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  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 下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哲学宗教

  • 购买点数:27
  • 作 者:何萍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010085296
  • 标注页数:1090 页
  • PDF页数:58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稿是目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和研究界的一部较有分量的大型研究成果。书中的目录和内容都表明,该书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有她自己的很有中国特色的独到的深入理解。

查看更多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 下的内容

图书介绍

第四编 20世纪欧洲、北美马克思主义哲学 517

概论 517

第一章 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20世纪20—30年代) 526

第一节 葛兰西:实践哲学 527

一、哲学与实践哲学的定义 529

二、实践哲学的基本理论 540

三、政治哲学 550

第二节 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 563

一、卢卡奇哲学的特点 565

二、阶级意识与日常生活批判 566

三、历史与本体 580

第三节 柯尔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阐释 591

一、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592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 597

第二章 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20世纪40年代之后) 604

第一节 法国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605

一、列菲弗尔:日常生活批判 607

二、萨特:人学的辩证法 619

第二节 阿尔都塞:法国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631

一、哲学的性质 633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总问题 634

三、征候阅读法 638

四、阅读青年马克思 640

五、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特征 645

第三节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哲学 649

一、南斯拉夫“实践派” 650

二、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 657

三、波兰“哲学人文学派” 666

四、捷克斯洛伐克:现象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674

第三章 批判的社会理论 683

第一节 霍克海默:批判理论 685

一、社会哲学的任务 686

二、批判理论的逻辑结构 689

三、现代性批判 693

第二节 阿多尔诺:否定的辩证法 697

一、否定与辩证法 698

二、文化工业批判 704

第三节 马尔库塞:批判理论和人的解放 708

一、批判理论与马克思的辩证法 711

二、文化与人的解放 716

第四节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 721

一、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性质 722

二、批判的认识论 724

三、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729

第四章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 738

第一节 分析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合 739

一、分析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的历史条件 739

二、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区别 741

第二节 柯亨:历史唯物主义一般理论的阐发 743

一、建立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则 743

二、关于生产力与经济结构的性质和关系的分析 746

三、柯亨与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关系 755

第三节 凯·尼尔森: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 758

一、道德学说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 759

二、道德与意识形态 762

三、正义与阶级利益 766

第四节 约翰·罗默:马克思主义的剥削理论 768

一、美国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途径及其走向 769

二、威廉姆·肖:对历史辩证法的消解 771

三、罗默:对剥削概念的分析 773

第五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781

第一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前提及其特点 781

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前提 782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782

