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中国古代舞蹈史纲

中国古代舞蹈史纲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艺术

  • 购买点数:9
  • 作 者:彭松 于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舞蹈学院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标注页数:200 页
  • PDF页数:209 页
上一篇:翰墨千秋 上下一篇:赵松雪全集 5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图腾崇拜舞蹈与巫术仪式舞蹈 1

第一节 图腾崇拜舞蹈 1

一、“?”:萬舞与蟾蜍图腾崇拜 1

二、“万”:巫舞与踆马图腾崇拜 4

三、“?”:龙舞与黄龙图腾崇拜 6

第二节 巫术仪式舞蹈 7

一、蜡祭 7

二、雩祭 9

三、傩祭 11

四、祀高禖 13

第二章 帝王纪功舞蹈与宫廷祭祀舞蹈 15

第一节 帝王纪功舞蹈 15

一、从伏羲、女娲到《葛天氏之乐》 15

二、黄帝、唐尧及虞舜的纪功舞蹈 17

三、夏、商、周三代的纪功舞蹈 19

第二节 宫廷祭祀舞蹈 20

一、《大武》的创制与“六代舞”的确立 21

二、作为礼乐的宫廷祭祀舞蹈的礼规 22

三、“礼崩乐坏”与宫廷祭祀舞蹈的衰微 23

第三章 女乐及其源流 25

第一节 夏、商时代的女乐 25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代的女乐 27

第三节 汉、魏时代的女乐 30

第四节 西晋十六国时代的女乐 40

第五节 南、北朝时代的女乐 41

第四章 角抵、百戏与舞蹈 49

第一节 角抵戏的演出形式 49

第二节 角抵、百戏中的舞蹈 54

第五章 唐代宫廷舞蹈及其源流 60

第一节 唐以前宫廷舞蹈的出现和发展 60

一、先秦时期的宫廷舞蹈 60

二、汉代宫廷舞蹈 61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宫廷舞蹈 62

第二节 唐代宫廷舞蹈的建构和结构 65

一、唐代宫廷舞蹈的来源 65

二、唐代宫廷舞蹈的内容、形式及功能 67

三、唐代宫廷舞蹈所反映的时代文化特征 92

第三节 唐以后宫廷舞蹈的流变 93

一、严格规范下的宋代宫廷“队舞” 93

二、元代宫廷“乐队”和《十六天魔舞》 94

三、明代宫廷舞蹈和清宫廷的“扬烈舞” 105

第四节 对历代宫廷舞蹈的文化反思 107

第六章 宋代宫廷队舞 109

第一节 《小儿队》与《女弟子队》 109

一、队舞及其节目 109

二、队舞的演出方式 110

三、队舞的演员分工 110

四、队舞的表演程式 111

五、队舞的特点 112

第二节 其他宫廷舞蹈 113

一、故事歌舞与队舞 113

二、“转踏”与队舞 114

第七章 宋代民间舞队及其发展 115

第一节 宋代民间舞队的作品类别 115

第二节 宋以后民间舞蹈的发展与变化 121

第八章 历代宫廷乐舞机构 125

第一节 周王朝及周以前的乐舞机构 125

第二节 汉魏时期的乐舞机构 126

第三节 隋唐时代的乐舞机构 128

第四节 宋及宋以后的乐舞机构 131

第九章 戏曲舞蹈及其源流 133

第一节 “舞戏”的流变 133

一、《大武》的戏剧性情节与《九歌》的戏剧化情境 133

二、《东海黄公》和《踏摇娘》:作为“戏象”和“戏弄”出现的“舞戏” 135

第二节 戏曲舞蹈 136

一、“戏曲化的舞蹈”与“舞蹈化的戏” 137

二、戏曲舞蹈之“舞蹈”的来由与功用 139

第十章 宗教舞蹈及其播迁 144

第一节 佛教与藏传佛教乐舞 144

一、佛教乐舞的文献记载与形象遗存 144

二、藏传佛教乐舞:羌姆、查玛、跳布札 145

第二节 萨满教与梅山教乐舞 147

一、满、蒙、维:由浓而淡的萨满教乐舞 148

二、梅山教与壮族师公舞 150

第十一章 四夷乐与边疆民族舞蹈 152

第一节 四夷乐“四进宫”的实质性转变 152

一、从汉的《摩诃·兜勒》到唐的《南诏奉圣乐》 152

二、从元的《海青》到清的《莽式》 154

第二节 边疆民族舞蹈的生态格局 155

一、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舞蹈生态格局 155

二、苗瑶语族和壮侗语族的舞蹈生态格局 158

三、阿尔泰语系的舞蹈生态格局 161

第十二章 孔、墨、庄、屈的乐舞思想 164

第一节 孔儒“礼乐”思想 164

一、“乐则韶舞”与“风乎舞雩”——孔子的乐舞思想 164

二、“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孟子的乐舞思想 165

三、“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荀子的乐舞思想 166

四、“不务听治而好五音,则穷身之事也”——韩非的乐舞思想 167

第二节 墨子“非乐”思想 168

一、“乐之为物,将不可不禁”——墨子为何要“非乐” 168

二、“今圣有乐而少,此亦无也”——墨子所非之“乐”与不非之“乐” 169

第三节 庄子“天乐”思想 170

一、“道可载与之俱也”——庄子“天乐”的理想境界 170

二、“官知止而神欲行”——庄子“天乐”的实现途径 171

第四节 屈原“巫乐”思想 172

一、“哀吾生之无乐”与“哀民生之多艰”——“忧患意识“是”楚人精神”的生命内核 172

二、“五音纷兮繁会”与“羌声色兮娱人”——《九歌》是荆楚乐舞的文化焦点 173

第十三章 秦、汉、魏晋的乐舞思想 175

第一节 两度“春秋”由“杂”而“独”——《吕氏春秋》与《春秋繁露》的乐舞思想 175

第二节 天人合一儒道互渗——《淮南鸿烈》的乐舞思想 177

第三节 双重“乐论”亦“史”亦“礼”——《史记、乐书》和《礼记、乐记》的乐舞思想 178

第四节 魏晋风度荆楚精神——曹植、嵇康的乐舞思想 180

第十四章 李、杜、白、元的乐舞思想 184

第一节 李白的乐舞思想 184

第二节 杜甫的乐舞思想 185

第三节 自居易的乐舞思想 187

第四节 元稹的乐舞思想 190

第十五章 两宋、明、清的乐舞思想 193

第一节 “理义以养其心,舞蹈以养其血气”——程颢、程颐的乐舞思想 193

第二节 “所谓礼乐、只要合得天理自然,则无不可行也”——朱熹的乐舞思想 194

第三节 “摹情弥真则动人弥易,传世亦弥远”——徐渭、汤显祖的乐舞思想 196

第四节 “言者,心之声也。欲代此一人立言,先宣代此一人立心。”——李渔的乐舞思想 199

查看更多关于中国古代舞蹈史纲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