基本原料金属矿 102

1、磁铁矿 102

2、赤铁矿 102

3、锰矿 102

4、楣石矿 102

(二)有色贵重金属矿 102

1、黄铜矿 102

2、金矿 102

3、铂矿 102

(三)稀有金属、分散元素、放射性矿 102

1、绿柱石矿 102

2、铀矿 2

3、锗矿 102

4、褐罕石 102

(四)燃料矿:泥炭 102

(五)特种非金属矿 102

1、水晶 103

2、云母 103

(六)化工原料矿 103

1、磷灰石矿 103

2、钾长石矿 103

3、重晶石矿 103

(七)非金属矿 103

1、黄铁矿 103

2、石墨 103

3、石膏 103

4、玄武岩 103

5、松脂岩 103

6、蛭石 103

7、玛瑙 103

8、粘土 103

9、石料 103

第二节 地貌 103

一、地貌特点 103

二、主要山峰 104

三、主要河流 106

(一)东洋河 106

(二)西洋河 106

(三)南洋河 106

(四)洋河 107

(五)洪塘河 107

(六)十里河 107

四、沟谷 107

第二章 气候 108

第一节 气候特点 108

一、总特征 108

二、四季特征 108

(一)春季 108

(二)夏季 108

(三)秋季 109

(四)冬季 109

第二节 气温 109

一、各月气温 109

二、地区气温 110

三、农业界限温度 110

(一)县境界限温度 110

(二)分区界限温度 112

四、地温 112

(一)地面、地中温度 113

(二)深土温度 113

第三节 降水 113

一、雨、雹、雪 113

(一)县境降水 113

(二)分区降水 116

二、蒸发 116

三、湿度 117

第四节 日照 117

第五节 霜 117

第六节 气压 118

第七节 风 118

第八节 寒潮 119

第三章 水文 121

第一节 地表水 121

一、年降水量 121

二、地表径流 121

(一)过(入)境水 121

(二)自产水 121

(三)地表水资源总量 121

第二节 地下水 122

一、河流冲积平原区 122

(一)富水区 122

(二)较富水区 122

二、山前冲洪积平原区 122

(一)富水区 122

(二)较富水区 122

(三)较贫水区 122

(四)贫水区 122

三、山区 122

附: 地下水资源估算表 123

第三节 水质 123

一、地表水质 123

二、地下水质 123

第四章 土壤植被 124

第一节 土壤类型、面积及分布 124

一、栗钙土类 124

二、草甸土类 124

三、沼泽土类 124

四、水稻土类 124

附: 土壤分类表 125

各乡镇土壤养分测定表 129

第二节 植被 129

一、天然植被 129

(一)草灌类 129

(二)天然林木 130

二、人工植被 130

(一)植树造林 130

(二)人工种草 130

第五章 野生动植物 130

第一节 野生动物 130

一、兽类 130

二、禽类 130

三、虫类 131

第二节 野生植物 131

一、林木 131

二、药材 131

第六章 自然灾害及灾异 131

第一节 主要灾害 131

一、干旱 131

附: 历史旱灾录 131

二、洪灾 133

附: 历史洪灾录 133

三、霜冻 134

附: 历史霜冻录 135

四、雹灾 135

附: 历史雹灾录 136

五、风灾 137

附: 历史风灾录 137

六、虫灾及鼠害 137

附: 历史虫害灾录 137

第二节 地震 138

第三编 人口 141

第一章 人口发展 141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44

第一节 民族 144

第二节 性别 144

第三节 年龄 145

第四节 文化结构 149

第五节 职业结构 150

第六节 姓氏 150

第三章 人口政策 151

第一节 计划生育 151

一、奖励 151

二、惩罚 151

第二节 优生优育 155

一、晚婚晚育 155

二、节育 155

三、绝育 155

第三节 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及个人 156

第四编 农业 157

第一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157

第一节 土地改革前的状况 157

第二节 土地改革的开展 157

附:70个村土改前后土地及产量变化表 157

第三节 农业互助合作 158

一、互助组 158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59

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59

附:农业合作化进程表 160

第四节 人民公社 161

附:农村人民公社组织情况表 162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164

第二章 耕地资源和区划 166

第一节 耕地 166

一、耕地拥有量 166

二、农业人口占有耕地 166

三、农业劳力经营耕地 166

附:耕地面积统计表 167

第二节 区划 168

一、河川灌溉粮经农作区 168

二、丘陵旱作粮油农作区 169

三、中低山旱作粮薯农作区 169

附:农田种植业区划分区范围一览表 170

第三章 农作物 172

第一节 粮食作物 172

一、作物种类 172

(一)谷子 172

(二)马铃薯 172

(三)高梁 172

(四)玉米 172

(五)小麦 172

(六)水稻 172

(七)黍子 173

(八)莜麦 173

(九)豆类 173

(十)其他 173

二、粮播面积 173

三、粮食产量 173

(一)总产 173

(二)亩产 173

(三)人口劳力平均占有粮食 174

1、人均占有粮食 174

2、农村劳动力生产粮食 174

附: 175

①主要粮食作物逐年面积、产量表 175

②不同时期种植结构表 176

第二节 经济作物 177

一、油料作物 177

(一)葵花 177

(二)胡麻 177

(三)菜籽 177

二、大麻 178

三、甜菜 178

四、药材 178

附:经济作物面积、产量统计表 179

五、蔬菜、果用瓜 181

(一)蔬菜 181

1、种类 181

2、种植面积 181

3、产量 181

(二)果用瓜 181

第四章 农技农艺 181

第一节 耕作制度 181

