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医学导论

医学导论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医药卫生

图书介绍

第一篇 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3

第一章 古代医学 3

第一节 医药的起源——原始医学 3

第二节 古代东方医学 4

一、古埃及医学 4

二、古印度医学 5

三、古巴比伦和亚述的医学 6

四、中国古代医学 6

第三节 古代西方医学 6

一、古希腊的医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1世纪) 6

二、古罗马的医学(公元前1世纪~4世纪) 8

第四节 古代医学的特点 9

第二章 近代医学 10

第一节 近代医学的发展 10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近代医学 10

二、17世纪的医学 12

三、18世纪的医学 14

四、19世纪的医学 16

第二节 近代医学的特点与启示 20

一、实验医学是近代医学的奠基石 21

二、不同学派的争鸣促进了近代医学的发展 21

三、自然科学进步是近代医学发展的动力 22

四、医学交流架起了近代医学发展的桥梁 22

第三章 现代医学 23

第一节 现代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23

一、科学技术发展与现代医学 23

二、药物学与治疗学的飞跃 24

三、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24

四、免疫学的发展 25

五、医学遗传学的发展 26

六、器官移植与人造器官 26

七、医学模式的转变 27

八、传染病的新动态 28

第二节 现代医学的特点 29

一、医学分科专门化 29

二、医学发展国际化 30

三、医学技术逐渐现代化 30

四、医学学科交叉渗透产生新学科 31

第三节 现代医学发展的启示 31

一、临床必须与预防相结合 31

二、技术的转移与综合是医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32

三、既要重视延长寿命又要重视生命质量 32

第四节 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 32

一、分子生物学将成为新世纪医学发展的龙头 32

二、高科技成果将为疾病诊断与治疗带来新突破 33

三、预防医学发展将促进卫生革命 33

四、老年医学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医学课题 34

第四章 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35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35

