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肿瘤学

肿瘤学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医药卫生

  • 购买点数:16
  • 作 者:曾益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117035021
  • 标注页数:536 页
  • PDF页数:556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对肿瘤认识发展的历史 2

一、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2

二、西医对肿瘤的认识 2

第二节 肿瘤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5

一、流行病学状况 5

二、肿瘤的发病机制 6

三、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6

四、我国的肿瘤研究 7

第二章 肿瘤多因素多步骤发病机制 10

第一节 化学致癌 11

一、化学致癌物的分类 11

二、化学致癌物的代谢活化 11

三、DNA加合物的形成 12

六、化学致癌物的累积和协同效应 13

四、遗传因素影响对致癌物的敏感性 13

五、化学致癌物诱发的肿瘤与特定的基因改变有关 13

七、常见的化学致癌物 14

第二节 物理致癌 14

第三节 致瘤病毒 15

一、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癌 18

二、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 18

三、EB病毒与鼻咽癌 18

四、HTLV与人类T细胞白血病 18

第四节 遗传因素 19

第五节 肿瘤发病的多阶段 20

一、癌变的二阶段学说 20

二、癌变多阶段的分子基础 21

三、人类肿瘤的多阶段模型 22

第六节 问题与方向 23

第三章 癌基因 26

第一节 癌基因研究的发展历史 27

一、实验肿瘤学的诞生 27

二、环境致癌和遗传因素与细胞癌变关系的确立 28

三、肿瘤基因学说的提出 28

四、癌基因、抑癌基因理论的确立与细胞信号传导 29

五、细胞癌变多阶段假说的分子模型 30

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与癌变机制 30

七、肿瘤的多基因变异累积特性与人类基因组研究 30

八、我国肿瘤相关基因研究的回顾 31

第二节 RNA肿瘤病毒与病毒癌基因 31

一、逆转录病毒与细胞原癌基因活化 32

二、癌基因的分类与功能 33

三、肿瘤DNA介导细胞转化与癌基因的鉴定 34

一、点突变与癌基因 36

第三节 基因变异方式与原癌基因活化 36

二、DNA扩增与癌基因 38

三、染色体重排与癌基因 38

四、癌基因甲基化改变 39

五、基因过量表达与癌基因的关系 39

第四节 癌基因与人类肿瘤 42

一、Ras基因变异与肿瘤 42

二、Myc基因变异与肿瘤 43

三、Neu基因 43

四、c-Met基因变异与胃粘膜病变的演化 44

五、Bcl-2基因与细胞程序化死亡 45

六、Mdm2基因扩增的生物学意义 45

七、细胞周期蛋白 46

第五节 癌基因与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48

一、环境致病因素与癌基因变异的累积 48

二、细胞癌变的分子模型与肿瘤相关基因的鉴定 48

三、致癌与抗癌因素调节的肿瘤相关基因的鉴定 49

第六节 癌基因与肿瘤的关键科学问题 51

第四章 抑癌基因 55

第一节 抑癌基因研究的历史回顾 56

第二节 Rb基因 57

一、Rb基因的生物学特性 58

二、Rb基因异常与肿瘤 59

三、Rb基因产物异常与肿瘤 59

第三节 p53基因 59

一、p53基因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59

二、p53基因异常与肿瘤 60

三、p53基因产物的研究进展 61

四、p53基因对细胞内基因转录的调节 61

第四节 p16基因 63

一、p16基因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63

三、p16基因异常与肿瘤 64

二、p16基因的调控 64

第五节 p15基因 65

一、p15基因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65

二、p15基因异常与肿瘤 65

第六节 PTEN基因 66

一、PTEN基因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66

二、PTEN基因异常与肿瘤 66

三、PTEN基因与遗传性肿瘤 67

第七节 FHIT基因 67

一、FHIT基因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68

二、FHIT基因异常与肿瘤 68

第八节 BRCA基因 69

一、BRCA基因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69

二、BRCA基因异常与肿瘤 69

二、APC和MCC基因 70

一、DCC基因 70

第九节 其它抑癌基因 70

三、WT1基因 71

四、NF1和NF2基因 71

五、HNPCC基因 71

六、VHL基因 72

七、DPC4基因 72

第十节 nm23基因 72

一、nm23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73