一、轮作倒茬 181

(一)山区 181

(二)丘陵区 182

(三)河川区 182

二、耕作保墒 182

(一)深耕蓄墒 182

(二)耙磨保墒 182

(三)“三九”压地 182

三、抗旱播种 182

(一)顶凌播种 182

(二)抢墒播种 182

(三)深沟浅种 182

(四)担水点播 182

(五)干寄籽 182

四、播种期 182

五、种植密度 183

六、间套混种 183

七、技术改革 183

(一)水稻插秧 183

(二)带种复种 183

(三)麦菜复种 184

(四)夏播小麦 184

(五)地膜覆盖 184

(六)大棚蔬菜 184

第二节 土壤改良 184

一、耕作改土 184

(一)深耕深翻 184

(二)引洪淤灌 184

(三)粘土倒沙 184

(四)沙地倒土 184

二、河川区建设园田 184

三、丘陵山区修建梯田 184

四、改良盐碱地 185

五、建设农田林网 185

第三节 肥料使用 185

一、农家肥 185

附:农肥养分含量表 185

二、化肥 186

三、细菌肥 186

四、腐殖酸肥 186

五、绿肥 186

附:1952~1988年化肥施用量统计表 187

第四节 繁育普及优良品种 187

一、良种普及与更新 187

(一)谷子 187

(二)马铃薯 187

(三)玉米 188

(四)高梁 188

(五)小麦 188

(六)水稻 188

二、良种繁育体系 189

第五节 植物保护 189

一、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189

(一)禾谷类黑穗病 189

(二)马铃薯晚疫病 189

(三)稻瘟病 189

(四)葵仡菌核病 190

(五)蔬菜三大病害 190

(六)地下害虫 190

(七)栗灰螟 190

(八)粘虫 190

(九)草地螟 190

(卜)鼠害 190

二、测报植检与农药施用 191

(一)病虫测报 191

(二)植物检疫 191

(三)农药施用 191

第五章 农作机具 191

第一节 传统农具 191

一、耕作农具 191

二、田间作业农具 192

三、收获农具 192

四、运输工具 192

五、农副产品加工工具 192

第二节 改良农具 192

第三节 农业机械 193

附:主要农机具发展情况表 194

第六章 农业管理机构 195

第一节 沿革 195

第二节 农业局所属事业单位 195

一、农技推广站 195

二、植物保护站 195

三、土壤肥料工作站 196

四、种子公司 196

五、原种场 196

六、农技推广中心 196

七、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怀安县分校 196

第三节 乡、村农业科技组织 196

第五编 林 牧 水产 197

第一章 林业 197

第一节 森林资源 197

一、林地及分布条件 197

二、林木种类及分布 197

三、木材生产 199

四、占树介绍 199

第二节 果树资源 200

一、宜果面积及条件 200

二、果树种类及品种 200

三、果园面积及经济效益 201

第三节 种苗 201

一、种子和种条 201

二、育苗 202

第四节 林果发展 202

一、植树造林 202

二、果园建设 2041

第五节 场圃站建设 204

一、国营、乡村、个体林场 204

二、县办苗圃 205

三、林业工作站 206

第六节 森林保护 207

第二章 畜牧 水产 207

第一节 饲草资源 207

第二节 畜产品经营 207

大牲畜 208

(一)骡 208

(二)驴 208

(三)马 208

(四)牛 208

二、猪 208

三、羊 209

四、家兔 209

五、家禽 209

六、貂、貉 210

第三节 畜牧改良 211

一、人工授精 211

二、人工孵化鸡和笼养 211

三、快速育肥猪 212

第四节 畜禽疫病防治 212

一、主要疫病及防治 212

二、畜禽检疫 214

(一)市场检疫 214

(二)运输检疫 214

(三)产地饲养检疫 214

第五节 饲料 214

一、饲料资源 214

二、饲料加工 214

第六节 水产 215

一、水面资源 215

二、渔业生产 215

第六编 水利 217

第一章 水土保持 217

第一节 水土流失状况 217

第二节 治理沿革 217

第三节 小流域治理实例 220

一、常家沟村 220

二、阮家窑村 220

三、典型户简介 220

(一)张孝贤 220

(二)曹河 221

(三)李文善 王世海 221

第二章 蓄水工程 221

第一节 水库建设 221

附: 怀安县水库统计表 222

第二节 主要水库简介 223

一、水沟口水库 223

二、太平庄水库 223

三、水沟口二库 224

四、西洋河水库 224

第三章 灌溉工程 225

第一节 渠道 225

一、渠道建设 225

旧中国渠道统计表 226

二、灌区建设 226

(一)洪塘河灌区 227

(二)水沟口河灌区 229

(三)西洋河灌区 230

(四)大洋河灌区 231

(五)淮河灌区 231

(六)南洋河灌区 232

附:各灌区工程情况表 232

第二节 水井 234

一、土砖石井 234

二、大口井、机井 234

第三节 扬水站 234

附: 扬水站建设统计表 235

第四章 河道防洪工程 235

第一节 洋河治理 235

第二节 洋河支流堤防 236

一、西洋河治理 236

二、南洋河治理 236

三、洪塘河治理 237

第五章 山区饮水工程 238

第一节 缺水状况 238

第二节 饮水工程 238

附:山区饮水工程统计表 240

第六章 水能利用 241

第一节 小水电工程 241

第二节 水电站介绍 241

一、水沟口二库水电站 241

二、东洋河水电站 241

第七章 水利管理 242

第一节 工程管理 242

一、灌区工程管理 242

二、水库工程管理 242

三、小型水利设施管理 242

第二节 灌溉管理 243

一、用水制度 243

二、灌溉方法 243

第三节 财经管理 243

一、旧中国水利经费 243

二、新中国水利经费 244

(一)国家投资 244

(二)集体集资 247

(三)水费征收 248

附:水库各灌区水费征收表 248

第四节 机构沿革 249

第七编 工业 251

第一章 工业发展 251

第一节 旧中国工业概况 251

第二节 对私营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51

