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山西地质趣谈

山西地质趣谈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天文地球

  • 购买点数:9
  • 作 者:王润福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16075399
  • 标注页数:174 页
  • PDF页数:190 页
图书介绍:山西素有“表里山河”之美誉,又以矿产丰富而著称,本书收集了山西的煤、铁、铝、铜等优势矿产的奇闻轶事,把流传民间的上古神话、故事、传说乃至成语、谚语与地质联系起来,对旅游中被神化了的地质现象做出科学解释。本书突出趣味性,不强调科学性和系统性,仅在讲述奇闻趣事的同时,普及一些地质知识,以期激发广大读者对地质科学的兴趣,珍爱地球家园,可供一般读者参考。

查看更多关于山西地质趣谈的内容

图书介绍

第一篇 矿产与地质 1

一、山西煤乡煤成海 3

(一)山西煤矿甲天下 3

(二)山西煤海沧桑史 5

(三)山西煤炭趣话 8

二、山西铁矿似繁星 11

(一)满天星星窝子矿 12

(二)山顶皓月大铁矿 13

(三)锅底捞稠富铁矿 15

三、石灰岩、白云岩也是矿 16

(一)石灰岩的用途广 17

(二)白云岩的新用途 18

(三)泥灰岩中的石膏矿 19

四、山西矿产趣闻 20

(一)母子分离金刚石 20

(二)拣石料起家石材业 21

(三)为何豆罗的沙质量好 22

(四)五台山的狗头金 23

(五)形若发丝自然银 25

(六)其貌不扬的铝土矿 26

(七)中条处处有铜矿 28

(八)吕梁铅矿最古老 29

第二篇 奇石与地质 31

一、山西的观赏石 33

(一)异军突起的垣曲奇石 33

(二)品类繁多的垣曲观赏石 34

(三)其他地区的观赏石 37

二、地质奇石 38

(一)世界最古老的虫迹化石 38

(二)我国最古老的食盐化石 39

(三)我国最古老的叠层石 40

(四)我国最古老的雨痕 41

(五)我国最古老的地震记录 41

(六)石球之乡在永和 42

(七)芦芽峰林聚奇石 45

三、山西的化石 47

(一)观赏性动物化石 47

(二)观赏性植物化石 54

四、山西的矿物晶体 56

第三篇 地理与地质 59

一、山西地理之谜 61

(一)分水岭上天池之谜 61

(二)宁武万年冰洞之谜 64

(三)山西陨石之谜 66

(四)丹河通航之谜 67

二、有地质意义的地名 68

(一)应县石柱村 68

(二)垣曲县鸡蛋坪 69

(三)潞城市石梁村 69

(四)壶关县天桥村 70

(五)五台县炭窑坪 71

(六)雁门关下金沙滩 72

(七)石膏山上无石膏 72

三、从地理名称查地质变迁 73

(一)万泉无泉 73

(二)平陆不平沟三千 74

(三)茹湖宿雁今何在? 75

(四)忻口开河十万年 79

第四篇 传说与地质 81

一、女娲炼石补天中的科学猜想 83

二、从精卫填海的神话说起 85

三、羿射九日话气候 88

四、历史传说中的地质背景 89

(一)蚩尤战黄帝意在夺盐 89

(二)我国第一洞房的故事 94

(三)从“打开灵石口,困干晋阳湖”谈起 96

(四)大禹治水的故事 98

(五)伏羲氏与永和县黄河乾坤湾 106

(六)北武当神灵故事探源 111

第五篇 旅游与地质 113

一、名山胜境的地质解释 115

(一)清凉世界五台山 115

(二)五台佛迹地质解 117

(三)蛇龟石为武当山正名 121

(四)北岳恒山神迹考 123

(五)石窟造像砂岩成就 123

(六)龙行黄河 天下永和 125

二、历史传说地质解 130

(一)围棋源出棋子山 130

(二)沧桑见证何处觅 132

(三)芦芽栈道出有因 133

三、山川奇景地质解 135

(一)石窝宝镜水漩就 135

(二)土柱戴帽风雨蚀 136

(三)山顶溶盆大如城 137

(四)天门、石门立太行 139

(五)洞中飞瀑响如雷 140

(六)天缝夹蛋奇又巧 142

(七)溶洞深处藏“木琴” 143

(八)抱犊山庄今犹存 143

(九)永和摩崖水蚀成 145

第六篇 生活与地质 149

一、山西人饮食习惯与地质关系 151

(一)为何山西人爱吃醋 151

(二)为何山西的面食花色最多 153

(三)运城盐湖盐从何处来 154

二、窑洞类型与地质的关系 156

三、进出省界的困难 160

(一)太行隆起行路难 160

(二)大河分割过渡难 163

(三)北行长唱走西口 165

(四)山西人的恋乡情结 167

四、山西地质灾害严重 168

(一)山西的地方病——饮水带来的疾病 168

(二)山西的地震 169

(三)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170

(四)山洪 171

查看更多关于山西地质趣谈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