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类经

类经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医药卫生

图书介绍:本套丛书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线,广泛选取历代名医名著,精择底本。在尽量保持原书风貌的基础上,准确校注而成。

查看更多关于类经的内容

图书介绍
标签:校注 主编

一卷 1

摄生类 1

一、上古之人,春秋百岁;今时之人,半百而衰 1

二、上古圣人之教下 2

三、古有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2

四、四气调神 4

五、天气清静,藏德不止,圣人从之,故无奇病 5

六、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则死 6

七、不治已病治未病 7

二卷 8

阴阳类 8

一、阴阳应象 8

二、法阴阳 12

三、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 14

四、天精地形,气通于人 14

五、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15

三卷 17

脏象类 17

一、十二官 17

二、脏象 18

三、脏腑有相合,三焦曰孤腑 19

四、五脏之应,各有收受 20

五、四时阴阳,外内之应 21

六、五气之合人,万物之生化 23

七、脾不主时 25

八、五脏所合、所荣、所主,五味所宜、所伤之病 26

九、本神 26

十、五脏异藏,虚实异病 29

十一、气口独为五脏主 30

十二、食饮之气,归输脏腑 32

十三、有子无子,女尽七七,男尽八八 32

十四、天年常度 35

十五、寿夭 36

十六、人身应天地 37

十七、妇人无须,气血多少 38

四卷 40

脏象类 40

十八、老壮少小、脂膏肉瘦之别 40

十九、血气阴阳清浊 40

二十、首面耐寒,因于气聚 41

二十一、坚弱勇怯,受病忍痛不同 42

二十二、耐痛耐毒,强弱不同 44

二十三、奇恒脏腑,藏泻不同 45

二十四、逆顺相传,至困而死 45

二十五、精气、津液、血脉脱则为病 46

二十六、肠胃小大之数 47

二十七、平人绝谷,七日而死 48

二十八、本脏二十五变 48

二十九、身形候脏腑 51

三十、人有阴阳,治分五态 52

三十一、阴阳二十五人 54

三十二、五音五味,分配脏腑 59

五卷 61

脉色类 61

一、诊法常以平旦 61

二、部位 61

三、呼吸至数 63

四、五脏之气,脉有常数 63

五、三部九候 65

六、七诊 66

七、诊有十度,诊有阴阳 67

八、诊有大方 68

九、脉合四时,阴阳规矩 71

十、四时脏脉,病有太过不及 72

十一、脉分四时,无胃曰死 74

十二、逆从四时,无胃亦死 76

十三、五脏平病死脉,胃气为本 77

十四、三阳脉体 78

十五、六经独至,病脉分治 79

十六、寸口尺脉诊诸病 80

十七、三诊六变与尺相应 81

十八、诊尺论疾 83

六卷 84

脉色类 84

十九、脏脉六变,病刺不同 84

二十、搏坚耎散,为病不同 87

二十一、诸脉证诊法 88

二十二、关格 89

二十三、孕脉 91

二十四、诸经脉证死期 92

二十五、决死生 94

二十六、脉有阴阳真脏 96

二十七、骨枯肉陷、真脏脉见者死 97

二十八、真脏脉死期 99

二十九、阴阳虚搏,病候死期 99

三十、精明五色 100

三十一、五官五阅 100

三十二、色藏部位,脉病易难 101

三十三、色脉诸诊 104

三十四、能合脉色,可以万全 105

三十五、经有常色,络无常变 107

三十六、新病久病,毁伤脉色 107

三十七、五脏五色死生 107

七卷 109

经络类 109

一、人始生,先成精,脉道通,血气行 109

二、十二经脉 109

三、十二经离合 115

四、十二经筋结支别 117

五、十五别络病刺 120

六、经络之辨,刺诊之法 122

七、气穴三百六十五 124

八、孙络溪谷之应 126

九、气府三百六十五 127

十、项腋头面诸经之次 130

十一、五脏背腧 131

十二、诸经标本气街 132

八卷 134

经络类 134

十三、三经独动 134

十四、井荥输经合数 135

十五、十二原 136

十六、五脏五腧,六腑六腧 136

十七、脉度 139

十八、骨度 140

十九、骨空 142

二十、十二经血气表里 143

二十一、诸脉髓筋血气,溪谷所属 143

二十二、五脏之气上通七窍,阴阳不和,乃成关格 144

二十三、营卫三焦 145

二十四、营气运行之次 148

二十五、卫气运行之次 149

二十六、一万三千五百息,五十营气脉之数 152

九卷 154

经络类 154

二十七、任冲督脉为病 154

二十八、?脉分男女 155

二十九、阴阳离合 156

三十、诸经根结开阖病刺 158

三十一、阴阳内外,病生有纪 160

三十二、人之四海 161