附:1956年手工业社(组)一览表 252

第三节 县办工业的发展 253

附:县工业企业发展表 253

第二章 经营体制 255

第一节 国营工业 255

附: 255

①1988年工业系统国营工业企业一览表 255

②国营工业企业发展变化一览表 255

第二节 集体工业 256

附:集体工业企业一览表 257

第三章 工业门类 258

第一节 机械工业 258

第二节 冶金矿山工业 258

第三节 化学、化工工业 258

第四节 建材工业 259

第五节 服装鞋帽工业 259

第六节 印刷工业 260

第七节 食品工业 260

第八节 木器制造工业 260

第九节 其它工业 260

第四章 工厂与名优产品选介 261

第一节 工厂选介 261

一、怀安县化肥厂 261

二、怀安县啤酒厂 261

三、怀安县水泥厂 261

四、怀安县磷肥厂 261

五、怀安县刀具厂 262

六、怀安县建材厂 262

第二节 名优产品选介 2621

一、“雨露牌”碳酸氢铵 2621

二、“警笛牌”系列钢制文件柜 262

三、“三园牌”R型425号早强矿渣硅酸盐水泥 263

四、“怀雪牌”清泉啤酒 263

五、“夏宜牌”果脯 263

六、皂液乳化沥青 263

七、玻璃纤维薄毡 263

第五章 企业管理 26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64

第二节 管理体制 264

第三节 质量管理 264

第四节 经济责任制 264

附: 266

①1985~1986年责任状执行情况对照表 266

②1987~1988年承包经营执行情况对照表 267

第八编 交通 邮电 电力 269

第一章 交通 269

第一节 交通事业沿革 269

第二节 公路 270

一、国道 270

二、省道 270

(一)张(家口)—(大)同公路 270

(二)张(家口)一怀(安县右所堡)公路 270

三、县级公路 270

(一)柴(沟堡)一左(卫)公路 270

(二)怀(安城)—化(稍营)公路 271

四、乡级公路 271

五、公路桥梁 271

(一)逯家湾桥 271

(二)水闸屯桥 271

(三)南洋河桥 272

(四)枳儿岭桥 272

六、公路运输 274

(一)旧中国公路运输 274

(二)新中国公路运输 274

七、公路交通管理 274

(一)路政管理 275

(二)交通管理 275

(三)公路绿化 276

(四)公路养护 276

第三节 乡间道路 276

第四节 交通运输工具 276

一、人力、畜力工具 276

二、机动车辆 276

(一)汽车 276

(二)拖拉机 276

(三)三轮车 摩托车 277

第五节 铁路 277

一、铁路建设 277

二、铁路运输 277

第六节 装卸搬运 278

一、装卸搬运队伍 278

二、业务量 278

第二章 邮政 电信 279

第一节 邮电事业沿革 279

第二节 管理体制 280

第三节 邮电线路 280

一、邮政线路 280

二、电信线路 280

第四节 邮电设备 280

一、邮政设备 280

二、电信设备 280

第五节 邮电业务 281

一、邮政业务 281

二、电信业务 282

三、经营状况 282

第六节 职工队伍 282

第三章 电力 283

第一节 电业沿革 283

第二节 电网建设 285

一、输电线路 285

二、配电线路 285

第三节 电力建设 287

一、变电站 287

(一)柴沟堡变电站 287

(二)后所堡变电站 287

(三)水闸屯变电站 287

(四)左卫变电站 287

(五)怀安城变电站 287

(六)化肥厂变电站 287

(七)柴沟堡110千伏变电站 287

二、小水电 288

(一)水沟口二库水电站 288

(二)东洋河水电站 288

二、自备电源 288

第四节 电力管理 289

一、管理机构 289

二、管理队伍 289

三、用电管理 289

(一)计划用电 289

(二)节约用电 289

(三)安全用电 289

第五节 电力供应 289

一、用电量 290

二、电价 290

(一)基本电费 290

(二)实际电费 291

(三)议价电费 291

第六节 职工队伍 291

第九编 商业 293

第一章 商业发展 293

第一节 市场 293

一、旧中国市场 293

二、现状 294

第二节 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94

第三节 经营体制 296

一、管理机构 296

二、国营商业 297

三、供销合作社 300

四、粮油购销机构 301

五、统配物资经营机构 302

六、对外贸易机构 302

七、其它经营机构 302

第二章 商品经营 302

第一节 生产资料购销 302

一、经营方式 302

二、主要生产资料销售量 304

第二节 生活资料购销 305

一、经营方式 305

附:(一)国营商业改革前后经济指标对比 307

(二)国营商业历年经营情况 308

二、社会商品零售额 309

三、高档耐用商品销售量 312

四、主要副食品购销量 313

第三节 农副产品及废旧物资收购 314

一、主要农副产品及废钢铁收购量 314

二、农副产品收购额 315

第四节 外贸物资经销 316

一、经营方式 316

二:、主要出口商品经销量 316

第五节 医药购销 316

一、中药材种植收购 316

二、药品生产 317

三、药品经营 317

第六节 粮油购销 317

一、粮油市场 317

二、粮油经营政策 318

(一)统购统销 318

1、统购 318

2、统销 318

(二)议购议销 320

1、数量 320

2、价格 320

三、粮油储藏 320

(一)仓房建设 320

(二)粮油保管 321

(三)粮油调运 321

四、粮油加工 322

(一)粮食加工 322

(二)饲料加工 322

第七节 饮食服务 324

一、国营饮食服务业 324

二、个体饮食服务业 324

三、名优产品 324

(一)柴沟堡熏肉 324

(二)怀安豆腐皮 324

(三)左卫绿豆面 324

第十编 工商 计量 物价 325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32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25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和管理 325