二、nm23与肿瘤转移 73

第十一节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74

第五章 信号传导与肿瘤 80

第一节 简要回顾 81

一、细胞外因子 82

二、受体 82

第二节 基本组成 82

三、联结蛋白 84

四、G蛋白 85

五、第二信使 86

六、胞内激酶 87

七、核受体 88

第三节 主要传导通路 89

一、分类 89

二、酪氨酸激酶受体通路 89

三、G蛋白连接受体通路 90

四、TGF-β通路 90

五、TNF通路 90

六、Wnt通路 90

七、Integrin传导通路 91

第四节 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信号传导异常 91

四、Two-hybrid方法 92

三、Kinase Assay 92

第五节 信号传导常用的检测方法 92

二、凝胶滞留法 92

一、Western印迹法 92

第六节 问题与发展趋势 93

第六章 细胞周期与肿瘤 97

第一节 历史回顾 98

一、生命复制之迷的揭开 98

二、肿瘤发生、发展与生命复制研究的会合 100

三、肿瘤与细胞周期研究的重大突破 101

第二节 细胞周期机制的核心——CDK调控机制 103

一、Cyclin是调控CDK活性的主要成分 104

二、Thr 160/161磷酸化 106

三、Thr 14/Tyr 15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106

四、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 107

第三节 细胞周期的两大机制 107

一、细胞周期的驱动机制 108

二、细胞周期的监控机制 109

第四节 细胞周期的界面机制 112

一、细胞周期与DNA修复 112

二、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 114

三、细胞周期与细胞分化 114

第五节 肿瘤细胞周期机制的破坏 114

一、细胞周期监控机制的破坏 115

二、细胞周期驱动机制的破坏 116

第六节 问题与展望 117

第七章 细胞分化与肿瘤 120

第一节 细胞分化的调控 121

一、转录水平的调控 121

二、转录后的调控 124

三、细胞微环境对分化的影响 125

第二节 细胞分化异常和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126

一、PML的结构和功能 127

二、RARα的结构和功能 128

三、PML-RARα的结构和功能 130

第三节 诱导分化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实践 130

一、诱导分化治疗的发展历史 130

二、诱导分化剂 131

三、分化治疗的成功模型: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白血病 134

第四节 实体瘤细胞分化治疗面临的若干问题 136

一、细胞分化的判定标准问题 136

二、诱导分化剂的发展 137

三、分化治疗和实体瘤 138

第八章 细胞凋亡与肿瘤 143

第一节 细胞凋亡的基本特点及其检测方法 144

一、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 144

二、评价细胞凋亡的基本方法 145

三、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概述 147

第二节 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 148

一、Caspases和细胞凋亡 150

二、线粒体和细胞凋亡 154

第三节 重要的凋亡调控基因——Bcl-2家族 156

一、Bcl-2家族成员的发现 156

二、Bcl-2家族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158

三、Bcl-2家族蛋白的活性调节和效应机制 159

第四节 细胞凋亡异常和肿瘤发病学 160

一、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恶性肿瘤 160

二、凋亡活化基因p53、 Bax和恶性肿瘤 161

三、其它凋亡相关蛋白和恶性肿瘤 161

第五节 细胞凋亡干预技术在肿瘤治疗学上的发展前景 162

一、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为目标的基因治疗策略 163

二、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为目标的非基因治疗 164

三、三氧化二砷治疗血液肿瘤的研究 165

第六节 若干有待研究的问题 166

一、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严格界线在事实上尚未完全确立 166

二、Caspase在细胞凋亡发生中的重要性问题 167

三、Bcl-2家族成员调控细胞凋亡的机制问题 168

四、肿瘤细胞凋亡增加还是减少的问题 169

第九章 肿瘤转移 174

第一节 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 175

一、肿瘤多步骤转移机制 175

二、肿瘤侵袭——肿瘤细胞从原发瘤进入循环系统 177

三、肿瘤转移——肿瘤细胞从循环系统进入继发器官 179

四、肿瘤转移的器官选择性 181

五、研究肿瘤转移的动物模型 183

一、基因调控下的肿瘤转移 184

