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法学基础理论教程

法学基础理论教程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政治法律

  • 购买点数:18
  • 作 者:孙鹰杰 宋相官编著
  • 出 版 社: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
  • 出版年份:1985
  • ISBN:
  • 标注页数:613 页
  • PDF页数:634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编 法学基本内容概述 1

第一章 什么是法学 1

第一节 法学的概念、对象和性质 1

一、法学的概念 1

二、法学的研究对象 1

三、法学的性质 4

四、法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 6

第二节 法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 7

一、法学域内各学科 7

二、法学与其它学科 9

三、法学的研究方法 13

第二章 法学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 15

第一节 法学的产生 16

一、产生法学的一般条件 16

二、中国法学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 17

三、西方法学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 2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出现及其伟大意义 35

一、几个基本观点 35

二、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出现是法学领域里的一场革命 35

第三章 法学基础理论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38

第一节 法学中的主导性学科 38

一、我国法学分支学科的划分 39

二、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40

三、法学基础理论不同于法学其他分支学科的特点 41

第二节 学习法学基础理论的重要意义 41

第二编 法律概说 44

第四章 法律的起源 44

第一节 原始社会及其社会规范 44

一、原始社会的经济制度 44

二、原始社会的氏族组织 45

三、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 48

第二节 法的产生的根源、形式及其一般规律 50

一、产生法律的两大根源 51

二、产生法律的三种主要形式 57

三、产生法律的一般规律 60

第三节 法与原始社会习惯规范的联系和区别 65

一、法与原始社会习惯的共同点 65

二、法与原始社会习惯的不同点 65

第四节 剥削阶级法学家关于法律起源的学说 69

一、神学论(神权说) 69

二、社会契约论 70

三、民族精神论 72

四、心理现象论 73

第五章 法的本质和作用 75

第一节 法的词源、本质及其基本特征 75

一、法的词源 75

二、法的本质 77

三、法的基本特征 86

四、法的定义 93

第二节 法律的作用 96

一、法律作用的概念 96

二、法律的职能作用 96

第三节 资产阶级法学流派关于法律本质的学说 102

一、自然法学派 103

二、历史法学派 105

三、分析法学派 107

四、社会连带法学派 108

五、规范法学派 109

六、实用主义法学派 111

第六章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114

第一节 法与经济基础 114

一、经济基础对法的决定作用 120

二、法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120

第二节 法与国家 123

一、法与国家的共性 123

二、国家对法的作用 123

三、法对国家的作用 124

第三节 法与政治 127

一、政治的概念 127

二、法是实现统治阶级政治的工具 128

第四节 法与道德 130

一、道德的概念 130

二、法与道德的联系 133

三、法与道德的区别 134

第五节 法与宗教 137

一、宗教的概念 137

二、宗教规范与剥削阶级法律规范 137

三、宗教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区别 137

四、政教分离与宗教自由原则 138

第六节 法与科学技术 139

一、科学技术的概念 139

二、科学技术的性质 140

三、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144

第七章 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的形式 149

第一节 法的历史类型 149

一、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和划分的意义 149

二、法律历史类型的两种划分标准 150

三、法律历史类型更替的原因、条件和规律 153

第二节 法的形式及其分类 156

一、法的形式的概念 156

二、社会主义法的几种具体形式 157

三、剥削阶级类型法的形式 159

四、法律形式的分类 160

五、研究法律形式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64

第三节 法律历史类型与法律形式的关系 166

一、不同历史类型的法有不同的法律形式 167

二、同一类型的法它们的本质相同,但可以有不同的法律形式 167

三、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其本质不同,但可以采用同样的法律表现形式 167

第八章 法律规范与法的体系 170

第一节 法律规范 170

一、法律规范的概念 170

二、法律规范的结构 172

三、法律规范的种类 175

第二节 法的体系 182

一、法的体系的概念 182

二、法律体系与法系、立法体系的区别 184

三、研究法律体系的意义 186

四、当前我国在法律体系问题中的不同意见 187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的概述 191

