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劳动卫生监测与职业性健康监护

劳动卫生监测与职业性健康监护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医药卫生

  • 购买点数:21
  • 作 者:范汉涛等主编
  • 出 版 社:沈阳:沈阳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805567654
  • 标注页数:795 页
  • PDF页数:816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一篇 劳动卫生监测 1

第一章 劳动卫生监测原则 1

第一节 概述 1

第二节 劳动卫生监测基本要求 2

第三节 生产环境监测对象及类别 3

一、生产环境监测对象 3

二、生产环境监测类别 5

第四节 监测点与合格点及质量控制 7

一、监测点 7

二、合格点 8

三、监测质量控制 9

第二章 粉尘监测 10

第一节 粉尘浓度的测定 10

一、滤膜法 11

二、石棉纤维浓度的测定方法 14

第二节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 20

一、焦磷酸法 20

二、X线衍射法 24

三、红外分光法测定煤尘中的石英含量 30

第三节 粉尘分散度测定 33

一、滤膜溶解涂片法 33

二、自然沉降法 34

一、工厂监测点和采样位置的确定 36

第四节 监测点的选择原则 36

二、矿山监测点和采样的位置的确定 37

三、车站、码头、仓库产尘货物搬运存放时监测点和采样位置的确定 41

第三章 毒物监测 49

第一节 现场采样原则及注意事项 49

一、现场采样原则 49

二、注意事项 49

第二节 空气采样及分析质量要求 49

一、收集器 49

二、流量计 54

三、分析质量要求 54

四、测定方法说明 61

第四章 空气中无机性毒物测定方法 64

第一节 金属及其化合物 64

一、铅 64

二、四乙基铅 73

三、汞 80

四、氧化锌 87

五、氧化镉 92

六、锰 98

七、三氧化铬 101

第二节 类金属化合物 106

一、三氧化二砷及五氧化二砷 106

二、砷化氢 110

第三节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13

一、一氧化碳 113

二、二氧化硫 118

三、三氧化硫与硫酸 124

四、硫化氢 129

五、二硫化碳 136

六、氯 140

七、氯化氢及盐酸 143

八、氟化氢及氟化物 147

九、氨 155

十、氧化氮 158

十一、氰化氢及氰化物 161

第五章 空气中有机毒物测定方法 166

第一节 脂肪烃 166

一、溶剂汽油 166

二、丁二烯 168

三、环已烷 170

第二节 苯系物 173

一、苯 173

二、甲苯 179

三、二甲苯 182

四、苯乙烯 185

一、甲醛 187

第三节 醛和酮 187

二、丙烯醛 191

三、丙酮 198

四、丁酮 203

五、环已酮 203

第四节 醇和酚 205

一、丙烯醇 205

二、环已醇 208

三、酚 213

第五节 醋酸酯 218

一、醋酸甲酯 218

三、醋酸丙酯 223

二、醋酸乙酯 223

四、醋酸丁酯 225

五、醋酸戊酯 225

第六节 卤代烃及环氧化合物 226

一、氯乙烯 226

二、氯丁二烯 228

三、氯苯 231

四、环氧氯丙烷 233

五、环氧乙烷 238

第七节 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 242

一、苯胺 242

二、硝基苯 245

三、二硝基苯 250

四、三硝基甲苯 254

第六章 物理因素监测 260

第一节 高温测量 260

一、测量仪器 260

二、测量点的选择 260

三、测量时间 260

四、测量内容与读值 261

五、注意事项 261

六、结果评价 261

第二节 噪声测量 263

三、测量点的选择 264

二、测量原理 264

一、测量仪器 264

四、测量内容与读值 265

五、注意事项 265

六、结果评价 266

第三节 微波辐射测量 274

一、测量仪器 275

二、测量原理 275

三、测量点的选择 275

四、测量内容与读值 275

五、注意事项 275

六、结果评价 277

一、测量仪器 278

第四节 高频电磁场测量 278

二、测量原理 279

三、测量点的选择 279

四、测量内容与读值 279

五、注意事项 279

六、结果评价 279

第五节 局部振动测量 281

一、测量仪器 281

四、传感器的安装 282

五、注意事项 282

六、结果评价 282

三、测量内容 282

二、测量点的选择 282

第七章 劳动卫生防护设施卫生学效果鉴定与定期评价第一节 概述 288

第二节 测试技术 290

一、常用术语 290

二、测试工作的一般原则 292

第三节 通风管道气体参数测定 293

一、测定目的 293

二、测定项目 293

三、测孔和测点位置选择及其注意事项 293

四、管道中气体温度的测定 297

五、管道中气体湿度的测定 298

六、管道内气体压力的测定 299

七、管道内风速的测定 307

八、管道内风量计算 308

一、测定目的 309

