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通信工程新技术实用手册  多媒体技术分册  上

通信工程新技术实用手册 多媒体技术分册 上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工业技术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多媒体通信技术概论 1

第一节 概念和定义 1

一、媒体 1

二、多媒体和超媒体 2

第二节 多媒体通信的三大特征 2

一、集成性 2

二、交互性 4

三、同步性 4

第三节 多媒体通信业务 7

一、人与人之间交谈型多媒体通信业务 8

二、人与机之间交互型信息检索多媒体通信业务 8

三、多媒体采集业务 8

四、多媒体消息业务 9

第四节 多媒体通信中的信息类别 10

一、内容数据(ContentData)信息 10

二、多媒体和超媒体信息 12

三、脚本(Script)信息 15

四、特定的应用信息 15

第五节 多媒体技术应用 15

第六节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16

第二章 媒体技术 22

第一节 听觉媒体技术 22

一、声音的基本概念 22

二、声音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式 23

三、人类听觉特性与电声技术基础 24

四、数字音频基础 29

五、音频编码基础和标准 32

六、音频卡技术 43

七、音乐合成和MIDI接口规范 47

八、MPEG音频 52

第二节 视觉媒体技术 54

一、色彩的基本概念 54

二、人类视觉特性与电视技术基础 60

三、视频图像和动画 66

四、全运动视频 76

五、视频应用 79

六、视频卡 88

七、视频编码基本原理 91

二、触觉反馈 113

第三节 触觉媒体与形体信息技术 113

一、概述 113

三、触觉与动作信息输入设备 114

第三章 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 117

第一节 概述 117

一、超文本与超媒体的概念 117

二、超文本与超媒体的结构和组成 118

第二节 超文本和超媒体的系统 122

一、超文本和超媒体的系统分类和特征 122

二、超文本和超媒体系统的体系结构 123

三、超文本和超媒体的形式化模型 124

四、超文本系统与操作工具 125

一、超文本与超媒体的应用 126

第三节 超文本与超媒体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126

二、超文本与超媒体的发展方向 127

第四章 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 129

第一节 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概述 129

一、什么是数据压缩 129

二、数据压缩的必要性 130

第二节 数据压缩的理论依据 131

一、离散信源的信息熵 131

二、信源的概率分布与熵的关系 132

三、信源的相关性与序列熵的关系 133

第三节 信息率-失真理论 134

一、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134

二、信息率-失真函数 136

三、限失真信源编码定理 138

第四节 数据压缩技术的基本原理 141

一、统计编码 141

二、预测编码 144

三、分形编码 146

第五节 H.261和H.263标准 148

一、H.261标准 148

二、H.263运动图像编码标准 152

第六节 MPEG视频标准 155

一、MPEG-1视频标准 155

二、MPEG-2视频标准 159

三、MPEG-4视频标准 162

四、MPEG-7视频标准 167

第七节 JPEG静止图像压缩标准 169

一、概述 169

二、基本JPEG 169

三、累进编码 170

四、锥形(金字塔)编码 173

五、熵编码 173

六、图像数据的规定 177

七、无损编码模式 178

第五章 多媒体信息存储技术 180

第一节 磁盘存储系统 180

一、硬盘的性能指标 180

二、硬盘接口 181

三、硬盘技术发展趋势 184

四、RAID技术 185

第二节 光盘存储系统 191

一、CD-ROM 191

二、CD-R/CD-RW 192

三、DVD 193

四、PD光驱 193

五、光盘库 194

