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购买点数:16
  • 作 者:王步标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040010127
  • 标注页数:536 页
  • PDF页数:552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1

二、内环境与稳态 3

三、人体功能的反应与适应 13

第一篇 新陈代谢 20

第一章 物质代谢 20

第一节 概述 20

一、物质代谢的概念 20

二、物质代谢的三个阶段 20

三、酶 22

第二节 糖的代谢 25

一、糖的化学及糖的功能 25

二、糖的消化吸收和吸收后的去路 28

三、糖的氧化分解 29

四、线粒体和生物氧化 33

第三节 脂类的代谢 37

一、脂类的化学和生理功能 37

二、脂肪的消化吸收及吸收后的去路 39

三、脂肪的代谢 40

第四节 蛋白质代谢 42

一、蛋白质的化学及生理功能 42

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44

三、蛋白质的代谢 45

第五节 代谢终产物的排除 47

一、肾脏的泌尿过程 48

二、尿的理化特性及运动对尿成分的影响 52

第二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57

第一节 概述 57

一、能量代谢的概念 57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60

第二节 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 64

一、运动时的能量供应过程 64

二、肌肉活动过程中能源物质的动用 67

三、人体内三种能量系统的特性 70

四、能量连续统一体的概念及其应用 74

第三节 体温 83

一、人体的正常体温 83

二、体温的恒定 84

三、运动时体温的变化 88

第三章 激素对代谢的调控及其在运动中的反应 92

第一节 概述 92

一、内分泌腺和激素的概念 92

二、激素作用原理和激素分泌的调节 93

三、各内分泌腺的功能概述 95

第二节 激素对血糖水平的调控 97

一、血糖稳态的保持 97

二、运动时血糖水平的调控 98

第三节 植物性神经系统与肾上腺 100

一、植物性神经系统 100

二、肾上腺髓质激素——儿茶酚胺 103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 107

第四节 其它激素在运动中的反应和适应 110

一、生长激素 110

二、甲状腺素 112

三、雄性激素 112

第二篇 神经和骨骼肌 116

第四章 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 116

第一节 兴奋性 116

一、兴奋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116

二、组织发生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118

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19

一、细胞的静息电位 119

二、动作电位 121

三、动作电位的传播 125

第三节 神经肌肉间兴奋的传递 126

一、运动单位 126

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127

第五章 骨骼肌 131

第一节 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 131

一、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133

二、骨骼肌的收缩 137

三、肌肉收缩的形式 143

四、肌肉的机械功和功率 148

五、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149

第二节 肌肉收缩的力量和速度 157

一、肌肉收缩的力量 157

二、肌肉收缩的速度 164

第三篇 躯体运动的神经调节 173

第六章 感觉器官 173

第一节 概述 173

一、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173

二、感受器活动的一般特征 174

第二节 视觉器官 175

一、眼的折光功能 176

二、视网膜的感光功能 179

三、其它视觉功能 180

第三节 听觉器官 184

一、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184

二、耳蜗对声音的初步分析 186

第四节 前庭器官 187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和适宜刺激 188

二、前庭器官的主要功能和前庭反射 190

第五节 躯体感觉 191

第七章 躯体运动的调节 196

第一节 牵张反射 196

一、牵张反射的概念及其反射弧 196

二、牵张反射的感受装置 197

第二节 脑干、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对躯体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200

