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旅游传播与少数民族乡村的变迁  对西江千户苗寨的多维度研究

旅游传播与少数民族乡村的变迁 对西江千户苗寨的多维度研究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历史地理

  • 购买点数:10
  • 作 者:顾雪松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06831758
  • 标注页数:226 页
  • PDF页数:24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传播学的视角为切入点,以外来游客与少数民族东道主的交往为研究的核心,以实证研究为依托,对贵州省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的传播环境、信息接触状况、主客交往的实际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考察。

查看更多关于旅游传播与少数民族乡村的变迁 对西江千户苗寨的多维度研究的内容

上一篇:柯岩传下一篇:武山石窟造像艺术
图书介绍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的起点和问题的提出 3

一、关注游客与少数民族东道主的交往 3

二、探寻旅游传播的规律 6

三、研究的主要观点及意义 7

第二节 本书的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 9

一、基本框架 9

二、研究方法 10

第三节 针对性理论综述 11

一、国外研究的线索与现状 12

二、国内相关理论的论述 15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 20

一、旅游 20

二、旅游传播 23

三、少数民族乡村 24

四、少数民族乡村旅游 24

第一章 旅游传播的理论溯源 26

第一节 文化圈理论:从核心到边缘 26

一、文化圈层结构、文化的接触与混合 27

二、自然空间、传播空间与文化研究的空间化 29

第二节 人际沟通理论:游客与东道主的相遇 31

一、从“镜中我”到“符号互动” 32

二、“人际需求”与“社会交换” 33

第三节 跨文化传播:与陌生人对话 35

一、文化的多样性互动 35

二、跨文化传播的国际与国内场所 36

三、后殖民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 37

第四节 社会变迁的原由:差异即动力 38

一、扩散与传播 39

二、接触与涵化 40

三、冲突与调整 42

第五节 本章小结 43

第二章 旅游传播——意义与关系的建构 45

第一节 旅游者:信息与媒体的有机体 45

一、历史上的旅游者 45

二、现代旅游的大众化 48

三、旅游者:集信息媒体于一身 49

第二节 游客与东道主之间的符号互动 49

一、旅游:不同文化背景的符号互动 49

二、旅游活动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了交往的情景 52

第三节 游客与东道主——关系与意义的构建 53

一、旅游为传播实践提供了交际场景 54

二、游客与东道主之间发生了交际行为 54

三、旅游成为游客与东道主的交际事件 55

四、游客与东道主构成了相互关联 55

第四节 旅游活动中信息传播及影响 55

一、人际交流带来大量信息 56

二、价值观的影响 57

三、生活方式的改变 57

四、文化习俗的调适 58

五、冲突效应 59

第四节 本章小结 59

第三章 地理区位与民族习俗背景下的传播环境 61

第一节 西江千户苗寨的自然地理和历史环境 62

一、西江千户苗寨的地理区位 62

二、社会经济状况 65

第二节 巫文化与寨老议事制度 71

一、巫文化及信息传播特点 72

二、寨老议事制度的仪式 74

第三节 苗族族内传播的基本形态 79

一、苗语是主要的交流工具 79

二、苗歌的传播功能 80

三、物质媒介与事件传播 82

第四节 本章小结 86

第四章 西江千户苗寨居民媒介接触条件与现实状况 87

第一节 信息时代中的少数民族乡村居民 88

一、少数民族乡村:曾经的大众传播的信息死角 88

二、少数民族村民:信息贫困户、低保户 89

第二节 大众传播与西江千户苗寨居民 89

一、电视基本普及,成为千户苗寨接收信息和娱乐的重要工具 90

二、受访者与广播和报纸的接触极少 93

第三节 西江千户苗寨居民使用互联网与手机的情况 94

一、受访者接触互联网的情况 94

二、手机拥有率较高 96

第四节 西江千户苗寨居民与旅游者接触情况 96

一、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进入西江千户苗寨的参与型、体验型、研究型旅行者 96

二、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07年的自助游、背包族与采风的学生 98

三、2008年旅游开发大会以后有组织、大规模的休闲娱乐人群 99

第五节 李老师客栈及苗家旅游接待户 100

一、网上品牌——李老师客栈 100

二、客栈经营与主人的受教育程度 104

三、女主人人际沟通能力的作用 105

第六节 千户苗寨一天的日常生活 107

一、打米不如等游客 107

二、关于吊脚楼的经济学理解 108

第七节 本章小结 109

第五章 游客与东道主:信息交流与物质交易的联动 110

第一节 旅游传播的基本形态 111

一、人际传播是旅游传播的主要形态 112

二、与游客的接触搭建了山村社会与外界交往的桥梁 115

三、东道主与游客的互动交往形成少数民族乡村的社会化过程 117

第二节 旅游传播突破传播活动与日常生活的界限 119

一、交往过程的偶发性和不可重复性是旅游传播的特点 120

二、高频度直接互动的传播效果 123

第三节 信息交流与物质交易的互动 126

一、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建构全息式传播 126

二、信息交流与物质交易的联动 128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31

第六章 旅游经济驱动下多元文化的碰撞与混合 132

第一节 空间的跨越 133

一、地理空间的跨越 133

二、文化空间的跨越 135

三、传播空间的重构 136

第二节 多元文化的吸引与互动 137

一、少数民族乡村的“地方性”吸引力 137

二、与陌生人对话 138

第三节 游客的空间移动引起的文化扩散 139

一、游客逐渐成为文化源地到文化分布地区的中间环节 140

二、游客的空间移动过程是文化扩散过程 141

三、主导文化与群体文化 141

第四节 文化差异造成的传播障碍 142

一、传统习俗与资本力量的遭遇 143

二、跨文化传播中的后殖民倾向 146

三、差异:既是交流的障碍也是交流的前提 147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49

第七章 旅游传播——乡村变迁的起搏器 150

第一节 古老的传统和现实的中学生 151

一、苗族节日、古规为方便游客而调整 151

二、踩着鼓点听课的中学生 154

第二节 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156

一、邻里关系的聚合与分离 156

二、家族习俗逐渐调适 157

三、商业意识与价值观的改变 158

四、外出打工的人回到乡村 159

第三节 新的社会分层与女性地位的转变 160

一、家庭客栈的发展,产生了新的社会分层 160

二、妇女的地位和作用突显出来 161

第四节 一种政治经济形式代替另一种政治经济形式 163

一、鼓藏头、活路头、寨老与苗寨祭祀仪式 163

二、村民、镇政府与景区管理委员会 164

第五节 可能付出的代价 166

一、民族特征淡化 166

二、民族文化同化 167

第六节 本章小结 169

结语:游客与少数民族乡村的明天 171

一、人际传播是旅游传播的主要形态 172

二、旅游传播过程既有信息交流也有物质交易 173

三、旅游传播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调适 174

参考文献 176

一、专著 176

二、期刊 183

三、学位论文 186

附录一:贵州少数民族乡村信息获取与利用调查问卷 188

附录二:西江千户苗寨居民信息接触调查数据及分析 195

附录三:网络媒介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发展 215

后记:做有生命的学问 223

查看更多关于旅游传播与少数民族乡村的变迁 对西江千户苗寨的多维度研究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