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文凤乡志

文凤乡志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历史地理

上一篇:文史通讯下一篇:湄南河畔采风行
图书介绍
标签:编纂 小组

第一编 文凤乡大事记 7

第二编 建置沿革 7

第一章 文凤地名的由来 7

第二章 建置沿革 7

第一节 清代 7

第二节 民国 8

第三节 建国后 8

第三章 行政区划 10

第三编 自然地理 12

第一章 地理 12

第一节 位置、面积、人口、民族 12

第二节 地形、地势 16

第三节 山脉、河流 16

第四节 地下水(泉水)分布 17

第五节 气候 21

第二章 自然资源 21

第一节 地质及矿物分布 21

第二节 土壤植被及动植物分布 22

第三节 水力、水利 32

第三章 自然灾害 33

第一节 水灾 33

第二节 旱灾 33

第三节 雹灾 34

第四节 地震 34

第五节 虫灾 34

第六节 兽害 35

第七节 公害 35

第四编 经济 36

第一章 农业 36

第一节 建国前农业概况 36

第二节 建国后的农业生产 42

第二章 多种经营 89

第一节 经济林木 89

第二节 经济作物 94

第三节 药物 96

第四节 家禽的饲养繁殖 96

第五节 其他养殖业 97

第三章 畜牧养殖业 97

第一节 牛 97

第二节 猪 99

第三节 马、羊、兔 101

第四节 饲料 102

第五节 畜牧兽医站 102

第四章 林业 104

第一节 建国前林业概况 104

第二节 建国后的林业 105

第五章 工业、社队企业 107

第一节 建国前工矿企业概况 107

第二节 建国后工矿企业的发展 110

第三节 社办工矿企业 111

第四节 队办工矿企业 121

第六章 商业 125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商业概况 125

第二节 建国后的商业概况 126

第三节 税务和信用社 130

第四节 文凤粮管所 133

第七章 交通 134

第一节 古道(大路) 134

第二节 新石极大路和茼易公路 134

第三节 公路 134

第四节 机耕道 135

第五节 水道 136

第六节 桥梁 136

第八章 邮电 138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邮电通讯概况 138

第二节 建国后的邮电通讯事业 138

第五编 政治 14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地下斗争 141

第一节 地下党组织活动概况 141

第二节 保育院的斗争 142

第三节 华茸山药物场的索薪罢工斗争 143

第二章 国民党党政概况 143

第一节 国民党区分部 143

第二节 三青团区队 144

第三节 乡教会、乡农会 144

第四节 乡民代表会 144

第五节 乡公所及保甲组织 145

第六节 军事 151

第七节 民政 151

第八节 国民政府推行地方自治 152

第九节 新生活运动 152

第十节 清党反共 153

第十一节 禁烟禁毒 153

第十二节 地租剥削 153

第十三节 苛捐杂税 154

第十四节 高利贷 155

第十五节 二五减租 156

第十六节 封建统治下文凤乡人民的悲惨生活 156

第三章 建国后文凤乡政权的建立 157

第一节 乡政府的建立 157

第二节 普选 157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文凤党组织的重大活动 165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165

第二节 历届党代会简况 170

第三节 党员的培训 171

第四节 整党 174

第五章 群众团体 177

第一节 农民协会 177

第二节 共青团 178

第三节 妇女联台会 180

第四节 教育工会 181

第五节 中苏友好协会支会 181

第六章 人民武装 182

第一节 人民武装的建立和发展 182

第二节 民兵的组织整顿及训练 183

第三节 社会治安 184

第四节 兵役制度 184

第七章 建国后的民政工作 185

第一节 优抚工作 185

第二节 复退转业军人的安置 187

第三节 救济、救灾和社会福利 188

第四节 民事调解 190

第五节 移民安置 190

第六节 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和安置 190

第八章 计划生育 190

第九章 建国后的主要政治工作 193

第一节 迎接解放 193

第二节 征粮支前 194

第三节 清匪反霸、镇压反革命 194

第四节 减租退押 195

第五节 禁烟、禁毒、禁赌 195

第六节 抗美援朝 196

第七节 土地改革 196

第八节 宣传婚姻法 199

第九节 社会主义改造 200

第十节 整风、鸣放 201

第十一节 宣传贯彻总路线 202

第十二节 反右倾 203

第十三节 贯彻《党内通讯》 203

第十四节 贯彻十二条 203

第十五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四清工作 204

第十六节 农业学大寨 206

第十七节 文化大革 207

第十八节 揭批“四人帮”的罪行 211

第十九节 宣传新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 212

第二十节 贯彻十一大三中全会精神 213

第二十一节 贯彻党的十二大会议精神 215

第二十二节 “打经打刑”斗争 216

第六编 文化 218

第一章 教育 218

第一节 建国前的教育概况 218

第二节 建国后教育事业的发展 221

第二章 文化生活 228

第一节 建国前文凤的群众文体活动 228

第二节 建国后的文化体育活动 229

第三节 文物古迹名胜 230

第四节 诗歌楫录 232

第三章 科学技术 237

第一节 政治技术推广站 237

第二节 农科站 238

第三节 牲畜品种改良 238

第四节 生猪人工授精站 239

第四章 医药 卫生 239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医药卫生概况 239

第二节 流行病症 239

第三节 民间医生和中药铺 240

第四节 建国后卫生工作方针和医疗制度 240

第五节 先锋人民医院 241

第六节 大队合作医疗 241

第七节 卫生防疫 242

第八节 爱国卫生运动和环境卫生 244

第七编 社会风土 245

第一章 宗教会道门、宗祠、哥老会 245

第一节 宗教、会道门 245

第二节 宗祠 246

第三节 哥老会 246

第二章 传统的风俗习惯 249

第一节 传统节日活动及迷信活动 249

第二节 婚丧习惯 250

第二章 建国后的新风尚 251

第一节 婚姻嫁娶 252

第二节 丧葬 252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中对优良传统风尚的破坏 252

第四节 社会新面貌 252

第四章 谚语、歌谣 253

第一节 农谚 253

第二节 俗谚 255

第三节 歇后语 255

第四节 歌谣 256

第八编 人物志 261

第一章 人物简介 261

第二章 人物名录 270

(一)烈士英名录 270

(二)抗日出征人员统计表 271

(三)模范人物名录 275

(四)中共地下党员名录 275

(五)任职区(营)级以上干部名录 276

(六)任职工程师名录 277

(七)大学生名录 278

(八)长寿老人名录 282

第九编 附录 284

(一)大兴示禁碑 284

(二)文凤地震考察和调查资料 284

(三)向光第初级农业社章程 285

(四)中共南川县委关于建第一批高级农业社的总结 288

(五)地、县委水稻指挥地 291

(六)地县委油菜指挥地 292

(七)地、县委小麦指挥地 293

(八)改造低田油菜创高产 295

(九)杨克英双十妹双手采茶队 297

(十)五好生产队 298

(十一)战时儿童保育会代电 302

(十二)国大代表选举目击记 303

(十三)严福兴被迫自杀 304

(十四)鲜培根之死 304

(十五)文凤境内县以上单位简介 306

乡志编写领导小组及编写人员名单 307

查看更多关于文凤乡志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