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传统道德与现代精神文明

传统道德与现代精神文明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政治法律

  • 购买点数:12
  • 作 者:陈子典主编
  • 出 版 社: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62315841
  • 标注页数:302 页
  • PDF页数:313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第一节 道德文化的性质与职能 1

一 道德文化的性质 1

二 道德文化的职能 4

第二节 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 5

一 个人利益对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冲撞 5

二 爱国主义思想与民族自尊意识的削弱 6

三 传统美德的淡忘 6

四 遵守法律观念的淡薄 7

第三节 道德文化建设的艰巨任务 8

一 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9

二 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服务 9

三 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培养“四有”新人 10

四 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 11

第四节 开创道德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12

一 摆正道德文化建设的位置 13

二 把经济建设与道德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14

三 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5

四 落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16

五 健全监督机制,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18

第一章 传统道德文化的历史轨迹 21

第一节 从“纯朴道德高峰”到百家争鸣 21

一 原始社会的道德文化 21

二 夏商周的道德文化 24

三 春秋战国的道德文化 25

第二节 从“黄老之学”到独尊儒术 28

一 “黄老之学”的产生 29

二 儒家思想的发展 30

第三节 从名教危机到玄学盛行 33

一 名教危机 33

二 玄学盛行 34

第四节 从佛道兴盛到三教合流 35

一 佛教的传入与兴盛 35

二 道教的产生与发展 38

三 儒、佛、道三教合流 39

第五节 从理学当道到功利思潮 43

一 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43

二 反理学的功利思潮 46

第六节 从理学吃人到道德启蒙 47

一 社会的深刻变化 47

二 道德启蒙思想家的崛起 48

第二章 道德文化的哲学反思 52

第一节 道德变迁的经济溯源 52

一 起点的寻觅 52

二 历史的沉积 54

三 转型的困惑 58

四 世纪的呼唤 61

第二节 道德功能的政治地位 64

一 道德与权力的融合 65

二 规范对原则的取代 67

三 情感与法理的错位 70

四 道德与政治的和谐 72

第三节 道德教化与法律互补 76

一 历史上的德教与法治之争 76

二 同质抑或异质 80

三 现代文明的两根支柱 82

四 艰难的磨合 83

第四节 道德重振的社会回归 84

一 儒学能否兴起 84

二 安邦必须修身 85

三 公民仍需补课 87

四 道德更要立法 88

第三章 文化传统与传统道德 90

第一节 至大的国家精神 91

一 一条不断的纽带——血缘 91

二 一个不灭的精魂——民族 92

三 一曲不停的旋律——家国 94

四 一位不朽的典范——人物谱 95

第二节 至和的人际关系 97

一 亲:人际之本 97

二 乐:人际之成 98

三 和:人际之道 100

四 美:人际之极 101

第三节 至善的伦理价值 102

一 家和万事兴 102

二 代的意识与传统 104

三 长者与权威 105

四 人伦的角色定位 106

第四节 至高的人格境界 108

一 立德——人生的终极关怀 108

二 义的精神价值 109

三 诚的终极力量 110

四 节的气度之美 111

第五节 至微的修身之道 112

一 修身 112

二 养性 113

三 根器 114

四 持中 116

第四章 道德文化与人的现代化 118

第一节 人生价值的文化意蕴 118

一 一组难以破译的遗传密码 118

二 一道无法抹去的传统印记 121

三 一个亟待超越的时代课题 124

第二节 主体发展的社会行为价值取向 126

一 道德的外化 126

二 惯性的延续 127

三 走出矛盾的困惑 135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道德文明 143

第一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历史辩证 143

一 一个艰难的转型期 144

二 初级阶段的道德与道德的初级阶段 151

三 道德理想的追寻 156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现实内涵 158

一 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确立 158

二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重建 161

三 社会主义道德特色的展现 164

第三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实践主题 167

一 “一”和“多”的融合 168

二 “更加突出”的主导地位 169

三 “重在建设”的发展战略 171

第六章 传统道德文化的更新 173

第一节 新旧道德的价值取向 174

一 旧道德的性质与特点 174

二 传统伦理道德的规范 178

三 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179

四 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和特点 184

五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186

六 传统伦理道德与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192

第二节 道德的批判与继承 192

一 批判继承传统道德的意义 193

二 批判继承传统道德的态度和方法 194

第七章 法制社会的道德自律 196

第一节 道德与法的溯源 196

一 “德治”的幻梦 196

二 “自律”与“他律” 199

第二节 道德与法的悖论 203

一 “不务德而务法”的历史教训 203

二 “以教化当干戈”的惨剧 209

第三节 现实的参照与把握的“度” 213

一 “德治”与“文革” 213

二 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度” 216

第八章 市场经济与社会道德 221

第一节 关于市场经济的几个基本问题 221

一 市场经济到底是什么 221

二 市场经济的魔力何在 223

三 中国也需搞市场经济 227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问题 231

一 “爬坡”还是“滑坡” 231

二 “代价”是否必然 239

三 还需“儒家文化” 244

第三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 250

一 道德是市场的应有之义 251

二 道德建设的总体目标 253

三 道德建设的三项工程 255

第九章 现代文明的道德指引 261

第一节 社会公德 261

一 社会公德的涵义 261

二 一个并不低的起点 263

三 扫盲工程 265

四 公民的重塑 268

第二节 职业道德 272

一 职业角色的伦理意义 272

二 职业活动与社会和谐 275

三 从职业精神起步 277

第三节 现代文明的伦理展望 285

一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85

二 人与社会的有序互动 287

三 人与人的心灵沟通 289

第十章 道德文化的审美走向 291

第一节 审美的自由王国 291

一 美育在方式上必须是自由的 292

二 美育以美的形象为手段 292

三 审美自由也是审美教育的结果 293

第二节 道德的主体回归 294

一 传统道德文化的特点 294

二 呼唤道德主体的回归 297

第三节 建立文明的伦理美学 298

后记 302

查看更多关于传统道德与现代精神文明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