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的差别 784

第二节 本·阿格尔:马克思的危机理论与生态哲学 787

一、对马克思辩证法的生态学阐释 788

二、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阐释 793

第三节 福斯特:自然唯物主义的生态哲学 797

一、唯物主义与生态学 797

二、马克思唯物主义的生态学性质和思维框架 799

第四节 奥康纳:文化唯物主义的生态哲学 803

一、奥康纳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 803

二、建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804

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向度 805

第五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813

概论 813

第一章 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大钊 826

第一节 从民彝史观到唯物史观 827

一、民彝史观与儒家传统 828

二、民彝史观与民主宪政 829

三、从“民彝”看“庶民的胜利” 830

第二节 问题与主义论战 833

一、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833

二、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835

三、论战双方的同与异 836

第三节 对唯物史观的介绍与阐释 838

一、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 838

二、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 842

三、唯物史观与唯物史观史 844

四、对民彝史观合理内容的保留 846

第四节 用唯物史观思考和解答中国问题 847

一、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 848

二、从现实中探寻中国革命的特殊道路 850

三、“个性解放”与“大同团结” 853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856

第一节 陈独秀对唯物史观的阐释 856

一、从“科学”与“民主”走向马克思主义 858

二、用唯物史观重新阐释“民主” 862

三、把唯物史观看作是“科学” 864

四、科学与玄学论战中的唯物史观派 866

五、在中国农民问题上的困惑 868

第二节 蔡和森的社会进化论 870

一、蔡和森与毛泽东的思想互动 871

二、《社会进化史》对恩格斯哲学的介绍 875

三、《社会进化史》对拉法格哲学的介绍 879

四、《社会进化史》对中国古史问题的思考 882

五、《社会进化史》对唯物史观中国化的意义 884

第三节 杨明斋的东西文化观 886

一、东西文化问题论战与《评中西文化观》 887

二、用唯物史观看待东西文化问题 890

三、用唯物史观考察中国文化前途 892

四、《评中西文化观》的意义 895

第四节 瞿秋白:在中国传播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一人 896

一、瞿秋白与苏俄马克思主义哲学 898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 899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革命论 903

四、用辩证唯物主义解答中国革命问题 907

五、瞿秋白在哲学上的贡献与局限 910

第五节 艾思奇与《大众哲学》 912

一、唯物辩证法论战与本体论问题的凸显 913

二、艾思奇建构唯物辩证法体系的思路 918

三、《大众哲学》对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的阐发 920

四、《大众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开启 923

五、从哲学的大众化到哲学的中国化 926

第三章 李达:从唯物史观到“实践的唯物论” 932

第一节 《现代社会学》对唯物史观的阐释 934

一、对唯物史观的系统阐释 935

二、历史的唯物论与历史的辩证法 937

三、阶级意识与社会思想 941

四、帝国主义与中国革命 943

五、《现代社会学》的思想贡献 946

第二节 用唯物史观“考察目前中国的出路” 947

一、提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的论题 947

二、探讨中国社会问题的特性 949

三、研究中国产业革命的历史 950

四、中国革命的性质与道路 952

第三节 《社会学大纲》对“实践的唯物论”的阐发 953

一、“实践唯物论”的提出 954

二、从历史看“实践的唯物论”的确立 954

三、从逻辑看“实践的唯物论”的内核 955

四、凸显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地位 957

五、从“实践的唯物论”理解唯物史观 959

六、“实践的唯物论”的意义 961

第四节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类认识史的综合” 962

一、唯物辩证法是“人类认识史的综合” 963

二、追寻“唯物辩证法的前史” 964

三、开创中国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 966

第四章 毛泽东的“实践论” 970

第一节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973

一、一个来自中国农村的书生 974

二、湖湘学风的熏陶感染 975

三、从新民学会到《湘江评论》 980

四、走向马克思主义 982

五、湖南自治运动的曲折与思考 985

六、“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 989

第二节 “实践论”的创立与阐发 992

一、反对本本主义 992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兴奋点的转移 995

三、《实践论》的基本思想 998

四、《矛盾论》的基本思想 1000

五、“实践论”的思维方式 1003

六、“哲学就是认识论” 1007

第三节 从“实践论”出发解决中国问题 1009

一、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1010

二、结合中国问题研究哲学 1011

三、“有的放矢”与“实事求是” 1014

四、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1016

五、反省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1020

六、社会主义矛盾理论的提出 1024

第四节 毛泽东与中国思想传统 1031

一、自觉建立与中国思想传统的联系 1031

二、毛泽东与中国哲学古代传统 1033

三、毛泽东与中国哲学现代传统 1038

四、毛泽东与中国民间思想传统 1043

第五章 邓小平的“实事求是”思维方式 1054

第一节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与邓小平重新阐发“实事求是” 1057

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开展 1057

二、邓小平对“实事求是”的凸显与重释 1060

三、反对否定毛泽东思想 1063

第二节 “实事求是”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065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065

二、“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 1067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1071

四、关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1074

第三节 “实事求是”的实践辩证法 1077

一、两种不同类型的辩证法 1078

二、重视矛盾双方的联结与谐和 1079

三、“柔中寓刚,绵里藏针” 1083

四、重视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矛盾 1086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何以是打不倒的 1088

查看更多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 下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