第三节 多媒体数据存储策略与SAN 195

一、多媒体数据存储策略 195

二、存储区域网络SAN(StorageAreaNetwork) 196

三、SAN的应用 198

一、磁光盘MO(MagnetoOptical) 199

二、活动硬盘 199

第四节 其他存储设备 199

三、大容量软驱 200

四、FlashRAM 200

第六章 多媒体同步技术 202

第一节 多媒体同步技术重要性 202

第二节 多媒体数据 202

一、连续媒体数据与静态媒体数据 202

二、多媒体数据内部约束关系 203

三、多媒体数据的构成 205

第三节 多媒体数据时域特征表示 206

一、时域场景和时域定义方案 206

二、时域参考框架 208

三、描述时域特征的时间模型 209

四、同步容限 217

第四节 多媒体同步的四层参考模型 218

第五节 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中的同步 221

一、分布式多媒体系统结构 221

二、同步规范的传送 221

三、影响多媒体同步的因素 222

四、多级同步机制 223

第六节 连续媒体内部的同步 224

一、基于播放时限的同步方法 224

二、基于缓存数据量控制的同步方法 226

第七节 媒体流之间的同步 227

一、基于全局时钟的时间戳方法 227

二、基于反馈的流间同步方法 228

三、基于流内同步的流间同步方法 229

四、同步算法的比较 233

第七章 多媒体通信技术标准 234

第一节 有关图像编码技术的国际标准 234

一、视频编码技术标准发展历程 234

二、ITU-R601建议 235

三、H.261标准 236

第二节 线性预测语音编码标准 240

一、引言 240

二、ITUG.721/G.726/G.727 241

三、美国联邦标准1015 243

四、美国联邦标准1016 245

五、GSM13kbps编码器 247

六、TIA8kbps VSELP 249

七、TIAQCELP 251

八、LD-CELP,ITUG.728 253

九、ITUG.729 255

十、ITUG723.1 258

十一、JDC(PDC)全速率、GSM半速率和JDC半速率标准 259

十二、2.4kbps的美国联邦标准 262

十三、其他的标准和即将执行的标准 263

第三节 频域语音和音频编写标准 264

一、ITUG.722宽带音频和低码率的扩充 264

二、音频的同时屏蔽和暂时屏蔽 265

三、为视频设计的高质量音频标准 268

五、国际海事卫星语音编码器 276

四、音频存储设备编码 276

第四节 多媒体会议标准 277

一、引言 277

二、基于ISDN的H.320视频会议 278

三、H.320网络适配标准H.321和H.322 288

四、新一代标准H.323、H.324和H.310 288

五、用于数据会议和会议控制的T.120 301

六、多媒体会议系统中的延迟 303

第八章 多媒体宽带网协议 307

第一节 TCP/IP模型 307

一、TCP/IP的层次结构 307

二、TCP/IP的重要协议 308

三、TCP/IP的特点 308

第二节 IP协议寻址方式 309

一、IP地址及其表示方法 310

二、划外IP子网 311

第三节 IP协议处理数据原理 312

一、IP数据报文的格式 312

二、IP层处理数据报文的流程 315

第四节 IP网关 316

一、VolP网关的层次结构 316

二、VolP网关的工作过程 317

三、IP网关代表产品 317

第五节 UDP协议 318

一、UDP报文 318

二、UDP的可靠性 319

一、TCP报文 320

第六节 TCP协议 320

二、TCP连接 321

三、TCP的可靠性 322

第七节 IP路由协议 322

一、路由信息协议RIP 322

二、开放最短通路优先协议OSPF 325

三、BGP协议 326

第八节 IP上的实时通信协议 328

一、流协议ST-II 329

二、实时传输协议(RTP) 330

三、资源预留协议(RSVP) 332

三、IPv6增强特性 334

二、IPv6的设计目标 334

一、IPv6产生的背景 334

第九节 宽带IP网协议--IPv6 334

四、实时流放协议RTSP 334

四、IPv6基本首部格式 335

五、IPv6的地址空间 337

六、IPv6的扩展首部 339

第十节 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 342

一、HTTP的执行过程 342

二、HTTP请求消息 343

三、HTTP响应消息 345

四、条件获取 346