一、宪法部门 191

二、行政法 192

三、财政法 193

四、民法 193

五、经济法 193

六、劳动法 194

七、婚姻法 194

八、刑法 195

九、诉讼法 195

十、法院和检察院组织法 195

第九章 法律解释与法律效力 198

第一节 法律规范的解释 198

一、法律解释的概念 198

二、为什么要对法律规范进行解释 199

三、法律解释的种类 201

第二节 法律的效力 210

一、法律规范在时间上的效力 210

二、法律规范在空间上的效力 214

三、法律规范对人的效力 215

第十章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219

第一节 违法行为 219

一、违法的概念及其实质 219

二、违法的构成要件 219

三、违法的分类 224

第二节 法律责任 227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227

二、两种不同法律责任的区别 227

三、法律责任的种类 229

第三节 法律制裁 231

一、法律制裁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231

二、法律制裁的种类 232

第三编 剥削阶级历史类型的法 238

第十一章 奴隶制的法 238

第一节 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基础和阶级结构 238

第二节 奴隶制法的历史发展 241

第三节 奴隶制法的本质和特征 245

第十二章 封建制的法 249

第一节 封建制社会的经济基础和阶级结构 249

第二节 封建制法律的历史发展 251

第三节 封建制法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257

第十三章 资产阶级的法 261

第一节 资产阶级法的产生及其法律概况 261

第二节 资产阶级法系的两大传统 268

第三节 资产阶级法的本质、作用和特征 280

第四编 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和作用 297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297

第一节 创制社会主义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297

一、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297

二、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是巩固发展无产阶级革命政治成果的需要 300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的产生的一般规律 305

一、无产阶级夺得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法产生的前提条件 306

二、社会主义法是在废除旧法的基础上创制起来的 306

三、人民群众参加社会主义法的创制是社会主义法产生的重要规律 310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的特点 312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在革命根据地新民主主义法的基础上逐步产生的并且是它的继续和发展 312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从一开始就宣布彻底无保留地废除旧法体系 312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对待法律文化遗产的态度 314

一、对法的“继承性”的理解 314

二、旧法能够被批判继承的原因 316

三、旧法中有哪些东西可以批判继承 319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324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的概念 324

一、社会主义法的定义 324

二、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征 328

三、社会主义法是新型的最高历史类型的法 342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343

一、社会主义法同无产阶级专政政权的关系 343

二、反对“法律可有可无”与“法律高于一切”的两种偏向 345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 348

一、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 348

二、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的内容 349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的政策 356

第一节 党的政策的概念 356

一、什么是政策 356

二、理解政策概念必须明确的几个观点 35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与党的政策的共性和区别 358

一、社会主义法与党的政策的共性 359

二、社会主义法与党的政策的区别 359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与党的政策的相互作用 363

一、党的政策是社会主义法的灵魂 363

二、社会主义法是党的政策的条文化、具体化、定型化,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工具 367

第四节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与党的政策的关系的重要意义 370

一、要认清法与政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反对把二者对立起来 370

二、要认清社会主义法与党的政策的区别,反对把二者简单的等同起来 371

第五节 执行法律、政策中的几个问题 374

一、政策大还是法律大的问题 374

二、党的政策能否起法律的作用的问题 374

三、执行政策和法律发生矛盾怎么办 375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378

第一节 法律作用的基本概念 378

一、什么是法律的作用 378

二、法律作用的领域、分类和形式 379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规范作用 380

一、指引作用 380

二、评价作用 381

三、教育作用 381

四、预测作用 381

五、强制作用 382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 383

一、怎样正确认识法律的社会作用 383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作用 384

第四节 认识法律的作用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387

一、纠正“法律无用论” 388

二、防止“法律万能论” 392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法律与人民民主专政 394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394

一、人民民专政的基本内容 394

二、人民民专政的实质 396

三、应当搞清楚的几个问题 39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与人民民主专政的相互关系 399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前提和基础 399

二、社会主义法律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武器和工具 399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律在实现人民民主方面的作用 401

一、确认和保障全国各族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统治权力 401

二、确认和保障公民享有广泛而真实的自由和权利 402

三、确认和保障公民对国家、集体和社会依法应尽的义务并维护社会主义劳动纪律 403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律在对敌专政方面的作用 404

