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非线性安全生产系统学导论

非线性安全生产系统学导论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环境安全

  • 购买点数:14
  • 作 者:林书成 李后强编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36471627
  • 标注页数:416 页
  • PDF页数:43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为非线性安全生产系统学的第一本专著,研究内容包括全面论述本学科的指导思想与立论依据、框架结构与基本理论、主要范畴与基本原理,深入研究现代安全生产系统结构与功能。

查看更多关于非线性安全生产系统学导论的内容

图书介绍

引言 1

第一章 建立非线性安全生产系统学的科技社会背景与重大意义 3

第一节 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形成与发展的主轨迹 3

第二节 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中涉及的若干基本概念 4

第三节 安全科技研究领域的扩展:生产安全-公共安全-泛系安全 5

第四节 安全学科体系结构趋向完善: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系统工程 7

第五节 近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阶段:从经验管理逐步通向系统管理 8

一、经验管理是实施安全管理的初级阶段 8

二、制度管理是通向社会化大生产安全管理的过渡阶段 8

三、风险预控管理是实现安全管理科学化的关键性阶段 8

四、安全文化管理是实施当代安全管理的高级阶段 9

五、安全系统管理将是21世纪人类社会安全管理的更高阶段 9

第六节 “非线性安全生产系统学”问世:通向非线性复杂系统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新时代 9