三十三、十二经水阴阳,刺灸之度 163

三十四、手足阴阳系日月 166

三十五、身形应九野 天忌 168

十卷 169

标本类 169

一、六气标本,所从不同 169

二、病有标本,取有逆顺 169

三、病反其本,得标之病;治反其本,得标之方 170

四、病有标本,刺有逆从 170

五、标本逆从,治有先后 171

十一卷 172

气味类 172

一、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172

二、五谷五味,其走其宜其禁 173

三、五味之走,各有所病 174

十二卷 176

论治类 176

一、治病必求于本 176

二、为治之道,顺而已矣 176

三、治有缓急,方有奇偶 178

四、气味方制,治法逆从 179

五、方制君臣,上下三品 182

六、病之中外,治有先后 182

七、寒之而热取之阴,热之而寒取之阳 183

八、邪风之至,治之宜早,诸变不同,治法亦异 184

九、五方病治不同 186

十、形志苦乐,病治不同 187

十一、有毒无毒,制方有约,必先岁气,无伐天和 187

十二、久病而瘠,必养必和 188

十三、妇人重身,毒之何如 189

十四、揆度奇恒,脉色主治 189

十五、汤液醪醴,病为本,工为标 190

十六、祝由 192

十七、治之要极,无失色脉,治之极于一 194

十八、五过四德 196

十九、四失 199

二十、辟疗五疫 200

十三卷 202

疾病类 202

一、病机 202

二、百病始生,邪分三部 207

三、邪之中人,阴阳有异 209

四、邪变无穷 210

五、生气邪气,皆本于阴阳 212

六、阴阳发病 217

七、阴阳贵贱合病 219

八、三阳并至,其绝在肾 222

九、三阴比类之病 224

十四卷 227

疾病类 227

十、十二经病 227

十一、六经病解 231

十二、阳明病解 234

十三、太阴阳明之异 234

十四、五决十经 235

十五、八虚以候五脏 236

十六、邪盛则实,精夺则虚 236

十七、五脏虚实病刺 238

十八、有余有五,不足有五 239

十九、气血以并,有者为实,无者为虚 241

二十、阴阳虚实寒热,随而刺之 243

二十一、虚实之反者病 244

二十二、五实五虚死 245

二十三、病气一日分四时 247

二十四、五脏病气法时 248

十五卷 251

疾病类 251

二十五、宣明五气 251

二十六、情志九气 253

二十七、八风五风四时之病 255

二十八、风证 256

二十九、风传五脏 258

三十、风厥劳风 259

三十一、肾风风水 260

三十二、酒风 262

三十三、贼风鬼神 262

三十四、厥逆 263

三十五、十二经之厥 264

三十六、厥逆头痛,五有余二,不足者死 266

三十七、厥腰痛 266

三十八、厥逆之治,须其气并 267

三十九、伤寒 267

四十、两感 271

四十一、温病暑病 272

四十二、遗证 272

四十三、阴阳交 273

四十四、五脏热病刺法 273

四十五、寒热病,骨痹肉苛 276

四十六、移热移寒 277

四十七、乳子病热死生 278

十六卷 280

疾病类 280

四十八、痎疟 280

四十九、又论疟 284

五十、诸经疟刺 285

五十一、如疟证 288

五十二、咳证 288

五十三、动静勇怯喘汗,出于五脏 290

五十四、热食汗出 290

五十五、臌胀 291

五十六、脏腑诸胀 291

五十七、水胀、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 294

五十八、五癃津液别 295

五十九、风水黄疸之辨 297

六十、消瘅热中 297

六十一、脾瘅、胆瘅 299

十七卷 300

疾病类 300

六十二、胎孕 300

六十三、血枯 302

六十四、阳厥怒狂 303

六十五、癫疾 303

六十六、诸卒痛 303

六十七、痹证 305

六十八、周痹众痹之刺 308

六十九、十二经筋痹刺 309

七十、六经痹疝 311

七十一、痿证 313

七十二、肠澼 314

七十三、伏梁 317

七十四、息积 317

七十五、疹筋 318

七十六、风邪五变 318

七十七、病成而变 320

七十八、杂病所由 320

十八卷 321

疾病类 321

七十九、口问十二邪之刺 321

八十、涕泪 324

八十一、神乱则惑、善忘、饥不嗜食 325

八十二、不得卧 326

八十三、不卧多卧 327

八十四、阴阳之逆,厥而为梦 329

八十五、梦寐 330

八十六、痈疽 331

八十七、风寒痈肿 333

八十八、胃脘痈、颈痈 333

八十九、痈疽五逆 334

九十、瘰疬 334

九十一、失守失强者死 335

九十二、五逆缓急 336

九十三、风痹死证 336

九十四、病传死期 336

九十五、阴阳气绝死期 338

九十六、四时病死期 339

九十七、十二经终 340

十九卷 342

针刺类 342

一、九针之要 342

二、九针 343

三、九针之义应天人 345

四、九针之宜,各有所为 346

五、九变十二节 346

六、三刺浅深,五刺五脏 347

七、用针虚实补泻 348

