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基础医学概论

基础医学概论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医药卫生

  • 购买点数:15
  • 作 者:楼新法编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308102353
  • 标注页数:468 页
  • PDF页数:484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遵循“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结合非医专业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内容安排以“正常人体结构机能—病原生物—异常结构机能”为主线,将解剖、组胚、生理、微生物、免疫、生化、病理解剖、病理生理等多门基础医学课程有机融合为解剖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和病理学三篇,力求循序渐进,简洁易懂,为学生就业和专业拓展提供必备、够用的医学基础知识。

查看更多关于基础医学概论的内容

图书介绍

绪论 1

一、基础医学概论的课程性质 1

二、基础医学概论的研究内容 1

三、基础医学概论的学习目标 2

第一篇 解剖生理学基础 5

第一章 人体基本构成 5

第一节 生物大分子 5

一、蛋白质 5

二、核酸 10

三、酶 15

第二节 细胞 20

一、细胞结构和功能 20

二、细胞增殖 24

三、细胞分化 25

第三节 基本组织 25

一、上皮组织 26

二、结缔组织 32

三、肌组织 41

四、神经组织 46

第二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 53

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53

一、新陈代谢 53

二、兴奋性 54

三、适应性 54

第二节 神经和肌肉的一般生理 55

一、细胞膜的转运功能 55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59

三、兴奋的传递 61

四、骨骼肌的收缩 63

第三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 69

一、神经调节 70

二、体液调节 70

三、自身调节 71

四、生理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原理 71

第三章 人体各系统的解剖生理 73

第一节 运动系统 74

一、骨 74

二、骨连结 76

三、人体各部骨的组成及其主要连结 77

四、肌 80

第二节 神经系统 87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87

二、神经系统生理 110

第三节 脉管系统 136

一、心脏的结构 136

二、心脏的功能 144

三、血管的组织解剖 151

四、血管的功能 159

五、血液组成和功能 165

第四节 呼吸系统 171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171

二、呼吸生理 179

第五节 消化系统 186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187

二、消化生理 204

第六节 泌尿系统 212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212

二、尿生成的过程 221

三、尿生成的调节 228

第七节 生殖系统 231

一、男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 231

二、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 237

第八节 内分泌系统 243

一、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44

二、激素 244

三、下丘脑与垂体 248

四、甲状腺 250

五、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 252

六、胰岛 253

七、肾上腺 255

第九节 感觉器官和皮肤 257

一、皮肤 258

二、视器 259

三、前庭蜗器 264

第二篇 病原生物学基础 271

第四章 细菌 271

第一节 细菌形态和结构 271

一、细菌形态 271

二、细菌的结构 272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 274

一、细菌的生长条件 274

二、细菌的致病性 274

第三节 细菌染色和消毒灭菌 276

一、细菌染色 276

二、消毒灭菌 277

第四节 常见的致病性细菌 278

一、葡萄球菌 278

二、链球菌 279

三、脑膜炎双球菌 279

四、淋球菌 280

五、大肠杆菌 280

六、霍乱弧菌 281

七、结核杆菌 281

八、破伤风杆菌 282

第五章 病毒 284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复制 284

一、病毒的形态 284

二、病毒的结构 284

三、病毒的复制 285

第二节 病毒的感染 286

一、病毒的感染方式 286

二、病毒感染的类型 286

三、干扰素 287

第三节 常见主要病毒 287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 288

二、麻疹病毒 288

三、流感病毒 289

四、SARS病毒 290

五、乙肝病毒 291

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92

七、狂犬病毒 294

八、单纯疱疹病毒 295

九、虫媒病毒 296

第六章 其他病原微生物 298

第一节 衣原体 298

一、生物学性状 299

二、致病 299

三、防治 299

第二节 支原体 299

一、生物学性状 300

二、致病 300

三、防治 300

第三节 梅毒螺旋体 301

一、生物学性状 301

二、致病 301

三、防治 302

第四节 真菌 302

一、生物学性状 302

二、致病及常见的致病真菌 303

三、防治 303

第七章 人体寄生虫学概论 305

一、概述 305

二、寄生虫和宿主及生活史 305

三、寄生虫和宿主相互作用 305

四、寄生虫病流行与防治 306

第八章 医学蠕虫 308

第一节 似蚓蛔线虫 308

一、形态 308

二、生活史 309

三、致病及防治 309

第二节 钩虫 310

一、形态 310

二、生活史 310

三、致病及防治 311

第三节 蠕虫住肠线虫 312

一、形态 312

二、生活史 312

三、致病及防治 313

第四节 华支睾吸虫 314

一、形态 314

二、生活史 314

三、致病及防治 314

第五节 卫氏并殖吸虫 315

一、形态 315

二、生活史 315

三、致病及防治 317

第六节 日本血吸虫 317

一、形态 317

二、生活史 317

三、致病及防治 318

第七节 链状带绦虫 319

一、形态 319

二、生活史 319

三、致病及实验诊断 320

四、防治 320

第九章 医学原虫 322

第一节 医学原虫学概述 322

一、形态 322

二、运动 323

三、生殖 323

四、生活史类型 323

五、致病特点 323

第二节 溶组织内阿米巴 324

一、形态 324

二、生活史 324

三、致病 324

四、实验诊断 326

五、流行病学 326

六、治疗和预防 326

第三节 阴道毛滴虫 327

一、形态与生活史 327

二、致病 327

三、防治 328

第四节 疟原虫 328

一、形态和生活史 328

二、致病 329

三、实验诊断 331

四、流行病学 331

五、防治 332

第十章 医学免疫学 333

第一节 医学免疫学概述 333

一、免疫学发展阶段 333

二、免疫系统及其功能 334

三、免疫的类型 335

第二节 抗原 336

一、抗原的概念及基本特性 336

二、抗原的种类 338

第三节 抗体 339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339

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340

三、免疫球蛋白的其他成分 340

四、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340

五、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 341

六、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341

七、各类免疫球蛋白的重要特性 342

八、人工制备的抗体类型 342

第四节 免疫系统 343

