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大气环境化学

大气环境化学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环境安全

  • 购买点数:12
  • 作 者:唐孝炎主编 李金龙 栗欣 陈旦华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040028786
  • 标注页数:343 页
  • PDF页数:352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0-1 大气环境化学的内容、范围和特点 1

0-2 大气环境化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3

一、现场实测 3

二、实验室研究 3

三、模式计算 6

0-3 大气环境化学的发展动向 6

0-4 本书的内容与章节安排 7

一、地球大气环境概貌 7

二、大气中对环境有影响的组分 7

三、对流层化学 8

四、平流层化学 8

参考文献 8

第一章 地球的天然大气环境 9

1-1 地球大气层的形成 (简述) 9

一、地球形成阶段 9

二、大气圈由还原性气氛变为氧化性气氛 10

三、大气圈今日面貌的形成 10

1-2 大气层垂直结构 11

一、按气温垂直分布分层--热分层 11

二、按大气化学成分垂直分布分层 12

三、按大气电离状态的垂直分布分层 13

1-3 大气的能量来源 13

一、太阳辐射 13

二、大气成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14

三、地球与大气的能量平衡 15

1-4 地球的大气组成 16

一、大气组分的源、汇和气体循环 16

二、停留时间 18

三、大气组成的分类 20

1-5 大气中的自由基 21

一、OH和HO2自由基在大气中的浓度 21

二、OH和HO2自由基的来源 22

三、OH和HO2自由基的汇与相互间的转化 23

四、OH自由基的重要性 24

1-6 大气组分浓度表示方法 25

一、ppm(百万分之一)、pphm(一亿分之一),ppb(十亿分之一)、ppt(万亿分之一)表示法 25

二、个数/cm3表示法 25

三、mg/m3、μg/m3表示法 26

参考文献 27

第二章 环境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 28

2-1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29

一、人为源(或人为污染源) 29

二、天然源 31

2-2 大气污染物的汇机制 31

一、干沉降(干去除) 32

二、湿沉降(湿去除) 32

三、化学反应去除 32

四、向平流层输送 32

2-3 含硫化合物 32

一、二氧化硫(SO2) 32

二、H2S和低价硫化合物 33

三、低价态硫化物在大气中的性质 35

四、硫的全球循环 36

五、含硫化合物的环境浓度 37

2-4 含氮化合物 37

一、氧化亚氮(N2O) 38

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氮氧化物NOx) 38

三、氨(NH3) 41

四、氮的大气循环 41

五、含氮化合物的环境浓度 42

2-5 含碳化合物 43

一、碳的氧化物--CO和CO2 43

二、碳氢化合物(HC) 48

2-6 含卤素化合物 53

一、卤代烃 53

二、其他含氯化合物 58

三、氟化物 59

四、卤素的循环 60

2-7 光化学氧化剂 Ox 和臭氧 O3 60

一、臭氧(O3) 60

二、过氧乙酰基硝酸酯(PAN) 66

参考文献 68

第三章 对流层大气中的气相化学转化 70

3-1 大气光化学反应基础 70

一、光化学定律 70

二、光化学的初级过程和量子产额 71

三、光化辐射和光化通量 75

四、光化学反应速度 78

五、NO2的光解常数 80

3-2 大气中重要气体的光吸收 84

一、二氧化氮的吸收特性 85

二、O3的光吸收 87

三、SO2的光吸收 89

四、HCHO的光吸收 90

3-3 NO、NO2和O3的基本光化学循环 90

3-4 对流层清洁大气中的化学和光化学过程 92

一、清洁大气中的基本化学过程 92

二、NO在清洁大气化学过程中的作用 93

3-5 有机物的大气化学反应 94

一、寿命与半寿期 95

二、与OH基的反应 97

三、与O3的反应 103

四、与NO3的反应 106

五、含氧有机物的反应 108

3-6 含氮化合物的化学 110

一、NO的化学反应 110

二、NO2的化学反应 112

三、亚硝酸(HONO)的化学反应 113

四、硝酸(HNO3)的化学反应 114

五、过氧乙酰基硝酸酯(PAN) 114

六、烷基硝酸酯(RONO2) 115