二、测定仪器 309

三、测定方法 309

四、计算方法 309

第四节 风压的测定 309

第五节 漏风系数的测定 310

一、测定目的 310

二、测定方法 310

三、计算方法 310

一、罩口风速和控制风速的测定 311

二、局部排风罩阻力与排风量测定 311

第六节 局部排风罩性能的测定 311

第七节 管道中粉尘浓度的测定 313

一、测定目的 313

二、等速采样及其方法 313

三、采样系统 313

四、采样方法 316

五、采样体积的修正 316

六、采样前准备工作及操作要点 316

七、粉尘浓度和除尘效率的计算 317

第八节 通风机风压和风量的测定 320

一、测定目的 320

二、测定方法 320

一、评价总的要求 321

三、计算方法 321

第九节 评价标准 321

二、对除尘系统卫生学评价(设计审查)要点 323

三、对排毒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设计审查)要求 325

四、对尘源罩的卫生学要求 326

五、对排毒吸气罩的卫生学要求 330

第十节 卫生学鉴定与评价的实施步骤 337

一、制定设计方案 337

二、技术准备与组织准备 338

三、测试应注意的问题 339

四、技术资料汇总与撰写技术报告 340

第一节 密封源防护监测 349

第八章 放射性同位素防护监测 349

第二篇 放射卫生监测 349

第二节 开放源防护监测 352

一、工作场所外照射的监测 353

二、工作场所表面污染的监测 353

三、空气中长寿命放射性气溶胶污染的监测 355

第三节 仪器效率的校准及滤膜效率的测定 357

一、仪器计数效率μ2π的校准 357

二、滤膜过滤效率F的测定 358

第九章 医用诊断X线防护监测 360

第一节 医用诊断X线机防护监测 360

一、X线管头组装体漏射线监测 360

二、有用线束照射量率监测 362

三、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空气照射量率监测 363

第二节 医用治疗X线防护监测 366

一、仪器和器材 366

二、X线机管头组装体漏射线监测 366

三、集光筒透过率的监测 367

四、有用线束照射量率不对称性测量 368

五、其它能发射X线的电子管(不包括X线管)漏射线监测 369

六、结果判定 370

第十章 环境放射性监测 372

第一节 天然环境放射性监测 372

一、地球γ与宇宙线的致电离成分测定 372

二、空气中氡及其子体的测定 380

二、监测仪器 385

三、监测分类 385

第二节 公众环境放射卫生监测 385

一、适用范围 385

四、监测总结与评价 389

第三节 核电站环境放射卫生监测 390

第十一章 放射卫生防护剂量监测 391

第一节 肿瘤放射治疗源的剂量监测 391

一、仪器和器材 392

二、水模体中吸收剂量的测量方法 392

三、400kv以下X射线半值层(HVL)的测量 394

一、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原理 395

第二节 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 395

五、吸收剂量监测结果的评价 395

四、吸收剂量的监测周期 395

二、常用热释光磷光体及其特性 396

三、个人热释光剂量计和读出器的标准 396

四、个人剂量监测用仪器和器材 397

五、个人剂量监测步骤 397

六、剂量评价 404

七、监测结果总不确定度的估计 404

第三节 放射事故受照人员剂量监测 407

一、监测方法 407

二、仪器与器材 407

三、步骤 407

二、剂量计的制备件及测量仪器 410

三、监测步骤 410

第四节 高活度钻—60γ源的剂量监测 410

一、原理 410

四、剂量计的使用 411

五、吸收剂量计算 411

六、剂量监测评价 412

第十二章 总放射性及放射性核素的测定 413

第一节 总α、总β的测定 413

一、总α的测定 414

二、总β放射性的测定 416

一、40K的测定 418

第二节 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测定 418

二、226Ra的测定 422

三、钍的测定 427

四、铀的测定 435

五、水中210Pb和210Po的同时测定 438

第三节 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测定 442

一、90Sr和137Cs的同时测定 442

二、60Co的测定 451

三、106Ru的测定 454

四、131I的测定 457

五、144Ce的测定 461

六、237Np和239Pu的同时测定 464

第四节 水中氚的测定 468

第五节 放射性核素的能谱分析 470

一、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 470

二、放射性核素的α能谱分析 476

第三篇 职业性健康监护 479

第十三章 职业性健康检查 479

第一节 就业前健康和定期健康检查 479

一、就业前健康检查 479

二、定期健康检查 479

三、就业前健康检查及定期健康检查的主要检查内容及职业禁忌证 480

第二节 职业病患者及观察对象的定期复查 481