第三节 市场监督和管理 327

第四节 查处投机倒把活动 327

第二章 标准计量 32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28

第二节 计量制度 328

第三节 计量管理和标准管理 328

第三章 物价 32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28

第二节 物价管理 329

一、物价政策 329

二、监督检查 329

第三节 物价变化 330

一、农产品价格 330

二、工业品价格 336

第四节 物价指数 337

一、农副产晶指数 337

二、工业品指数 338

第五节 交换比价 340

一、工农产品交换比价 340

二、农副产品交换比价 341

第十一编 乡镇企业 343

第一章 发展概况 343

第二章 生产门类 343

第一节 建材建筑 343

一、砖瓦生产 343

二、白灰烧制 343

三、建筑业 344

第二节 采矿业 344

第三节 运输业 344

第四节 来料加工 344

第五节 食品加工 344

第六节 商业服务 344

第七节 农业企业 345

第八节 其它企业 345

附:1988年乡镇企业分类分布统计表 345

第三章 企业管理 345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45

一、乡镇、村办企业 345

二、联办企业 346

三、个体企业 346

第二节 产供销 346

第三节 收益分配 346

一、乡镇、村办企业 346

二、联办、个体企业 346

附:(一)1968~1988年乡镇企业经济效益情况表 347

(二)1975~1988年乡镇企业利润去向情况表 348

第四章 重点企业介绍 348

第一节 乡镇办企业 348

一、第六屯乡砖厂 348

二、柴沟堡镇制件厂 348

三、怀安城联营商场 348

四、西湾堡乡地毯厂 349

五、怀安县高碳石墨厂 349

第二节 村办企业 349

一、胡家屯暖气片厂 349

二、头百户卫生纸厂 349

三、柴沟堡镇六街玛钢厂 349

第三节 联办企业 349

怀安县珍稀动物养殖总场 349

第五章 管理机构 350

第十二编 城乡建设 351

第一章 县城建设 351

第一节 市政建设及公共设施 351

一、市政建设 351

二、公共设施 353

三、供水、排水 355

(一)供水 355

(二)排水 355

四、卫生与绿化 357

(一)卫生 357

(二)绿化 357

五、照明 357

第二节 居民住宅 357

一、公产房 357

二、私产房 357

三、住房改革 357

四、私房改造 358

第二章 集镇建设 358

第一节 怀安城镇 358

第二节 左卫镇 358

第三节 头百户镇 359

第四节 太平庄集镇 359

第三章 村落建设 360

第一节 住宅 360

第二节 街道及公共建筑 360

第四章 建筑队伍 360

第一节 建筑机构 360

第二节 施工设备 361

第三节 建筑技术 361

一、公共建筑 361

二、民用建筑 361

第四节 建筑材料 361

第五节 典型企业介绍 362

第五章 环境保护 362

第一节 污染 362

一、水污染 362

二、大气污染 362

三、噪音 363

第二节 治理 363

一、污水治理 363

二、废气治理 363

三、废渣处理 363

四、噪音治理 363

第六章 土地管理 363

第一节 土地征用 363

一、国家建设用地 363

二、乡镇村企业占地 363

三、居民宅基地 363

四、道路占地 364

第二节 管理 364

一、机构 364

二、措施 364

三、贯彻《土地管理法》 365

(一)占地清查 365

(二)计划指标管理 365

(三)征地与造(改)地结合 365

第十三编 财政 税务 审计 367

第一章 财政 367

第一节 财政体制 367

一、旧中国财政体制 367

二、新中国财政体制 367

(一)统收统支制 367

(二)统一预算、分级管理制 367

(三)总额分成、比例包干制 367

(四)调度比例、固定留成、超收分成制 367

(五)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制 368

第二节 财政收支 368

一、旧中国财政收入 368

二、新中国财政收支 368

(一)收入 368

1、预算内收入 368

2、预算外收入 369

(二)支出 370

1、预算内支出 370

2、预算外支出 372

第三节 财政管理 373

一、行政事业费管理 373

(一)人员经费 373

(二)公用经费 373

(三)预算外资金 373

二、企业财务管理 374

(一)利润上缴及提留 374

(二)流动资金及固定资金 374

三、农业财务管理 374

第四节 财政监督 375

第二章 税务 375

第一节 旧中国赋税 375

一、田赋 375

二、契税 376

三、营业税 376

四、印花税 376

五、牙贴税 376

六、牲畜税、屠宰税 377

七、烧酒产场税、公卖税、课银 377

八、地方杂捐杂税 377

第二节 新中国税收 378

一、税种演变 378

二、现行税种及税率税额 379

(一)产品税 379

(二)增值税 379

(三)营业税 379

(四)所得税 379

1、国营企业所得税 379

2、集体企业所得税 379

3、个体工商户所得税 379

4、奖金税 380

(五)盐税 380

(六)建筑税 380

(七)城市维护建设税 380

(八)车船使用税 380

(九)房产税 380

(十)土地使用税 380

(十一)屠宰税 381

(十二)牲畜交易税 381

(十三)农业税 381

(十四)契税 381

附: 381

①1953~1988年工商税收统计表 381

②1984~1988年分项工商税收情况表 382

三、税收管理 382

(一)纳税登记 382

(二)征收 384

(三)减免 384

1、农业税减免 384

2、工商税减免 385

第三章 审计 388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88

第二节 审计工作 388

附:1983~1988年审计情况统计表 389

第十四编 金融 391

第一章 机构 391

第一节 沿革 391

一、旧中国时期 391

二、新中国时期 391

第二节 设置 391

一、中国人民银行怀安县支行 391

二、中国工商银行怀安县支行 392

三、中国农业银行怀安县支行 392

四、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怀安县支行 392