五、HTTP/1.0与HTTP/1.1 346

第九章 多媒体通信网络 348

第一节 概述 348

一、性能指标 349

第二节 多媒体信息传输对网络的要求 349

二、网络功能 352

三、服务质量 353

四、视频对网络的要求 354

五、音频对网络的要求 355

六、图像传输对网络的要求 355

七、RSVP与多媒体通信 356

第三节 局域网技术 359

一、局域网 359

二、IEEE802体系结构 364

三、以太网分类 364

四、介质访问控制及帧格式 365

第四节 IEEE802.3100Base-T快速以太网 366

一、快速以太网集线器 367

二、吉比特以太网 370

第五节 千兆位快速以太网 371

一、千兆位快速以太网标准 371

二、千兆位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MAC) 371

三、千兆位介质独立接口(GMII) 372

四、千兆位以太网物理层协议 372

五、千兆位以太网的应用 373

六、千兆位以太网主要特点 373

第六节 宽带IP网 374

一、千兆位路由器与IP交换 374

二、IPoverSDH与波分复用 377

第七节 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CNINFO) 379

一、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的网络组成 380

二、用户接入方式和用户访问权限。 385

三、业务平台 386

第八节 多媒体通信网的IP地址 386

一、骨干网IP地址分配原则 387

二、省内网IP地址分配原则 387

三、IP地址分配 388

第九节 多媒体通信网的域名 390

第十节 基于路由器的多媒体通信网 391

一、概述 391

二、基于路由器的多媒体通信网的设备 393

三、基于路由器的多媒体通信网实例 398

第十一节 基于ATM的多媒体通信网 401

一、概述 402

二、IPoverATM算法 404

三、基于ATM的多媒体通信网的设备 410

四、基于ATM的多媒体通信网实例 411

第十二节 网络能力的估算和网络容量设计 412

一、网络能力的估算中的假设及参数 412

二、网络容量设计 414

三、网络的容量极限值的估算 415

第十章 多媒体通信网用户端接入技术 417

第一节 多媒体终端 417

一、多媒体终端的特点 417

二、多媒体终端的组成及关键技术 417

三、多媒体终端标准 419

五、多媒体终端软件平台 421

四、多媒体终端接口 421

六、多媒体终端外部设备接口 429

第二节 接入网基础 437

一、接入网的定义 437

二、接入网的分层 438

三、接入网主要接口与业务主持 438

四、接入网中的关键技术 440

第三节 铜线接入技术 441

一、铜线传输系统 441

二、数字线对增容技术 442

三、xDSL技术概述 443

四、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技术 444

五、不对称数字用户线技术 446

六、甚高数据速率数字用户线技术 449

七、HomePNA 450

第四节 光纤接入技术 452

一、光纤接入网基本结构 453

二、光纤接入网拓扑结构 456

三、光纤接入网的系统规范与业务支持 457

第五节 HFC接入技术 458

一、HFC系统结构 458

二、HFC网络的特点及业务支持 459

第六节 有线接入技术分析和应用 461

一、各类有线接入技术分析 461

二、技术应用分析 466

第一节 无线和移动多媒体服务和网络的介绍 468

第十一章 无线和移动多媒体网络技术 468

第二节 定义和术语 470

一、随处计算 470

二、漫游计算 470

三、去耦计算 470

四、无线计算 470

五、移动计算 471

第三节 无线接入技术 471

一、固定无线接入 471

二、甚小型天线地球站系统 474

三、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476

四、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478

五、WLAN 479

六、PHS/PACS/DECT 480

七、GPRS(2.5G) 480

八、3G 481

九、4G 482

十、移动IP技术 483

十一、传输和调制技术 483

十二、高带宽无线通信协议 484

第四节 新出现的移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 485

