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儒学的常与变

儒学的常与变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哲学宗教

  • 购买点数:12
  • 作 者:蔡仁厚著
  • 出 版 社: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1990
  • ISBN:9571903213
  • 标注页数:302 页
  • PDF页数:320 页
图书介绍
标签:儒学

甲篇 儒学与现代化 3

壹 儒学的常与变——从经权原则看儒家的鲜活之气 3

弁言——活看儒家 3

一、守常应变——理道与理道之表现 4

二、顺时制宜——因革损益以得时中 6

三、守经通权——经须通权,权不离经 8

四、儒家的鲜活之气 9

附、五点讨论 13

讨论一:对评论者的回应 13

讨论二:「性本善」与「性向善」 14

讨论三:儒学、科学、民主 16

讨论四:关于「良知自我之坎陷」 19

讨论五:「一心开多门」以及「游魂」之喻 20

贰 孔学精神与现代世界 23

弁言 23

甲、孔学与人类世界 23

1仁智双彰——为世界哲学塑造新的型范 24

2天人合德——为世界宗教提供会通之路 25

3因革损益——为文化价值显立时中法则 27

4据理造势——为人类前途开创新的机运 29

乙、孔学与现代社会 31

1伦理的实践——因时而措其宜 31

2政治的开新——从民本民贵到民主 34

3经济的发展——孕育新的企业精神 36

4学术的推进——由德性主体开知性 38

参 儒家精神与中国现代化 43

前言 43

一、对儒家学术性格之新的省察 45

二、现代化的内容及其精神 48

三、中国现代化的纲领 51

肆 中国现代化的纲领与层次 59

甲、中国现代化的两大纲领 59

1民主政体的建国——从民本民贵到民主 60

2科学技术的发展——由德性主体开知性 62

乙、中国现代化的三个层次 64

1器物层 64

2生活层 67

3理念层 71

伍 儒家与现代化的种种问题 75

一、儒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76

二、当代中国思想的主流 79

三、儒家为什么要求中国现代化 83

四、「袪疑」与「解蔽」 87

陆「孔学的常道性格与应变功能」论要 93

一、孔子之学以常理常道为主 94

二、从守常到应变 96

三、孔学的时代性与现代意义 97

乙篇 儒学·思想·人物 103

壹 儒家与中国哲学 103

弁言——「哲学在中国」与「中国的哲学」 103

一、中国哲学的源流 104

二、儒家哲学的特质 106

三、作为「智慧学」的儒家哲学 110

四、儒学的时代性与世界性 113

五、中国哲学的开展 116

贰 从先秦儒到宋明儒 123

甲、先秦儒与宋明儒之传承关系 124

1从文献上考察 124

2从观念上考察 126

3从实践工夫上考察 130

4对流俗之见的九点反问 133

乙、宋明儒在传承上的不足和缺憾 135

1宋明儒学何以「内圣强而外王弱」? 135

2关于弘扬政治理想和开出政道 137

3关于知识之学的问题 138

参 儒法异同平议——以礼与法为中心 141

一、儒家以礼为纲、以法为用 141

二、法家思想形成的线索 146

三、儒家之宽平与法家之严苛 150

四、结语:儒法异同五端对比 154

肆 关于儒道之间的一些关联 157

一、道家视仁义为「有为」是否妥当公平? 158

二、儒家也可以讲「无为」吗? 159

三、关于「孔老会通」的问题 161

伍 唐君毅先生论人格世界 165

一、中国古代的人品观 165

1《汉书·古今人表》 166

2《人物志》与魏晋人品 167

3唐代「才情气」的世界 168

4宋儒对圣贤人格的品题 169

二、以儒家为主轴以比观古代人才之类型 171

1儒家与官绅——士君子与士大夫 171

2儒家与文人——儒林传与文苑传 172

3儒家与学者——通德达材与专家 174

三、唐先生论人格世界 175

1人格世界之基型——纯粹之学者、事业家 176

2人格世界之特型——天才、英雄、豪杰、偏至的圣贤 177

3人格世界之常型——圆满的圣贤(孔子) 182

陆 唐君毅先生的文化意识——纪念唐先生逝世十周年 189

一、简说「文化意识」 189

二、文化意识的道德理性基础 190

三、针对「共产天国」而激发文化意识 192

四、从西方宗教的限制反显东方的智慧 194

五、从宗教抉择了解唐先生的终极关怀 196

六、从心灵九境层次之判以见唐先生的生命格范 199

柒 牟宗三先生的思想及其对文化学术之贡献 203

丙篇 现实关怀与文化反思 221

壹 为义乎?为利乎?——从知识分子的「心习」说起 221

贰三种心态与两种习性——简评学风与时风 225

参 教育的憧憬与忧念 229

肆 关于「中国文化基本教材」 231

甲、反省之一——怎样的典籍才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教材」? 231

乙、反省之二——「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应该如何编纂? 232

丙、一个建议——现行「文化基本教材」之课本应即停用 234

伍 哲学与人生从——「四方集」说起 237

陆 中国大陆的儒学空气 241

柒「新加坡儒学会议」志感 245

捌 国丧期间的省思 249

一、中国必由「破共」而得新生 249

二、「民主」乃建国之唯一途径 251

三、台湾在国史中之「新地位」 252

玖 唐君毅先生逝世十周年祭 255

拾 敬悼 梁漱溟先生 265

拾壹「河殇」感言:黄河不殇,中华万年 273

拾贰 一百三十二个月的文化风向——唐君毅先生逝世十一周年的回思与前瞻 279

拾参「中国哲学研究中心」成立之缘起及其基本者趣 285

拾肆 当代新儒家该负什么责任? 289

附录:本书作者著述要目 293

查看更多关于儒学的常与变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