五、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怀安县支公司 392

六、城市信用合作社 393

七、农村信用合作社 395

第二章 货币 398

第一节 沿革 398

第二节 管理 399

第三章 信贷与结算 400

第一节 信贷 400

一、工商信贷 400

二、农业信贷 405

三、基本建设贷款 409

四、贷款减免 409

五、民间信贷 410

(一)旧中国高利借贷 410

1、典房、典地 410

2、指房指地借钱 410

3、期限文书 410

4、利滚利 410

5、劳役利 410

6、大加一 410

7、青苗利 410

8、借粮 410

9、现扣利 410

10、借畜 410

(二)新中国互利借贷 410

第二节 结算 410

一、现金结算 410

二、转帐结算 411

(一)汇兑 411

(二)托收承付和委托收款 411

(三)限额结算 411

第四章 单位存款 411

第五章 城乡储蓄 413

第一节 网点 413

第二节 种类及利率 413

第三节 数额 416

第六章 债券发行 417

第一节 种类 417

第二节 数量 417

第十五编 政党群团 41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419

第一节 党的建立与发展 419

一、党组织的建立 419

二、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主要活动 420

第二节 代表大会 421

一、党员代表会议 421

二、历届代表大会 421

三、县委历任正、副书记一览表 422

第三节 党的建设 424

一、组织建设 424

(一)各级组织机构 424

1、县委机构沿革 424

2、县委常设工作机构 425

3、基层支部 427

(二)党员队伍 428

二、思想建设 429

三、作风建设 430

(一)组织整顿 430

(二)纪律检查 431

第四节 统一战线 432

(一)抗战时期 432

(二)新中国时期 432

第五节 执政后重要活动 432

一、土地改革 432

二、抗美援朝 433

三、镇压反革命 434

四、“三反”、“五反” 435

五、内部肃反 435

六、社会主义改造 435

(一)农业合作化运动 435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36

七、党内整风及反“右派”斗争 436

八、“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437

九、反“右倾”斗争 438

十、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439

十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441

十二、平反冤假错案 444

十三、经济体制改革 444

(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444

(二)工商企业经济体制改革 444

十四、政治体制改革 445

(一)机构改革 445

(二)干部制度改革 445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446

第一节 组织沿革 446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46

第三章 群众团体 447

第一节 工人组织 447

一、组织沿革 447

二、主要活动 449

(一)思想教育 449

(二)参与企业管理 449

(三)劳动竞赛 449

(四)文化生活 449

第二节 农民组织 449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450

一、三民主义青团 450

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450

(一)组织沿革 450

(二)主要活动 451

三、中国少年先锋队 451

第四节 妇女组织 451

一、组织沿革 451

二、主要活动 452

(一)抗战支前 452

(二)参与政治斗争 452

(三)贯彻《婚姻法》 452

(四)发挥“半边天”作用 452

(五)保护妇女儿童权益 452

(六)开展“五好家庭”建设 453

(七)争当“三八”红旗手活动 453

第五节 工商业组织 453

一、商会 453

二、工商业联合会 453

第六节 其他群众组织 454

一、中苏友好协会 454

二、抗美援朝分会 454

第十六编 政权 政协 455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455

第一节 人民代表 455

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 455

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455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455

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55

二、人民代表大会 456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58

一、常务委员会及领导人 458

二、职能 459

(一)、法律监督 459

(二)、代表联系 459

(三)、提案处理 459

(四)、调查视察 459

附: 自治会资料 459

第二章 政府 460

第一节 民国政权 460

一、县政权机构 460

二、县知事、县长更迭 460

三、基层政权机构 461

附:日伪政权机构 462

第二节 人民政权 462

一、怀安县人民政府 462

二、怀安县革命委员会 462

三、基层政权机构 462

四、历任县长、副县长名录 465

第三节 信访工作 468

第四节 政绩 468

一、发展农业生产 468

二、发展县办工业 469

三、兴建公路交通事业 469

四、发展电讯事业 470

五、兴办电力事业 470

六、发展流通事业 470

七、大办教育、文体、卫生事业 470

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71

第三章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72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会议 472