一、设备 485

二、移动应用 491

第五节 无线通信和移动网络技术 492

一、无线电传播基础 492

二、数字调制 493

四、码分复用接入(CDMA) 494

三、时分复用接入 494

第六节 移动网络 495

一、蜂窝的概念 495

二、多动互连路由协议 497

三、连接切换 497

四、分组无线网络 498

第七节 有线和无线网络的集成 501

一、应用环境 501

二、无线覆盖网络 502

三、客房--代理--服务器应用模型 503

第八节 无线多媒体未来的发展方向 504

第一节 ATM的提出 506

第十二章 多媒体通信中的ATM技术 506

第二节 ATM的基本原理 508

一、ATM信元 508

二、ATM信元的传送方式 509

三、ATM交换 510

第三节 ATM的交换结构 510

一、ATM交换机的构成 510

二、处理单元 511

三、控制单元 511

四、变换单元 512

五、纵横开关阵列结构 512

六、多级互联结构 513

七、积木式多级互联结构(Clos阵列) 514

一、B-ISON的UNI参考模型 517

第四节 ATM的分层功能 517

二、B-ISDN协议参考模型(PRM) 518

三、ATM物理层技术 519

四、ATM层技术 521

五、ATM适配层(AAL)技术 523

第五节 ATM网络的信令技术 527

一、SAAL 527

二、UNI信令 528

三、NNI信令(B-ISUP信令) 529

第六节 ATM网的运行维护管程(OAM) 529

一、OAM的内容 529

一、ATM网的拥塞 530

第七节 ATM网的拥塞管理 530

四、物理层的OAM 530

三、ATM层的OAM 530

二、OAM的分级 530

二、ATM网拥塞管理的基本思想 531

第八节 ATM视频会议标准H.310 531

一、ATM视频会议标准诞生的背景 531

二、H.310建议 531

三、H.321建议 532

第十三章 多媒体数据库应用技术 534

第一节 概述 534

一、数据管理方法的发展 534

二、多媒体数据库的研究途径 536

三、多媒体数据库的特点 537

四、多媒体数据库的层次特点 537

一、多媒体数据库特征 538

第二节 多媒体数据的基本技术 538

二、数据建模 539

三、存储管理和存取方法 541

第三节 数据分析 542

第四节 数据结构 542

一、原始数据 543

二、记录数据 543

三、描述性数据 543

四、多媒体结构的例子 543

五、有关数据分析的讨论 544

第五节 多媒体数据库的实现方法 545

一、扩展关系数据库的实现方法 545

二、面向对象数据库扩充方法 546

三、分布式多媒体数据库 549

第六节 多媒体数据库查询 551

一、查询与检索的一般问题 551

二、多媒体数据库查询过程 553

三、多媒体数据库查询语盲 554

四、查询管理 558

第七节 多媒体数据库模型的集成 559

一、关系数据库模型 559

二、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模型 560

第八节 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 560

第十四章 多媒体操作系统 562

第一节 简介 562

一、“实时”的含义 563

第二节 实时性 563

二、实时和多媒体 564

第三节 资源管理 565

一、资源 566

二、需求 566

三、组件和步骤 567

四、分配机制 568

五、连续媒体资源模型 568

第四节 进程管理 570

一、传统操作系统中的实时进程管理实例 571

二、实时处理需求 572

三、传统实时调度 573

四、实时调度系统模型 573

五、最早截止时间优先算法 574

六、速率单调算法 575

七、EDF和速率单调算法:现场切换 576

八、EDF和速率单调算法:处理机利用率 576

九、速率单调调度方式的扩展 577

十、其他及时调度方法 578

十一、抢占式和非抢占式任务调度 578

十二、连续媒体任务调度:原型操作系统 580

第五节 文件系统 581

一、传统文件系统 582

二、多媒体文件系统 585

第六节 其他操作系统问题 594

一、进程间通信和同步 594

二、存储管理 594

三、设备管理 595

第七节 系统结构 597

一、基于UNIX的系统 598

二、QuickTime系统 599

三、Windows的多媒体扩充 600

四、OS/2多媒体PM/2 601

第十五章 用于多媒体通信和管理的软件体系 603