第二节 肿瘤转移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184

二、粘附因子与肿瘤转移 185

三、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 187

四、纤维蛋白溶解酶及其调节因子 188

五、机体免疫状态与肿瘤转移 190

第三节 阻止肿瘤转移的发展方向 191

一、肿瘤转移的基因治疗 191

二、血管生成抑制剂与抗肿瘤转移 192

三、细胞粘附因子抑制剂与抗肿瘤转移 193

第十章 免疫与肿瘤 196

第一节 免疫细胞 197

一、T淋巴细胞 197

二、B淋巴细胞 202

三、自然杀伤细胞 203

四、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加工 204

一、B7分子 205

第二节 细胞粘附分子及MHC系统 205

二、细胞粘附分子-1 206

三、热稳定抗原 207

四、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207

第三节 细胞因子 208

一、白细胞介素 208

二、干扰素 211

三、肿瘤坏死因子 212

第四节 肿瘤抗原及其抗原肽 212

一、人类肿瘤特异性抗原 213

二、人类肿瘤相关抗原 213

第五节 肿瘤免疫耐受的影响因素 214

六、肿瘤诱发的免疫抑制 215

五、肿瘤抗原改变及其封闭作用 215

四、肿瘤细胞分泌抑制因子 215

三、低或弱的免疫原性 215

二、缺乏共刺激分子或粘附分子 215

一、低表达MHC分子 215

七、肿瘤细胞表达Fas配体 216

第六节 肿瘤免疫治疗 216

一、淋巴细胞杀伤活性 216

二、肿瘤疫苗治疗 217

第七节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方向 219

第十一章 肿瘤的分子诊断 226

第一节 分子诊断在肿瘤研究中的意义和应用 227

一、肿瘤易感基因的检测 227

二、肿瘤的分类 228

三、肿瘤的早期诊断 228

四、肿瘤的预后判断 228

五、肿瘤的个体化和预见性治疗 228

二、基因过表达的检测 229

一、基因过表达的形式 229

六、肿瘤的预后监测 229

第二节 肿瘤基因过表达及其检测 229

第三节 基因突变及其检测 232

一、基因突变的形式 232

二、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 234

第四节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240

一、杂合型缺失和串联重复序列 240

二、RFLP的检测 241

第五节 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 241

一、微卫星不稳定性与肿瘤 241

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 242

第六节 端粒酶与肿瘤的关系及检测 242

一、端粒酶与肿瘤 242

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243

第七节 分子诊断发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243

第十二章 肿瘤影像诊断新技术与介入治疗 248

第一节 CT的临床应用 249

一、CT发展的历史和回顾 249

二、螺旋CT在临床的应用 249

三、CT造影剂对比增强 253

四、高分辨率CT扫描 255

五、超高速CT 255

六、CT在肿瘤分期中的应用 256

七、存在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257

第二节 磁共振影像诊断和波谱分析 259

一、历史与回顾 259

二、磁共振造影剂 260

三、磁共振血管造影 261

四、磁共振快速成像法 264

五、磁共振波谱分析简介 268

六、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 269

第三节 肿瘤核素影像诊断与治疗 271

一、肿瘤放射性核素影像诊断 271

二、肿瘤放射性核素治疗 273

三、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 274

第四节 超声影像诊断 274

一、历史与回顾 275

二、现状与进展 275

三、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278

第五节 肿瘤介入放射学 279

一、历史与回顾 279

二、现状和发展趋势 280

三、问题与展望 283

第十三章 抗癌药物发展与方向 289

第一节 抗癌药物研究的发展 289

一、肿瘤化学预防药物的研究 290

二、肿瘤分化诱导剂的研究 295

三、抗肿瘤侵袭及转移药物的研究 296

四、克服肿瘤耐药的药物研究 299

第二节 抗癌药物发展策略与方向 303

一、抗癌药物的发展策略 303

二、抗癌药物发展的新方向 307

第十四章 肿瘤内科治疗及抗癌新药的临床研究 313

第一节 肿瘤化疗的历史及发展 314

第二节 癌症化疗的药理学基础 315

一、常用抗癌药物及作用机制概要 315

二、细胞周期动力学与抗癌药物 317

三、化疗药物的耐药机制 318

四、多药耐药性 319

第三节 抗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化学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 320

