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政治法律

  • 购买点数:15
  • 作 者:孟献村 赵长峰 孙斌等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3099·908
  • 标注页数:491 页
  • PDF页数:509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2

一、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2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6

三、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 10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2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2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14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18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 23

一、科学社会主义在西欧工人运动中发展 23

二、科学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 26

三、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 29

第一章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35

第一节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35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客观要求 35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决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36

三、生产力社会化的本性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40

第二节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41

一、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埋葬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41

二、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特点 44

第三节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46

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直接动力 46

二、无产阶级斗争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 49

三、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 50

第四节 现代帝国主义逃脱不了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53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 53

二、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有了新的发展,但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55

三、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虽有改善,但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58

第二章 无产阶级革命 62

第一节 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源和特点 62

一、无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62

二、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特点 63

一、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67

第二节 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67

二、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 69

三、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 71

四、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胜利的理论 73

第三节 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 76

一、革命的客观形势 76

二、革命的主观条件 77

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未发生革命的原因 78

一、帝国主义时代民族民主革命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80

第三章 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 80

第一节 帝国主义时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地位 80

二、第三世界的崛起是当代头等大事 86

第二节 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和道路 90

一、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90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道路 93

第三节 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前途 96

一、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理论基础 96

二、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条件 99

第一节 战略和策略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 101

一、战略策略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01

第四章 无产阶级的战略和策略 101

二、战略策略的重要作用 104

三、战略策略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06

第二节 制定战略策略的指导思想和客观依据 108

一、制定战略策略的指导思想 108

二、制定战略策略的客观依据 109

一、当前斗争同最终目标相结合 112

第三节 战略策略的基本原则 112

二、原则上的坚定性和策略上的灵活性相结合 113

三、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115

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击当前最主要的敌人 117

第五章 无产阶级专政 120

第一节 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和基本内容 120

一、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 120

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内容 121

一、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 125

第二节 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和基本任务 125

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任务 127

第三节 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机构 131

一、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 131

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构 134

第四节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138

一、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具有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特征 138

二、人民民主专政更适合我国国情 139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42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问题是消灭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142

一、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142

二、我国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条件 148

第二节 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方法 150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一般作法 150

二、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和道路 151

第三节 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途径 156

一、坚持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同时发展多种经济形式 156

二、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159

三、保障生产者参加民主管理的权利 161

第七章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优越性 16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64

一、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 164

二、现阶段我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认识 166

三、我国建立的是科学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社会 16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70

一、正确把握评价社会制度优越与否的客观标准 170

二、在全面的比较中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77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曲折中逐步体现 180

第八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和阶级斗争 18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183

一、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 183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85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187

四、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191

一、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193

第二节 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斗争问题 193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 194

三、应当彻底抛弃“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 197

第三节 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99

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199

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遵循的方针 20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必要性 204

一、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化大机器工业 204

第九章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04

二、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0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工作重点的转移 211

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必要性 211

二、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的重要条件 214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原则 219

一、实事求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219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21

三、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223

四、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224

五、坚持自力更生,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 228

第十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3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内容和根本特征 230

一、什么是文明 230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内容 232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特征 234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 234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234

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236

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237

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 238

五、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条件 239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途径 240

一、加强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教育 240

二、反对资产阶级思想腐蚀和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 242

三、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自我教育活动 243

四、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243

五、要端正党风 244

一、什么是社会生活方式 245

第四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社会生活方式 245

二、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248

三、建设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51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民主 255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高类型的民主 255

一、民主的含义和实质 255

二、社会主义民主的特征 258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26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264

二、高度民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之一 266

三、高度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可靠保证 267

第三节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途径 268

一、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 268

二、把民主贯彻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70

三、彻底肃清专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影响 271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改革的根本依据 274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的体制改革 274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革的内在依据 274

二、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改革的现实依据 275

三、实现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过渡的历史任务是改革的客观依据 27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 278

一、改革是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78

二、改革是为了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 281

三、改革是为了全体人民更加富裕幸福,更好地当家作主 282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革的本质特点 283

一、客观性 283

二、长期性 284

三、群众性 286

四、整体性 288

五、革命性 289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条件 290

一、解放思想,政治民主 290

二、依靠党的正确领导和国家政权的力量 291

四、锐意改革,稳步前进 292

三、充分的理论准备,细致的思想工作 292

五、正确发挥改革家的作用 293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95

第一节 法的本质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内容 295

一、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295

二、社会主义法制的含义 298

三、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 299

一、社会主义法制是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的有效武器 302

第二节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意义 302

二、社会主义法制是建设社会主义高度民主的根本途径 305

三、社会主义法制是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重要工具 307

四、社会主义法制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309

第三节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指导原则和途径 311

一、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指导原则 311

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途径 314

一、社会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318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管理 31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是科学管理的社会 318

二、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能够实行科学管理的社会 320

三、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性质和特点 32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职能和主体 326

一、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基本职能 326

二、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主体 33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科学管理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336

一、加速管理科学化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336

二、社会主义社会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 338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家庭问题 34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家庭的建立是人类家庭发展史上的伟大进步 342

一、家庭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规律 342

二、社会主义家庭的特点及优越性 348

第二节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家庭是无产阶级解放的重要条件 351

一、社会主义家庭的职能 351

二、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家庭的意义 355

一、我国现阶段的家庭问题 357

第三节 解决社会主义家庭问题的基本原则 357

二、解决社会主义家庭问题的基本原则 359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 365

第一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 365

一、社会主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365

二、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 367

三、社会主义民族发展的历史趋势 370

一、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改革 372

第二节 社会主义时期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任务 372

二、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 37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375

一、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 375

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77

第四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 379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 379

二、社会主义时期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 381

一、社会主义时期工人阶级的变化 385

第一节 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 385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统一战线 385

二、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 386

三、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尚待完成 388

四、加强工人阶级的自身建设 391

第二节 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393

一、农民阶级是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 393

二、社会主义时期的工农联盟 394

三、社会主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原则 395

一、社会主义时期知识分子的变化 398

第三节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398

二、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399

三、知识分子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 402

第四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 403

一、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法宝 403

二、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和对象 405

三、巩固和发展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407

一、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 410

第一节 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根本出发点 410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 410

二、社会主义国家要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原则结合起来 41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对外关系的方针和对外开放政策 423

一、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关系 423

二、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425

三、支持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和正义斗争 427

四、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429

第三节 发展无产阶级政党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432

一、发展无产阶级政党之间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 432

二、我党提出的发展无产阶级政党之间关系的原则符合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433

第十九章 无产阶级政党 437

第一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作用 437

一、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必要性和条件 437

二、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439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点 441

四、无产阶级政党的作用 443

一、无产阶级执政党面临的严峻考验 445

第二节 加强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建设 445

二、执政党党风问题的重要性和核心内容 448

三、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基本要求 450

第三节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454

一、社会主义时期党的领导必须加强 454

二、要加强党的领导就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456

三、改善党的领导的主要内容 458

一、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同一社会形态成熟程度不同的两个发展阶段 463

第一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 463

第二十章 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463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467

第二节 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474

一、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基本条件 474

二、实现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和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481

第三节 为实现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而斗争 484

一、要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484

二、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搞好社会主义建设 486

三、把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同执行社会主义的现行政策结合起来 488

查看更多关于科学社会主义概论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