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森林哲学散论  走近绿色的哲学

森林哲学散论 走近绿色的哲学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农业科学

  • 购买点数:13
  • 作 者:苏祖荣著
  • 出 版 社:上海:学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07308423
  • 标注页数:380 页
  • PDF页数:40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关于森林哲学的研究文集,从哲学的角度论述森林和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查看更多关于森林哲学散论 走近绿色的哲学的内容

图书介绍

一、森林哲学开篇的话  1

(一)森林哲学的开始 1

(二)为什么要提出森林哲学 2

(三)森林哲学的叙述对象 6

(四)森林哲学要回答的问题  8

(五)森林哲学与传统哲学比较  10

二、森林与人类的三次背离与接近 13

(一)森林与人类的最初背离与接近 13

(二)森林与人类的第二次背离与接近 16

(三)森林与人类的第三次背离与接近 19

(四)森林与人类:永远的话题  22

三、森林哲学在不同社会层面呈现简述 27

(一)渔猎社会的森林哲学 27

(二)农耕社会的森林哲学 28

(三)工业社会的森林哲学 29

四、森林哲学的基本定位  32

(一)树的哲学 32

(二)绿色哲学  34

(三)生态哲学  35

(四)和的哲学  36

(五)生活哲学  38

(六)根的哲学  39

(七)“0”的哲学  40

五、森林哲学的基本定式与关键词 43

(一)森林哲学的基本定式 43

(二)森林哲学叙述的基本前提 45

(三)森林哲学的关键词 49

六、浅说森林哲学  53

(一)“二分法”看森林  53

(二)“三分法”看森林  56

(三)“多分法”看森林  60

(四)用系统观点看森林  63

(五)用可持续观点看林业  66

七、也说生态规律  71

(一)对立竞生规律  72

(二)协调共生规律  73

(三)循环再生规律  73

(四)生态演替规律  74

(五)多样合一规律  75

(六)时间绵延规律  76

(七)动态平衡规律  77

(八)得失相等规律  78

(九)最小化规律 79

八、生态产品的公共性与森林的普世关怀 81

(一)生态产品和生态产品短缺 81

(二)生态产品的特性分析 82

(三)森林与森林生态产品 84

(四)森林的普世关怀  87

九、绿色是森林哲学的一个范畴吗? 91

(一)绿色概念的理解  91

(二)选择“绿色”作为森林哲学范畴的理由 92

(三)人类对绿色的忧虑 94

(四)绿色理念对现实生活的渗透 96

十、生态视域中森林系统的辩证运动 103

(一)数量与质量  103

(二)结构与过程  104

(三)个别与整体  106

(四)开放与封闭  108

(五)无限与有限  110

(六)在场与不在场  113

(七)中心与周边  116

十一、生物多样性:—与多的辩证图景 119

(一)一分为二视域中的森林辩证图景 119

(二)一分为三视域中的森林辩证图景 120

(三)一分为多与生物多样性 121

(四)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存攸关 123

(五)结论:妥协还是对立? 126

十二、用主体间性看待森林 131

(一)“主体—客体”结构和“人与世界”结构 131

(二)自然是主体和造物主  134

(三)用主体间性看待森林 138

(四)人定胜天与天人合一  141

十三、“0”的哲学叙述 145

(一)作为中介的“0”概念的提出 145

(二)以森林为背景“0”的哲学表述 147

(三)“0”概念的现代意义 154

十四、和而不同与和实生物 160

(一)“和”的哲学含义 160

(二)和而不同 162

(三)和实生物  164

(四)周行而不殆  166

(五)小结 168

十五、生态第一,生物第二,人类第三  174

(一)人与自然的剥离  174

(二)人类面临的世界  176

(三)生态第一,生物第二,人类第三  179

十六、中介与三分  185

(一)传统哲学对中介范畴的表述 185

(二)作为中介的“三”是一种普遍现象 188

(三)中介与三分的哲学意义 191

十七、场、生态场及其他  196

(一)场:物质的第三种形态 196

(二)场:各自的表现形式  197

(三)哲学对“场”的界定 198

(四)场的重要启示  202

十八、试述森林哲学的本体观 206

(一)关于哲学本体观  206

(二)哲学家对本体的追寻 207

(三)森林本体的理性表述 209

(四)森林本体的感性表述  214

(五)森林本体讨论的现实意义 218

十九、循环:21世纪的关键词 224

(一)循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224

(二)循环:森林生态中普遍现象  225

(三)循环:充斥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  227

(四)循环运动的作用分析  229

(五)循环:工业生态的和谐图景 232

(六)循环经济与循环型社会 234

(七)循环:农耕文明的最后回望 235

二十、幸福和我们要倡导的生活方式 239

(一)幸福:人生的最高目的  239

(二)人类应从生态智慧中学点什么 241

(三)幸福:人类终极的追求 248

二十一、森林价值的多重性与人类应承当的责任 251

(一)关于自然内在价值的不同看法 251

(二)森林的价值类型  254

(三)森林的权利与人类的责任 260

二十二、工业社会是野蛮对抗,还是文明和谐? 265

(一)工业社会:貌似文明 265

(二)工业社会自身的批判  266

(三)并非结论  269

二十三、自然界的自然化与自然界的人化 273

(一)自然界人化: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 273

(二)自然界人化历经的几个阶段 274

(三)自然界的自然化与自然界的人化的差异分析  275

(四)自然界人化的不可逆转趋势 277

二十四、自然界是可以改造的吗? 283

(一)人类利用森林的三个阶段 283

(二)人工林与天然林:有为与无为 284

(三)走中国式森林培育之路  288

二十五、人性的两面性及其自身的批判 292

(一)自然与生命分离的几个节点 292

(二)人性的两面性  296

(三)人类本性的扩张:人类中心主义 302

(四)人性的批判与超越  305

二十六、人类生存的困惑与未来哲学思维的生态转向 311

(一)人类生存的困惑  311

(二)面临新的矛盾和问题 312

(三)未来哲学思维的生态转向 315

附录一 森林哲学的补充性叙述 335

1.叶的哲学 335

2.花的哲学 336

3.果的哲学 336

4.根的哲学 337

5.草的哲学 338

6.松柏哲学 339

7.竹的哲学 340

8.茶的哲学 340

9.园林哲学 341

10.古树哲学 342

11.森林气象哲学 343

12.森林动物哲学 344

13.森林昆虫哲学 345

14.森林微生物哲学 346

15.灌丛哲学 347

16.藤蔓哲学 347

附录二 中国典籍中有关森林哲学命题的阐释 349

1.木本水源 349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350

3.南橘北枳 350

4.松萝共倚 351

5.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351

6.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352

7.守株待兔 353

8.欲将取之,必姑与之 353

9.根深柢固 354

10.一树十获  355

11.树欲静而风不止 355

12.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356

13.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356

14.蚍蜉撼大树  357

1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58

16.披荆斩棘  358

17.杞人忧天 359

18.秋风扫落叶 360

19.一叶知秋 360

20.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361

21.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362

22.独木不成林  362

23.焚林而田 363

24.恭敬桑梓 364

25.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364

2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65

27.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366

28.解铃须用系铃人 366

29.欲速则不达 367

3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68

参考文献(部分) 369

后记 374

查看更多关于森林哲学散论 走近绿色的哲学的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