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汉代经学发展史论

汉代经学发展史论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历史地理

  • 购买点数:14
  • 作 者:边家珍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03414162
  • 标注页数:403 页
  • PDF页数:42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江苏淮安涟水县政协文史委员会2003年工作的总成绩之一,主要搜集了从辛亥革命至上世纪80年代期间,与涟水有关的历史事件及人物的回忆文章。

查看更多关于汉代经学发展史论的内容

上一篇:异域录下一篇:巴比伦与亚述的辉煌
图书介绍

导言 1

第一章 汉代经学的历史文化渊源 5

一、上古三代的天命-王权观念 5

二、周代的宗法制度与与礼乐教育 9

三、孔子与“六经” 12

四、孟子、荀子对经学的认识 17

第二章 秦汉之际齐学与经学的初步结合 25

一、重建天命信仰的时代要求 25

二、齐学:重建天道信仰的合用工具 29

三、秦汉之际的经学与齐学的初步结合 34

第三章 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及其影响 44

一、董仲舒的生平、事迹及著述 44

二、论证天人感应以重建天命信仰 48

三、维护与制约君权:天人感应论的两个向度 53

四、董仲舒的“大一统”论 60

五、董仲舒《春秋》公羊学的影响 63

第四章 汉武帝与经学 67

一、武帝“策问”所关心的两大问题及其解决 67

二、“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过程与表现 71

三、武帝对经学的利用在于“缘饰”与教化 77

四、武帝的集权政治与经学之士的分途 80

第五章昭、宣时期的经学 84

一、昭帝之时“更受命”论的出现 84

二、“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的政治批评 88

三、汉宣帝对经学的态度 94

四、汉宣帝平《公羊》《谷梁》的实质 99

第六章元、成时期的经学 107

一、元、成时期的政治与经学 107

二、刘向的经籍整理及其灾异论 111

三、京房《易》学对灾异论的推波助澜 116

四、灾异责任的转移 121

第七章 刘歆争立古文经的文化背景及意义 125

一、刘歆与今文经学之关系 125

二、刘歆争立古文经 128

三、争立古文经与礼制的重建——以《左传》为例 134

附论:古文经的真伪问题 142

第八章 扬雄对今文经学的批评及其《太玄》 146

一、扬雄经学思想的渊源 146

二、扬雄对今文经学的批评 150

三、扬雄《太玄》的天人之学 155

第九章 王莽新政与经学 161

一、“更受命”论的不断传播与《世经》新五德终始说 161

二、王莽当政受到经学之士普遍支持的原因 176

三、王莽“改制”对经学的利用 183

第十章 两汉之际的谶纬 195

一、有关谶纬的几个概念及其本质特征 195

二、谶纬的出现与兴盛 199

三、各类谶纬概说 205

四、谶纬对孔子的尊奉与神化 214

五、谶纬在汉代经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217

第十一章 东汉前期的经学及白虎观会议 221

一、东汉前期统治者对经学的重视 221

二、古文经传的再次争立 227

三、《白虎通义》对今文经学的利用与改造 233

第十二章 王充对今文经学的批评及其局限性 248

一、王充的家世、个性、学术思想的渊源 248

二、王充对孔子及经学的基本认识 252

三、王充基于“气论”对今文经学的批评 255

四、王充对今文经学批评的局限性 259

第十三章 师法家法的淡化与“通学”的兴起 262

一、经学传授中师法家法的形成 262

二、师法家法的局限与弊端 267

三、师法家法的淡化与“通学”的兴起 269

第十四章 党锢之祸与经学的社会效应 281

一、党锢之祸的背景及经过 281

二、党锢之祸与经学的社会效应 286

三、党锢之祸在经学史上的影响 291

第十五章 何休的《春秋》公羊学理论 294

一、何休的生平与著述 294

二、何休《春秋》公羊学的大一统论 297

三、何休《春秋》公羊学的“三世说” 301

四、何休《春秋》公羊学的重民意识 306

五、何休《春秋》公羊学的灾异论及其批判精神 309

六、何休《春秋》公羊学的总体评价 314

第十六章 郑玄的经学成就及其影响 317

一、郑玄的生平、思想 317

二、郑玄与今文经学 321

三、郑玄经注之特色 323

四、郑玄《易》学及其对玄学之影响 329

五、关于“郑学出而汉学衰”的问题 332

结语 335

附 一 汉代经学发展要事编年 340

附 二 主要参考文献 394

后记 402

查看更多关于汉代经学发展史论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