一、阴阳五行 35

二、脏腑经络 36

三、病因病机 36

四、诊法辨证 37

五、治则方药 37

第二节 中医学各专科的形成和发展 37

一、中医基础 38

二、诊断学 38

三、内科 39

四、外伤科 39

五、妇产科 40

六、儿科 40

七、五官科 41

八、针灸科 41

九、药物学 42

十、方剂学 42

第三节 中医学的振兴 42

一、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 43

二、中医药科学研究取得突出成果 43

三、中西医结合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44

第二篇 医学教育与医学学习第五章 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45

第一节 医学人才的知识结构 45

一、自然科学知识 45

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46

三、医学专业知识 46

第二节 医学人才的能力结构 47

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7

二、动手能力 48

三、自学能力 48

四、创新能力 48

五、交往能力 49

六、组织和管理能力 49

第三节 医学人才的素质 49

一、思想道德素质 49

二、文化素质 50

三、业务素质 51

四、身心素质 51

第六章 医学教育教学概论与现代医学教育思想 52

第一节 我国医学教育体系 52

一、医学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 52

二、医学教育体系的专业结构 53

三、医学教育体系的类型结构 54

第二节 医学教育教学过程 55

一、医学教育教学过程的概念 55

二、医学教育教学过程的主要任务 56

三、医学教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56

第三节 医学教学管理 58

一、医学课程 58

二、医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 60

第四节 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61

一、医学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61

二、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63

第五节 现代医学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 66

一、教育思想的概念 66

二、教育思想的形成 66

三、传统教育思想的强化 67

四、当代教育思想的形成 67

五、医学模式及其观念对现代医学教育思想形成的影响 68

六、现代医学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69

第七章 学习的理论与医学学习 71

第一节 学习的理论概述 71

一、学习的内涵 71

二、学习的种类 72

三、影响学习的因素 73

第二节 大学学习与医学学习特点 79

一、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79

二、大学学习的特点 82

三、医学学习的特点 83

四、医学学习应遵循的原则 85

第三节 医学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86

一、医学知识的记忆技巧 86

二、医学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策略 89

三、医学的学习方法 92

第三篇 卫生人员与卫生服务第八章 卫生人员 97

第一节 卫生人员的分类 97

一、按工作性质分类 97

二、按工作场所分类 98

三、按从事中西医学分类 98

四、按是否专门从事卫生工作分类 99

第二节 临床医生角色 99

一、临床医生的使命与职责 99

二、临床医生的社会声望和权力 100

三、对临床医生的综合要求 102

第三节 护理人员角色 103

一、护理人员的产生和社会地位 103

二、护理模式转变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105

第四节 其他临床医务人员 107

一、临床卫生技术人员 107

二、临床管理人员 108

第五节 卫生防疫监督人员 109

一、卫生防疫人员 109

二、卫生执法监督人员 110

第六节 基层社区卫生工作者 112

一、社区卫生工作者 112

二、全科医学与全科医生 113

三、农村基层卫生工作者 114

第九章 医学社会交往 117

第一节 医学人际交往 117

一、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手段 117

二、医患交往 119

第二节 医学人际关系 120

一、人际关系的内容、特点和规律 120

二、医患关系 121

三、医务人员的人际关系 124

第三节 医学人际沟通 127

一、人际沟通类型 127

二、人际沟通的特征 128

三、人际沟通的一般技巧 129

四、医生如何更好地与病人沟通 130

第十章 健康与疾病 131

第一节 生命与健康 131

一、生命的定义 131

二、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132

三、生命的标准 133

四、健康的定义 133

五、健康的标准 134

六、亚健康状态 136

第二节 疾病 136

一、疾病的定义 136

二、疾病发生的原因 137

三、疾病的自然进程和转归 141

四、疾病过程的共同规律 142

五、疾病发生的一般机制 144

六、疾病的分类 145

七、疾病谱变化 146

第三节 衰老与死亡 148

一、衰老的定义 148

二、衰老的机制 148

三、人口老龄化及老年病 150

四、死亡的定义 151

五、死亡的标准 152

六、安乐死与临终关怀 152

第十一章 临床诊断与治疗 154

第一节 临床诊断 154

一、临床诊断的思维过程 154

二、临床诊断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157

三、临床诊断方法、技术及其评价 157

第二节 临床治疗 161

一、治疗的思维过程及基本原则 161

二、常用治疗方法及其评价 162

第三节 病历记录与表达 167

第四节 临床实践中的法律问题 169

一、法律与法规 169

二、卫生法律与法规 170

三、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 170

四、医疗事故及其分类与等级 171

五、医疗事故的处理办法 173

六、医疗事故责任者的处罚 174

七、医疗事故的法律处理程序 175

八、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几种情况 176

九、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措施 177

第五节 非主流医学与循证医学 178

一、非主流医学 178

二、循证医学 180

第十二章 疾病的预防与卫生保健 185

第一节 疾病预防概论 185

一、疾病预防与预防医学 185

二、预防医学的基本任务 186

三、疾病预防的主要特点 186

第二节 疾病预防的宏观策略 187

一、“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 187

二、医学模式与疾病预防模式的转变 187

三、社会大卫生观点 189

第三节 疾病预防的主要措施 189

一、个体预防和群体预防 189

二、三级预防 191

三、疾病监测 196

第四节 卫生保健 198

一、卫生保健的主要形式 198

二、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 198

第十三章 疾病后期的康复 201

第一节 康复医学概述 201

第二节 康复评估技术概述 203

一、躯体功能评估 203

二、心理机能评估 205

三、社会功能评估 206

四、残疾分类与评定 206

第三节 康复治疗技术 207

第十四章 中国卫生国情 210

第一节 我国卫生工作方针 210

一、建国后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和发展 210

二、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及意义 211

第二节 我国卫生组织机构 211

一、卫生行政组织 211

二、卫生业务组织 212

三、宣传、出版和群众性卫生组织 213

第三节 我国的卫生资源 213

一、卫生机构 213

二、医院床位 213

三、卫生人力 214

四、卫生资金 214

第四节 建国五十年我国卫生工作的成就 214

第五节 我国的卫生改革 216

一、卫生改革的背景——卫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16

二、卫生改革的原则 217

三、卫生改革的任务 217

查看更多关于医学导论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