第二节 历届主席、副主席名录 475

第三节 工作组活动 476

第十七编 公安司法 477

第一章 人民公安 477

第一节 机构 477

第二节 公安保卫 477

一、清查登记 477

二、镇压反革命 477

三、取缔反动会道门 478

附: 主要反动会道门概况 478

(一)一贯道 478

(二)大佛教 478

(三)三教圣道会 478

四、禁毒 479

五、打击刑事犯罪 479

六、治安管理 479

(一)户籍管理 479

(二)交通管理 480

(三)特种行业管理 480

第三节 看守 480

第四节 人民消防 480

第五节 基层治保组织 480

附:旧中国时期的公安 481

第二章 人民检察 481

第一节 机构 481

第二节 职能 481

一、刑事检察 481

二、法纪检察 482

三、经济检察 482

四、监所检察 482

第三章 人民法院 482

第一节 机构 482

第二节 审判制度 483

一、两审终审制度 483

二、公开审判制度 483

三、合议制度 483

四、回避制度 483

五、辩护制度 483

六、陪审制度 483

七、调解 483

八、审判监督 483

九、案件审理 483

第四章 司法行政 484

第一节 机构 484

第二节 职能 484

一、律师服务 484

二、公证服务 484

三、民事调解 484

四、法制宣传 484

第十八编 民政 485

第一章 优待抚恤 485

第一节 优待 485

一、优属代耕 485

二、优待劳动日 485

三、定量补助 485

附: 486

(一)1952~1988年优抚款统计 486

(二)1975~1988年定期定量补助统计 487

第二节 抚恤 487

一、伤残人员抚恤 487

(一)对象及标准 487

(二)人数及金额 488

附:1975~1988年伤残军人抚恤统计 489

二、烈士、因公牺牲及病故抚恤 489

(一)对象 489

(二)标准 489

第三节 拥军优属 490

第四节 烈士褒扬 491

第二章 复退军人安置 491

第一节 农村复退军人 491

第二节 城镇复退军人 491

第三节 退伍志愿兵 492

第四节 退伍残废军人 492

第三章 移民安置 492

第四章 社会救济 492

第一节 定期救济 492

第二节 因灾救济 493

第三节 临时救济 495

第四节 扶贫扶优 495

第五章 社会福利 496

第一节 旧中国社会福利 496

第二节 新中国社会福利 496

一、孤寡老人供养 496

二、敬老院 497

三、残疾人安置 497

四、孤儿弃婴教养 497

五、收容遣送 497

第六章 社会管理 498

第一节 结婚登记 498

第二节 殡葬改革 498

一、管理 498

二、火化场 499

第三节 侨务 499

第四节 地名管理 499

第十九编 人事 劳动 503

第一章 干部 503

第一节 干部来源 503

一、地方干部 503

二、军队转业干部 503

三、学校毕业生分配 503

四、编制 504

第二节 干部结构 504

第三节 干部管理 505

一、管理权限 505

二、专业技术干部管理 505

三、培训考核 506

(一)离职学习 506

(二)在职学习 506

(三)考核 506

第四节 工资 福利 506

一、工资 506

(一)实物供给制 506

(二)工资和津贴包干制 507

(三)货币工资制 508

附:民国年间官员薪俸等级录 509

二、福利 509

三、奖金 509

第五节 退职及离休退休 509

一、退职 509

二、离休 退休 510

第二章 职工 510

第一节 就业 510

第二节 用工形式 510

一、计划内固定工 510

二、计划内临时工 511

三、计划外固定工 511

四、计划外临时工 511

附: 511

①全民所有制职工人数统计表 511

②集体所有制职工人数统计表 515

第三节 培训 516

一、师带徒 516

二、学徒工培训 516

三、岗位训练 516

四、训练班 516

第四节 劳动保护 516

第五节 工资 福利 517

一、工资 517

(一)工资状况 517

(二)奖金 518

二、福利 518

(一)医疗卫生费 518

(二)补贴补助费 518

(三)独生子女费 518

(四)集体福利费 519

第六节 退职退休 519

第七节 劳动保险 520

第八节 管理机构 520

第二十编 军事 521

第一章 驻军 521

第一节 旧中国时期 521

一、清代前 521

二、民国时期 522

第二节 新中国时期 522

第二章 地方武装 522

第一节 民国武装 522

一、民团 522

二、警备队、保卫团 522

三、怀安县保安团 522

附: 日伪武装 522

(一)怀安县警备团 522

(二)怀安县宪兵队 523

(三)万安县武装自卫团 523

第二节 新中国武装 523

一、武工队 523

二、县大队 523

三、怀安县人民武装部 523

四、怀安县中队 524

五、怀安预备役炮团 524

六、民兵 524

(一)组织 524

(二)活动 524

1、民兵参战 524

2、军事训练 525

第三章 兵役 战备 526

第一节 兵役 526

一、古代兵役 526

二、中华民国时期兵役 526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 527

(一)志愿兵役制 527

(二)义务兵役制 527

(三)义务兵役制与志愿兵役制结合制 527

(四)民兵与预备役制度 527

第二节 战备 527

第四章 战事 528

第一节 旧中国战事 528

第二节 抗日及解放战争战事 529

一、夜袭怀安城 529

二、解放柴沟堡 530

三、渡口堡歼敌战 530

四、解放怀安城 531

五、三角沟袭击战 531

六、剿匪 531

第二十一编 教育 科技 文化 卫生 体育 533

第一章 教育 533

第一节 教育方针与目的 533

第二节 基础教育 534

一、幼儿教育 534

(一)沿革 534

(二)幼儿园简介 534

1、怀安县幼儿园 534

2、王瑞莲户办幼儿园 534

二、小学教育 534

(一)沿革 534

(二)主要小学校简介 537

1、柴沟堡镇实验小学 537

2、柴沟堡镇民主街小学 537

3、怀安城高级小学 537

4、左卫镇第一小学 538

(三)学制及课程 538

三、中学教育 538

(一)沿革 538

(二)主要学校简介 541

1、怀安县柴沟堡第一中学 541

2、怀安县柴沟堡第二中学 542

3、怀安城中学 542

4、左卫中学 542

5、头百户中学 542

6、第三堡中学 543

(三)学制及课程 543

第三节 职业教育 543

一、师范教育 543

(一)沿革 543

(二)学校简介 544