一、脑干对姿势的调节 200

二、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03

第三节 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06

一、大脑皮层主要运动区 206

二、锥体系与锥体外系 207

第八章 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学分析 212

第一节 条件反射的学说 212

一、条件反射的建立 213

二、条件反射的分化 215

三、大脑皮层的动力定型 217

四、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218

第二节 运动条件反射 220

一、运动技能的条件反射本质 220

二、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221

第三节 记忆痕迹与运动构型 224

一、信息的来源 225

二、运动的感觉“记忆痕迹”与运动构型 226

第四篇 氧运输系统 231

第九章 呼吸系统的通气与换气功能 231

第一节 肺通气 231

一、肺的容量 231

二、肺通气量 234

三、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 237

四、肺通气的调节 240

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 243

一、气体交换的部位、机制及影响因素 244

二、运动和训练对肺扩散容量的影响 247

第十章 氧的运载工具血液 251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251

一、血液的组成 251

二、血液的功能 257

第二节 血液的载氧功能 258

一、血液的载氧方式 258

二、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及其特点 259

三、运动对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的影响 260

第三节 血液载运CO2的功能 262

一、HCO3形式的结合 263

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的结合 263

第十一章 血液循环 267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267

一、心动周期与心率 267

二、心室的射血和充盈 269

三、心泵功能的评定 272

四、心脏泵功能的调节 273

五、心脏泵功能的储备 277

第二节 血流与血压 278

一、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279

二、动脉血压 282

三、静脉血压与血流 288

第三节 微循环、组织液的生成与淋巴回流 290

一、微循环 290

二、组织液 291

三、淋巴液的生成与淋巴循环 292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293

一、神经调节 294

二、体液调节 300

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及其调节 301

第十二章 氧运输系统功能能力的评定和训练 317

第一节 运动中氧的供需 317

一、需氧量与吸氧量 317

二、稳定状态 318

三、氧亏和氧债 318

第二节 最大吸氧量 321

一、测定方法 321

二、最大吸氧量的表示方法与正常值 323

三、决定(或影响)最大吸氧量的生理因素 325

四、训练对最大吸氧量的影响 332

第三节 无氧阈 336

一、无氧阈的测定方法和表示方法 337

二、无氧阈值与运动训练 338

第四节 有氧工作能力的训练(有氧训练) 340

一、方法 340

二、强度 341

三、持续时间 341

四、次数 342

第五篇 生理学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应用 346

第十三章 体育教学和业余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346

第一节 体育教学原则的生理学基础 346

一、全面身体发展原则 346

二、循序渐进原则 350

三、个别对待原则 351

第二节 体育教学和业余训练的生理负荷量 353

一、生理负荷量的涵义及衡量方法 353

二、体育课的生理负荷量 355

三、业余训练的生理负荷量 356

第三节 起赛状态、准备活动和进入工作状态 360

一、起赛状态 360

二、准备活动 361

三、进入工作状态 363

第四节 疲劳与恢复过程 365

一、运动性疲劳 365

二、恢复过程 368

第十四章 训练方法和几种主要运动项目的生理学分析 378

第一节 几种常用训练方法的生理学分析 378

一、持续训练法 378

二、间歇训练法 379

三、重复训练法 380

四、循环训练法 382

第二节 力量的训练 383

一、力量训练的若干因素(PIRTS方案) 383

二、力量训练的若干生理原则 386

三、几种力量训练方法的生理学分析 388

四、肌肉延迟性疼痛的原因与对策 392

第三节 几种主要运动项目的生理学分析 393

一、田径 393

二、游泳 399

三、体操 402

四、球类 404

五、武术 407

第十五章 训练的生物学适应 411

第一节 运动系统 411

一、相对安静状态下运动系统的若干特征 411

二、评定长期训练对运动系统影响的方法 412

第二节 氧运输系统 414

一、运动与心脏 414

二、运动负荷后氧运输系统的特征 420

三、氧运输系统功能常用的简易评定方法 424

第三节 能量的利用 430

一、机械效率和影响运动中机械效率的因素 430

二、训练对运动时能量利用节省化的影响 431

第四节 身体组成 432

一、身体组成的概念及年龄性别特点 432

二、体组成的测定方法 433

三、运动员体脂的特点 436

第十六章 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和体育锻练中的年龄特征问题 440

第一节 生长与发育规律 440

一、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440

二、影响生长发育的若干因素 443

三、青春发育期 445

第二节 儿童少年备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与运动 446

一、运动系统的特点与运动 447

二、神经系统的特点与运动 449

三、心血管系统的特点与运动 450

四、呼吸系统的特点与运动 452

五、内分泌系统的特点与运动 452

第三节 身体素质发展的年龄特征 454

一、身体素质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454

二、各项身体素质的年龄特征 455

第十七章 女子体育与老年体育 462

第一节 体力工作能力的性别差异 462

一、女性若干解剖生理特点 462

二、月经周期与体育锻炼 467

第二节 老年体育的生理学问题 469

一、运动对延缓衰老过程的影响 470

二、老年人锻炼的若干问题 472

第六篇 运动生学实验指导 476

一、前言 476

二、实验内容 477

三、常用实验仪器介绍和常用溶液的配制 529

查看更多关于运动生理学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