一、免疫系统 343

二、免疫细胞 344

三、免疫分子 347

第五节 免疫应答 354

一、概述 354

二、细胞免疫 355

三、体液免疫 356

四、免疫耐受 357

第六节 超敏反应 359

一、Ⅰ型超敏反应 359

二、Ⅱ型超敏反应 361

三、Ⅲ型超敏反应 362

四、Ⅳ型超敏反应 363

第三篇 病理学基础 367

第十一章 疾病概论 367

第一节 健康 367

一、健康的概念 367

二、亚健康状态 367

三、衰老 367

第二节 疾病 368

一、疾病的定义 368

二、疾病发生的原因 368

三、疾病发生的条件 369

四、疾病发生的规律 369

五、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371

六、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372

第十二章 应激 374

第一节 概述 374

一、应激 374

二、应激原 374

三、应激的分类 375

四、全身适应综合征 375

第二节 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376

一、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376

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377

三、其他内分泌反应 378

第三节 应激的细胞反应 378

一、热休克蛋白 378

二、急性期反应蛋白 380

第四节 应激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 380

一、能量代谢变化 380

二、神经系统变化 381

三、心血管系统改变 381

四、消化系统变化 381

五、免疫系统变化 381

六、内分泌系统改变 382

七、血液系统变化 382

八、创伤后应激综合征 382

第五节 应激的防治原则 382

一、排除应激原 382

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383

三、补充营养 383

四、恰当的心理治疗、护理 383

五、其他疗法 383

第十三章 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384

第一节 适应 384

一、萎缩 384

二、肥大 385

三、增生 386

四、化生 386

第二节 变性 386

一、细胞水肿 386

二、脂肪变 387

三、玻璃样变性 387

四、淀粉样变 387

五、黏液样变性 388

六、病理性色素沉积 388

七、病理性钙化 388

第三节 细胞死亡 388

一、坏死 388

二、凋亡 391

第四节 修复 391

一、再生 391

二、纤维性修复 393

第十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395

第一节 充血与淤血 395

一、充血 395

二、淤血 396

第二节 出血 397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397

二、病理变化 397

三、后果 398

第三节 血栓的形成 398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398

二、血栓的形成、类型及形态 399

三、血栓的结局 400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400

第四节 栓塞 400

一、栓子运行的途径 401

二、栓塞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401

第五节 梗死 403

一、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403

二、梗死的病变及类型 403

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404

第十五章 炎症 406

第一节 炎症的原因 406

一、物理性因子 406

二、化学性因子 406

三、生物性因子 406

四、免疫反应 407

五、异物 407

第二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407

一、局部表现 407

二、全身反应 407

第三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408

一、变质 408

二、渗出 408

三、增生 411

第四节 炎症的病理学分类 412

一、变质性炎 412

二、渗出性炎 412

三、增生性炎 414

第五节 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415

一、痊愈 415

二、迁延不愈或转为慢性 416

三、蔓延扩散 416

第十六章 发热 418

第一节 发热的概念 418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 419

第三节 发热的发病机制 420

一、内生致热原的信息传递 420

二、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 421

三、调节性体温升高 421

第四节 发热的时相 422

一、体温上升期 422

二、高温持续期 423

三、体温下降期 423

第五节 发热时机体功能和代谢变化 424

一、生理机能改变 424

二、代谢改变 424

第六节 发热处理与防治的原则 425

一、适度发热的处理原则 425

二、下列情况应及时解热 425

三、选择合理解热措施 426

第十七章 休克 427

第一节 休克的概念 427

第二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427

一、休克的病因 427

二、休克的分类 428

第三节 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429

一、休克早期(代偿期,微循环缺血缺氧期) 430

二、休克中期(可逆失代偿期,休克进展期,微循环淤血缺氧期) 431

三、休克晚期(不可逆期,休克难治期,微循环衰竭期) 432

第四节 休克时的细胞损伤与器官功能变化 433

一、细胞损伤及代谢障碍 433

二、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434

第十八章 肿瘤 437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437

第二节 肿瘤的特性 437

一、肿瘤的肉眼形态 437

二、肿瘤的组织结构 439

三、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439

第三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441

一、肿瘤的命名 441

二、肿瘤的分类 442

第四节 癌前疾病、癌前病变和原位癌 443

一、癌前病变 443

二、不典型增生 444

三、原位癌 444

第五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444

一、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444

二、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447

第六节 常见的肿瘤 448

一、上皮性肿瘤 448

二、间叶组织肿瘤 449

三、神经外胚叶肿瘤 450

四、多种组织构成的肿瘤 451

第十九章 重要器官的功能不全 452

第一节 心力衰竭 452

一、心力衰竭的病因 452

二、心力衰竭的诱因 452

三、心力衰竭的分类 453

四、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 453

五、心力衰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454

第二节 呼吸衰竭 455

一、原因和发病机制 456

二、主要代谢功能变化 458

第三节 肝功能衰竭 459

一、肝性脑病的概念、分类与分期 459

二、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459

三、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461

第四节 肾功能衰竭 461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 461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 464

三、尿毒症 466

参考文献 468

查看更多关于基础医学概论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