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势与中国艺术

势与中国艺术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文学

  • 购买点数:11
  • 作 者:涂光社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300007945
  • 标注页数:254 页
  • PDF页数:265 页
图书介绍:涂光社 (1942~ )辽宁大学中文系教授,主攻魏晋南北朝文学、《文心雕龙》、古代文学理论和中国古代美学。

查看更多关于势与中国艺术的内容

上一篇:英语短篇小说下一篇:西湖诗境
图书介绍
标签:艺术

前言页 1

第一章 传统文化中“势”意识的广泛存在 1

第一节 先秦两汉子书中的“势”——向艺术领域转移前的“势”论 3

一、社会关系论中的“势”—— “势”=地位、权力 5

1.荀子论“势” 6

2.韩非论“势” 8

二、兵法中的“势”—— “势”=陈形、格局 15

1.《孙子兵法》中的“势”论 15

2.孙膑等人论“势” 17

三、向自然关系领域扩展的汉代“势”论——“势”=运动趋势、规律或者来自旺盛生机的威慑力 22

1.与“理”密切相关的“势” 23

2.《淮南子》论“自然之势” 26

3.王充《论衡》中的“气势” 28

第二节 传统诸“艺”中的“势” 30

一、说“艺”与“势” 30

二、意蕴不一、各自为用的音乐之“势” 33

三、舞蹈之“势”是基本动作和姿态 37

四、强调劲健和规范的武术之“势” 39

五、重“模样”、求发展的围棋之“势” 41

第二章 书法的“势” 45

第一节 泛论各体的“书势”论 46

一、早期书法论著《四体书势》 46

二、《四体书势》的时代特征 50

三、书艺的“规矩”和审美特征 53

四、汉以后的“书势”论 59

第二节 探讨规范的“笔势”论 63

一、分解汉字,探讨“笔势”的必然趋势 63

二、“永字八法”小议 68

三、张怀瓘论“笔势” 77

1.“用笔法”和“异势”论 78

2.结字的“取势”之道 82

四、姜夔等人论“笔势” 85

第三节“势”在品鉴中的嬗变 88

一、齐梁书艺品评中的“势” 89

二、“势”进入新的理论层次 92

三、唐人论“体势” 96

1.虞世南、李世民、颜真卿等论“体势” 96

2.张怀瓘论“体势” 98

四、唐以后书评中的“势” 101

1.宋人的“笔势”论 101

2.明清书评中的“势” 103

第四节 小结 107

第三章 绘画的“势” 115

第一节“势”入画论的历史回顾 115

一、东晋南朝:重“势”传统的确立 115

二、唐五代:广泛探索求“势”之道 118

三、宋元:“势”论消沉,然亦有可取 120

四、明清:“势”论复兴,臻于完备 122

第二节 沈宗骞论“势” 128

一、依自然之开合取“势” 129

二、“取势”的基本原则 132

1.在往来顺逆间寓开合 132

2.必势与理两无妨 133

3.欲俯先仰,欲重先轻,欲放先收 135

4.“先须相势”和“先欲一气团炼” 136

三、“气以成势,势以御气” 138

四、凭借灵感“造势” 143

五、《相势》的启示 146

第三节 小结 149

第四章 文学的“势” 155

第一节 《文心雕龙》论“势” 155

一、刘勰是系统讨论文学之“势”的第一人 155

二、《文心雕龙》的“定势”论 158

三、释《定势》的“体”与“势” 171

第二节 唐宋诗论中的“势” 179

一、王冒龄论“十七势”与“得势”、“用势” 180

二、皎然、齐已论诗“势” 191

1.《诗式》的“明势”及其他 191

2.齐已论“诗有十势” 196

三、宋释惠洪论“诗有四种势” 198

第三节 明清小说和诗文评中的“势” 202

一、小说和说唱艺术里“势”的运用 203

二、继续开拓中的清代诗“势”论 206

1.王夫之的“势为意中神理”说 206

2.王士桢、沈德潜、方东树、施补华论诗“势” 210

三、清人论文“势” 216

1.刘大櫆注重散文音乐性的“气势”论 217

2.包世臣“行文之法”中的“势” 220

第四节 小结 228

第五章“势”论——古代艺术动力学的理论价值与当代意义 235

一、从“镂金错采”不如“出水芙蓉”说起 236

1.运动和力的属性 238

二、艺术之“势”的属性 238

2.“势”的有序性和整体性 240

3.“势”的含蓄性和开放性 241

4.“势”的风格属性 243

三、造“势”的两要素 244

1.艺术媒介 244

2.审美心理 246

四、“势”与现代艺术 249

1.重“势”合乎艺术哲理化的要求 250

2.重“势”合乎审美主体素质改善后的要求 250

3.重“势”适应艺术形式地位提高的需要 251

后记 253

查看更多关于势与中国艺术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