第一节 多媒体操作系统 603

第二节 中波和RM-ODP 605

第三节 CORBA-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 608

第四节 在分布式平台上支持多媒体的扩展技术 612

一、扩展的流信道 612

二、PREMO 612

三、多媒体体系结构的例子 613

第五节 CORBA中的多媒体技术 615

一、多件平台 616

二、扩展CORBA,支持连续多媒体应用的QoS 617

三、高速CORBA 618

第六节 用Java编写的多媒体 619

第七节 用ODP来设计分布式的多媒体应用 620

一、企业视角 620

二、信息视角 624

三、计算视角 625

四、工程视角 628

五、技术视角 628

二、论证与授权(身份鉴别) 629

一、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 629

第一节 概述 629

第十六章 多媒体通信网中的安全加密技术 629

三、信息加密 630

第二节 多媒体通信网中常用的安全技术 630

一、安全套接字层(SSL:SecureSocketsLayer) 630

二、消息数字函数第5类(MD5:MessageDigestFunction5) 631

三、RSA 632

四、DES 633

第三节 加密技术在多媒体网中的地位及作用 634

一、加密技术在管理子网中的地位及作用 634

二、加密技术在事务处理中的地位及作用 635

一、什么是网络安全 642

第四节 多媒体通信网的网络安全 642

二、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 643

三、网络安全技术 643

四、TCP/IP协议安全和安全协议 649

五、主机安全 652

六、服务安全 665

七、信息安全技术 667

八、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及其安全协议 675

第五节 防火情技术 678

一、防火情的基本概念 678

二、防火墙基本实现技术 679

三、防火墙系统基本组件 683

四、防火墙系统结构 684

五、使用防火墙系统的优点和局限性 688

第一节 多媒体时代的运营、管理、经营和服务(OA M) 689

一、概述 689

二、多媒体服务和OA M 689

第十七章 多媒体的运营、管理、经营和服务 689

三、OA M服务 692

四、参考模型和技术 694

第二节 网络组成部分与网络级操作、管理和经营 696

一、适用于B-ISDN、ATM、SDH的OA M技术 696

二、用于ATM节点系统的NE管理 696

三、ATM网络的网络管理 698

一、介绍 701

二、服务和商业OA M 701

第三节 服务操作、管理和经营 701

三、多媒体服务OA M 702

四、OA M服务要求 704

五、多媒体导航服务 710

第四节 OA M系统技术 713

一、网络级OA M系统结构 713

二、服务OA M和OpS构造 716

三、服务浏览系统的配置 719

第五节 多媒体通信应用之IP网上的计费系统 721

一、IP网上信息检索系统的计费问题 721

二、IP网中的信息点播 733

三、IP网上的会议系统的计费 736

四、IPPhone的计费 736

第一节 概述 739

第十八章 多媒体通信中的QoS体系结构 739

第二节 服务质量的保障 740

一、端到端的QoS保障 740

二、QoS规范 741

三、QoS预备机制 742

四、QoS控制机制 745

五、QoS管理机制 748

第三节 QoS体系结构 749

一、HeidelbergQoS模型 749

二、XRM 749

三、OMEGA 751

四、综合业务体系结构 751

六、OSIQoS框架 753

五、QoS-A 753

七、Tenet体系结构 754

八、TINAQoS框架 755

九、MASI端到端模型 755

十、端系统QoS框架 755

第十九章 IP电话技术 757

第一节 IP电话概述 757

一、什么是IP电话 757

二、IP电话与传统电话对比 757

三、IP电话现状及发展趋势 760

第二节 IP网络电话关键技术 762

一、话音处理技术 762

二、IP话音通信协议 764

三、网络管理和安全技术 765

四、终端技术 766

第三节 IP电话基本原理 766

一、IP电话实现方法 766

二、IP电话基本原理 768

三、IP电话主要应用 769

第四节 IP电话技术标准 772

一、IP电话有关标准 772