二、自检审批手续 511

一、自检范围及内容 511

第一节 自检单位的健康检查工作 511

第十四章 自检单位的健康检查及健康档案管理、急救 511

三、对自检单位的要求 512

四、自检单位的资料管理 512

五、附表 513

第二节 健康状况分析 515

一、进行健康状况分析的目的 515

二、进行健康状况分析的方法 516

第三节 健康档案管理 521

一、健康档案内容 521

二、档案管理 522

第四节 急性职业中毒急救 523

二、急性中毒的急救 524

一、急性中毒的预防 524

三、多人急性中毒的处理 530

第十五章 劳动能力鉴定 533

第一节 尘肺患者的劳动能力鉴定 534

第二节 职业性中毒患者的劳动能力鉴定 535

一、职业性铅中毒 535

二、职业性苯中毒 535

三、职业性汞中毒 536

四、职业性锰中毒 536

五、职业性镉中毒 536

八、职业性急性氨中毒 537

六、职业性铍中毒(病) 537

七、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 537

九、职业性急性氮氧化物中毒 538

十、职业性急性溴甲烷中毒 538

十一、职业性急性甲苯中毒 538

十二、职业性慢性二硫化碳中毒 538

十三、职业性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 538

十四、职业性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539

十五、职业性急性磷化氢中毒 539

十六、职业性急性丙烯腈中毒 539

十七、慢性氯丙烯中毒 539

第三节 职业性皮肤病的劳动能力鉴定 540

十八、职业性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和热裂解物中毒 540

十九、工业性氟病 540

一、职业性电光性皮炎 541

二、职业性接触性皮炎 541

三、职业性光敏性皮炎 541

四、职业性黑变病 542

第四节 其它职业性疾病劳动能力鉴定 542

一、职业性眼病 542

二、职业性耳鼻喉疾病 542

三、物理因素职业病 543

第一节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的依据和范围 545

一、依据及放射病诊断组织 545

第十六章 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 545

二、范围及要求 546

三、就业(上岗)前检查 547

四、就业后的定期检查 548

第二节 放射医学检查 548

一、血液学检查 549

二、淋巴细胞微核检查 550

三、人体外周血染色体培养及分析 551

四、尿中牛磺酸测定 554

五、尿中脱氧胞嘧啶核苷测定 556

六、外周血淋巴细胞糖元检查 557

八、尿便等排泄物中放射性物质的测定 559

七、精液检查 559

第十七章 生物学监测方法 560

第一节 生物学监测概述 560

第二节 生物材料样品的采集和贮存 561

一、样品的选择 561

二、样品的污染预防 562

三、采样时间 562

四、样品的贮存 562

五、常用的生物样品采集和贮存方法 563

第十八章 机体中无机毒物测定方法 573

第一节 金属毒物 573

一、尿铅测定 573

二、血铅测定 593

三、尿汞测定 599

四、尿锰测定 610

五、血锰测定 615

六、发锰测定 618

七、尿铬测定 620

八、尿钒测定 624

九、尿镉测定 632

十、血镉测定 642

十一、尿、血、发铜锌测定 645

十二、血清铜测定 649

一、尿砷测定 652

第二节 非金属毒物 652

二、尿氟测定 665

三、尿硫氰酸盐测定 669

第十九章 机体中有机毒物测定方法 675

第一节 醇和酚 675

一、尿甲醇测定 675

二、尿酚测定 677

三、尿对氨基酚测定 690

四、尿对硝基酚测定 692

五、尿五氯酚测定 694

第二节 酸 699

一、尿甲酸测定 699

二、尿三氟乙酸测定 702

三、尿马尿酸、甲基马尿酸测定 704

四、尿硫撑双乙酸测定 712

五、尿5—羟吲哚乙酸测定 716

六、尿羟脯氨酸测定 720

第三节 脒和苯的胺基及硝基化合物 724

一、尿杀虫脒测定 724

二、尿2.6—二硝基—4—氨基甲苯(即TNT代谢物)测定 731

第二十章 职业中毒生物化学测定方法 735

第一节 卟啉及其前体代谢物 735

一、尿δ—氨基乙酰丙酸测定 735

二、尿粪卟啉测定 742

三、血原卟啉(FEP)测定 746

四、血锌原卟啉(ZPP)测定 754

第二节 血红蛋白 758

一、血碳氧血红蛋白的测定 758

二、血高铁血红蛋白测定 761

三、血清铜兰蛋白测定 762

第三节 全血胆碱脂酶活性测定 764

一、羟胺三氯化铁比色法 764

三、Asch—DTNB分光光度法 769

附录一、《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775

附录二、我国新颁布的车间空气中工业毒物、粉尘卫生标准 782

附录三、(87)卫防字第60号文职业病名单 786

本书主要参考资料 791

查看更多关于劳动卫生监测与职业性健康监护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