1、怀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544

2、河北柴沟堡师范学校 544

二、职业技术教育 544

(一)沿革 544

(二)学校简介 545

1、怀安县农业四化学校 545

2、怀安县农业职业学校 545

3、怀安县职业高中 545

第四节 成人教育 545

一、农民业余教育 545

二、职工业余教育 546

三、干部业余教育 546

第五节 学校教师队伍 547

一、来源 547

二、文化结构 551

三、待遇 551

四、先进人物名录 552

第六节 教育管理 552

一、教育行政 552

二、考试制度 552

三、教学研究 553

(一)机构 553

(二)教法改革 553

(三)自制教具与电化教学 554

四、教育经费及设施 554

(一)经费来源 554

(二)经费管理 554

(三)设施 556

五、勤工俭学 557

(一)校办工厂 557

(二)校办农场、林场、饲养场 557

第七节 明清时代科举中进士者名录 558

第八节 1980~1988年留学生、研究生名录 560

第二章 科技 561

第一节 科技组织 561

一、清末民国时期 561

二、新中国时期 561

(一)县级科研单位 561

1、怀安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561

2、常家沟水土保持观测站 561

3、怀安县农机研究所 561

4、怀安县农业微生物研究所 561

5、地震测报组织 561

(二)农业技术推广网络 561

(三)厂矿科研和技改室 562

(四)群众学术团体 562

第二节 科技队伍 562

附: 562

(一)1988年科技人员状况表 562

(二)高级科技人员名录 563

第三节 科研成果 564

一、农作物良种选育与制种 564

(一)“一墩青”山药(马铃薯) 564

(二)杂交高梁、玉米制种试验 564

(三)“赛虎”山药 564

(四)玉米杂交制种由父母本按比例种植 564

(五)杂交玉米繁种体系及配套技术 564

二、东洋河村林果载培与繁育 565

三、一膜多用载培技术 565

四、吡喹酮治疗猪囊虫病试验 565

五、貉训养及繁殖技术 565

六、造气H2/N2微机自动调节 565

七、冀Q/SG106-84钢制文件柜 565

八、R型(早强)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 565

九、农具改造 565

十、气象科研 565

十一、沼气推广利用 566

第三章 文化 568

第一节 文化事业 568

一、民间艺术 568

(一)音乐 568

1、传唱歌曲 568

2、创作歌曲 568

3、器乐曲 568

(二)怀安“软秧歌” 568

(三)晋剧 569

(四)文艺 569

1、高跷 569

2、旱船 569

3、蹦鼓子 569

(五)文学 569

1、民间故事 569

2、歌谣 576

3、谚语 578

二、文学创作 582

三、书法、美术、摄影 601

(一)书法 601

(二)美术 601

(三)摄影 601

四、图书发行 601

五、电影发行放映 602

六、幻灯放映 602

七、报纸、刊物、新闻报道 602

(一)报纸 602

(二)刊物 603

(三)新闻报道 603

八、广播 603

(一)、网路 603

(二)、节目 603

九、电视 604

十、文物普查与保护 604

(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04

1、西汉墓群 604

2、昭化寺 604

3、长城 605

(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605

1、王虎屯遗址 605

2、九王城遗址 605

3、武士敏故居 605

4、怀安县烈士陵园 605

(三)其它文物史迹 605

1、古遗址 605

2、古墓葬 606

3、寺庙 606

4、碑刻 606

5、库藏文物 607

(四)、文物史迹 607

十一、图书收藏与借阅 611

十二、档案收藏与管理 611

第二节 事业单位 611

一、文化馆、站、俱乐部 611

(一)、文化馆 611

(二)、文化站 611

(三)、农村俱乐部 612

二、新华书店及图书营业网点 612

(一)、新华书店 612

(二)、营业网点 612

三、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612

四、怀安县晋剧团 612

五、影、剧场 612

(一)、怀安县人民影院 612

(二)、怀安县人民剧场 612

(三)、怀安城影剧场 612

(四)、左卫镇影剧院 612

六、广播电台、站 612

(一)怀安县调频广播电台 613

(二)乡镇广播站 613

七、电视转播台 613

(一)、怀安县转播台 613

(二)、沙梁台差转台 163

八、文物保护管理所 614

九、图书馆 614

十、档案馆 614

第三节 管理机构 614

一、文化局 614

二、广播电视局 614

三、档案局 614

第四章 卫生 614

第一节 医疗机构 614

一、旧中国时期 614

二、新中国时期 614

(一)县属医疗机构 615

1、怀安县医院 615

2、怀安县中医院 615

(二)乡(镇)卫生院 615

(三)村级医疗机构 616

(四)其它医疗机构 616

附: 中国人民解放军51055部队医院简介 616

第二节 药政管理 616

第三节 卫生防疫 617

一、机构 617

二、流行病防治 617

三、地方病防治 617

四、卫生检查、监督 618

(一)饮食、服务行业监测 618

(二)工业卫生监测 618

(三)学生健康监测 618

第四节 妇幼保健 619

一、机构 619

二、妇女病防治 619

三、儿童保健 619

四、新法接生 619

第五节 爱国卫生 620

一、机构 620

二、除四害 620

三、改善饮水 620

第六节 医疗经费 620

一、公费医疗 620

二、卫生事业费 621

第七节 管理机构 622

第八节 医疗队伍 622

第五章 体育 624

第一节 学校体育 624

第二节 围棋活动 624

第三节 农民体育 625

第四节 职工体育 625

第五节 体育机构 625

第六节 成果 625

一、1956~1988年县办运动会录 626

二、创张家口地区田径纪录 626

三、高中男子田径纪录 627

四、高中女子田径纪录 627

五、初中男子田径纪录 628

六、初中女子田径纪录 629

七、张家口地区中、小学生篮球赛成绩 629

八、张家口地区职工篮球赛成绩 629

九、县直单位男职工象棋比赛纪录 630

十、张家口地区农民兰球赛成绩 630

十一、农民兰球赛成绩 630

十二、县直单位职工围棋比赛纪录 630