一、化学治疗与肿瘤细胞增殖动力学 320

二、剂量强度概念 321

三、多种药物联合化疗 322

四、确定治疗的目的 323

第四节 化疗的毒副作用及其处理 324

一、近期毒性 324

二、远期毒性 326

第五节 肿瘤内科治疗新进展 326

一、局部化疗 326

二、肿瘤生物治疗 329

三、细胞分化诱导剂 330

四、血管生成抑制剂 331

五、药物的生化调节 331

第六节 造血干细胞及造血细胞因子支持的大剂量和超大剂量化疗 332

一、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单独支持大剂量化疗 332

二、自体造血细胞支持下超大剂量化疗的临床应用 333

第七节 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 334

三、异基因造血细胞移植 334

一、药物临床试验的伦理学问题 335

二、新抗癌药物临床试验的步骤 335

第八节 肿瘤化学治疗的发展方向 337

一、开发针对新靶点和新作用机制的抗肿瘤药物 337

二、发展高效低毒的已知抗癌药的衍生物 338

三、肿瘤多药抗药性的逆转剂的开发和临床应用 338

四、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提高化疗剂量强度 338

五、抗癌药物的敏感试验和化疗药物个体化 339

六、改进给药途径和方法以提高局部药物浓度 339

第十五章 肿瘤的外科治疗 345

第一节 肿瘤外科的发展 346

一、历史回顾和现代肿瘤外科的发展 346

二、肿瘤外科的生物学概念 346

一、预防作用 348

第二节 肿瘤外科的作用 348

三、治疗作用 349

四、重建与康复 349

第三节 肿瘤外科治疗原则 349

一、良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 349

二、诊断作用 349

二、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 350

第四节 肿瘤手术的应用 352

一、诊断性手术 352

二、探查性手术 353

三、治愈性手术 353

四、姑息性手术 353

七、预防性手术 354

八、远处转移癌和复发性癌瘤切除术 354

六、重建与康复手术 354

五、辅助性手术 354

第五节 肿瘤手术注意事项 355

一、术前注意事项 355

二、术中防止癌瘤扩散 355

三、术后处理 355

四、术后密切随访和疗效评价 355

第六节 肿瘤外科治疗发展趋向 356

一、肿瘤外科治疗向细胞分子水平迈进 356

二、肿瘤外科治疗兼顾根治与功能,注重提高生活质量 357

三、强调综合治疗 357

第十六章 现代肿瘤放射治疗学及其进展 360

第一节 放射物理学和新放疗技术 361

一、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 361

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362

三、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363

四、粒子射线放射治疗 364

一、放射治疗中的放射生物学基础 366

第二节 放射生物学及其在临床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366

二、非常规分割放射治疗 372

三、放射化学修饰剂 377

四、放射和化疗联合应用 380

五、放射和加热治疗 385

第十七章 肿瘤的基因治疗 390

第一节 历史与回顾 391

第二节 基因治疗的策略 393

一、目的基因及其作用 393

二、基因导入的方法 397

三、反义核酸技术 404

四、核酶 405

第三节 肿瘤定向基因治疗与旁观者效应 405

一、给药途径 405

三、目的基因的调控 406

二、载体构建 406

四、旁观者效应 408

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408

一、组织和细胞特异性 408

二、高效率载体系统 409

三、新的目的基因 409

四、与其它治疗手段有机结合 409

五、准确的疗效评价 410

第十八章 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416

第一节 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概念 417

第二节 恶性肿瘤治疗方法的历史发展 417

第三节 恶性肿瘤各种治疗手段的优势与不足 421

一、不同治疗方法在肿瘤学中的地位 421

二、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及认识观念的演变 424

一、局部与全身并重的原则 425

