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壮剧艺术研究

壮剧艺术研究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文学

  • 购买点数:11
  • 作 者:韦苇 向凡著
  • 出 版 社: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219015119
  • 标注页数:297 页
  • PDF页数:306 页
图书介绍
标签:剧艺 研究

目 录 1

前言 范阳 1

概述 1

第一章 壮剧的源流 4

第一节 壮剧的诞生 4

一、从板凳戏到搭台戏 4

二、从末伦说唱到呀嗨戏 13

三、从古傩到壮师戏 18

第二节 壮剧的成长与衰落 23

一、广戏、?嗬嗨戏对壮剧的影响 23

二、壮剧的组织形式 26

三、壮剧的演出习俗 28

第三节壮剧的新生 35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至“文革”前 35

(一) 从农村到城市 35

(二) 从业余到专业 42

(三) 承前启后的艺人 45

二、“文革”期间的壮剧 52

三、粉碎“四人帮”后的壮剧 54

(一)壮剧的复苏 54

(二) 壮族戏曲大会演 59

(三)《金花银花》唱到北京 61

(四)《羽人梦》参加中国艺术节 63

第一节 剧目概况 66

第二章 壮剧的剧目 66

一、从说唱到搬故事 68

第二节 剧目的演变 68

二、从提纲戏到手抄唱本 74

三、从娱神到娱人 76

第三节 传统剧目的艺术特色 77

一、剧目故事脉络清楚 77

二、唱词民族风格浓厚 78

三、富于浪漫、神话色彩 79

第四节 剧目的“推陈出新” 80

一、民间故事剧的整理改编 80

二、现代剧的创作 92

一、壮剧音乐简介 99

第三章 壮剧音乐 99

第一节 壮剧音乐概述 99

二、壮剧唱腔音乐的来源及其演变 100

(一) 北路壮剧唱腔音乐的来源及其演变 100

(二) 南路壮剧唱腔音乐的来源及其演变 102

(三)壮师剧唱腔音乐的来源及其演变 104

三、建国后壮剧音乐的发展 105

(一) 南北路壮剧兼收并蓄,开始合流 105

(二)各种作曲技巧的广泛应用 106

(三) 扩大乐队建制,促进伴奏织体的发展 106

(一)慢板类唱腔 107

一、北路壮剧唱腔 107

第二节 壮剧的唱腔 107

(二)中板类唱腔 108

(三)快板类唱腔 110

(四)散板类唱腔 110

二、南路壮剧唱腔 118

(一) 慢板类唱腔 118

(二) 中板类唱腔 124

(三)快板类唱腔 125

(四) 散唱类唱腔 126

三、壮师剧唱腔 141

一、托腔和包腔 148

第三节 壮剧的曲牌 148

四、说板音乐和民歌杂曲 148

二、随腔和带腔 150

三、入情与加花 152

四、切断与闪避 153

五、让腔和清腔 153

第四节 壮剧的锣鼓 170

一、壮剧锣鼓的作用 171

二、壮剧锣鼓的性能与构造 175

三、壮剧锣鼓的组合类型 177

四、壮剧锣鼓乐器的组成 178

第五节 壮剧的唱法和台白 183

一、壮剧的润腔方法 183

二、壮剧的帮腔 199

三、壮剧唱词的腰脚韵 206

四、壮剧的台白 210

第四章 壮剧的表演 215

第一节 壮剧角色的分行体制 215

第二节 壮剧的手、眼、身、步、扇法 217

第三节 舞台表演的艺术特色 227

第五章 壮剧的舞台美术 231

第一节 壮剧的演出场所 231

第二节 壮剧的脸谱 234

第三节 壮剧的服装 236

第一节 壮剧面临的时代 240

第六章 壮剧的振兴 240

第二节 振兴壮剧的展望 243

一、剧目的创作 243

二、音乐的改革 246

三、表导演的横向借鉴 250

四、舞台美术的创新 253

五、加强学术研究 255

附录 258

壮剧历史及其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258

丘振声 潘其旭 258

百色地区壮剧今昔与发展问题 百色地区文教局 282

参考资料索引 293

编后 296

查看更多关于壮剧艺术研究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