第七节 建立非线性安全生产系统学的重大意义 10

一、理论意义 10

二、现实意义 11

第二章 建构非线性安全生产系统学的理论-实践基础和指导思想 13

第一节 强化理论基础:四大理论支柱并举 13

一、继承与发展传统安全生产科学的思想精华 13

二、借鉴现代管理科学的原理和先进管理技术与方法 14

三、借鉴现代系统科学与非线性科学的先进创新理念 15

第二节 夯实实践基础:系统总结国内国际社会安全生产实践经验 17

一、开展范例分析:总结并推广国内外企业维护生产安全的成功经验 17

二、开展案例分析:吸取国内外企业爆发重大安全事故的沉痛教训 18

第三节 学科的指导思想:体现“五大特色”、坚持“五观”导向 23

一、科学发展观与安全发展观 24

二、系统整体观与泛系安全观 25

三、安全生产系统观是本学科哲学思想的高度概括 26

第三章 非线性安全生产系统学的框架结构与基本理论 27

第一节 非线性安全生产系统学理论与应用体系的框架结构 27

第二节 揭示安全生产风险与安全事故特征及其产生根源 28

一、各种生产安全风险与事故的共同特征 28

二、创新事故致因理论,揭示事故产生总根源 28

第三节 生产安全事故(事件)分类及其规律性研究 36

一、生产安全事故分类方法和分类原则 37

二、国内外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普遍规律 39

第四节 非线性安全生产系统学的主要范畴与基本原理 40

一、非线性安全生产系统学的主要范畴 40

二、非线性安全生产系统学的普遍公理——“安全第一”绝对性与相对性公理 47

三、非线性安全生产系统学的基本原理 48

第五节 当代安全生产系统科学理论与应用的创新之路 49

一、从系统科学体系考察安全生产本质特征与规律 49

二、全面运用非线性系统辩证思维方式与系统研究方法 49

第四章 安全生产系统的影响因素和敏感性变量分析 51

第一节 安全生产系统的影响因素与相关概念表述 51

一、安全生产系统的宏观影响因素 51

二、安全生产相关概念的定性与定量表述 51

三、安全与风险的直接因素和敏感性变量研究思路 53

第二节 安全生产变量群 53

一、安全生产自变量群 54

二、安全生产因变量群 56

三、安全生产指标群 57

四、提取敏感性变量的方法群 58

五、重整化群方法 62

第三节 安全生产系统的敏感性变量分析 68

一、非参数统计法 68

二、方差分解法 68

第五章 非线性安全生产系统学的人文社会系统观研究 69

第一节 从人文社会科学视角考察安全生产的系统功能 69

第二节 企业安全生产模式、发展战略及其战略原则 69

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安全生产模式 69

二、我国企业安全生产发展战略及其战略原则 70

第三节 安全生产系统中的三体问题及三体博弈 76

一、N体问题与三体问题的相关概念 76

二、研究三体问题的方法论及其数学方程 77

三、限制性三体问题及其求解方案 79

四、三体问题中的混沌现象 79

五、安全生产系统中的博弈理论 80

第四节 安全生产系统的体制机制创新与变革研究 83

一、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存在问题的系统分析 83

二、安全生产系统组织机构建制、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86

第六章 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辩证关系的研究 90

第一节 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国内研究现状 90

一、安全内涵、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相关概念 90

二、我国学者关于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近期研究成果综述 91

第二节 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指标群的选择 92

一、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的选择 92

二、安全生产状态的常用统计指标 92

第三节 近年来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与安全状态指标的确定 92

一、2001—2010年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 92

二、安全生产状态度量指标的确定 93

第四节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度量指标的确定 95

第五节 安全生产状态与经济发展函数关系的量化分析 96

第六节 安全生产投入的非线性优化模型 98

一、安全生产投入-事故损失模型 99

二、安全投入非线性优化模型的建立 99

第七节 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及其实证分析 101

一、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的涵义 101

二、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的实证应用 103

三、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演变的规律性 110

第八节 结论:全面协调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关系,促进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 115