八、阴阳虚实,补泻先后 350

九、宝命全形,必先治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 351

十、九针推论 353

十一、官能 355

十二、内外揣 355

十三、八正神明,泻方补圆 356

十四、经脉应天地,呼吸分补泻 359

十五、候气察三部九候 361

十六、候气 362

二十卷 365

针刺类 365

十七、五变五输,刺应五时 365

十八、四时之刺 366

十九、刺分四时,逆则为害 367

二十、肥瘦婴壮,逆顺之刺 370

二十一、血络之刺,其应有异 372

二十二、行针血气六不同 373

二十三、持针纵舍屈折,少阴无俞 373

二十四、六腑之病,取之于合 375

二十五、邪在五脏之刺 376

二十六、卫气失常,皮肉气血筋骨之刺 377

二十七、五乱之刺 378

二十八、四盛关格之刺 379

二十九、约方关格之刺 381

三十、缪刺巨刺 383

二十一卷 387

针刺类 387

三十一、阴阳形气,外内易难 387

三十二、刺有三变,营卫寒痹 388

三十三、刺有五节 389

三十四、五邪之刺 390

三十五、解结推引 391

三十六、刺诸风 392

三十七、刺灸癫狂 394

三十八、肾主水,水俞五十七穴 396

三十九、热病五十九俞 397

四十、诸热病死生刺法 398

四十一、刺寒热 402

四十二、灸寒热 402

四十三、刺头痛 403

四十四、刺头项七窍病 403

四十五、卒然失音之刺 406

四十六、刺心痛并虫瘕蛟蛔 406

二十二卷 409

针刺类 409

四十七、刺胸背腹病 409

四十八、上膈下膈虫痈之刺 411

四十九、刺腰痛 412

五十、刺厥痹 415

五十一、刺四肢病 417

五十二、久病可刺 418

五十三、刺诸病诸痛 419

五十四、刺痈疽 420

五十五、冬月少针,非痈疽之谓 421

五十六、贵贱逆顺 422

五十七、刺有大约,须明逆顺 423

五十八、五禁、五夺、五过、五逆、九宜 424

五十九、针分三气,失宜为害 424

六十、用针先诊,反治为害 425

六十一、勿迎五里,能杀生人 426

六十二、得气失气在十二禁 427

六十三、刺禁 427

六十四、刺害 428

二十三卷 431

运气类 431

一、六六九九,以正天度,而岁气立 431

二、气淫气迫,求其至也 436

三、天元纪 437

四、五运六气,上下之应 443

五、南政北政,阴阳交,尺寸反 445

六、天地六六之节,标本之应,亢则害,承乃制 447

二十四卷 451

运气类 451

七、天符岁会 451

八、六步四周三合会同子甲相合,命曰岁立 453

九、上下升降,气有初中,神机气立,生化为用 455

十、五运太过不及,下应民病,上应五星德化、政令灾变异候 458

十一、五星之应 467

十二、德化政令不能相过 468

二十五卷 470

运气类 470

十三、五运三气之纪,物生之应 470

十四、天气地气,制有所从 478

十五、岁有胎孕不育,根有神机气立 481

十六、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阴阳高下,寿夭治法 483

二十六卷 486

运气类 486

十七、六十年运气病治之纪 486

十八、至有先后,行有位次 503

十九、数有终始,气有同化 504

二十、用寒远寒,用热远热 504

二十一、六气正纪十二变 506

二十二、上下盈虚 509

二十三、五郁之发之治 510

二十七卷 516

运气类 516

二十四、六气之化分司天地,主岁纪岁间气纪步,少阴不司气化 516

二十五、天地淫胜病治 518

二十六、邪气反胜之治 522

二十七、六气相胜病治 523

二十八、六气之复病治 524

二十九、天枢上下,胜复有常 527

三十、客主胜而无复,病治各有正味 528

三十一、六气之胜,五脏受邪,脉应 531

三十二、胜复早晏脉应 532

三十三、三阴三阳,幽明分至 533

三十四、六气补泻,用有先后 533

三十五、九宫八风 534

三十六、贼风邪气,乘虚伤人 536

二十八卷 538

运气类 538

三十七、升降不前,须穷刺法 538

三十八、升降不前,气变民病之异 540

三十九、司天不迁正不退位之刺 543

四十、不迁正退位气变民病之异 544

四十一、刚柔失守,三年化疫之刺 546

四十二、刚柔失守之义 551

四十三、十二脏神失守位、邪鬼外干之刺 553

四十四、神失守位,邪鬼外干之义 556

二十九卷 559

会通类 559

一、摄生 559

二、阴阳五行 559

三、脏象 562

四、脉色 565

五、经络 568

六、标本 573

三十卷 574

会通类 574

七、气味 574

八、论治 576

九、针灸 579

十、运气 582

十一、奇恒 584

三十一卷 589

会通类 589

十二、疾病 589

三十二卷 602

会通类 602

十三、疾病 602

查看更多关于类经的内容

相关书籍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