二、H.323通信协议栈 776

三、RSVP协议和资源预留 781

第五节 IP电话信令协议SIP 793

一、会话启动协议(SIP) 793

二、用户代理和SIP服务器的功能要求 811

三、SIP呼叫控制基本过程 812

第六节 IP电话的各种业务 816

一、IP电话 816

二、IP传真 817

三、IP寻呼 818

四、IP电子商务 820

五、IP网上的虚拟专网(VPN) 825

第七节 IP电话现存的主要问题 831

第二十章 视频会议系统 833

第一节 视频会议概述 833

一、引言 833

二、视频会议的发展和现状 834

三、视频会议系统的类型 836

第二节 视频会议系统国际标准 837

一、T.120数据会议序列标准 838

二、H.320视频会议标准 840

三、H.323视频会议标准 842

四、H.324可视电话标准 849

第三节 视频会议的网络环境及交换技术 854

一、网络上的信息交换技术 854

二、网络多目标广播 858

三、实时传输协议和实时控制协议 862

四、RTSP协议 867

第四节 视频会议中的网络技术 874

一、网络接入技术 874

二、网络增值服务 874

三、MCU(多点控制单元) 875

四、多点视频会议的通信过程 876

五、多点视频会议的控制方式 878

第五节 视频会议中的终端技术 880

一、对视频会议室的要求 880

二、图像显示方式 881

三、视频会议终端设备 882

第六节 视频会议系统的服务质量(QOS)及资源管理 884

一、视频会议系统的服务质量(QOS) 884

二、资源的静态和动态管理 889

第七节 视频会议系统的安全保密 892

一、视频会议系统安全保密结构原理 892

二、视频会议系统中常用的加密算法 894

一、中兴通讯系列视频会议系统 896

第八节 视频会议系统举例 896

二、VTELLC5000TM高级视频会议系统 897

三、CLI公司的MCU-2 899

第九节 我国的视频会议网 899

一、我国视频会议系统总体结构 899

二、视频会议组网方式 900

三、视频会议网的网络管理 901

第十节 视频会议的发展 901

一、技术和标准的进展 901

二、亟待解决的问题 902

三、未来和市场 903

第一节 VOD系统概述 905

第二十一章 视频点播系统(VOD) 905

第二节 VOD系统的分类 906

第三节 VOD系统的组成 907

第四节 VOD系统结构与参考模型 908

一、传输分配网络 908

二、前端 910

三、媒体的制作与媒体服务器 910

四、用户终端 912

第二十二章 交互式电视技术 913

第一节 概述 913

第二节 交互式电视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916

一、交互式电视系统的功能 916

二、交互式电视系统的体系结构 917

一、交互式电视系统参考模型 920

第三节 交互式电视系统组成与运行方式 920

二、交互式电视系统构成 922

第四节 视频服务器 927

一、视频服务器与点播电视 927

二、视频服务器功能与结构 928

三、多线程视频服务器 932

四、线程间数据通信 934

第五节 机顶盒 935

一、功能 935

二、结构 935

三、机顶盒软件结构 937

四、用户接口技术 938

五、系统操作流程 939

第六节 交互式电视应用系统介绍 941

一、交互电视技术的发展现状 941

二、数字视频服务器 943

三、基于CATV和PSTN的准点播电视系统 944

四、基于局域网的点播电视系统 949

第二十三章 多媒体通信中的电子商务 954

第一节 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优点 954

第二节 电子商务的有关概念 956

一、电子商务的定义 956

二、电子商务的特点 957

三、电子商务的分类 957

四、电子商务的层次 959

第三节 电子商务的业务功能 960

一、B--B模式电子商务的业务功能 960

六、电子商务所采用的协议 960

五、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 960

二、B--G模式电子商务的业务功能 961

三、B--C模式电子商务的业务功能 962

四、C--C电子商务模式的业务功能 967

第四节 电子商务的支撑系统 969

一、认证 970

二、支付 971

三、配送 974

第五节 电子数据交换--EDI 975

一、电子数据交换的基本概念 975

二、EDI标准 976