一、社会主义法律为什么具有对敌专政的作用 404

二、社会主义法律对敌专政作用的具体表现 407

三、必须明确的几个问题 409

四、社会主义法律发挥对敌专政作用基本的条件 410

第五节 社会主义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 411

一、法律确认并保障社会主义社会秩序 411

二、制裁和预防违法犯罪 412

三、调整人民内部纠纷 412

第六节 社会主义法律在保卫国防实现国家对外政策方面的作用 414

一、法律在保卫国防方面的作用 414

二、法律在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支援世界革命方面的作用 415

三、法律在促进和加强对外开放方面的作用 415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418

第一节 通过立法和司法确认和保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418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 418

二、法律确认和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表现 418

三、法律在保护社会主义公有制方面的重要意义 420

四、法律对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的合法权益的保护 422

五、法律确认和保护“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422

第二节 依法保护和促进经济体制的改革 423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423

二、社会主义法律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424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律保护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27

一、法律维护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427

二、保障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428

三、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28

四、保护劳动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429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律是按客观规律组织和发展生产的工具 429

一、社会主义法律为什么能够成为人们按客观经济规律组织和发展生产的工具 429

二、社会主义法律怎样成为人们按着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工具 430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法律与会社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3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内容 433

一、文明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 433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内容 434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435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436

一、法律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和作用 436

二、法律与精神文明的区别 437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律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438

一、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地位和作用 438

二、法律在发展教育事业中的作用 439

三、法律在发展科学事业中的作用 440

四、法律肯定知识分子在国家和社会上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441

五、法律规定国家机构管理文化教育的职权和作用 441

六、法律在政治上保证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442

七、法律为文化建设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42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律在培养共产主义道德中的地位和作用 443

一、共产主义道德的概念 443

二、各种职业道德都是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的组成部分 445

三、共产主义道德的培养 449

四、社会主义法律与共产主义道德的共性和区别 452

五、认清法律与道德的共性和区别对于执法实践的重要意义 459

六、社会主义法律与共产主义道德的相互作用 460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民主 465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制 465

一、法制的概念 465

二、社会主义法制的概念 469

三、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470

四、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 473

五、社会主义国家应当是真正能够实行法制的国家 476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主 478

一、民主的一般概念 478

二、社会主义民主的概念 479

三、用马克思主义辩证观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 479

四、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征 488

第三节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与法制建设的关系 491

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491

二、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494

第五编 我国的社会主义立法与法律的实施 498

第二十二章 我国的社会主义立法 498

第一节 立法的概念和意义 498

一、立法的概念 498

二、立法的意义 500

三、我国的立法体制 501

第二节 立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程序 505

一、立法的指导思想 505

二、立法的基本原则 506

三、我国的立法程序 518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律形式 523

一、社会主义法律形式的概念 523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表现形式 523

第四节 法律形式的规范化和法律规范的系统化 529

一、法律形式的规范化 529

二、法律规范的系统化 531

第二十三章 社会主义法律关系 533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意义 533

一、为什么要确认和保护法律关系 533

二、法律关系的含义 533

三、法律关系的特征 534

四、社会主义法律关系与剥削阶级法律关系的区别 538

五、研究法律关系的重要意义 540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构成 542

一、法律关系的主体 542

二、法律关系的内容 550

三、法律关系的客体 557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561

一、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含义 561

二、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与条件 561

三、法律事实的分类及其法律后果 562

第二十四章 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和保证 567

第一节 法律实施的方式和实质 567

一、法律实施的概念 567

二、法律实施的方式和实质 567

三、两类不同法律实施的区别 568

四、实现法律权利义务的两种形式“绝对权”与“相对权” 569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适用 571

一、什么叫法律的适用 571

二、适用法律的条件 572

三、适用法律的基本要求 572

四、适用法律的基本原则 575

第三节 法律的类推适用 587

一、什么是法律的类推适用 587

二、我国刑法限制类推适用的条件 588

第四节 我国法律实施的保证 589

一、保证法律实施的重大意义 589

二、“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是保证法律实施的极其重要的原则 591

三、依法护法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准绳 593

四、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是保证法律实施的重要社会工程 594

五、提高人们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健全法制和保障法律实施的思想条件 597

第六编 法律的消亡 605

第二十五章 法律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605

第一节 法律的消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605

第二节 当前我国法学界在法律消亡问题上的不同见解 607

第三节 在国家与法律消亡问题上必须明确的几个观点 607

第二十六章 法律消亡的条件和途径 610

第一节 法律消亡的条件 610

第二节 法律消亡的途径 612

第三节 树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613

查看更多关于法学基础理论教程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