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环境安全

  • 购买点数:11
  • 作 者:卢升高著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308073080
  • 标注页数:297 页
  • PDF页数:31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资源环境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内容包括: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基本知识和理论;陆地、城市和水域生态系统;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和环境污染防治的生态对策;环境生态领域的新进展。

查看更多关于环境生态学的内容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生态学概述 1

一、生态学的定义 1

二、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 2

三、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4

四、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5

第二节 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形成和发展 5

一、环境生态学的定义 5

二、环境生态学的形成 6

三、环境生态学的发展 8

第三节 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 9

一、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9

二、环境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11

三、环境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12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15

第一节 环境与生态因子 15

一、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15

二、生态因子 16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17

一、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17

二、生态因子作用的规律 18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0

第三节 生态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22

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22

二、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24

三、水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25

四、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27

第三章 生物种群 30

第一节 种群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30

一、种群的概念 30

二、种群的密度和阿利氏规律 31

三、年龄结构和性比 32

四、出生率和死亡率 33

第二节 种群的增长 35

一、种群的内禀增长率 35

二、种群在无限环境中的指数式增长 35

三、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 37

第三节 种群的数量变动和调节 38

一、种群的数量变动 38

二、种群调节 39

三、生态入侵 41

四、最小生存种群理论 42

五、种群进化与生态对策 43

第四节 种间的相互作用 44

一、种间相互关系 44

二、种间竞争 46

三、捕食作用 48

第五节 生态位 49

一、生态位的概念 49

二、生态位的理论 50

第四章 生物群落 54

第一节 群落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54

一、群落的概念 54

二、群落的基本特征 54

第二节 群落的物种组成 55

一、物种组成的性质分析 55

二、物种组成的数量特征 58

三、物种多样性 59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62

一、群落的外貌和生长型 62

二、群落的空间结构 63

三、群落的时间结构 64

四、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 65

五、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 66

六、岛屿与群落结构 66

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 68

一、群落演替的概念 68

二、群落演替的类型 68

三、群落演替的特征 69

四、顶极群落 71

五、群落演替的实例 71

第五章 生态系统 75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概念 75

一、什么是生态系统 75

二、生态系统概念的发展 76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78

一、非生物环境 78

二、生产者 78

三、消费者 78

四、分解者 79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80

一、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 80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81

第四节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84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和生态平衡 85

一、反馈调节 85

二、生态平衡 86

第六章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89

第一节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 89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 89

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 90

第二节 生态效率 91

一、常用的几个能量参数 91

二、营养级位之内的生态效率 92

三、营养级位之间的生态效率 92

第三节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 93

一、初级生产的基本概念 93

二、全球初级生产量 93

三、初级生产的生产效率 95

四、影响初级生产量的主要因素 96

五、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 97

第四节 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 98

一、次级生产的基本概念 98

二、次级生产的生态效率 99

第五节 能量动态分析 100

一、水域生态系统 100

二、陆地生态系统 102

第六节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分解作用 103

一、有机物质的分解作用及其意义 103

二、生物分解者 103

三、有机物质的分解过程 104

四、影响分解作用的生态因素 105

第七章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08

第一节 物质循环的一般特点 108

一、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概念 108

二、物质循环的几个基本概念 109

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 110

第二节 水循环 110

一、水循环的生态学意义 110

二、水的分布 111

三、全球水循环 111

四、全球的水资源危机 113

第三节 碳、氮、磷和硫的循环 113

一、碳循环 113

二、氮循环 116

三、磷循环 118

四、硫循环 119

第四节 有毒有害物质的循环 123

一、概述 123

二、农药的迁移和转化 124

三、汞循环 125

第八章 陆地生态系统 128

第一节 概述 128

一、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 128

二、陆地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 128

三、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 129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130

一、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130

二、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133

三、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133

四、针叶林生态系统 134

五、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135

六、森林的碳汇生态功能 137

第三节 草原生态系统 138

一、草原生态系统的分布和类型 138

二、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40

三、草原退化 142

第四节 荒漠生态系统 144

一、荒漠生态系统的分布和基本特征 144

二、荒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44

三、荒漠化 146

第五节 苔原生态系统 148

第九章 城市生态系统 151

第一节 城市和城市生态系统 151

一、城市和城市化 151

二、城市生态系统 152

第二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特点 152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 152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 153

三、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154

第三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156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 157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 157

三、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流 158

四、城市生态系统的信息流 159

第四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与调控 160

一、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160

二、城市生态建设 162

三、城市生态系统调控的途径 163

第十章 水域生态系统 165

第一节 湿地生态系统 165

一、什么是湿地 165

二、湿地的主要特点 166

三、湿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和物质循环 167

四、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服务功益 168

五、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170

第二节 淡水生态系统 172

一、静水生态系统 172

二、流水生态系统 176

第三节 海洋生态系统 177

一、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177

二、海洋环境的主要分区 177

三、海洋生物 178

四、海洋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和能量流动 180

五、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183

六、海洋赤潮 187

第十一章 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 190

第一节 环境污染概述 190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191

一、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 191

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化 191

三、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转移 192

四、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 194

第三节 环境污染的种群生态效应 195

一、污染对种群动态的影响 195

二、污染对种间关系的影响 197

三、污染与种群进化 198

第四节 污染物的群落与生态系统效应 199

一、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 199

二、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201

三、污染与生态系统演替 203

第五节 污染物生态效应研究方法 203

一、污染物的毒性试验 203

二、污染物的群落与生态系统效应研究方法 206

三、模型生态系统法 207

第六节 生物监测 209

一、生物监测概述 209

二、监测生物及指标的选择 210

三、生物监测的基本方法 212

第十二章 环境污染防治的生态对策 214

第一节 水环境及其污染控制 214

一、水体与水体污染 214

二、水体污染的控制途径 215

三、污水处理技术 216

第二节 大气环境及污染控制 218

一、大气的组成 218

二、大气污染和大气污染物 219

三、大气污染控制途径 220

四、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221

第三节 土壤环境及污染控制 223

一、土壤污染 223

二、土壤自净作用与土壤环境容量 223

三、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224

四、土壤污染的防治 225

第四节 固体废物污染与控制 226

一、固体废物的定义、种类及危害 226

二、固体废物的处理及资源化技术 228

第五节 环境污染治理的生物技术 229

一、污水的生物处理 230

二、大气污染的生物防治 231

三、土壤污染的生物治理 233

四、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 233

第六节 环境生态工程 234

一、环境生态工程概述 234

二、氧化塘法 236

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238

四、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239

第七节 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 241

一、生物修复的概念 241

二、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 241

三、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 243

第十三章 应用环境生态学 247

第一节 全球变化 247

一、全球变化的概念 247

二、全球变化的内容 248

三、全球变化产生的影响 251

四、减缓全球变化的途径 255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 256

一、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256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258

三、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259

四、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261

五、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62

第三节 恢复生态学 263

一、退化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其形成原因 264

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265

三、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基本原理 266

四、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程序和方法 268

五、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工程实例 269

第四节 生态示范区建设 274

一、生态示范区的概念与意义 274

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内容和指标体系 275

三、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步骤 279

第五节 生态文明建设 279

一、生态文明的发展 279

二、现代生态文明建设 280

三、生态循环经济 281

术语中英文对照 283

主要参考文献 294

查看更多关于环境生态学的内容

返回顶部