三、EDI系统结构和工作过程 979

四、中国EDI系统ChinaEDI 982

五、EDI的安全性 983

第六节 Internet电子商务 985

一、Internet电子商务系统的组成 985

二、Internet电子商务的运行过程 986

三、Internet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 986

第七节 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与体系结构 987

一、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 988

二、安全电子商务的体系结构 990

第八节 应用实例和发展展望 992

一、电子商务应用实例 992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展望 993

第一节 多目标广播的概念 995

第二十四章 多媒体通信中的网际多目标广播技术 995

第二节 多目标广播所需要的环境 996

第三节 多目标广播树的概念 997

第四节 IP多目标广播的地址和主机组的管理 998

一、IP多目标广播的地址 999

二、网际主机组管理协议 1000

三、接收端如何参与多目标广播 1000

第五节 多目标广播路径选择简介 1001

一、两种基本的路径选择法 1001

二、密集型多目标广播路由协议 1002

三、稀疏型多目标广播路由协议 1005

四、协同工作 1007

第六节 实时传输协议和实时控制协议 1007

一、RTP简介 1008

二、RTP信息包标题域 1009

三、实时传输控制协议 1011

四、实时流放协议 1011

第七节 资源保留协议 1012

一、资源保留协议(RSVP)简介 1012

二、不同种类的接收器 1012

三、接纳测试 1014

四、路径消息 1014

第二十五章 多媒体在新型宽带网中的其他应用 1015

第一节 视频监控技术 1015

一、视频监控概述 1015

二、视频监控的特点 1015

三、远程现场监控 1016

一、远程多媒体教育概述 1018

第二节 远程多媒体教育平台 1018

二、校园网的需求 1019

三、远程多媒体教育系统特点和功能模块 1020

四、多媒体网络教室 1023

第三节 视频邮件系统 1024

第四节 高清晰度电视(HDTV)系统 1026

第五节 虚拟现实技术 1028

一、简介 1028

二、虚拟现实设计 1029

二、多媒体远程教学网络结构 1033

三、多媒体远程教学系统技术应用及功能的实现 1033

一、综合远程教学系统概况 1033

第六节 综合远程教学系统 1033

第七节 网络广播技术 1037

一、网络广播概况 1037

二、网络广播技术 1040

三、网络广播方式 1042

四、网络广播软件系统 1043

五、网络广播的相关协议 1046

六、网络广播软件技术 1048

七、网络广播的技术难点与解决措施 1049

八、网络广播的发展趋势 1051

第八节 可视电话系统 1056

一、可视电话概述 1056

二、可视电话协议结构 1058

二、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应用类型 1068

第九节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 1068

一、多媒体电子出版物概述 1068

三、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制作 1071

第十节 远程医疗系统 1072

一、远程医疗的概念 1072

二、远程医疗提供的功能 1073

三、远程医疗的服务形式 1073

四、实例 1074

五、远程医疗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075

第二十六章 多媒体应用系统编程技术 1077

第一节 抽象层次 1078

第二节 库 1079

第三节 系统软件 1079

一、作为时间容器的数据 1080

二、流数据 1081

第四节 工具集 1081

第五节 高级编程语言 1081

一、媒体作为类型 1082

二、媒体作为文件 1084

三、媒体作为进程 1084

四、编程语言需求 1085

第六节 面向对象方法 1086

一、特定于应用的类定义 1087

二、应用无关的类定义 1088

三、设备用类定义 1088

四、处理单元作为类 1089

五、媒体作为类 1094

六、特定于通信的内容作为类 1096

第七节 使用媒体控制接口(MCI) 1096