3-7 有机物--NOx--空气体系中的化学--光化学烟雾 116

一、光化学污染(烟雾)的化学特征 116

二、光化学烟雾形成的简化机制 119

三、有机物的反应(活)性 121

四、臭氧生成的等浓度曲线 121

3-8 含硫化合物在气相中的氧化 123

一、二氧化硫的氧化 123

二、低价硫化物的氧化 126

参考文献 128

第四章 大气污染化学模式 131

4-1 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化学动力学机理 131

一、特定化学机理 133

二、归纳化学机理 135

4-2 大气中SO2氧化机理及氧化速度的估算 144

一、光化学氧化 144

二、均相氧化 146

三、液相氧化 148

四、SO2在颗粒物表面上的氧化 150

4-3 化学反应机理中物种浓度的计算 150

一、拟稳态近似处理 151

二、Gear数值计算法 153

三、Runger-Kutta-Merson法(简称RKM法) 155

四、Sklarew 法(简称SK法) 156

五、小参数法(SPM) 156

4-4 复杂化学反应机理的特性分析 158

一、计数物种的概念 159

二、计数物种分析法的应用 160

参考文献 163

第五章 气溶胶化学 164

5-1 引言 164

一、基本概念 164

二、气溶胶粒子的来源与汇 166

三、气溶胶粒子对人体的危害 169

5-2 气溶胶的粒径分布 171

一、气溶胶粒径分布函数的表示方法 171

二、气溶胶粒子的三模态及其特性 174

5-3 气溶胶粒子的成核作用 177

一、气溶胶粒子的均相成核--由气体分子形成新核 177

二、气溶胶粒子的非均相成核 181

5-4 气溶胶粒子的化学组成 182

一、气溶胶粒子中的离子成分 183

二、气溶胶粒子中的有机物--颗粒有机物 187

三、气溶胶粒子中的多环芳烃 191

四、气溶胶粒子中的微量元素 202

5-5 气溶胶粒子污染来源与贡献的研究 203

一、相对浓度法 204

二、富集因子(EF)法 207

三、相关分析法 209

四、化学元素平衡法(CEB) 210

五、因子分析法 214

参考文献 224

第六章 酸沉降化学 226

6-1 引言 226

6-2 酸雨研究概况 227

6-3 降水的化学性质 228

一、降水的化学组成 229

二、降水的pH值 232

三、降水化学组成的时空变化 237

四、降水中离子成分的相关性 242

6-4 降水的酸化过程 245

一、质量传输动力学 246

二、云内清除过程 248

三、云下清除过程 251

四、云内和云下清除过程的比较 257

6-5 大气水相中酸性物质的形成 258

一、酸性物质在气相中的转化反应 259

二、气、液吸收平衡和液相化学平衡 260

三、大气中的液态水 264

四、大气水系统中的化学 267

五、液相硫化学反应动力学 271

六、液相氮化学反应动力学 277

七、液滴中各物种浓度的变化 278

6-6 雾、露、霜的化学组成 280

6-7 干沉降 283

参考文献 286

第七章 平流层化学 289

7-1 平流层化学发展概况 291

7-2 平流层化学简述 291

一、平流层臭氧的基本光化学反应 291

二、各活性物种的源、汇和储库 293

7-3 大气中源气体及其他气体的变化对平流层臭氧的影响 299

一、含氯氟烃类 299

二、含氮化合物 302

三、甲烷(CH4) 305

四、二氧化碳(CO2) 305

五、溴(Br) 307

7-4 南极“臭氧洞”现象及其解释 308

一、臭氧“洞”的发现 308

二、南极臭氧洞现象的解释 310

三、有关臭氧洞形成的化学机制 310

四、有关臭氧洞形成的动力学机制与光化学机制 312

7-5 臭氧浓度的全球趋势 313

参考文献 315

第八章 大气放射性污染 317

8-1 大气放射性概述 317

一、放射性 317

二、放射性衰变 318

三、核反应 319

四、放射性量度单位 320

五、大气放射性物质的类型 321

8-2 大气的天然放射性 322

一、宇宙辐射 322

二、宇生放射性核素 324

三、陆生气体放射性核素 326

四、大气天然辐射源当前的照射状况 328

8-3 大气的放射性污染 329

一、人工放射性物质的来源 329

二、大气放射性污染物的归宿 334

三、大气放射性污染对人的危害 335

参考文献 336

附录一 电磁波谱各波段的典型波长、频率、波数和能量 337

附录二 近似键裂解能 337

附录三 气相反应中的一些常见转换因子 340

附录四 大气中一些有机化合物同OH、O3和NO3在室温(298K)下的速度常数 341

附录五 一些基本物理常数 342

附录六 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 343

查看更多关于大气环境化学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