第四节 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基本原则 425

二、分期治疗的原则 426

三、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426

四、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并重的原则 427

五、成本与效果并重的原则 428

六、中西医并重的原则 429

第五节 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429

一、肿瘤标记物 430

二、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431

三、分子分期 432

第六节 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模式 433

第七节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向 435

第十九章 肿瘤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440

第一节 历史回顾 440

一、Ⅰ期临床试验 441

第二节 临床试验的阶段性任务和目的 441

二、Ⅱ期临床试验 443

三、Ⅲ期临床试验设计 446

第三节 临床研究设计、治疗结果报告和资料的分析 448

一、临床研究设计 449

二、治疗结果报告的标准 450

三、资料处理 454

四、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研究 455

第四节 肿瘤研究中的标准临床规范问题 456

一、临床肿瘤研究中伦理学的考虑 456

二、抗癌新药的临床试验研究观察 458

三、结论 460

第二十章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462

第一节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的概念 463

一、环境因素与肿瘤 464

第二节 人类致癌物在体内暴露的直接测定和评价 464

二、致癌物的检测 467

第三节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 469

第四节 对人类致癌物暴露的个体差异和易感人群 471

一、个体在代谢致癌物能力上的差异 471

二、个体对于致癌物损伤修复能力 472

三、个体遗传易感性 473

第五节 环境暴露与大分子加合物及生物标记 473

第六节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设计 474

一、建立生物标记 475

二、生物标记特征研究 475

三、生物样品库 477

第七节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477

第二十一章 肿瘤的化学干预研究 480

第一节 肿瘤化学干预的概念 481

二、常见的肿瘤化学干预试验分类 482

第二节 肿瘤化学干预的试验设计 482

一、肿瘤化学干预试验的设计基础 482

三、化学干预研究的人群选择 483

四、随机过程和双盲法 483

五、干预剂量的选择和样本估计 484

六、化学干预试验的析因设计 485

七、肿瘤人群化学干预试验的设计提纲 485

第三节 肿瘤化学干预研究的实施 486

一、依从性和质量控制 486

二、终点判断和资料分析 487

三、干预效果的评价和结果报告 488

第四节 常见的肿瘤化学干预药物 489

第五节 肿瘤化学干预研究的应用前景 491

第二十二章 营养与肿瘤 493

一、肿瘤的病因 494

第一节 饮食与癌症的发展过程 494

二、食物营养成分与致癌过程 495

第二节 饮食习惯与癌症的关系 498

一、肺癌 498

二、胃癌 500

三、肝癌 501

四、直肠癌 502

五、乳腺癌 503

第三节 食物与癌症的关系 505

一、谷类 505

二、蔬菜和水果 505

三、肉、禽、鱼和蛋 506

四、奶和奶制品 506

五、坚果和种籽 506

第四节 食物中抗癌物研究进展 507

一、维生素 507

六、豆类 507

七、草药、调味品 507

二、微量元素 509

三、食物纤维 510

四、其它 510

第五节 食物污染和食物加工与肿瘤的关系 511

第六节 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 512

主要英文参考书 517

主要中文参考书 519

SCI收录肿瘤学期刊及其影响因子(1999年) 520

国内出版有关肿瘤学的期刊 522

英特网上肿瘤研究相关站点 523

索引 524

查看更多关于肿瘤学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