一、MCI概述 1097

二、MCI指令及其使用 1097

三、MCI.VBX编程技术 1104

第八节 多媒体API函数的使用 1118

一、API函数调用规则 1118

二、多媒体API函数 1121

第九节 使用OLE,DLL及制作VBX控制接口 1126

一、使用OLE开发多媒体应用程序 1126

二、编写DLL库程序 1134

三、制作VBX控制接口 1137

第二十七章 分布式多媒体系统 1154

第一节 分布式多媒体系统的组成 1155

一、应用软件 1156

二、文档存储 1156

三、图像和静态视频存储 1157

四、音频和全运动视频存储 1157

五、对象目录服务代理 1158

六、部件服务代理 1158

七、用户界面服务代理 1159

第二节 分布式客户机--服务器操作 1159

一、分布式工作组计算中的客户机 1160

二、分布式工作组计算中的服务器 1161

三、数据库操作 1161

四、分布式成组计算中的中间件 1162

一、多媒体服务器的类型 1163

第三节 多媒体对象服务器 1163

二、多媒体服务器的大容量存储 1164

第四节 多服务器网络拓扑结构 1168

一、传统的局域网 1169

二、扩展的局域网 1169

三、高速局域网 1171

四、广域网 1172

五、网络性能问题 1175

第五节 分布式多媒体数据库 1176

一、多媒体应用程序的数据库组织 1176

二、多媒体系统的事务管理 1177

三、将超媒体记录当作对象来管理 1179

一、服务器间的通信 1182

第六节 处理分布式对象 1182

二、对象服务器结构 1183

三、对象识别 1185

四、对象修改管理 1187

五、优化对象的网络定位 1188

六、对象目录服务 1189

七、多媒体对象检索 1190

八、数剧库复制(replication)技术 1192

九、对象转存方案 1196

十、优化对象存储 1198

第二十八章 网络流媒休技术 1200

第一节 网络流媒体技术介绍 1200

一、流式传输的基础 1200

二、流媒体技术原理 1201

三、智能流技术 1202

第二节 Real流媒体 1203

一、Real流媒体文件格式 1203

二、RealNetworks技术 1204

第三节 WindowsMedia流媒体 1209

一、WindowsMedia文件格式 1209

二、WindowsMedia服务 1210

三、微软媒体播放器 1213

第四节 Apple公司的QuickTime 1219

一、概述 1219

二、QuickTime4组成 1219

三、QurckTime的RTSP通信过程 1220

四、QurckTime关键技术 1221

五、QurckTime电影文件格式 1222

六、QurckTime播放器 1224

七、QurckTime4Pro 1225

八、系统需求 1226

第五节 流媒体应用方案 1226

一、概述 1226

二、Internet视频直播解决方案 1227

三、校园网视频解决方案 1232

四、远程教育解决方案 1237

五、有线电视台视频解决方案 1240

一、用户界面 1243

二、操作系统 1243

第二十九章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方向 1243

第一节 目前的现状 1243

三、多媒体文档 1244

四、同步 1244

五、编程 1244

第二节 发展趋势 1244

一、多媒体通信需解决的关键技术 1244

二、多媒体通信与FDDI、ATM、B-ISDN 1245

三、多媒体通信与C4I系统 1245

四、多媒体通信与虚拟现实 1246

五、多媒体通信与信息高速公路 1246

六、多媒体通信发展的趋势 1246

七、设备 1247

十、交互性 1248

八、可视化 1248

九、可移动性 1248

十一、操作系统 1249

十二、虚拟环境的其他问题 1249

十三、多媒体用户界面 1249

十四、超媒体 1249

十五、多媒体应用 1250

第三节 多媒体技术研究的关键问题 1251

第四节 通信网与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的融合 1251

一、混合光纤/同轴网(HFC) 1251

二、交换式数字视频(SDV) 1256

附录一 英文缩写词 1262

附录二 多媒体术语表 1270

附录三 多媒体通信标准 1282

查看更多关于通信工程新技术实用手册 多媒体技术分册 上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