第七章 安全生产系统工程与系统管理实践研究 117

第一节 安全生产系统工程及其创新研究 117

一、安全生产系统工程的“四维结构” 117

二、安全生产系统工程的“四定分析综合集成法” 119

第二节 安全生产系统管理模式与原理原则 121

一、安全生产系统管理新模式 121

二、安全生产系统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相应原则 122

第八章 安全生产新技术开发与安全产业概论 133

第一节 安全生产的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133

一、开展安全生产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的极端重要性 133

二、安全生产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第二节 安全生产新技术开发分论 135

一、煤矿安全生产新技术 135

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新技术 137

三、石油化工安全生产新技术 137

四、消防安全新技术 138

五、水利水电安全生产新技术 139

六、道路交通安全新技术 140

七、建筑施工安全新技术 141

八、职业危害防治新技术 142

第三节 建构信息化、智能化的物联网络 143

一、物联网(传感网)的定义与内涵 143

二、物联网概念产生的背景与发展前景 144

三、物联网技术原理及其用途 146

四、建构安全生产领域的物联网体系 148

五、物联网技术开发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 156

六、推动安全生产物联网系统建设的诸种模式与对策措施 158

七、简要结论 163

第四节 大力培育与发展我国的安全产业 164

一、安全产业的内涵和分类 164

二、加快安全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68

三、国外安全产业发展的启示 168

四、我国发展安全产业的机遇和挑战 169

五、对我国大力发展安全产业的对策建议 170

第九章 安全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176

第一节 国内外安全生产评价研究现状 176

第二节 安全生产评价创新性研究领域 177

一、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系统评价 177

二、安全生产体系的事故发生机理分析 177

三、安全生产影响因素的空间格局分析 177

四、安全生产与经济耦合发展的综合评判 178

五、安全生产状态-隐患耦合评价方法 178

第三节 安全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178

一、安全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79

二、安全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框架 179

第四节 安全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80

一、安全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181

二、安全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步骤 181

三、安全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类型 181

四、安全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183

第五节 安全生产评价指标的具体说明 183

一、安全生产压力 183

二、安全生产状态 184

三、安全事故响应 184

第六节 评价指标体系各层次权重的确立 184

一、权重确定方法选择 184

二、层次分析法(AHP)的原理和步骤 185

三、主成分分析法原理与步骤 186

四、层次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的结合 187

第七节 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 187

第十章 安全生产预防体系与保障体系研究 190

第一节 安全生产预测与预报的基本概念 190

一、预测与预报的科学涵义 190

二、未来状态的可预测性 191

三、预测结果的不准确性 191

四、现有预测建模原理 192

五、预测目标 193

第二节 预测方法群 194

一、预测方法分类 194

二、常用定性预测方法评述 195

三、常用定量预测方法 196

第三节 非线性混沌预测 203

一、混沌现象 203

二、混沌现象的特性与本质 203

三、混沌理论的预测观 205

四、混沌预测建模原理 205

第四节 预测方法选择与预测结果评价 206

一、预测方法的选择 206

二、预测误差的评判 206

三、预测精确性的衡量指标 207

四、预测监控与追踪信号 208

五、预测结果的评价准则 208

第五节 国内外生产安全风险预测预报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09

一、定性预测方法群 209

二、定量预测方法群 210

第六节 建构安全生产预防体系,强化风险预控管理 210

一、目标定位 210

二、主攻方向 210

第七节 建立与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213

一、我国现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3

二、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主要目标及其研究内容与方法 214

第十一章 全面建构安全生产保险制度体系 217

第一节 几个相关概念的科学判定 217

一、安全生产 217

二、工伤保险 217

三、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217

四、安保互动 218

第二节 安全生产工伤保险 218

一、发达国家推行工伤保险制度的概况 218

二、国外工伤保险制度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221

三、我国实施与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的概况 222

第三节 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226

一、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目标定位及其重大意义 226

二、推行“高强险”制度的理论基础 229

三、国外高危行业责任保险发展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235

四、我国高危行业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现状分析 235

五、对我国高危行业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对策建议 237

第四节 巨灾保险制度 240

一、巨灾风险、巨灾保险与巨灾风险管理概述 240

二、我国巨灾危害与巨灾保险的现状分析 242

三、国外推行巨灾保险制度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244

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可持续的巨灾保险体系 245

第十二章 系统科学、非线性科学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创造性运用 248

第一节 一般系统科学之兴起及其方法论意义 248

一、安全生产系统论 248

二、安全生产信息论 250

三、安全生产控制论 253

四、安全生产耗散结构论 258

五、安全生产协同论 260

六、安全生产突变论 262

第二节 安全生产定性研究的非线性新论与自组织方法 264

一、非线性科学理论与方法及其在安全生产领域的应用 264

二、安全生产系统中的非线性效应 268

三、系统自组织理论方法及其应用 270

第三节 安全生产定量研究的非线性数学模型群 271

一、混沌—灰色系统理论预测模型 271

二、突变理论模型研究 276

三、人的行为事故分析模型 283

四、人工神经网络安全评价模型 288

五、时间序列分析模型 292

六、突发事件连锁反应网络模型 296

七、安全生产管理分析模型 301

八、安全生产监管的信息管理 308

第十三章 安全生产的系统决策与综合对策研究 311

第一节 追求“五大安全”,促进“五大发展” 311

一、指导思想与决策对策创新:安全生产胜利之本 311

二、全面追求安全生产的“五大安全” 312

三、大力促进经济社会的“五大发展” 313

第二节 狠抓安全生产“十大要素”,落实安健环质系统管理 313

一、健全安全法制 314

二、完善安全政策 314

三、提高安全投入 314

四、创新安全科技 314

五、加强安全教育 314

六、弘扬安全文化 315

七、创新安全体制机制 315

八、坚持安全预测预报 315

九、推行安全责任制 315

十、完善安全监管制度 316

第三节 软硬两手并举:多种维护生产安全手段的综合应用 316

一、创造性运用行政手段 316

二、狠抓安全科技手段与信息手段 318

三、充分运用安全教育手段 318

四、经济手段与法制手段相辅相成 318

第四节 大力提升安全发展协调度,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能力建设 319

一、大力提升安全发展协调度 319

二、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能力建设 320

三、推进安全生产“软实力”建设:力求变检查为监控、变惩办为引导 320

第五节 切实推进安全生产“五大体系”建设,加速建成安全健康型社会 321

一、狠抓生产事故预防体系建设 321

二、优化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建设 321

三、强化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323

四、创新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 323

五、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 325

六、未来安全生产总目标:加速建成安全健康型社会 327

第六节 普遍推广应用企业安全生产的“人体系统管理模式” 328

一、柴里煤矿“人体系统管理模式”的基本点及其实施佳绩 328

二、柴里煤矿全面创新的系统管理模式 329

三、实施内部市场化监管机制 333

四、构建企业学习型组织 336

五、推行准军事化管理 339

六、强化自主管理 341

七、构筑企业文化,狠抓安全文化 344

八、大力坚持多元发展理念 346

第十四章 国内外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的范例-案例分析 348

第一节 国外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与系统管理模式的范例分析 348

一、美、英、法、俄等国安全生产体制与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 348

二、日本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并开展相关活动的成功经验 350

第二节 国内外企业维护生产安全成功经验的若干范例分析 351

一、南非NOSA公司的NOSA五星安健环综合管理系统 352

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HSE系统管理的创新实践 356

三、中国神华集团NOSA安健环管理体系的创新实践 361

四、智利圣何塞铜矿营救受困矿工的成功实践及其启示 381

五、科学救援创造生命奇迹——四川威远八田煤矿抢救被困矿工的成功实践 383

第三节 国内外企业爆发重大安全事故沉痛教训的若干案例分析 386

一、山西省襄汾特大尾矿库溃坝事故根源与深刻教训 386

二、黑龙江省鹤岗新兴煤矿特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根源与深刻教训 387

三、华晋公司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的沉痛教训 389

四、大连中石油公司“7·16”管道爆炸火灾事故的沉痛教训 391

五、近几年来我国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沉痛教训 393

六、日本丰田牌汽车召回事件的深刻教训 396

七、墨西哥湾深海钻井平台爆破沉没和严重漏油事件的深刻教训 402

八、河南禹州煤矿矿难事件“悲剧重演”的深刻教训 405

主要参考文献 408

后记 415

查看更多关于非线性安全生产系统学导论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