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

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艺术

  • 购买点数:14
  • 作 者:李一著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31806231
  • 标注页数:428 页
  • PDF页数:442 页
图书介绍:《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主要讲了:美术批评学是美术学中的一个分支。美术学所研究的内容已经很古老。但是,美术学作为一个正式学科的提出,还不到十年的时间。…美学是对理论形态美术的统称,其中诸多理论也有待深入研究。中国美术批评史的研究,作为美术学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不能回避且应该作出深入系统探讨的课题。从国内美术研究状况看,就美术批评研究与美术创作研究相比,就批评史与各门类专史相比,尚处于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查看更多关于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的内容

图书介绍

导言 1

一、批评与批评史 3

1.“美术批评史”释义 3

2.美术批评史研究对象与范围 6

3.研究方法的运用 10

二、中国美术批评发展的五个阶段 15

第一章 孕育和产生(先秦两汉) 23

第一节 绘画理论体系的孕育 23

一、先秦诸子对绘画的认识 24

二、两汉哲人论画 29

第二节 工艺、建筑、雕塑理论的孕育 33

一、工艺造物原则的提出 33

二、建筑理论的萌芽 39

三、最初的雕刻理论 42

第三节 书法批评的率先自觉 44

一、由字学到书法 45

二、崔瑗对草书的褒扬 48

三、赵壹对草书的非难 51

四、蔡邕与书论 55

第二章 范式的建构(魏晋南北朝) 61

第一节 范式建构的文化契机 62

一、时代动荡与艺术观念的自觉 62

二、玄学对艺理的敦促 64

三、人物品藻之影响 67

四、创作对理论的推动 70

第二节 书法批评框架的初步形成 73

一、由书势到书意 75

二、由书评到书品 84

第三节 绘画理论体系的建构 98

一、传神论的确立 99

二、山水画论的形成 105

三、六法体系的确立 113

四、谢赫与姚最的分歧 119

第三章 走向成熟(隋唐五代) 126

第一节 成熟的标志 127

一、理论形态的多样化 127

二、批评视野的拓展 132

三、史学批评意识的强化 136

四、法则的深人探索 140

第二节 书法楷模的建立 145

一、发展的四个阶段 145

二、历史建树 156

第三节 绘画理论的成熟 166

一、初、盛唐对“顾、陆、张”的再评价 168

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理论的提出 170

三、品评标准:从“六法”到“四品” 173

四、张彦远的理论贡献 178

五、《笔法记》——系统山水画论的出现 188

第四章 发展中的转折(宋代) 197

第一节 批评观念的转捩 198

一、观念转捩的文化背景 198

二、观念转捩的理论表征 204

一、“逸格”的定位 216

第二节 绘画批评的转捩 216

二、“六要”、“六长”及观画方法 220

三、“气韵非师”说的提出 223

四、山水画论的成熟 227

五、文人画理论的形成 234

第三节 尚意思潮下的书法批评 243

第五章 文人批评的发展(元代) 252

第一节 文人画理论的发展 254

一、从“君子画”说到“士气”说 254

二、赵孟頫的“古意”说和以书入画主张 257

三、倪瓒的“逸气”与“逸笔” 261

四、汤?论“写意”及“精鉴” 264

五、黄公望、饶自然、李衎的技法理论 267

第二节 书法理论的发展 272

一、从郝经到赵孟頫 272

二、从韩性到虞集 276

三、郑杓的《衍极》 280

四、陈绎曾的“变法”论 285

第三节 篆刻理论专著的出现 287

第六章 步入繁荣(明代) 291

第一节 繁荣的标志 291

一、美术著述数量的骤然剧增 294

二、涉及问题的广泛性 295

三、网络流派的论争 297

第二节 明代画论的发展 300

一、明初期的画论 301

二、明中期的画论 306

三、明后期的画论 314

第三节 明代书论的发展 329

一、明初期的书论 330

二、明中期的书论 332

三、明后期的书论 337

第四节 篆刻理论的自觉 340

第五节 造园和工艺理论的繁兴 349

一、《园冶》与造园理论 350

二、《天工开物》与工艺理论 357

第七章 集大成和多样化(清代) 361

第一节 清代美术批评的特点 361

一、美术著述的空前繁多 362

二、批评形式的更加多样化 363

三、各门类理论的全面发展 364

四、各种观点的集大成 366

第二节 清代绘画批评的发展脉络 367

一、清初期 369

二、清中期 380

三、清晚期 383

第三节 由帧学到碑学的书论走向 384

一、清初的帖学发展和碑学理论的发韧 385

二、清中期帖学与碑学的双向发展 392

三、晚清碑学理论的兴盛 402

第四节 篆刻理论的活跃 409

结语 417

后记 422

主要参考书目 425

查看更多关于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