十三、1983~1986年参加全国围棋比赛纪录 631

十四、1981~1990参加省、地、围棋比赛纪录 631

第二十二编 方言 633

第一章 语音 633

第一节 声母 633

第二节 韵母 634

第三节 部分汉字读音变异 635

第四节 声调 637

第二章 口语、土语 637

第一节 口语 637

第二节 土语(词汇) 638

第三章 歇后语 640

第四章 俗语 641

第二十三编 居民 643

第一章 人民生活 643

第一节 农民生活 643

第二节 职工生活 647

第二章 婚姻家庭 648

第一节 婚姻 648

一、旧式婚姻 648

二、新式婚姻 648

第二节 家庭 648

一、家庭结构 648

二、家庭职能 649

三、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系 649

第三节 称谓 649

第三章 风尚习俗 650

第一节 生活习俗 650

一、服装 650

二、发型、首饰 651

三、饮食 651

四、住宅、家具 6521

五、行路 653

第二节 岁时习俗 653

一、传统节日 653

(一)春节 653

(二)灯节 653

(三)清明节 653

(四)端午节 653

(五)中元节 653

(六)中秋节 653

(七)瞄八 654

(八)除夕 654

二、新中国节日 654

(一)元旦 6541

(二)“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654

(三)“五·一”国际劳动节 654

(四)“五·四”青年节 654

(五)“六·一”国际儿童节 654

(六)“七·一”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 654

(七)“八·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654

(八)“九·十”教师节 654

(九)“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654

第三节 礼仪习俗 654

一、婚嫁 654

二、丧葬 656

三、祭祀 657

四、生育 657

五、庆寿 657

第四节 庙会及香会 658

一、庙会 658

二、香会 658

第五节 优良美德 658

一、无私奉献 658

二、学雷锋活动 658

三、文明村(单位)建设 659

四、军民共建 659

第六节 劣俗 659

一、迷信 659

二、吸毒 660

三、赌博 660

四、娼妓 660

五、缠足 660

第四章 宗教 660

第一节 佛教 660

第二节 道教 661

第三节 天主教 661

第四节 基督教 662

第五节 伊斯兰教 662

第二十四编 人物 663

第一章 传记 663

周潾(明) 663

岳伦(明) 663

李纶(明) 663

马森(明) 663

孝靖王太后(明) 664

张士范(明) 664

李汝桢(明) 664

张士第(明) 664

张?(明) 665

杨大昆(清) 665

高珘(清) 665

郭子俊(清) 665

安重伦(民国) 665

郭玺(1871~1934) 666

牛汉昭(1897~1937) 666

武士敏(1892~1941) 667

王孝友(1884~1946) 668

晋万灵(1873~1947) 668

贾玉书(1914~1947) 668

史忠(1926~1951) 668

阮慕韩(1902~1964) 669

张耀湘(1896~1968) 670

李荫棠(1890~1970) 670

霍启祥(1958~1970) 671

李贯英(1895~1971) 671

俞昌(1899~1975) 671

李维略(1919~1977) 672

杨洪涛(1904~1978) 672

李永平(1961~1982) 673

阎子丹(1891~1983) 673

王万英(1909~1981) 673

常继三(1935~1984) 674

陈超(1917~1985) 674

张述礼(1911~1988) 674

竹可羽(1919~1990) 675

李健生(1908~1990) 676

郑怀远( ~1948) 677

第二章 人物简介 677

张国柱 677

李富山 677

武德胜 677

张瑞祥 678

安法孝 678

康世恩 678

郭铁 679

王云楼 679

李河旺 679

降金镒 680

蒋涛 680

孔世君 680

程振衡 680

王奕文 681

白永昌 681

阮若琳 681

胡连 681

曹一芳 681

王志联 6821

张德辉 682

张林贵 682

许泌 683

阎惠忠 6831

阮崇武 683

马壮行 684

杨子慧 684

梁峰 684

胡世宽 684

钟文奇 685

阎德深 685

牛文香 685

王天喜 685

李振森 686

刘茂 686

郁文有 686

李柱 686

王桂枝 687

贾润宝 687

郭尚兰 687

田文斌 688

第三章 明 清职官 689

第一节 明代职官 689

第二节 清代职官 690

第四章 中华民国时期职官 692

第五章 新中国地、师职以上干部 692

第六章 学者名人录 693

第七章 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名录 694

第八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695

杂记 709

一、旧志序 709

二、清代四修《怀安县志》概况 715

三、大宁郡治城遗址考 717

四、马方国考略 718

五、马城县治所遗址考 719

六、夷舆县治城遗址考 720

七、东汉当城遗址考 720

八、西伺道城遗址考 721

九、碑记 721

(一)、重修万圣寺碑记 721

(二)、重修观音寺记 722

(三)、慈化寺碑文 723

(四)、昭化寺碑 723

(五)、重修虎窝山寿峰寺碑文 724

(六)、重修虎窝寺碑记 724

(七)、怀安观音寺碑 725

(八)、重修圣母庙记 726

(九)、重修怀安城北关真武庙碑记 726

(十)、重修熊耳山碑 727

(十一)、口(重)建玉帝楼阁记 727

十、虎窝寺遗址 728

十一、怀安八景散记 729

十二、古物发现 733

十三、操心田 734

1989~1992年要事记略 735

编后记 741

附:《怀安县志》出版赞助单位和个人 7431

怀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名单 745

《怀安县志》编修人员 747

参与编修及提供资料人员 748

查看更多关于怀安县志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